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老店(广州老食肆与老食语)/寻味广东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龚伯洪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唐朝的广府美食

唐朝时,广府美食已闻名中原。近年来,广府文化研究挺时兴的,所以这里先略为解释什么叫“广府”。

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有三大民系(或称族群):广府民系、潮汕(也称福佬)民系、客家民系,流行语言分别是广府话、潮汕话、客家话。广府民系聚居地的中心是,一州地区,以前惯称“南(海)番(禺)顺(德)”。唐朝时外国人已称广州为“广府”,这是因为唐朝初期广州先后设总管府、大都督府、中都督府等行政机构。唐朝以后的南汉,改广州为兴王府,宋灭南汉后,广州便不称“府”了。直到明代,“广州府”这行政区域名才正式确立,至清代仍沿用。二十世纪研究岭南文化的学者称岭南文化主要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粤语流行地区的文化称为广府文化。广东的民系文化也主要是这三大民系文化,所以粤菜菜系包括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而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府”之名已不流行,故“广府菜”一名已被“广州菜”代替了。

广东简称粤,粤菜也即广东菜。但是,粤语却特指广府话,即广州话,小包括客家话、潮汕话,所以本书中的“粤俗语”特指广州话俗语。还有:粤剧即广府戏,因为广东戏剧还有潮汕的潮剧、客家的汉剧;粤乐现在称为“广东音乐”,但广东的音乐除了主要流行于广府地区的粤乐外,还有潮州音乐、客家的汉乐。这“粤”字的解释,真足“激死老番”——令外国人一时难以弄清。

闲话休提,说回唐朝的广府美食,那时称为“南烹”、“南食”,在古籍中有记载。现在回顾起来,唐朝的广府名菜,真有些“阿茂整饼”的精神。比如炙象鼻、抱芋羹、煲牛头、五味蟹、饭面鱼、水母(今称海蜇)生等,今人听起来相当陌生。

炙象鼻,即烧烤大象的长鼻(广州人称象拔),那时大象不是稀有的受保护动物,岭南多野象,常毁坏庄稼,故百姓吃它没商量。

抱芋羹,现在看来有点残忍。水中放着整个香芋,又把生的青蛙放下去,水慢慢烧热,蛙抱着芋头以降温……

食客当时看不见烹制过程,他们只知好味道。说炙象鼻、抱芋羹都妙不可言,煲牛头美如熊掌,五味蟹珍美非凡。还有,当时设宴是汤(羹)先上,此风延续至今。至于小食,有以生熟粉制作的米饼及以虾、鱼、鸡、鹅等作馅的团油饼等。当然少不了蛇羹,岭南人汉代前已经吃蛇了。不过北方人一般不敢吃蛇羹,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带着美妾朝云到惠州,朝云在不知食材的情况下吃了蛇羹,知道是蛇后竟然吓出病,竟至玉殒香消。

唐宋时期,除了北方的馄饨、东坡肉、两湖鱼等名食传来广州外,外国的菜式也传入广州。

唐代,称为“广州通海夷道”的航线已闻名世界,广州是国际闻名的贸易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少中亚商人来到广州经商,因为当时航行需等季候风,故小少商人在广州停留,甚至定居。广州官府因此在今光塔路一带设立“蕃坊”,规定外国人在此居住,此风自唐代延续到宋代。蕃坊聚居并经商的外国人烹制的外国风味菜,被广州人尝试后,合品味的也流传开来,并改良得比原来更加美味。

据古籍记载,唐宋时广东饮食界已形成用料博杂的特点,在烹调制作技术上己形成多样化、精细化的特点,有煎、炒、爆、烧、炙、煲、煮、蒸、甑、腌、卤、腊、蜜饯等烹制法。可惜的是,古代的广州府文人虽然垂涎美食,却没有记下当时的名店、名厨。这个现象到清代才有些改变。

P11-14

目录

引子 夏茅香芒的启示/1

广州古籍留食韵

古代名食与名店/7

两千年前的烧烤炉/8

唐朝的广府美食/11

明代开业的“永利”/15

清代“寄园”入诗篇/20

漱珠桥畔食海鲜/23

此情奈何成追忆

晚清名店/27

五代合作太昌楼/28

“成珠”开到第十甫/30

满汉全席“贵联升”/36

惠如楼百年感叹/40

九鱼五心耀“饮茶”

清末民初茶楼群/47

协福堂与“九条鱼”/48

“南如”沧桑名屡变/52

“巧心”好心有好报/55

酒楼明星留史册

民初四大酒家/61

从“谟觞”说到“银龙”/62

老“南园”扬名高招/66

“文园”书香醉西关/70

“大三元”笑扒逆水/74

“西园”征诗为红棉/81

缤纷食肆记群星

民国另类老食肆/85

翩翩茶室出棋王/86

包办馆记“洛城林”/90

花酌酒家与花舫/94

“宝汉”的古怪石碑/101

“菜根香”素菜扬名 /105

“蛇王满”蛇羹惊世/109

太平馆错版故事/112

报赞池记云吞面/116

天津楼甜品创新/118

急中生智吴连记/120

不拘一格旺食林

民国名店奇招/125

“六国”力捧女招待/126

“宁昌”盐焗鸡变招/130

“新陶芳”星期美点/133

牛双胘旺“刘富兴”/136

大众化挺“妙奇香”/140

老树新花续辉煌

“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143

陶陶居传奇连篇/144

莲香楼称雄月饼/152

新亚“八重天”传誉/158

“爱群”的警世征文/161

广州酒家耐寻味/165

“大同”风云多变幻/171

刘海粟题句“北园”/179

基辛格钟情“泮溪”/184

“云香”历程不可忘/192

“荣华”粤韵伴茶香/198

珠江后浪催前浪

当代成名的老店/203

“愉园”花朝宴佳话/204

文豪题诗新“南园”/208

华侨大厦扬名远/210

河粉泰斗说“沙河”/216

改革先锋话“人人”/221

清平鸡显赫廿年/224

回民饭店味清真/228

谁记“东山”一段情/232

结语:弘扬广州食文化/236

趣怪粤俗老食语

1.饮头啖汤

2.卖大包

3.半夜食黄瓜

4.阿驼霉姜

5.通笼煎堆

6.太公分猪肉

7.食白果

8.油炸蟹

9.屎塔煲粥

10.大辘藕

11.姜多鱼少

12.黄皮树鹩哥

13.实食冇黐牙

14.阿茂整饼

15.二四鸡粥

16.疍家鸡

17.石罅米

18.飞象过河

19.食咗生芋头

20.十月芥菜

21.煲冇米粥

22.年晚煎堆

23.生骨大头菜

24.肾仔庆起菜

25.盲公食汤丸

26.挂羊头卖狗肉

27.青砖沙梨

28.失魂鱼

29.单料铜煲

30.牛噍牡丹

31.水瓜打狗

32.食死猫

33.开口及着脷

34.鸡食放光虫

35.大石责死蟹

36.蒸生瓜

37.冷手执个热煎堆

38.新加坡卖蔗

39.食拖鞋饭

40.食过夜粥

41.酒楼点心

42.阿均卖大头

43.豆泥

44.到喉唔到肺

45.大头虾

广州街头叫卖小食

1.卖飞机榄

2.卖龙虱与桂花蝉

3.豉油捞饭

4.卖鸭头鸭翼

5.卖豆腐花

序言

吃是广东人的宏大叙事。为了一张嘴,广东人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80年前,有位京城美食家在尝过广东人开创的谭家菜后惊呼:“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顶峰!”

正是一个个奇迹,构成了粤菜体系,并让粤菜独树一帜,成为南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求美食是天赋人权。正如孙中山所说:既然悦目的东西是艺术品,悦耳的东西是艺术品,那么悦嘴的东西也应该是艺术品。

美食不但悦嘴,同时还悦目、悦心。

林语堂说过:“一个美好的清晨,躺在床上,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人快乐的事情时,一个聪明人会发现:食是第一样。”广东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到处都是热爱生活的聪明人。

一般而言,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事业未成的不愿北漂,事业有成的不愿移民。问其究竟,回答惊人地相似,皆因害怕吃不上新鲜美味的粤菜。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现在,他们都自认为是天赋味蕾的一个族群。散文家秦牧在《了解一点饮食文化》一文里提及:“广东人很早就漂洋过海,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开办餐馆又是大量华侨、华人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也许最根本的还不是把开办餐馆当作“看家本领”和谋生手段,而是舌头最不能割舍乡愁,唯有开餐馆能聊以解馋并借以解忧。

但另一方面,粤菜却长期遭受误解,不少外地人把粤菜归结为两点:一是贵,二是蛮。一提粤菜就以为只有海鲜和鲍参燕翅,要不就是“蛇虫鼠蚁什么都吃”。其实粤菜的最大特点是精致化,是粗料细做。美食体现了广东文化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广东民性里面的“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务实”等优秀特质,都体现在饮食文化里。但我们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理论,给予总结概括。我们日进三餐,却长期忽视其中隐含的文化精髓!从前出版的广东美食,大多是菜谱,没有挖掘美食里面的人文内涵,精神层面的内容几乎是一个空缺。

为此,我们推出“寻味广东”丛书。这是一套全面展示广东美食文化的全彩图书,由广东省委宣传部顾作义副部长牵头策划,广东科技出版社组稿运作的岭南文化出版物。

这套丛书侧重展示粤菜里的人文景观,突显了广东人与生俱来、终生不减、执着于美食的精神以及源远流长的美食传统,挖掘了粤菜背后的文化精髓,讲述了粤菜的成因及特殊风俗形成的民性,重现了对粤菜有过卓越贡献的美食家及美食世家的百年沧桑,汇聚了食坛趣闻、粤菜典故、百年老店、美食地图等。

为了让丛书更感性、丰富和生动,我们采用了图文并茂、分栏排版的方式:每种书都配有“食物高度写实、人物充分夸张”的主题漫画,还有油画、钢笔画、清代外销画、旧报新闻画及大量食材、菜式图片,以图文互说的方式重现与美食相关的历史场景,展开种种美食细节,大大增加了版面的信息量、趣味性和感染力。这是探索图书呈现方式多样化的一种举措。

我们希望这是一套让广东人看了倍感自豪的丛书。广式美食生活是全民性的,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象征。对外地读者来说,打开它就像打开广东民俗的一扇窗。从吃入手了解粤人粤地的精神特质,这是最快乐的学习方式。我们更希望丛书走向世界,就像当初广东人开创海上通商之路、最早漂洋过海闯荡天涯一样,但愿这套丛书也能穿越横渡生死的海峡大洋,走到地球的另一端。

美食无国界!期望捧读之人能借此开怀,觅得一日三餐的乐趣,找到价值归依。

法国一位美食评论家说:“对人类幸福而言,发现一道新菜比发现一颗恒星还要伟大!”

仅以这套丛书,向为粤菜做出过贡献的历代星斗小民、大厨名厨、美食家及美食家族致敬!

寻味广东丛书编委会

2013年8月8日

内容推荐

《百年老店(广州老食肆与老食语)》分为八章,述及古代名食与名店、晚清名店、清末民初茶楼群、民初四大酒家、民国另类老食肆、民国名店奇招、“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及当代成名的老店。作者龚伯洪从食物、民情民性到城市的历史,勾勒了广州食坛两千多年的渐进式崛起。

汉代南越王的宫廷烧烤,唐代的广府美食,明清文人的风雅饮宴,清代漱珠桥畔吃生猛海鲜的潮流往事,满汉全席在广州的兴衰,陈塘风月时代的“开筵坐花,飞觞醉月”,穿梭于珠江河道的紫洞艇高档酒菜,毛泽东、柳亚子、孙科、陈济棠、鲁迅、许广平、郁达夫等政要及文化名流爱去的茶楼食店,成珠楼、陶陶居、莲香楼、北园、南园、大三元、大同、 泮溪、菜根香、惠如楼……各大名店的劫难与繁荣,娓娓道来。不仅如此,作者透过一家家名店,钩沉出缔造繁荣、默默耕耘的一代代岭南人,他们是名店的创始者,是一代茶楼王,一代酒楼王,他们的灵活变通突破万难百折不挠的勇气正是广东精神的具体表现。

《百年老店(广州老食肆与老食语)》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龚伯洪编著的这本《百年老店(广州老食肆与老食语)》中为您讲述了广州成珠楼、陶陶居、莲香楼、北园等数十家百年老店的沧桑故事;展示了已经消失的街头叫卖小食,漫画里的食材完全写实,鲜润、饱满、充盈,有种水淋淋的逼真;菜式则油光可鉴、形神俱备、色彩鲜艳,引人垂涎三尺;人物圆润可爱,食态可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