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前学界第一部基于现存安徽医籍文献和其他有确切记载安徽医籍文献编成的专题提要性目录学类工具书,也是迄今收载安徽医籍文献最多最全的工具书。 全书共收录1949年以前有据可查的安徽医籍文献1174种,其中现存文献629种,佚失文献545种。 现存文献每部著录项目包括:书名(含异名),卷数,成书年份或朝代,著者(含朝代、姓名、字号、籍贯),主要内容概述、现存版本情况(含时间、出版者、主要藏书单位或个人)。 佚失文献每部著录项目包括:书名(含异名),记载出处,卷数,成书朝代,著者(含朝代、姓名、字号、籍贯)。 目录 现存文献 医经与基础理论类文献 中藏经(华佗;234) 存真图(杨介;1279) 运气易览(汪机;1519) 重集读素问抄(滑寿撰,汪机注;1519) 黄帝素问抄(滑寿撰,汪机注;1519) 医旨绪余(孙一奎撰,孙泰来、孙朋来订;1573) 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黄俅;1586)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吴岷;1594) 物理小识(方以智;1643) 医经理解(程知;1653) 医津一筏(江之兰;1662) 内经博议(罗美;1675) 内经挈领增删集注(罗美;1675)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汪昂;1689) 医宗领要(李之材;1689) 医经提纲(王大斌;1716) 观物篇医说(张确;1732) 素问灵枢韵读(江有浩;1779) 持素篇(俞正燮;1833)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胡澍;1872) 增辑难经本义(滑寿撰,周学海辑;1891) 内经评文(周学海;1898) 内经评文·素问(周学海;1898) 内经评文·灵枢(周学海;1898) 人身谱(王润基;1906) 广注素灵类纂约注(汪昂注,江忍庵增注;1921) 青囊秘录(华佗撰,孙思邈述,济南道院编;1922) 内经读本(王一仁;1936) 难经读本(王一仁;1936) 景岳全书发挥(叶桂;清代) 运气图解提要(方成培;清代) 医学正义(郑承湘;清代) 医学先难(汤诚礼;清代) 内经选读(王润基;清末民国) 伤寒金匮温病类文献 伤寒类证便览(陆彦功辑,张政鸿补;1499) 伤寒选录(汪机;1536) 伤寒论条辨(方有执;1582) 伤寒秘要(陈长卿撰,董玹订,胡正心补;1631) 张卿子伤寒论(张遂辰;1644) 伤寒经注(程知;1669) 伤寒论后条辨(程应旄撰,王仲坚辑;1670) 读伤寒论赘余(程应旄;1670) 金匮要略直解(程林;1673) 伤寒秘解(程应旄;1675) 伤寒蕴要方脉药性汇全(吴家震;1694) 医宗承启(吴人驹;1702) 伤寒论条辨续注(方有执撰,郑重光注;1705) 温疫论补注(吴有性撰,郑重光注;1707) 伤寒论证辨(郑重光;1711) 孝慈备览伤寒编(汪纯粹;1734) 伤寒心悟(汪纯粹;1734) 佚失文献 书名索引 著者索引 文献参考 序言 中国是文明史最为悠 久的古国之一,我们的祖 先在五千年不间断的历史 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 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这 些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从 事社会活动和生产实践所 取得的各方面知识的宝贵 结晶,蕴藏着丰富智慧和 创造发明,是中华民族珍 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 神财富。中医药学是中华 文化的一朵奇葩,几千年 来一直保持着独特而完整 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现代 科学、西方医学的冲击之 下,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从悠远历史中一路走来 、逐步形成的中医药理论 、经验与方法,主要依赖 历代医籍文献而保存。 中医药文献,有古近 之分,一般而言,学界所 谓中医药文献,常指辛亥 革命以前之中医药古籍文 献。中医药文献承载着中 医药的基因和血脉,是中 医药学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是中医药理论知识与临 床经验的载体,是中医药 学术传承与创新的根源和 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 强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 究与利用,事关中医药学 术传承创新和中医药事业 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历 史和现实意义。 安徽地理位置独特, 文化特色鲜明,物宝文华 ,人杰地灵。安徽中医药 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人物 众多,名医辈出,医著宏 富,学术繁荣,为保障人 民群众健康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在中医药学形 成和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 的篇章,是我国地方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 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 “北华佗、南新安”的原生 态传统医学文化是安徽中 医药于历史中积淀形成的 显著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 界一直高度重视安徽医籍 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安 徽省内学者群体为核心, 联合国内其他地区学者, 针对安徽医籍文献开展了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 作,在文献校注整理、医 家医籍考证、名家学术思 想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众 多代表性成果,一批重要 的安徽医籍文献得以整理 出版,为传承发展中医药 学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 从安徽医籍总体层面,通 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编著一部既具有目录学功 能,又具有学术史价值的 提要性工具书,以指示要 籍,提要钩玄,便于当代 学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 、使用和学习安徽医籍文 献的工作却一直阙如。为 此,自2015年始,在安 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中医 药管理局、教育部徽学研 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安 徽中医药大学组建了攻关 团队,通过“安徽省高等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 大项目”“安徽省新安医学 传承专项项目”和“教育部 徽学研究中心专项项目” 的资助,开始了《安徽中 医古籍总目提要》的整理 、研究与编撰工作。 《安徽中医古籍总目 提要》从项目立项至编辑 成书,前后历时6年。本 书是当前学界第一部基于 现存安徽医籍文献和其他 有确切记载安徽医籍文献 编成的专题提要性目录学 类工具书,也是迄今收载 安徽医籍文献最多最全的 工具书。全书共收录 1949年以前有据可查的 安徽医籍文献1174种, 其中现存文献629种,佚 失文献545种。现存文献 中,医经与基础理论类文 献34种、伤寒金匮温病类 文献46种、诊法类文献 39种、本草类文献26种 、方书类文献95种、针灸 推拿类文献13种、临证综 合与内科类文献59种、外 伤科类文献28种、妇科类 文献35种、儿科类文献 61种、五官科类文献33 种、养生类文献10种、医 案医论医话类文献105种 、医史传记类文献3种、 合刊与汇编类文献42种。 佚失文献中,汉代12种、 三国时期3种、南北朝时 期3种、唐代7种、宋代5 种、元代4种、明代129 种、清代377种、跨越清 末民国至现代时期5种。 为使本书的用途更加 广泛和实用,编写组采取 了以下编撰思路:首先, 以安徽医籍文献为依据, 充分尊重原著思想,系统 总结,合理凝练,客观评 论,以简明易懂、务实致 用为首务;其次,提要内 容既要指示要籍,阐明新 安医籍学术精粹和成就, 又要提要钩玄,从总体层 面对新安医籍学术思想加 以归纳提炼,使读者易于 领悟和学习。同时,在如 上编撰思路指导下,着重 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重点 工作:一是在广泛调研的 基础上,力求全面系统准 确地反映安徽医籍文献的 最新存世状况和在全国各 地藏书机构的收藏分布情 况;二是辨析修订既往著 录不当甚至错误的安徽医 籍文献信息;三是采用分 类编年体例,自然地体现 安徽中医药的学术发展源 流和传承轨迹,保持和提 高书目的学术价值;四是 充分吸纳近年来安徽医籍 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确保 著录内容的权威性和创新 性。 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 上,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是 长期的、永恒的。中医药 学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 着中医药文献的不断积累 、整理、总结、提炼。安 徽医籍文献数量众多,沉 潜日久,抢救发掘工作任 重道远。我们应当继承历 代安徽医家重学术、重文 献、重传承的优良传统, 继续加强安徽中医古籍文 献的搜集、整理、出版工 作。因此,衷心期望通过 本书的编撰出版,能够更 有效地保护并展示得到广 泛认同、原汁原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