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四大高僧,“人生佛教”的提倡者。
太虚大师所著的《佛学常识》系统性极强,但通俗易懂,可谓佛学入门的首选之作!
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并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作了深刻的解读。
可读性强,在讲述佛教思想的同时融入了很多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佛典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学常识(最新修订典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太虚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四大高僧,“人生佛教”的提倡者。 太虚大师所著的《佛学常识》系统性极强,但通俗易懂,可谓佛学入门的首选之作! 内容丰富,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并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作了深刻的解读。 可读性强,在讲述佛教思想的同时融入了很多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佛典故事。 内容推荐 《佛学常识》的主体内容是太虚大师的《佛学概论》和《中国佛学》,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并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作了深刻的解读。对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也进行了详细阐释,并融入了很多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佛典故事。 在《佛学常识》之外,本书还辑入了《太虚自传》,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太虚及其佛学思想提供了便利。可以说,本书既为佛学研究者和刚入佛门的僧尼指明了学佛的门径,也为佛学爱好者提供了一处修炼心灵的净地。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什么是佛学 第二章 佛学大系 佛学概论 绪言 上编 学史 第一章 释尊略传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三章 中国佛学略史 第四章 各地之佛学略史 下编 学理 第一章 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 第二章 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学 第三章 一实相印大乘不共学 第四章 概括 第五章 结论 中国佛学 第一章 佛学大纲 第二章 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第三章 禅观行演为台贤教 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净土行 第五章 中国佛学之重建 附录 太虚自传 试读章节 一 佛学的本质 甲 觉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相用性体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故名为觉者。佛非创造及主宰天地人物的神,乃是能于一切事理的因缘果报种种变化,彻上彻下,无不通体透彻者。所以佛学即是觉了人生宇宙实事真理之学,是转迷启悟的、破除无明长夜黑暗的。常人误以佛学为迷信,而不知自己正是迷妄者,堕入深坑而不自觉。颠倒如此,安能不造诸恶业感招苦果呢! 何谓实事真理?譬如桌上之花瓶,在科学上说是原子组成的,佛学说他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但是因缘和合假的相用,没有实在的个体。假相又是时时刻刻迁流不息的变动,远而世界万有诸法,近而五蕴身心,皆是因缘和合相续刹那变迁。如世界有成、住、坏、空四大时期,人生一期相续,有少壮老死。世间虽有千差万别,而互相通变,其空性也是同一的。总之,五蕴非有、四大本空,人无慧目,不能觉了,妄从假相上分别而有人我彼此,复从我执上起我贪、我爱、我痴、我慢乃至种种颠倒,酿成世界大乱,迄无宁日。倘人们果能从佛学上不妄认幻躯为我,了达人生宇宙真理、万有诸法皆互缘相通而空性无二,相资相成,和乐的世界即不难实现。 乙 觉者开示我们从人至佛的方法——戒定慧 佛是觉悟全宇宙真理之人,即将此所觉的说出来,指示我们从人至佛的修养功夫,能到成佛地位。成佛不限于人类,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过我们是人类,故从人道说起。人的理性与佛及一切众生悉皆平等,唯相用各别,各人逢理行事,背觉合尘,随其假相坚固执者,佛能革除此等不良的恶习,乃从众生而证菩提。吾们不去如此认识,执定小小的个体为我、其余广大的非我,由是颠倒,处处障碍,不得自由解脱,亦不能与佛平等,受诸法乐。佛因之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说增上戒学,革除其不净的三业,而成不思议的三轮;说增上定学,断除其有漏染心,而成为无漏净善;说增上慧学,泯除颠见邪解,而成为无上正偏觉知。我们既有如是的“解脱”“自由”“平等”之本能,若能依戒、定、慧之原理、原则去做功夫,自可达到觉者的地位。 二 佛学的适应 甲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析诸法。有此宗教及科学,方成今日的文化社会。倘无宗教的团结集合,则人类分散;无科学的条分缕析,则自然界和社会界成了浑沌。于此两者之间有哲学,与宗教相近的有文学,与科学相近的有工艺;文学与工艺发达进步则有美术。如上所说,无论由宗教方面或科学方面,产生文学、哲学、工艺、美术,皆是文化的内容。此等文化与佛学的相互关系,举示如表一: 佛学在文化上占最高的地位,它究竟是哲学呢、宗教呢、科学呢?甲说是哲学,乙说是科学,丙说是宗教,议论纷纭,是皆不懂佛学而下武断的言论,为向来未决之悬案。就哲学之出发点说,或为宗教之演进,凭空想象地来解释人生宇宙;或为科学的发达,根据心理、生理或物理学来说明人生宇宙。哲学虽与佛学同一说明人生宇宙,而实与佛学不同。佛学之出发点,由于修养所成圆觉的智慧观人生宇宙寓有真理,了如指掌,为了悟他而有所说明,所以佛学虽可称哲学而又不同于哲学。且佛学不过以解说为初步的工作,他的目的在实行所成的事实,如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变娑婆秽土而为极乐是。 佛学的功用,在开人天眼目共趋觉路,亦自然有伟大的宗教团结力。但虽是宗教,却没有其他宗教所崇拜的神或神话迷信,故又可说不是宗教。 科学重在实际经验,不落玄想,佛学亦是脚踏实地渐次修证,不尚空谈。佛学所说者,胥为从实际经验中得来,他所说的宇宙人生、因缘业果种种变化,要皆净智所见。故佛学非科学而亦是科学。 佛学的本身是文化的总汇。予在西洋时,见一般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大都以佛学为总线索,因他在宗教上、哲学上和美术上,均有伟大的成绩。 乙 佛学与政治及社会 1.共和政治的人生观 中国的政体由专制而变成共和了。佛学在清季衰败得很,因这种学说不合于专制政体,所以一入民国,研究者日见其多。佛学的人生观合乎现代思潮,他说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凡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人皆可成佛,犹如共和政体的人生观一样,凡是国民有相当的学问道德,具有为国为民的意志,都可做行政领袖一般。佛教此种平等的精神,处处都可以表现的。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