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可穿戴计算设备
1.1.2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分类
1.1.3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关键技术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技术分解表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可穿戴计算设备专利总览
2.1 全球专利分析
2.1.1 全球申请态势分析
2.1.2 技术产出全球分析
2.1.3 全球目标市场国分析
2.1.4 全球申请人分析
2.2 中国专利分析
2.2.1 中国申请态势分析
2.2.2 中国申请地域分布
2.2.3 在华申请人分析
第3章 头戴式产品的里程碑——Google Glass
3.1 谷歌眼镜之专利分析
3.1.1 智能眼镜的前世今生
3.1.2 谷歌眼镜专利概览
3.1.3 透视谷歌眼镜
3.1.4 神奇眼镜的缔造者们
3.1.5 谷歌专利申请特点
3.2 智能眼镜时代,骨传导震撼听觉
3.2.1 贝多芬的木棒——神奇的“用骨头听声音”
3.2.2 小众技术的全球视野
3.2.3 骨传导技术在中国
3.2.4 聚焦消费电子的日本实力
3.2.5 助力可穿戴计算设备的重要技术
3.3 眼动追踪,让谷歌眼镜与你“眉来眼去”
3.3.1 申请趋势
3.3.2 眼动追踪技术发展路线
3.3.3 难以解决的“米达斯接触”问题
3.3.4 重要申请人分析
第4章 畅想可穿戴计算设备的未来
展望(一):可穿戴计算设备领域谁主沉浮,还看柔性电子技术
4.1 在可穿戴计算设备上张贴屏幕 — 柔性显示技术
4.1.1 柔性显示总体申请态势深度解析
4.1.2 技术构成分析
4.1.3 技术产出分析
4.1.4 目标市场分析
4.1.5 重要技术势力分布
4.2 给可穿戴计算设备配上电子皮肤 — 柔性传感技术
4.2.1 总体申请态势分析
4.2.2 技术构成分析
4.2.3 技术产出分析
4.2.4 目标市场分析
4.3 强力续航可穿戴计算设备 — 柔性电池技术
4.3.1 总体申请态势分析
4.3.2 技术构成分析
4.3.3 技术产出分析
4.3.4 目标市场分析
4.3.5 柔性电池大阅兵
4.4 柔性电子技术助 iWatch惊艳亮相
4.4.1 押宝柔性显示,苹果试水可穿戴计算设备
4.4.2 引入柔性传感,触摸屏大瘦身
4.4.3 借力柔性电池,攻克续航难题
展望(二):得人心者得天下,虚拟交互技术决定着人心所向
4.5 输入方式的0负担转变——虚拟键盘技术
4.5.1 技术概况
4.5.2 总体申请态势
4.5.3 技术构成分析
4.5.4 重要技术势力分布
4.5.5 重点专利分析
第5章 从拐杖到金箍棒
5.1 可穿戴的公益事业
5.1.1 国际、国内残障人士的状况
5.1.2 现有可穿戴计算设备与残障公益事业
5.1.3 可穿戴计算设备与残障公益事业的未来发展
5.2 可穿戴的隐私问题
5.2.1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伦理问题
5.2.2 谷歌眼镜未上市先受挫
5.2.3 隐私法律及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理性应对
5.3 行业发展预测
5.3.1 当互联网、大数据遇到可穿戴计算设备——朝阳行业
5.3.2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市场动力
5.3.3 可穿戴计算设备行业的未来趋势——群雄逐鹿
第6章 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