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所著的《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精)》通过一位自然爱好者的视角,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州佛农山、内华达州里诺以及北京的生活经验和自然观察为基础,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这是一部有生活根基的自然书写作品,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精)/自然雅趣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周玮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玮所著的《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精)》通过一位自然爱好者的视角,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州佛农山、内华达州里诺以及北京的生活经验和自然观察为基础,向读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这是一部有生活根基的自然书写作品,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内容推荐 周玮所著的《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精)》通过佛农山——北京——里诺——瓦尔登湖这样一条叙述主线,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近10年间的自然观察和生活体验。 《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精)》以作者在不同地方生活时每日的所见所闻为主,观察遍及身边的草木鸟兽以及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例如佛农山的本地农场、美国国鸟白头海雕、不同时节所开的花、家中窗台上的红隼。在对自然观察的细致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深究这些自然对象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由人与环境关系而引发的深层思考。中美两种环境之间的自然和文化体验的比照也是本书的重点。 目录 自序:我们在此相遇 弗农小城 活火山 闲情 农场开放日 我们的气象从东边来 小号的天鹅 倒挂金钟四照花 河畔观鹰 人能仰望,就是幸福 鹪鹩之歌 墙花 春日漫笔 野生动物日 连翘,春天,北平 鲜花还是杂草 米尔科克杜鹃园 绣球,八仙,紫阳 朝鲜蓟 怎样看到鹿 北京 鸦群 又见红隼 野猫走过漫漫岁月 看到一只花啄木鸟 植物园永远有惊喜 香山不老 筑巢时节 行山记 上大水的孤寂 大地上的事情 慢放的春天 观鸟札记 田园 萱草忘忧 珍古道尔:收获希望 远方来信 山艾之乡 山地 二次 星图 快雪时晴 三月 春假一日 行到水穷 牧羊人的钱袋 四月断章 所在 秋天已至 山林回忆 电影中的内华达 文学中的内华达 内华达的荒野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附录:这些书滋养了我 试读章节 2004年9月中旬,我到了太平洋西北海岸的华盛顿州小城弗农山,它在西雅图以北100公里的地方,往北再开一百多公里就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安顿下来没多久,艾力克就告诉我:在你后院远眺可见的贝克山,那白皑皑的峰顶终年积雪,还有,它是一座活火山。看到我吃惊的神色,他连忙补充:不过它在休眠期,不必担心。 然而,西雅图以南154公里的另一座火山,又苏醒过来了。艾力克说,圣海伦斯火山开始冒烟了,人们对此极其关注。要知道,仅仅是24年前,1980年的3月,圣海伦斯火山从123年的沉睡中醒来,开始喷烟,两个月后的18日,剧烈的地震使岩体崩落,引起了火山爆发,烟柱高达24,400米,形成了1.6公里宽的马蹄形火山口。火山灰遮天蔽日,火山泥石流埋没了田野里的苜蓿和土豆,也葬送了数千只鹿和大角麋。有57人丧生,诸多房宅、桥梁、铁路和公路被摧毁。当时的卡特总统目睹了破坏现场后,将其描述为“比月球表面更为荒凉”。那一场灾难性的大爆发,人们回忆起来,无不提到空中弥漫的细小的砂质灰屑,它们数周不散,导致航班停运,也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我只能想象那一场摧枯拉朽的爆发,另外能做的一件事,是每天在约翰斯顿山脊观测站的网站上,查看圣海伦斯火山的最新照片,这个观测站和火山相机位于海拔约1500米的高度,距离火山大概9公里。根据网站上的资料,岩浆已到达表层,新的熔岩穹丘正在形成。我的兴奋和好奇恐怕多于忧虑,私下的念头是,火山爆发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会给我碰上。但我依然天天上网站看照片。天晴的时候,可见青山起伏,小河蜿蜒;天雨的时候,透过水滴点点的镜头,也还依稀可见山野的轮廓。夕阳西下,火山口的白烟也被染成绯红。山高天寒,十月中有雪,雪后又天晴,火山口冒出的白烟几乎无法辨识,它和山上的皑皑白雪,还有空中洁白的云雾,融为一体,令人想起阿巴斯那些短诗中白色的不同层次:“白色马驹/浮出雾中/转瞬不见/回到雾里”,“鸽子白身影/没入白色云彩中/白茫茫天地”。有时晚上闲来无事,我也会去网站看摄像头即时的图景,月华皎洁,依稀可见一轮;大多数的黑夜里,镜头前一片茫茫,唯有令人眼花的红绿蓝色点。 不是没有小地震和小规模的爆发,只是暂且无碍。那新近形成的鲸背形火山穹丘非常脆弱,塌陷后又继续形成,再次塌陷,又继续形成。我渐渐对它少了关注,也不再天天查看火山照片。而在后院遥遥可见的贝克山,是我视野里的唯一一座真实的火山,我与它每日相对,从秋到夏,终于熟悉了山顶在晨昏晴雪不同时刻呈现的各色光彩。它统领了整个北方的天际线。偶尔出个远门,归来途中,那皑皑白头的远山一出现在北方的天际,心里就莫名的踏实。 一年后离开弗农山回国的时候,圣海伦斯火山还在冒烟,爆发似乎是不可能了。我不禁想起王小妮在一篇散文中写自己:像这样每天只是从厨房走向洗衣机的人,对灾难肯定有着动物般的期待,像过着无边沉闷日子的草,不明原因地期待山火。可我在弗农山的日子并不沉闷。 P3-5 序言 一直只自认是个朴素的自然爱好者,花鸟虫鱼,山河湖海,相识全凭缘分。而最初那一份兴趣的点燃,必然来自喜爱养花的母亲,必然来自儿时与她共处时的点点滴滴,从最简单的指认开始:瞧,这是蜡梅/迎春/贴梗海棠。也该庆幸从小到大,虽居于城市,多数时候也还是住在某个草木葳蕤、四时皆有花开的大院。八岁以前的日子,回忆起来更是亲近自然、与昆虫多亲密接触的体验,伴随的必有母亲的鼓励支持,比如领着我满院子找桑叶喂几条嗷嗷待哺的蚕儿,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而我发现,我渐渐成为朋友和同事“仰仗”的那个“遍识草木之名”的人,这实在让我惭愧。充其量,我不过是对跟我们共存于周遭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多存一丝了解的兴趣而已,有时便止于此,有时也许刻意研究一下;但我确有热情跟人讲解连翘与迎春的不同之处,还有如何辨别牡丹和芍药。 2004年初次赴美,我幸运地落脚在太平洋西北海岸的华盛顿州,此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绿意葱茏,有“常青州,,的美誉。我任教的学校所在的小城弗农山,城郊大片花田,春天黄水仙、郁金香次第开放,如巨幅色毯,再往后满城杜鹃,花朵硕大、明艳照人;还有农场果园,秋季择日对外开放,可体验采摘之乐,更可了解农事。冬季是观鸟的时节,朋友会开车带我去湿地滩涂或者河畔,看天鹅雪雁和白头鹰。我有生以来也第一次住上有前庭后院的房舍,每日看棉尾兔和知更鸟东走西顾,晚上梦见它们问我要水喝,说的是汉语。 如此神清气爽的一年,如此滋养身心、诗意栖居的一年,让人不禁深思人与土地的关系。在这片异国土地上从陌生到熟悉。我要先仰仗对“物”的体认,仰仗带我了解植物与动物的人,此番“博物”,成为我后来每到陌生之地必做的功课。唯有如此,我才能渐渐把握一个地域的光影气息、肌理脉络,渐至人情风俗。我从来不能不识别几种草木鸟虫就离开一个地方,那是观光客的心态;而我要尽量贴近,蹲在地上细察一枚草叶,从它开始,了解这一方水土伺以养人。 而在自己安身立命的北京,我偏安一隅,年年固定踏访某处山,某些园子。在熟稔到有麻木的危险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新鲜的心,发现惊喜,这更具挑战,更加考验情感、知识和智慧。而总体持续恶化的自然环境,借由国内种种问题,让我将关注的眼光越过文学,投向生态。这几年中,我的阅读也在转型。 于是在申请2011年的访美研修项目时,内华达州内华达大学的环境文学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这一领域研究人与环境主题的文学作品,旨在推动促进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培养生态意识,可说是一门扎根现实、与其交互作用的研究。一年中读书听课,行山漫步,收获颇丰。内华达州是美国最干燥的地方,大学所在的里诺市靠旅游业和博彩业提升经济,没有什么比沙漠里建起的城市更能让人反思人与环境的关系了。 现在该来说说这本小书的构思。四月中,余编辑向我约稿,说在“自然笔记”网站上看到我写的《京郊观鸟札记》,问我还有没有类似的文字。邮件一来二去,我们都有了一些想法。本着“一个博物爱好者的内心,以及她对自然的感受”的主题,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一个由不同“地域”来串联的框架,弗农山——北京——里诺,最后以瓦尔登湖的朝圣结束。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现在的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生态关注者,就这样在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穿梭往来,在陌生之地从一花一鸟开始熟悉,在常居之地则不断发掘身边惯常的地景,重新发现自然的美与乐趣。在中美两种地域文化之间,另有一个互相映衬比照呼应的层次,使我的自然和文化体验更加丰富。比如第一部分“弗农小城”中有一篇《连翘,春天,北平》,就是这种例子。我欢喜做这种对比映照,而说到底,草木生灵有情,也是我自作多情所致;天地莽莽,而吉光片羽人我眼来,令我动心,总有机缘。有缘在此相遇,并融人生活,沉入记忆,这其中不时翻滚沉浮者,是需要我把它们留在纸上的呼召。 我们在此相遇,如题所言,意在记述这相遇一刻的陌生、感动、惊喜、思虑。从感性的经验,到融入更多的思考,这本书也记述我的成长,从朴素的自然爱好者,到有问题意识的生态关注者,从“无忧”到“多思”,我乐见我的成长,希望能继续笔耕不辍,并好奇生命还会带来怎样的机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