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今生最爱纳兰词
分类
作者 陈忠涛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纳兰性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今生最爱纳兰词》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纳兰容若的词进行了现代诠释。结合纳兰一生的经历,作者陈忠涛向我们展现了纳兰词的美,流畅优美的语言和含蓄温婉的意境,使美文与美诗相得益彰,带领读者徜徉于此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感受着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内容推荐

《今生最爱纳兰词》是纳兰容若词的选集和解读赏析。王国维说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认为他是宋代以后最好的词人。他的词,真切感人,自然天真,毫无造作扭捏之态,可谓字字珠,句句泪,让我们一读三叹,内心久久无法平复。

《今生最爱纳兰词》对纳兰词的解读,既有词语、句子的一般解释,更有其新颖独到之处,那就是作者将深情贯穿始终,从词面出发,结合纳兰的生活轨迹,特别是他对入宫表妹的思念,以及对亡妻卢氏的愧疚,力求还原他的写作动机、情感动态、性情流向等情况,把握纳兰的人格脉络,用他的人生解读他的词作,生动地诠释他那份真挚的情怀。本书由陈忠涛著。

目录

序 抒情的迷津

情解纳兰词

第一篇 赢得更深哭一场

第二篇 几回偷拭青衫泪

第三篇 透寒金缕鞋

第四篇 断肠声里忆平生

第五篇 落魄江湖载酒还

第六篇 十八年来堕世间

第七篇 怅难寻旧约,枉费新词

第八篇 浮名总如水

第九篇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第十篇 然若重,君须记

第十一篇 近来无限伤心事

第十二篇 此愁知向谁说

第十三篇 青衫湿一痕

第十四篇 手剪银灯自泼茶

第十五篇 相思相望不相亲

第十六篇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十七篇 谁念西风独自凉

第十八篇 恁寒雾敛罗衣薄

第十九篇 情在不能醒

第二十篇 未梦已先疑

第二十一篇 无处不伤心

第二十二篇 晶帘一片伤心白

第二十三篇 有窗冷雨一灯孤

第二十四篇 十年踪迹十年心

第二十五篇 屧粉衣香何处

第二十六篇 瘦尽十年花骨

第二十七篇 旧事惊心

第二十八篇 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第二十九篇 天生薄命,有泪如潮

第三十篇 只向从前悔薄情

第三十一篇 不辞冰雪为卿热

第三十二篇 洒尽无端泪

第三十三篇 午风吹断江南梦

后记 不负人,终负己

试读章节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于中好

仍旧是悼亡词,在这首词前,纳兰仍旧写下了一个小序:“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这么看来,十月初五应该就是卢氏的生日了。在卢氏的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纳兰这个怀旧的男人,怎么可能不回到他们曾经一起生活的地方,甚至来到他们曾经一起住的房间里看看呢?

这首词算是纳兰经典的悼亡词了。在词语中涌动的,其实仍然是那一往情深的怀念。怀念,是因为有个人不在了。这个人的缺席,其实就是让一颗心丧失了一半或全部。纳兰此时,站在冷风凄雨中,很是怀念。一如我怀念心中的女子一样,内心有说不出的疼痛,就像体内有什么被突然折断一样。

有一个名叫没有尾巴的鱼的诗人在一首名叫《突然回忆》的诗中这样写道:“总是无缘无故地想起从前的你的/笑容,像一盏早已/熄灭的灯,在我的体内//始终不能用词语回避我们之间的/结局。我的表情曾经被/忧伤和泪水彻底浸透//我面对你的背影,无力,无奈又心有/不舍。那些曾经/活跃于我指尖上的你的发香//或者你皮肤上的或脸上的余温,如今/已面目全非/其上堆满了时光之尘//让人伤感的秘密。灰烬是曾经为你/燃烧过的心,所淌出来的怀念/有一些阴影里面,坐满了我的叹息……”

这个固执的家伙,和纳兰一样总是陷在怀念中不能自拔。不过,他比纳兰幸运的是,他所爱的姑娘,还活在这个世间,他需要用自己余下的光阴去默默地祝福。就像他说过,余下的光阴里,一定要为她快乐。能这样做的男子,要忍受多少孤独、思念和寂寞的侵袭?

回忆对于没有尾巴的鱼,其实,也并不是突然的,他和纳兰一样,从来都不擅长遗忘。所以,记忆是痛苦的根源。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这个世界,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种矛盾,越是拥有深情的男人,越是要伤得很深很透,甚至伤到无法呼吸。对于纳兰和这个叫做没有尾巴的鱼的诗人来说,这种伤就像一把刀子,夜夜在他们的心里扎着。文字,是流血的呼唤或呻吟。文字是内心的疼痛的凝结,落在纸上,渐渐发黄。

此时的纳兰,我想,就像诺瓦利斯所写的那样:“我的世界已经彻底崩溃,我的心上为你开出的花瓣也已凋落,仿佛被虫子洗劫一空。我生命的所有财富,和所有的心愿也已葬入了坟墓。我还在此忍受着痛苦的侵袭。”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上段,睹物思人,无比疼痛。

“疏帘”,编织稀疏的窗帘。有专家认为是竹子编成的,在这里,我不做这样确切的强调。“素带”,在我看来,就是白色的条幡。这里当是卢氏去世时用的。

纳兰独自来到了他们曾经住过的房间,开始,是站在房间之外观看的。那个稀疏的窗帘之上已经挂满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卢氏去世时在房柱上系上的白色条幡还在风雨中飘动。这里所有的景物,都是冰冷的,都是伤痛的,都是荒凉的。这里的“景语”,皆是内心情语的一种反衬。

过去的温存还在风雨中流转。雨水敲打着这个世间,雨水如泪。泪水是情感的深吻,多么想亲近一个人。在一盏灯下,读一个人的诗词,就是读一个人的伤痛。纳兰站在这个曾经温存的地方,形单影只,像一条船在大海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远方不归的爱人呀,当你点亮我的时候,为什么只留下了寂寞、寒冷和绝望,让我一个人忍受?所有生动的回忆,如今都已锈迹斑斑。人生难道只是一场苦恋,并因苦恋而生出的执着,不过轻如一阵微风?怀念,不过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灵魂和内心的对话,告诉自己已经失去。

暗香浮动的记忆,像一朵梅一样,不过是我们最终灵魂的漂泊,最终只能抵达,寂寞和孤独,剩下的留给怀念,去一点一点碾平。一个字,就是一滴滴落在时光之风中的泪水,击不起多少回声。就算是我们的如同“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纳兰也一样。

“真成暗度可怜宵”句,写得让人读着心疼。一个“暗”字用得多么伤心,多么无奈啊。这个“暗”字,在我看来,其实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恐怕有纳兰独自地前来悼念卢氏之意吧。我的朋友逸舟红尘在她的QQ个性签名中这样写:“孤独,是因为恋无可恋!”这话,很接近纳兰的心境。P12-14

序言

品读陈忠涛的《今生最爱纳兰词》,我清醒地感觉到,这是一个诱入情感漩涡的索引,从没有真正沉没的内心冲动出发,它穿行于平平仄仄的象形汉字中,料峭地打量着我们。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体势、笔势、笔触、情感和灵魂的自我陷入。

一直以为,诗词解读是见仁见智的鉴赏活动,在我所接触的有关读本中,我不停地被卷入对字词状态以及艺术风格按图索骥般的欣赏范式。但在陈忠涛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奇迹,看见那些语词像雨水、白露和丛林一样拔节而出。我是那么期待地注意到了这点。在喧闹而黯淡的夜晚,正是这样的讲述和音节抚摸着我的心灵,那种细密的、委婉的语言浪花,渗入生活虚席以待的荒漠。

“有泪水流了下来,而人又因为哽咽,不能出声。由此可见,纳兰已经悲痛到了极点。他说不出话来,只能抽泣。其实,即使他能说得出来,如今的情感,又对谁说呢?纳兰是寂寞的,寂寞的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个背负着辉煌光环的男子,在这点上显得是何等的悲哀。写到这里,我油然为他心疼。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纳兰写给其友严绳孙的信中看出一点痕迹。他在寄给严绳孙的信中这样写道:‘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此时,卢氏走了,他那个久等的表妹没有回来,而继娶的官氏又不是一个慧心之人,有些内心的伤痛又该和谁说呢?我懂得纳兰的这种处境,就像我一样,内心的伤痛,只能独自背负。说出来也未必有人懂得,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在心里。”(《只向从前悔薄情》)

“灯火阑珊处,有泪光闪烁,亮在尘缘逝尽的地方。花期已过,内心的寒冷,将持续下去。纳兰留在情感里,在天冷地冷心冷的时候,独钓一江寒雪。他不过是一个溺水的人,在一株芭蕉叶上抵达人生风雨的尽头。词,在这个时候,不过是他呼救和呻吟的另外一种方式。

心中已经无梦可追,这才是他此生的悲哀。梦想,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但至少能给我们前行的动力。可是,此时,人生的无奈,朦胧了纳兰的幸福。缠绵的伤痛在文字之间,渴望飞翔。今夜,我和纳兰一样,正试图用自己的文字,做一次飞翔的努力,准备一次彻底的坠落。

一个诗人说:看啊,我已经为了等你,凝成了永恒。亲爱的,这似乎就是我们写给你的情诗。”

没有注疏,没有解析,只有一个诗人与另外一个诗人的心心相映。与其说他是在解读纳兰,还不如说是在解读自己。

这是一个解读的奇迹,他向我们展示古典诗词的属性,却没有从干瘪如洗的训诂文化入手,在常规意义上进行词语解析、艺术手法的纠缠。他畅游式的解读使我们能够更亲近一个清雅的灵魂,嗅到婉约词那一缕经久不衰的芬芳。

在“浅阅读时代”,古代经典诗词解读何去何从?我们面对的文化一直充满某种惯性,各种复杂的文化意图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聒噪,阐释和注疏成为最具学术质地的欣赏活动,在林林总总的古典诗词鉴赏文本里,这种精英文化的面目昭然若揭。

但我宁愿在陈忠涛神采飞扬的抒情世界里沉迷。我相信这样的合奏,是一个灵魂与另外一个灵魂的对话。午夜的狂欢里,一个诗人在幽暗的边缘忧心忡忡,他目击情感的真实内容,琢磨着抒情的行动纲领,用自己带着韵律的呢喃与另外一些深情的灵魂对话,坐等黎明的来临。

赢得更深哭一场!这是纳兰的写照,也是陈忠涛的写照。这位年轻的诗人,在皖西平原用近似于痴迷的低语,将感性的直接概括和理性的曲折释读相互渗透,并由此对那些在时空的秩序里真实存在或者假定存在的一切进行追溯和拓开,展示着生命意志与情感的瞬息释放过程。

我一直注视着他。五年前,我从他第一本诗集《当一切安静下来之后》开始,进入他的情感世界;到后来的诗集《坐等黎明》、《低语》,以及诗词心得似文本《深爱:教我如何不想她》、《伤爱: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诗中的初恋痕迹》、《此生未完成:李商隐诗中的初恋痕迹二》,再到这本《今生最爱纳兰词》等,阅读他的情感历程,我为他的感性和执着而倾倒。在他的笔下。始终有一种柔软而细腻的情愫随着时光的索引愈演愈烈,犹如一杯甘醇的酒,饮下去便欲罢不能。

他一直在抒情。或者,抒情是他选择的对于这个物质世界不假思索的生存方式。更或者,是他选择的和当下的远离自己的情感的写作的一种对抗。如果说在后工业时代中,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必须依靠抒情的形式才能幸存。而他一直在那么真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从这点上来看,他就是当下抒情第一人。

在陈忠涛的文字当中,有很多人认为有很多女孩子的身影,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而我觉得,在他的文字中一直只站着一个女孩子的身影。而且,他的文字一直偏向于自己内心的所指,即他内心的深爱,这明明跟大多数的女子无关,这些文字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即某个特定的姑娘。

《伤爱:此情无计可消除》和《深爱:教我如何不想她》这两本书,据我所知,是送给一个女孩子的礼物,而且是指明送给一个女孩子的礼物。其实,就算他不指明,我也知道,他此后的作品《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诗中的初恋痕迹》、《此生未完成:李商隐诗中的初恋痕迹二》,再到这本《今生最爱纳兰词》,甚至是以后从他笔下所出的文字,其实,都是送给某个女孩子的礼物。只是,他没有说出来而已。而他的文字,却又无法欺骗他自己的内心。

某个女孩子是幸运的。我不知道她懂不懂,纵然这个世界有人会送你金子,但又会有几个人愿意为你忍受无数个夜晚的孤独和寂寞,一遍又~遍地把自己的心灵剥开,把其中最真的情义呈献在你的面前,用心去默默地为你祝福呢?而且这种祝福,是站在原地一直都不会离开的,远远的,无私的。也许,活在这个世上,只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不深入地去思考,就不会懂得“眼前冷暖和谁道”这话的含义。

抒情者,本身就是纯净的人、幽怨的人、真切的人,一个经受着世态炎凉的人,一个敏感而深情的人。在内心的针尖上步步为营,通过对古典诗词心有灵犀的识读,从而发出抑扬顿挫的价值认领和询问,不仅仅需要行云流水的语法操作,或者一意孤行的精神反常,还需要足够的勇气。

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怎样的桥梁才是我们的识读需求?在逐字逐句的注疏之后,古典诗词究竟能够剩下多少韵味?训诂学与美学价值的触摸,怎样才能水乳交融?对于这些询问,所有莫衷一是的回答都有各自的道理。因此,我坦然接受陈忠涛的识读体系,以情解词,在古典文本中酝酿出一袭浓郁的情感芳香。

词的全部历史,实际就是情感的纠缠史。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这种民间新兴的唱辞,主要是为唐代兴起的音乐配词,是为歌女量身定做的娱乐载体。耐人寻味的是。正是这种通俗文化让无数人心旌摇曳、痴迷不已。

词全部的秘密就在于,它将一颗真实的心,一颗知冷知热的心,一颗会疼的心,捧给了这个世界,在时光的检阅下璀璨夺目。那种真切、细腻的情感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亲近和抚慰谦卑的芸芸众生。词因历史而获得厚度。历史因词而获得韵味。

“此时的纳兰可以用‘魂萦梦绕’这四个字来形容他对卢氏的情感,日有所思,怎么可能不夜有所梦呢?如果不是这个人让自己的内心疼到刻骨铭心,又怎么可能会梦到她呢?一对被时光分开的爱人,在时光的长长阻隔中,这种‘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之影,怎么可能会出现呢?其实这种出现,才是人生最为无力而惨痛的事情。

为什么纳兰要入梦呢?弗洛伊德说过:梦是未能达成的愿望,甚至是未能满足的心愿的一种达成。因为,在现实中有不能亲近的人,有太多无法亲近的温存,无法再次亲近,所以,只有通过入梦的方式才能达成。破碎的,也许只有通过不停地怀念,不停地回忆,不停地入梦,才能重新完整。”(《赢得更深哭一场》)

“纳兰的这种心情,我完全能体会。在写这首词的解读时,我在11月2日的夜里梦见了自己在《深爱:教我如何不想她》和《伤爱:此情无计可消除》这两本书中提及的姑娘,她神情憔悴而痛苦,向我喃喃地说着些什么,语多不能复记,只是觉得,她很痛苦,但这种痛苦源自哪里,我又说不清。但愿这只是梦境,不是现实。

她那憔悴的表情,让人心疼。我不知道这个梦从何而来,我只是在梦醒后觉得非常心痛。很想发短信问她,最近是否平安而快乐。事后,想想,还是算了。她快乐不快乐,就算此时我问她,估计她也不会告诉我。这是我自己内心最深的疼痛和无力吧。在我看来,连一个朋友的关心都无法投递,太让我难过,这个尘世太凉,凉得我自己都无法伸手。连一个朋友都挽留不了,此生,我还能做些什么让自己的人生完整?我的这些情绪,难道纳兰就没有。”(《赢得更深哭一场》)

“此时,纳兰想说的是:亲爱的,就算秋叶飘零,你已经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长成了大丛大丛的怀念。即使有一千个为你伤心的理由,而我也只能在你的生命之外。告诉我,午夜梦回之后,通过风中的哪条路。才能缩短距离,可以抵达你?

一生如风,风是留不住的,但会吹疼我们。再次的思念,其实只是自己的不舍,看似深情,其实是一个错误。在灯火阑珊处,即使纳兰再蓦然回首,卢氏也不会站在那里等着他。

亲爱的,夜晚已深,你如果回来,请在黎明之前到达。

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手剪银灯自泼茶》)

“纳兰说,你是一盏微灯,我就是那只飞蛾,我要扑向你,那一瞬,似乎就是永恒?而我要说,亲爱的姑娘,你是我的黎明,我是你的黑暗。我在黑暗里面,默默地念着你。让时光无法涉过你留在我心湖上的名字。只是美满的爱情,纳兰啊,我们都无法复制。我们已抛锚在自己的泪水中。

你是春天离开的,为此,我一直站成秋天,站在有你的回忆里,不愿醒来。我知道,马上就是冬天。我相信,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仍旧是我对你的思念,对你的问候。只是,我现在的思念,你可曾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你可曾理解?我多想,倾尽自己的所有,能够到达你。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纳兰的痴话,也是我自己的痴话,可能更是未来某个或某些男子的痴话。”(《青衫湿一痕》)

“这里的‘泣尽风檐夜雨铃’,写的是刻骨之哀。窗外有雨,雨水之下有一个哭泣的人。雨水就如同这个人悲伤的哭泣,风轻轻地吹动风铃,一声一声,甚是哀凄。而这铃声一声一声地敲疼纳兰的心。此时,雨声,风声,铃声,声声入耳,凄哀在心。疼痛在这之后,捧着怀念浮上心头,久久不去,荡漾着。就像许美静在《荡漾》一歌中唱的那样:‘心荡漾,泪滴落在湖心荡漾,如果我什么都保留,更让你魂系梦牵。我不想阻挡你在我心荡漾。如果连遗憾我都不会欣赏,不是对谁都如此纠缠,只可惜你无缘分享……’

只可惜你无缘和我分享。

就算用尽所有的文字去写,也写不出我内心的疼痛,写不出我对你的思念。过去的一切,在纳兰的眼里,像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有一些情感充满了苦痛,真实而清澈,让有些人无比遥远。如今如果可以相见,会不会也只能是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而我尘满面,鬓已成霜,你是否还能认得?在风雨中,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影子。

纳兰仿佛在说:你离开我。我却还站在原地,等你回来……”(《只向从前悔薄情》)

“对于纳兰,在我看来,词不过是他用以和时光对抗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对逝去的人事的一种温柔的挽留。它使很多已经失去的可以重新回来,它使许多自相矛盾的可以和谐,它使那些不能再亲近的人可以亲近,它使那些不能实现的心愿得以达成。失去的早已失去。只有在词中或梦中才能重新拥有。逝去的早已逝去,只有用梦或词的方式才能挽留。对于纳兰而言。词不过是他无比疼痛,而又沉醉不醒的梦,就像我的文字是我自己的梦一样。”

“在这个世界,最让人无奈的事情莫过于没有知音。作为剑客,剑是他的知音;作为一个酒鬼,酒是他的知音;作为陶渊明,菊花和酒是他的知音。而谁是我们的知音,我们又是谁的知音呢?纳兰的知音又在哪里呢?‘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哀痛和无力,当下已经越来越少人这样慨叹了。现在,很多人远离自己的内心,甚至远离了自己的灵魂,恐怕也只有钱是他们的知音,放纵是他们的知音了吧。”

“纳兰从外表上看似风光无限,前途无量,但他在我看来,其实连一个贫穷人都不如,比很多人都要可怜。即使他父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高位重,即使他自己有八斗之才,但他活得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但当夜晚降临之后,他要面对自己陷入黑暗当中无力自拔的心,以及那些无边无际的绝望和寒冷。就像很多人表面活得有滋有味,但暗夜里,你自己的泪水,你如何处理?你又怎么解决,梦醒时分涌上心头的自己的疼痛?它们已经刻于骨。铭于心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有酒的存在呢?其实,如果没有酒,唐诗宋词,就少了很多味道,也太没有意思了。不仅诗人喜欢酒,我也喜欢。只是身体不行,不能饮得过多。为什么喜欢酒呢?酒,是一种对于现实的逃避,也是对自己内心强烈的疼痛的一种麻醉。只有真正伤心的人,才能用得上酒。”

“酒能引人人梦。不论是他和自己的表妹,和卢氏,甚至是和后来的江南才女沈宛的爱情,都无法在现实当中达成美好的结局,所以,他只有借助酒,引他人梦。在梦中,这些在现实中无法达成的愿望,无法亲近的人,又能~一达成吗?虽然可以在梦中见到她们,这时的相见谁又能说是快乐的呢?在我看来这样的相见,其实比不见还要让人绝望和疼痛。”

陈忠涛是这样解读纳兰的。他在抒情的意念里穿行,将心比心,平静地抵达着纳兰词的内核。陈忠涛无疑是懂得纳兰的,因为同是深于情的男人,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走进纳兰的情感世界,找出些闪亮点。

毫无疑问,这样的抵达是心灵的同频共振,是从内心深处铺展的词语旅途。这是对纳兰诗词美学的有力推进,大量的几乎是不可破译的情感秘密,组成了婉约、迷离的空间,让人流连忘返、迷醉其中。

纳兰容若,一吟这个名字,一个浊世才子的翩翩风貌,宛若近在咫尺。纳兰容若,这个带有宿命色彩的名字不由自主地使我们想象起一个意境:一个明眸皓齿的丽人,发髻高耸,插着金色簪钗,身穿艳丽的石榴裙,在月下顾影自怜。与此同时,丹桂飘香,梧桐飘飘酝酿一股浓郁的别情离绪。只有圆月,天空中那一滴巨大的清泪,悬而未决。

17世纪70年代的京城,年青俊秀的纳兰容若头戴蓝宝石顶戴花翎,身披三品武官蟒袍,从后海北岸的渌水院出来,策马而去。这是大清帝国初期出现在权相明珠官邸前的一幕洒脱场景。这位贵胄公子、皇室一等侍卫的背影越来越淡、越来越远,渐渐没入历史的深处……

纳兰容若,汉语古典词的终结者,在他花迎剑佩的身后,是盛极一时的宋词流风遗韵的彻底凋谢,花落满地。

纳兰容若,一个古之伤心人,一个和晏小山一样痴于情,又深于情的人,一个澎湃着的情感伤口。这是陈忠涛对纳兰词的敏锐把握。在情感的顶部,时光之沙金子一般滑落,当一切都沉寂下来,唯有一片冰心如故。清朝这个著名的词人似乎一直生活在寂寞的子夜。用他婉约、清冷、轻微而消瘦的叹息,透露他对人世深深的眷念和忧伤。纳兰的词是一次次自我流放,凄婉地告诉世界有些人甚至是自己一定会渐行渐远,陷入最深的寂静,岁月因他的走失而忧伤莫名。

阅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宋词平平仄仄的迷津里流连,意味着一种两难:要么因忧伤而茫然,要么因茫然而忧伤。

梧桐更兼细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菊花凋零、满地残黄堆积的时候,在陈忠涛的笔下,我目击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灵魂感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真切挽留。穿越近千年的风雨迷津,纳兰生活时的山山水水依稀可辨。那些走失的水墨情怀、那些舞榭歌台、那些晶莹而深情的疼痛和泪水、那些夭桃花开、那些洁白如雪的梨花。在向往中依次排开,清莹感人。只有宋代才有这样的清婉和忧郁,只有陈忠涛的笔下才有这样的韵味和逼真。

抒情或者解读,这些都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情感皈依之旅。隔着千年的云烟,追随宋词的韵脚,在纳兰千折百回的情感迷津里颠沛流离,我们能够感到那不能承受的抒情之轻吗?

这些文字,其实是陈忠涛自己对于这个尘世的眷恋,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触摸,更是对大家的祝福,甚至是对某个女子的祝福。

最后,让我用陈忠涛自己的文字来结束这序吧:如果有来生,你守在落花飘飘、拂了一身还满的春阶之上,我一定会披荆斩棘,和小山一样又踏杨花过谢桥,请你放心,我一定在你流泪之前赶到。

陈忠涛已经赶到,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准备好抵达他了吗?而那个站在他文字背后的女子,你此时又在哪里呢?

2012年11月5日于湖南郴州

后记

今年,身体多病,心灵抑郁,不想说话,一说话就想发脾气,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于是,只能把自己关在家里,安静地和自己为伴,在孤独中越陷越深。手术之后,未能恢复得那么好,所以,怕冷,基本上靠吃药维持。这是我写这本书之前、之时、之后的一些状况。

独自坐在窗前,星光闪烁,像一个人脸上的泪水。张小娴说:天上的星星,是情人的眼泪。而我脸上不停落下的泪水,又是为了谁呢?恐怕,这仅仅是我对这个人世的悲悯吧。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了生命,所以,我总是会有一种捂都捂不住的疼。我保持了对细小事物甚至微不足道事物的怜惜、敏感和热爱。

这么多年,一直热爱文字,热爱诗词,并坚持用它们柔软自己,洗净自己。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心里的疼痛和身体上的病痛纠缠在一起,它们像一条蛇一样疯狂地扑向我,咬我,并渴望吞吃我。而我唯一的一点抵抗,就是我对这个凉薄尘世的热爱,还有对某些人的眷恋。

诗人孙文波说:开始不是快乐的,到结束都不是。是啊,这个世界,快乐是虚伪的东西,唯有伤痛才是永恒的存在。这个静夜,万家的灯火,渐次熄灭,这种平凡的场景,让我泪流满面。越来越喜欢这种平凡、平淡而俗气的东西,因为这些才让我觉得暖和。它们真切地抵达我内心柔软的角落,找到一些对应的痕迹。记得功夫大师李小龙说过:平淡是真,简捷为美。

一个写作者,不过就是在寻找一个能和自己内心和灵魂相匹配的东西、位置和人。我用了很多的夜晚,独自行走在纳兰容若的情感世界里,不停地和他的情感匹配着,并因此接近了自己内心的疼。此时,对于我这个用心热爱,以及身体背负病痛、心灵背负煎熬的人来说,是何等的残忍。但人生又是因为这些残忍才真实地可感可触。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去解读纳兰容若的情感世界了,每当读到纳兰容若的词,我总是觉得,不是纳兰在疼、在叹息、在流泪、在绝望。甚至是在等待,而是我自己。每次读纳兰容若的时候,我的心都止不住地疼。因为,我读的不是纳兰容若,而是我自己。

这个世界,真的是触手冰凉,就像晏几道所说得那样:自古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这样一个和纳兰容若一样深情的男子,为什么就没有人知道怜他惜他知他?

一生短暂,我们能紧紧抓住的会有什么?爱如捕风,命如花瓣,如此而已。我们怎么用心用力,有很多人和事我们都无法亲近并占有或抓住。纳兰容若如此,晏几道如此,李商隐如此,柳永如此,黄景仁如此,项莲生如此,秦观可能也如此,我自己更是如此。

诗人柏桦说:回忆,是我们的命运。是啊,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写出来的东西,不过就是已经逝去或正在逝去的人事,除此之外,文字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读纳兰词,其实,在我看来,就是读他的回忆,读他自己内心的不舍而已。不舍,是因为早已失去,自己不想放开这最后一缕暖。这种暖虽然慢慢会变冷,但对于诗人们来说倍觉珍贵。

我早年说过:回忆,就是要自己再破碎一次。这种疼痛,绝不是那种重生之后的喜悦,而是那种被强行掐灭的疼。一个人不快乐,无非就是想不开,放不下,忘不了。虽然失去了,但自己的内心仍然还执著地留在原地,一动未动。说来说去,活在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有很多情绪,我们只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对此,纳兰容若是深有体会的。从前,我想做很多人的朋友,而此时,不想再交新朋友,虽然心里想做一个人的朋友,却未能如愿。因为朋友这两个字当中,蕴含了一种不管人生有多大的风雨,我都要和他“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认真,所以,在这个如此凉薄的人世,我再也负担不起。在我看来,真正的朋友,就要像多多所写的:“你跟或不跟我,我的手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为什么我再也负担不起呢?因为,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世事零落,内心虽然倍感凄楚。但也毫无办法。如果既是知心人,又何必离得那么近?既是知心人,便不可能离开我们,而是会默默地站在远处关心着我们,会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他温暖的手。既是如此,这样的人在我们的一生必定不会遇到太多,有一个足以安慰我们空洞的内心。

有西方人认为,爱人是脸对脸的,而朋友是肩并肩的。而那个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这样说过:“朋友是不分尊贵贫贱、职位高低的,朋友就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想起来心中会有一丝丝暖意的人。”看来,朋友需要肩并肩一起走过人生,不管遇到多大的雨水,多狂的冷风,都一起走到底。所以,此时,我负担不起这样的长久,这样的重。

为此,我常常在读完纳兰容若的时候,心里暗生温暖。纳兰容若虽然未能得到让他满意的爱情,但他得到了像顾贞观和张见阳这样值得以命相许的朋友,这多少让我为他这短暂的一生感到欣喜和安慰。生命,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质量。这质量,在我看来,就是到底有没有用心对待这个世界,以及自己身边的人。

纳兰容若的词。让人感动的就是他的真情。除此之外,他的词不再具有什么意义。著名的词评家陈廷焯这样说过:“情有所感,不能无所寄;意有所欲,不能无所泄。古之为词者,自抒其性情,所以悦己也。今之为词者,多为其粉饰。务以悦人,而不恤其丧也,而卒不值识者一噱。”况周颐比陈廷焯说得更简单一些:“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宗白华在他的著作《美学散步》中说得更加清楚:“深于情者,不仅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无名的哀感,扩而充之,可以成为耶稣、释迦的悲天悯人,就是欢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

祖籍扬州的宁萱女士认为“情真、情假,与悦己、悦人,乃是词及一切文学艺术高低优劣的分水岭。悦人之作,即使费尽推敲之思,也难以打动人心;悦己之作,即便脱口而出,也必定打动人心”。宁萱女士,估计很少人能知道,但如果说到她的老公,很多人都应该认识。她的老公乃是余杰。两个人都是基督徒,跟我的信仰相同。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文学观,其实不仅仅是宁萱女士的,更是余杰的。

纳兰词,在纳兰写的时候,都不是为了悦人的,而是为了悦己。他不过只是在宣泄自己内心的思念,内心的悲痛,这些真情实感而已。所以,他的词,晏小山的词,李煜的词,项莲生的词,黄景仁的诗等等,都是悦己之作。而悦己之作,在我看来,不过就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话语。换句话说,就是在词语中我遇到了我。西方有人这样说:自言自语,才是最好的文学。诚乃知者之言。

越写心里越凉。纳兰和我一样,不想负人,但最终负的只能是自己。所以,在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爱惜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爱自己。我不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我也不渴望得到什么怜悯,甚至是同情,我只渴望得到大家的理解。这本《今生最爱纳兰词》,不管读者喜欢不喜欢,但我自己喜欢,它是我亲自经过阵痛生下的孩子。

杜拉斯说:打开一本书,就是漫漫长夜。是啊,早年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义,而如今理解了,已经再也没有多少力气去阅读,去写作。这本《今生最爱纳兰词》,至少,我认为自己是用了心去写的,是经过了漫漫长夜的煎熬,是我遇见了我。仅此而已。

纳兰为什么只活了三十多点?我想,到是可以用一句古人的话来解释。古人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纳兰其实是死于对其表妹的深情,对其妻的愧疚。他其实,对这个尘世是毫无眷恋的。但至少,我对这个尘世还有眷恋。因为,这个尘世之上,还活着让我眷恋的人,让我远远观望的人,就像迪克牛仔唱道:能看你一生幸福到老,这样就好。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你们陪我一起渐渐老去。感谢你们原谅我放纵自己,一次次在文字当中遇到我自己。亲爱的读者们,请你们一定要比我幸福。请那个站在远方让我一直观望的人,也一定要幸福。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幸福的眷顾。

孙文波说,我打开酒瓶,微醉中自我祝福:生活。你不给予我幸福,请给予我平静。

是啊,愿上帝给我力量,让我平静地面对身体上的病痛、心灵的煎熬,以及一切的得到和失去。

最后借宁萱女士的一段话结束吧:世事喧嚣,人生寂寞。我一直以为,支撑我生活的动力,便是罗素所称的三种单纯然而又极其强烈的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而在这样的动力下生活,注定是孤独,无尽的、近于绝望的孤独。我想,在这片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吧。

是的,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我宁愿忍受一切的得到和失去,甚至是自己内心的煎熬,纵然不能让这些哭泣的人找到幸福和快乐,但至少我愿意陪他们一起哭泣。索非亚·罗兰曾说过:“如果你没有哭过,你的眼睛就不会迷人。”是啊,纳兰容若的眼睛,无疑让我着迷。因为,他的眼睛跟我的眼睛有一种很是接近的颜色。

陈忠涛于2013年1月26日深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