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方悴农传(红色农学密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方悴农是我国最早期的红色农学家,早在1937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方悴农从小躬耕农事,长大立志悴农。从陶宅到杭州,从延安到北京,从国内走向世界,他怀着一颗为民谋粮的赤子之心,用一个世纪的脚步,度量原野阡陌,走遍千山万水,为物种寻找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为苍生拓展最丰盈的生活空间,不愧为武义人民的杰出代表。这本解读红色农学密码的《方悴农传》,为读者展现方悴农的一生。 作者简介 昕玲,本名王小玲,笔名昕玲、一岚、肖岚等。1963年出生于浙江武义县城一个戏剧之家。90年代系《金华日报》《金华晚报》专栏作家。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稿30多万字。擅长散文、小说及报告文学创作。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专辑《大写意》,史料随笔专辑《璟园古民居博览》等。 目录 第一篇 岁月峥嵘 第1章 挑着童养媳离乡 第2章 娶“长毛”的女儿为妻 第3章 陶宅小学堂 第4章 走在前列 第5章 “老开明”不开明 第6章 踏进湘湖 第7章 湘湖农场 第8章 落水孩子的启示 第9章 翻车钱塘江 第10章 天灾人祸 第11章 奔波赈灾 第12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13章 农忙托儿所 第14章 乌溪的星空 第15章 浚河筑坝 第16章 “小先生”和农人 第17章 迁坟造剧场 第18章 狮山乡村小学 第19章 种牛痘 第20章 植树造林 第21章 夜话拱宸桥边 第22章 王寅生“失踪”了 第23章 到前线去 第24章 汽车抛锚 第25章 血染钱塘 第26章 抢运农科物资 第27章 客居陶宅 第28章 冯紫岗之死 第29章 背井离乡 第二篇 延安兴农 第30章 投奔延安 第31章 抗大营地 第32章 请到延安来 第33章 逃荒的人 第34章 妯娌劳模 第35章 汪明仁牺牲 第36章 河滩农展会 第37章 红寺村农校 第38章 新夫人严如林 第39章 农校开张 第40章 农校发现了南泥湾 第41章 给老婆接生的兽医 第42章 屯垦专家李世俊 第43章 农校搬迁 第44章 中国农学会 第45章 耕牛贷 第46章 在边区东南角 第47章 真武洞闹集 第48章 植棉贷款 第49章 轧工队秘诀 第50章 大后方的农贷 第51章 “方山归来” 第52章 “用一个延安换回全中国” 第53章 城庄尉家老宅 第54章 割除盲肠 第55章 石家庄的骨肥厂 第56章 大兴黄村农校 第57章 三探“九爷府” 第58章 回乡进京 第三篇 鞠躬悴农 第59章 张德友的小麦高产法宝 第60章 问粮黑土地 第61章 三江平原的水稻种植 第62章 大豆丰收秘诀 第63章 沙漠里的千斤沟 第64章 冰火两重天 第65章 中国稻谷说 第66章 柬埔寨农业 第67章 赴越考察 第68章 浙江的矮秆水稻 第69章 向水稻科研进军 第70章 加拿大的农科温度 第71章 异军突起的美国大豆 第72章 杂交水稻破题 第73章 杂交水稻在南方13省推广 第74章 太谷核不育小麦与邓景扬 第75章 甜菜糖业 第76章 杂交水稻那点事 第77章 菲律宾的绿色嬗变 第78章 首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第79章 中国水稻研究所定杭州 第80章 日本农业信息化脚步 第81章 中国农民大学 第82章 回乡偶书 第83章 寻找脱贫致富捷径 第84章 中国现代农学100年 第85章 生年过百鞠躬悴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武义地处江南,是一个 历史悠久、物产丰饶、人 杰地灵的千年古城,也是 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 老根据地县。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武义县建立 了金华市最早的中共党组 织,是浙江省三个最早成 立县委的县之一,曾经建 立了规模较大的中共浙武 红军游击队,涌现出了林 登岳、徐英、潘漠华、徐 强、徐汉光、方悴农等一 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 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辈。 方悴农是我国最早期的 红色农学家,早在1937年 投奔延安参加革命。他出 生于武义王宅镇陶宅村, 此地山清水秀、四季分明 ,自古是鱼米之乡,培育 了一代又一代种粮好手。 方悴农从小躬耕农事,长 大立志悴农。从陶宅到杭 州,从延安到北京,从国 内走向世界,他怀着一颗 为民谋粮的赤子之心,用 一个世纪的脚步,度量原 野阡陌,走遍千山万水, 为物种寻找最适宜的生态 环境,为苍生拓展最丰盈 的生活空间,不愧为武义 人民的杰出代表。 本书用人物传记的叙事 方式撰写了“岁月峥嵘”“延 安兴农”“鞠躬悴农”三个部 分,以时间为轴线,用事 迹作经纬,记述了方悴农 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纯粹而又传奇的一生, 贡献于农业科技事业的一 生。本书取材翔实,旁征 博引,图文并茂,语言简 练,使人物立体而富有张 力。部分方言及网络语的 运用,让人物和场景更加 有趣生动,更适合青少年 阅读。 时值草长莺飞的盛春时 节,陶宅的油菜花和紫云 英在田野里开得正欢,让 我们用一畈烟雨、满川花 絮,向方悴农先生和所有 为人民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的革命先辈及杰出建设者 致敬! 谨以此书,献礼中国共 产党诞辰100周年! 中共武义县委组织部部 长吕霞 2021年4月15日 导语 本书用人物传记的叙事方式撰写了“岁月峥嵘”“延安兴农”“鞠躬悴农”三个部分,以时间为轴线,用事迹作经纬,记述了方悴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纯粹而又传奇的一生,贡献于农业科技事业的一生。本书取材翔实,旁征博引,图文并茂,语言简练,使人物立体而富有张力。部分方言及网络语的运用,让人物和场景更加有趣生动,更适合青少年阅读。 后记 红色农学密钥 延安、北京、杭州、武 义、陶宅村多地往返,20 多位亲友、同事、知情人 的探寻访问……300多万字 、500多部文档阅览,前后 一年零九个月反复增删书 写——终于,《方悴农传》 完稿并付梓了。 《方悴农传》列入“《百 年党史在浙江》系列成果” ,课题研究得到中共武义 县委组织部的指导,武义 县档案馆和中共武义县委 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大力支 持,是本书创作的基础; 方老亲友提供了近千件方 老的著作、手稿、日记、 照片等实物,是本书撰写 的第一手素材。 方老是中国最早到延安 并从事农学教育的农学专 家之一。在整整一个世纪 的生命里,是什么让他始 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必胜的 信念,用瘦弱的身躯鞠躬 悴农一生呢?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战火纷飞的 年代植入了所有延安人的 骨髓,也传承到和平时代 的延安人身上。 折正千,一位有着“延安 文史活档案”美誉的老人。 在我们到达延安那天,85 岁高龄的他陪我们找寻一 个个遗址。 印象最深的是到三十里 铺红寺村,找寻延安农校 遗址。 这些年延安的植被情况 好转,那个地方已被萋萋 荒草掩盖,一行人在那块 坡地上来回走、绕道走了 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我们怕老人身体吃不消 ,一致请求放弃。 老人没有理会我们的要 求,继续爬坡拨草寻找, 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老人 一直走在前面,我们得一 路小跑才能赶上他。 最后,我们已经返回路 边准备上车了,却听到他 一声欢呼—“在这里,找到 了!”我跟着他的脚印,手 脚并用爬了上去。 老人看到我们上去,一 口气松下来,一屁股坐在 窑洞前的“洋芋”(马铃薯) 地上。窑洞保存基本完好 ,窑前的“洋芋”开着紫色花 朵,貌似当年被方悴农们 引进、试种成功那款品种 的第N代子孙。 我站在窑洞前,仿佛看 到意气风发的青年方悴农 ,在窑洞里上课、编写教 材,在窑洞外耕作,骑着 快马日夜兼程请助产医生 的情景;仿佛体会到当年 如日中天的方悴农,放弃 高官厚禄投奔延安圣地时 的心境;仿佛感受到了那 颗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 、哪怕是身处险境,也永 葆鞠躬悴农的赤子之心; 仿佛探知了一个动过四次 手术、“精简”了人体不少器 官的老人,活到101岁的秘 诀。 方老的故事,在我心中 已然变得像一则传奇,一 部史诗。 但我不想歌功颂德,只 想将这位百岁老人经历过 的事情平铺出来,晾在乌 溪的河滩上,晾在延河的 鹅卵石上,晾在黑龙江的 冰垛上,晾在柬埔寨、越 南、缅甸、美国、加拿大 、日本……的田野上。 我想,这也是他的本意 。 本书初稿35余万字100 多幅照片,经征求各方意 见,删改后留30余万字80 多幅照片,部分故事、照 片、因佐证要求严谨、耗 时较长,只得割舍。 鉴于笔者水平、见识有 限,文中错漏难免,期待 读者批评指正。 昕玲 精彩页 第1章挑着童养媳离乡 1890年一个夏日的早晨,从浙江武义西乡石井里村走出一个挑箩筐的青年。 青年名叫方李昌,是这个村从淳安卢湾搬过来方氏先祖方天闻的第十七代孙。年方十八,因为父亲去世了,无田无业,家里穷,只能到外面去讨生活。 所谓外面,叫陶宅村,离石井里其实也不远。他之前跟父亲走过几趟,沿着村边小溪往下游走,走着走着就到了。 他到陶宅村是去当挑夫,因为石井里村的高溪,同另外一条叫麻阳港的水,到陶宅汇合后叫乌溪,乌溪出去注入熟溪,一路到武义、金华、兰溪、富阳、杭州。因为乌溪是熟溪上游,陶宅村有了竹排水运埠头;因为是“浙中粮仓”的腹地,丰收季节,武义西乡地主、佃农的谷子,从四面八方车推、肩挑地运来,在附近的谷屋囤聚,再由竹排运到金华、兰溪。水运有“排行”,构成这一社会组织的元素是排行老大、排工,合作单位是谷屋业主及“挑脚夫”。在当时,“挑脚夫”是农民的一项热门副业,类似20世纪70年代,农民到城里做小工。 石井里是个长寿村,距武义县城约20公里,村庄坐落在一个丹霞地貌向火山岩地貌渐变的峡谷。这个峡谷在仙霞岭与括苍山脉的交会处。远看谷中树木苍郁、深山幽邃、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仙雾缭绕;近看岩泉潺潺、芳草茵茵、芝兰满目,宛如世外桃源。“天高重霄九,地美大莱口,山清水又秀,古井称魁首。”是古人对这个村地理风貌的赞美。村里一直有“南极仙翁”诞生地的传说,这个故事有点长,概括起来是说天宫中的大将青龙与宫中侍女金凤相爱,冒犯了天规,俩人私奔到这个村口有石井大盖遮掩的峡谷,躲进一个山洞里,青龙采药济世,金凤纺织富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生了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这男孩吸收了谷中的灵气,自幼聪慧过人,超凡脱俗,而又心地善良,长大后精通医术,常不畏艰险,腰系缆绳,飞渡百丈深谷,采集悬崖上饱浴云雾雨露之滋润、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的铁皮石斛、灵芝等仙草,治病救人、驱瘟辟邪,为民造福。因广积善德,千年之后,羽化成仙,被玉帝册封为主管人间健康长寿的老寿星——南极仙翁。 关于南极仙翁出生地的传说应该有很多,寿仙谷是其中之一吧。寿仙谷中的“龙凤居”石壁上仍有含情相望的龙形和凤影,还有常年不枯的“九天瀑布”,有120米高,分两层,上层像烟,下层像雨,俗称“烟雨瀑”,瀑布下的水潭叫九龙潭,大约可以佐证传说的真实性。有这样的风水,村民大多长寿,本书的主人公就活了101岁。 除了云雨滋润,村民长寿的功劳还应该归功于这里的山水。小溪的水从深山流出来,经过一个麦饭石窟,每遇山洪暴发,石窟里的麦饭石会跟着水滚出来,经年累月,滚成圆圆的鹅卵石,躺在河床上净化着每一滴经过的水。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