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科尼什编著的这本《纳粹德国最后一战(镜头里的柏林之战)》分为九章,详细解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主要是1944、1945年)英法美与苏联军队,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决战的过程。全书围绕着盟军、苏军如何攻占德国首都柏林这一历史事件,而以文图结合的形式详细地解读了整个战役的过程,书中精选出的每一幅图片生动地反映了柏林战场的经营细节,并且在图注文字的解释下,使得图片中所包含的意义显露出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镜头里的柏林之战)/看历史之视觉二战影像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英)尼克·科尼什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尼克·科尼什编著的这本《纳粹德国最后一战(镜头里的柏林之战)》分为九章,详细解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主要是1944、1945年)英法美与苏联军队,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决战的过程。全书围绕着盟军、苏军如何攻占德国首都柏林这一历史事件,而以文图结合的形式详细地解读了整个战役的过程,书中精选出的每一幅图片生动地反映了柏林战场的经营细节,并且在图注文字的解释下,使得图片中所包含的意义显露出来。 内容推荐 1945年5月,苏军率先攻入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场给德国人带来深重灾难的柏林战役结束后,整个城市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城市完全被战火摧毁。希特勒曾说,“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地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只有那些疯狂的大众才是驯服的”、“大众就像是个任我为所欲为的女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他的骄狂,以及最终会给国家、人民带来怎样的命运。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镜头里的柏林之战)》还原了最真实的战争原生态,跟“摆拍”死磕到底!书中的2000幅私密照片全景展示了二战历史,带你走进历史第一现场。 《纳粹德国最后一战(镜头里的柏林之战)》由尼克·科尼什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开进德意志 第二章 维斯瓦河—奥得河行动 第三章 稳住阵营 第四章 勒紧索套 第五章 穿越奥得—尼斯战线 第六章 围攻柏林要塞 第七章 柏林要塞——幻想出来的军队 第八章 柏林要塞的瓦解 第九章 柏林娶塞投降 试读章节 苏联红军的各大军团沿东战线分布,从东普鲁士海岸直达南斯拉夫边境。从北到南的军团分别是:第1波罗的海兵团、第3白俄罗斯兵团、第2白俄罗斯兵团、第1白俄罗斯兵团、第1乌克兰兵团、第4乌克兰兵团、第2乌克兰兵团和第3乌克兰兵团。与之对阵的是德国中央军团、A军团、海因里希军团、南方军团以及第2装甲军团。南方军团包括匈牙利军团的大部分军队。 从1943年到1944年问,斯大林给了军团指挥官们足够的自主权。可是随着苏军日益接近德意志,斯大林开始强调他和总参谋部(主要是斯达夫卡元帅)的权威,同时也不断加强政治委员会的影响力。斯大林一心想让苏联在过去42个月里遭受的人力和经济损失有所回报。而对于他来说,回报中最关键的就是把巴尔干和中欧国家的版图收入囊中。不过要取得这个回报,还得先占领柏林,粉碎德国纳粹军。 与斯大林不同的是,希特勒一直在给阵线上的部队施压,坚持不能丢半点土地,甚至暂时的放弃也不行。可是,希特勒也愈发陷到一种幻想里面去,认为某种神秘的超能武器能扭转乾坤,让德军东山再起。他一直把视线放在西部战线上,几乎都忘了东部战线。 苏军一直在计划攻破德军的防守,并一举毁灭德军。从早先的经验中,斯大林明白了不能把补给线拉得太长。所以,在任何行动开始之前,最关键的还是不断修复和升级交通基础设施。于是,苏军让成千上万的战俘和市民充当劳动力,修复被撤退的德军破坏的基础设施。苏军的工作不敢有半点疏忽,因为斯达夫卡知道一旦德国人意识到即将国破家亡,就会发了疯地战斗的。 1944年10月期间,斯大林开始筹划进攻柏林。苏军有两条进攻路线可供选择。从南边,第2、第3和第4乌克兰军团会拿下布达佩斯、维也纳和布拉格,然后从奥得河西边的波希米亚挺进柏林。 但是,这条路线所经之地有很多高山,补给线也会拉得很长。第4乌克兰军团在斯洛伐克的进展就很缓慢,由此可见这条路线有多不容易。另外一条线是,第1、第2和第3白俄罗斯军团,以及第1乌克兰军团往西挺进,横穿波兰和东普鲁士。这条线看上去可行得多,因为经过的地方地势更平坦,而且基础没施比较完备。更为重要的是,后面这几个军团休整的时间较长,此前发起的行动比南方的军团要少。 同年10月底,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协商之后,斯大林认为进攻德国的最主要一击应该是从华沙的北边和南边开始。所以,由科涅夫带领的第1乌克兰军团和由朱可夫带领的第1白俄罗斯军团开始大规模扩军。第1白俄罗斯军团进攻波兹南(波兰城市),第1乌克兰军团进攻布雷斯劳(波兰城市)北边的奥得河。与此同时,第3白俄罗斯军团在第2白俄罗斯军团的支援下开进东普鲁士。科涅夫和朱可夫的军队都要从三个桥头堡里冲出来突击,这些桥头堡是他们在维斯瓦河对岸建立的。 1944年11月中旬,斯大林通知各军团指挥官,波兰行动会在1945年1月15日至20日之间展开。上级给各军团下达指令后,各指挥官要自行策划行动。而斯大林负责协调所有军团的行动。 随着12月的到来,第1白俄罗斯军团和第1乌克兰军团的士兵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问里,两个军团的实力大增。进攻开始前夕,两个军团的总兵力是:220万人,4529辆坦克,2500门突击炮,28000门野战炮和迫击炮,近5000门战防炮,2200支火箭筒,以及大约5000架飞机。 古德里安带领的德军A军团战线长达700公里,沿喀尔巴阡山脉和贝斯基德山脉分布。该军团拥有40万兵力,5000门大炮和迫击炮,不到1200辆坦克和突击炮,以及515架飞机。1945年1月9日,希特勒说:“东部战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强大的装备。”他说这话的时候,面前摆着一张地图,地图上插着国旗的地方名义上被德国军团控制,其实徒有其名,因为这些地方的军队不是精力耗尽,就是兵力不足,或者是装备不足。德军掷弹兵编队是在1944年夏天由那些工厂被轰炸了的无家可归的工人组成的,相反,希特勒所指的敌方的“纸老虎”,是由苏联红军组成的。弗拉索夫就带领了一支这样的红军。 哈普将军是A军团的指挥官,如今A军团从北到南包括三个部分:第9军、第4装甲军和海因里希军团。海凶里希军团又包括第1装甲军、第1匈牙利军和第8军。 东普鲁士和波兰的东北部由莱因哈特领导的中央军团的残余势力镇守。中央军团如今拥有60万兵力、700辆装甲车和500架飞机。德军以为这块区域防守森严,树小丛生,能抵消装甲兵力上的不足。 P2-3 序言 1943年2月上旬,德国国防军第6军在斯大林格勒一战中败北。自此,德军在东部战线上的胜利之势便显得遥不可及。然而,德军很快从这场溃败中重整旗鼓。当年7月,轴心国进攻库尔斯克(苏联西南部城市)失败,因此,主动权转至苏联,德国没有闲暇去喘气了。 1944年1月,希特勒在东部战线的势力一分为三:北方军团负责从波罗的海海岸上的列宁格勒南郊到维贴布斯克,这一带由中央集团军统管,其势力延伸到基辅(乌克兰首都)的西北边。这个地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战役:1944年春天,苏联军队和德国南方军团交战,德军被击退后溃逃,使得克里米亚半岛孤军奋战、自保性命,而罗马尼亚的形势也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北方军团也从列宁格勒败逃到爱沙尼亚。曾几何时,轴心国在1941年到1943年期间战果累累,激起新一轮的征兵热。波罗的海海岸和拉脱维亚的新兵个个摩拳擦掌,积极加入队伍,来自苏联各个地区的人们也怀着对本国政策的愤怒和不满投身轴心国集团。一部分乌克兰人、哥萨克人和俄罗斯人意欲逃离人尽皆知的斯大林主义恐慌,选择了纳粹主义标榜的“光明前景”。他们报名入编轴心同国家军队,为常规军效命,或者加入东部兵营。1943年底,由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军队回国,这批南乌克兰人、哥萨克人和俄罗斯人组成的队伍便被派往西欧。那时,来自芬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人支持并不稳同,南方军团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罗马尼亚人组成的,他们对军队可谓忠心耿耿。 1943年夏天,同盟国攻占意大利之后,希特勒的注意力不得不转移到西边来。同年9月,他颁布了第51条法令,规定西部战线上的军队拥有优先调度和使用武器、军兵和军备的权力,这是因为德国极有可能“(在东部战线上)失利,甚至是大规模的失利,德国原本就趋于崩溃的军事系统已经不能再承受重创。”1944年3月26日,苏俄部队抵达与罗马尼亚的交界处,威胁到德国在普洛耶什蒂(罗马尼亚南部城市)的石油进口。随着融雪季节的到来,军队难以在大沼泽地里作战,苏德两方在东部战线上的军事行动陷入了困境。于是轴心国和苏联双方的军队迎来休战阶段,都开始为夏天的战役秣马厉兵。 然而,在苏联红军忙着排兵布阵,准备它迄今最大规模的战役——巴格拉基昂行动的时候,西边的同盟军攻占了法国。谋划已久的第二战线由此开辟,希特勒的器梦变成了现实,他现在是两面受敌。 巴格拉基昂行动开始于1944年6月23日。不出一个月,苏军就几乎摧毁了德国中央军团,使得在波罗的海海岸的德国北方军团陷入孤境。苏维埃的前方战线由此向西推进了560公里。此后,苏军一路挺进,到达了东普鲁士。在华沙境内和喀尔巴阡山脉山顶,随处可见苏联军人,而坐落在喀尔巴阡山脉底部的是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夏天的这场战役持续着,罗马尼亚陷落了,德国南方军团败兵而走,这个国家终于向盟军屈服。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国民都被撤离,斯洛伐克爆发了亲同盟国的政变。那些反抗政变的斯洛伐克人,遭遇了和华沙的波兰游击队员一样的命运——都在英雄的壮举中被残酷镇压了。同年夏天,芬兰也投向了自己以前的伙伴,即同盟国。于是,匈牙利成了德国唯一的盟国,因为5月以来这个国家就由亲德的法西斯政权操控。德国失去了在罗马尼亚的石油进口渠道后,不得不依赖于合成石油产品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西边的一小块油田。对于希特勒而言,匈牙利存留的石油无疑是命根子。1944年秋天,苏军集中主力,向巴尔干半岛推进,与正在南斯拉夫起义的铁托游击队会合。之后军队便朝东开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重击两国在维斯瓦河上的桥头堡。这个地方不断遭受袭击,满目疮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