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梦(上下)》是作者陈娟的部长篇小说,题材来自其父陈可友的亲身经历。其父毕业于重庆中美刑事警官学校,1940年代末期,25岁的陈可友(程慈航原型)担任民国首都警察厅刑事案科长,专责刑事偷窃、桃色命案。亲手破获一系列大案而名躁大江南北,位列民国十大探长之首,时人称之为“中国的福尔摩斯”。陈娟根据父亲陈可友侦破的二十多桩奇案写成小说《昙花梦》。小说案件多以作者父亲口述的真实案件改编,以盗窃居多,没以往侦探片那么多曲折离奇的杀人案,但是读起来并不觉得乏味,感觉更有人情味,更有现实感。红颜报知己,黑道藏杀机;法网无情,大盗有道。是一部侦探与言情相结合的写实小说。以破案为主线,谈情为副线,穿插进行,有很浓的文艺色彩,强调人性和人情味的描写。作者在描写案件的时候还在里面融入很多有趣的黑道学问。
陈娟编著的《昙花梦(上下)》是对解放前夕南京和上海混乱社会的真实写照。官宦、警匪、盗间勾心斗角,黑道艳魁以交际花的面目活跃于上层社会,一连串刑事案轰动全国:马歇尔汽车被盗、加拿大使馆失窃、玄武湖色魔沉尸、清凉山歌女受辱、采花蜂淫窟纵欲、玉面狼情场骗奸、参议员贩毒金陵、痴情女魂断秦淮……案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南京警察厅刑警科长程慈航与雅号“踏雪无痕”的女李丽兰、“金枝玉叶”花锦芳之间玄妙周旋,并与其他金陵大盗、江湖飞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西风残照,大厦将倾,程科长除暴安良的报国之志,也不过是昙花一梦。
一
一九四八年,早春二月,南京的气候,还是春寒料峭。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全市各大街小巷,到处都听到报童的呼声:
“卖报!卖报!上海发生离奇大窃案!价值黄金四百两的七卡拉钻戒被窃!”
突出的新闻,离奇的窃案,珍贵的钻戒,吸引了许多人的好奇心。人们争着买报纸,片刻间,当天的报纸就被抢购一空。据估计,当天全市报纸的销量要比平常增加十万份。在茶楼、酒馆、餐厅、澡堂、戏院等所有公共场所,以至商店、机关、学校、工厂、住宅人家,人们谈论的中心,都集中在这个离奇的窃案上。
南京十三家报纸,都用大号标题刊登这条新闻,占了第四版社会栏的大量篇幅,题为:上海发生离奇大窃案!七卡拉钻戒不翼而飞!红线娘碰到妙手空空儿!
事情是这样的:上海颜料大王钱雨泉的新任姨太太白玉姣女士,原是越剧名伶,她声色冠群芳,艺技夺剧坛,尤其扮演“红线女”一出,更是她的拿手好戏,因此外号“红线娘”。数年来她名噪大江南北,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向她追求。但是,财可通神,最后的胜利者还是那百万富翁颜料大王钱雨泉。他为博得美人的欢心,不惜以四百两黄金的代价,由香港购得七卡拉钻戒一枚,馈赠佳人。新婚之夜,宾客如云,钱某当众把这枚钻戒戴在白女士指上。钻戒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璀璨夺目,使人眼花缭乱,观者莫不啧啧地称羡。想不到一场巧取神偷的阴谋,就在这新婚的场面上酝酿!
星期五晚上,梨家班越剧团在上海新城戏院上演。白玉姣女士为了看看她昔日的同班姐妹们,便驾流线型私家车到新城戏院观演。
她下车后,只见戏院门口有几个青年,耸肩膀、扮鬼脸在说风凉话。
“哗,真漂亮!可惜一朵鲜花插在牛粪巴。”
“贪钱嫁老婿嘛!你老祖父如果有一粒大钻戒,还会娶到一个十八岁的美姑娘呢!”
“哈哈哈!”“嘻嘻嘻!”有的还吹起尖口哨。
白女士耳朵一轰,下面的话听不清楚了。她又羞又气,狠狠地横那些人一眼,悻悻地走进剧场。她担心姐妹们也利用这枚钻戒嘲笑她,一进剧场,就把钻戒脱下,放在背带式的手包内层套袋里,并小心翼翼地把内层拉链拉好,再把外面的纽扣扣上。
戏上演之前,她在幕后与姐妹们周旋很久,到戏快开演时,她才回到特别座。坐在她右边的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妙龄女郎,服装时款,举止高雅,银铃般的声音富有诱人的魅力,仅仅交谈几句话,就使白女士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位女郎还带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乌黑的头发向后束着,系着一条水红色的蝴蝶结,身穿红色细绒羊毛衣裤,外罩一件白兔毛小褛,红袜子,小皮鞋,装束十分标致醒目。这女孩天真活泼,口齿更伶俐,对答非常得体,那水灵灵稚气十足的大眼睛更是人见人爱。白玉姣情不自禁地把小女孩抱置膝上,搂在怀里。心想这个可爱的安琪儿和香艳知仙的女郎,堪称人间“双绝”!她的心神被这小女孩吸引住了,不断地吻着那苹果般的小脸,怡然陶醉了。
过一会儿,小女孩突然转过脸对那女郎说:“姑姑,我要小便。”
那女郎摇摇头,对白玉姣投过亲善一笑,低声说:“这小妮尽找麻烦!太太,请你把我的位子留意一下,我马上就来。”说着,就把小女孩从白女士手中接过来,向女厕所方向走去。
戏开场了,白玉姣的精神专注到舞台上,去欣赏姐妹的表演。过一段时间,她才留意到小提包内的七卡拉钻戒。她拧开纽扣,发现里层的拉链已被拉开,七卡拉钻戒不翼而飞了。这时白玉姣如梦初醒,大为震惊,那如花似玉的女郎和安琪儿似的小女孩却原来是神偷妙手空空儿。她在场内四处寻找这人间“双绝”,但已杳如黄鹤。她便立即去打电话向上海市警察局报案。
上海警局召集刑警干员举行紧急会议,商讨破案对策。一面密派警探人员到水陆各路码头、车站暗中侦察,并通令全国各大城市严密注意查缉。在上海警方档案里,这个女贼没有“露过脸”,因此上海警方认为她十之八九是新手。P1-3
序《昙花梦》
曾敏之
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有两句警言,那就是“一边是庄严地工作,一边是荒淫与无耻”。用狄更斯的话来概括四十年代延安革命圣地的表现与国民党统治区的京沪情景,可说甚为贴切。而陈娟写的《昙花梦》,更是用文学的表现形式把当年京沪的污浊混乱的典型环境描写得曲折尽致了,不仅具有文学艺术的价值,也具有历史、社会的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作品。
我认识陈娟是在重游香岛之后,由于文学因缘,我见到了这位勤奋于学习、执着于清苦写作生涯的青年朋友,我们很快就熟络了。从此以后,我常常有机会先读到她所写的文学作品,有散文,也有小说,我发现她是具有写作才能的一位女作家,她曾以创作在比赛中获得过香港工人文学奖和职青文学奖,更以中短篇创作崭露头角于海外文坛,令我由衷地为她高兴。有一次在聚会中她告诉我,说有一部题材打算写成长篇小说,而题材来自她父亲的亲身经历所给她的启示,问我可不可以写?我听了之后,就鼓励她写出来,并且断言这样的作品一定会引起海内外的重视。陈娟虚怀若谷,接受了我的意见。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的刻苦自励,废寝忘食,但终于在一个不算长的日子里就把小说完成了,这就是《昙花梦》。
我为什么鼓励她创作这样一部小说呢?主要原因是我曾在国民党统治区生活过来,而且曾以新闻记者的触须,观察、了解到《昙花梦》所描述的真实情况。《昙花梦》里提到的那些人物,如马歇尔、王世杰、朱家骅以至一些官太太、姨太太,我也曾有过接触。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发生的离奇案情及丑恶的内幕,也是熟知一二的,所以觉得《昙花梦》不失为描写国民党的《官场现形记》和新的福尔摩斯侦探记,有助于认识极为重要的四十年代一段历史的真实。陈娟在创作上别出心裁,不落前人窠臼,能通过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技巧,融汇了“盗窃学”“侦破学”的知识,以写实和善于组织故事的手笔,以一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与风格,构成了引人入胜的境界,使全书生动、翔实而有趣,既启迪读者的思考,又反映历史的真相,可说是侦探小说中的佳篇,因此在《深圳特区报》副刊上连载时,就吸引了大量读者。
承陈娟不以拙浅为嫌,要我在《昙花梦》出版时缀以数言,故不避烦琐,愿掬推荐的诚意。
1984年12月于香港
(曾敏之先生系港台文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