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依朋编著的《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为读者提供了上至世界领袖、下至普通民众鲜活的人生案例。尤其通过老子的思想,透视2013年以来中国以俭治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社会风气、民生大众的深刻影响。
本书的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易懂,并借鉴老子的写作手法,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案例。同时,在正文中尽量减少文言文的引用,更多地将老子的思想直接用白话文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而且有利于版权输出时的翻译工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周依朋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周依朋编著的《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为读者提供了上至世界领袖、下至普通民众鲜活的人生案例。尤其通过老子的思想,透视2013年以来中国以俭治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社会风气、民生大众的深刻影响。 本书的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易懂,并借鉴老子的写作手法,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案例。同时,在正文中尽量减少文言文的引用,更多地将老子的思想直接用白话文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而且有利于版权输出时的翻译工作。 内容推荐 由周依朋编著的《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全新地解读了老子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的伟大思想。通过感悟老子的大道,更加清晰地看清这个世界,更加明了地洞察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地塑造我们的人格,更加高尚地成就我们的事业。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用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结合老子独特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人生的强者,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如何行善积德改变人生,如何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最终,以老子质朴、淡雅的智慧清泉,滋润人生之树根深叶茂,事业长青,引导人们祛除世俗的纷扰和人生的烦恼,步入人生自由的时空。 目录 绪言 剥去玄妙的外衣 上篇 道经 一章 万物同源,众生一体――与“道”携手同行 二章 超越世俗,提升境界――打开非此即彼的精神枷锁 三章 消除奢靡,遵从节俭――成由勤俭败由奢 四章 洞察世事,窥破玄机――“模范丈夫”的秘密 五章 顺其自然,归于平静――老天不会送人情 六章 孕育万物,生机无限――给老婆做饭也是修行 七章 先人后己,大公无私――做了好事不留名 八章 上善若水,与世无争――水是人生最好的“导师” 九章 过犹不及,适可而止――该放手时且放手 十章 心神安定,不为所动――英雄收敛便神仙 十一章 有无相辅,惜有珍无――人生无论何时都是好时光 十二章 清心寡欲,恬淡生活――生活不必丰富多彩 十三章 自尊自爱,洁身自好――要善待自己 十四章 秉持大道,驾驭人生――用心找到幸福的感觉 十五章 得道之人,品行自高――道德修养的镜子 十六章 摒除杂念,致虚守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十七章 统御之道,无为最高――父亲的“野草”教育 十八章 辩证剖析,逆向思维――不要期盼伟人出现 十九章 化繁为简,返璞归真――衡量幸福的“尺子” 二十章 大智若愚,内敛低调――包子有馅不在褶上 二十一章 德由道生,道深德高――原谅别人就是救赎自己 二十二章 正向所求,反向操作――换个方向做事情 二十三章 狂风暴雨,不能持久――平平淡淡才是真 二十四章 欲进反退,事与愿违――两面特殊的镜子 二十五章 大道之行,效法自然――自然演绎人生的精彩 二十六章 戒除浮躁,沉静稳重――默默行进的人生惊喜 二十七章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生的导师是拼凑出来的 二十八章 退让为美,居下反上――英拉为什么坚持那么久 二十九章 人生事业,不可强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三十章 天道好还,物壮则老――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三十一章 去暴止杀,取信于人――老子救了多少人 三十二章 遵循大道,万物归服――永远有办不完的好事 三十三章 视角向内,反求诸己――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三十四章 超脱忘我,成就伟大――高尚的人生“健忘症” 三十五章 人生真谛,平淡无味――忘记的人生最美好 三十六章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十七章 克制私欲,天下自正――以无所求之心求所求之事 下篇 德经 三十八章 去除铅华,归于敦厚――五把道德的椅子你坐哪把 三十九章 抱一守道,天下大治――一个零件也不能少 四十章 循环往复,转化无穷――找出你生命转化的方向 四十一章 闻道躬行,努力实践――大笑的人不及格 四十二章 争强好胜,易生祸根――人生不可太张扬 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胜过说教――文化就像流淌的河 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留下三分给子孙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成就人生――断臂的维纳斯 四十六章 根治贪欲,知足常足――找到人生幸福的支点 四十七章 心灵通透,耳聪目明――内心的人生之路 四十八章 加法求学,减法求道――我是个说了不算的主任 四十九章 将心比心,以诚待人――领导是只“喜羊羊” 五十章 超越生死,活出精彩――我仍然很年轻 五十一章 物由道生,功于德成――命由我造,福自己求 五十二章 透视人生,祛除祸殃――只要看清自己的心 五十三章 行走正道,勿入歧途――虚度光阴是最大的挥霍 五十四章 修身齐家,德行天下――人人献出一点爱 五十五章 德行深厚,赤子之心――呆若木鸡的大境界 五十六章 藏而不露,隐而不显――观棋不语真君子 五十七章 正大光明,切莫投机――不要套在人生的股市里 五十八章 好事做妥,好人做好――好心不要做坏事 五十九章 根深柢固,长生久视――做一个行善积德的“吝啬鬼” 六十章 少点干预,多点空间――烹制人生的“小鱼” 六十一章 若要相好,以大敬小――家和才能万事兴 六十二章 天下珍宝,贵莫如道――精神的财富最可贵 六十三章 由易入难,由小至大――做事就像吃蛋糕 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六十五章 净化心灵,涤除心机――你这个傻瓜你真坏 六十六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歉不是丢人的事 六十七章 大慈大勇,仁者无敌――与你的事业谈“恋爱” 六十八章 以德服人,不战而胜――使用别人的艺术 六十九章 赢在心态,哀兵必胜――人生若只如初见 七十章 心安理得,被褐怀玉――怀才不遇怎么办 七十一章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怎样才能没缺点 七十二章 平等待人,相互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七十三章 温柔人生,温柔事业――不要命的怕老婆 七十四章 损人害己,因果报应――假设老子骑着青牛到北京 七十五章 简单自在,平和无忧――皇帝为啥都短命 七十六章 贵柔戒刚,生存之道――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七十七章 越是怎样,就越怎样――人生的马太效应 七十八章 良药苦口,正言若反――中国的女人最可怕 七十九章 宽以待人,与人为善――让人生充满阳光 八十章 世外桃源,心灵归宿――寻找人生的精神家园 八十一章 至诚至真,至善至美――老子不说漂亮的话 综述 步入自由的时空 老子列传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绪言 剥去玄妙的外衣 一 有一种文字游戏叫“脑筋急转弯”,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快速回答出来。一般情况下,如果按照惯性思维很难答上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时,必须快速离开平时考虑问题的方式,从别的方面来找答案,因此叫“脑筋急转弯”。比如,拿着鸡蛋扔石头,鸡蛋为什么没有破?答案是,一手拿着鸡蛋,一手拿着石头,扔的是石头,鸡蛋还拿在手里,所以没有破。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答案是傻瓜。如果你不能马上答上来,别人就会笑话你是个傻瓜。如果反应迟钝,还不知别人为什么说自己是个傻瓜,就真的成了傻瓜。这样的问题常常让人想半天都想不出来,等别人一公布答案,自己气得几乎要发疯。我儿子小时候,我们全家时常玩这种游戏,每次都是我儿子胜出,因为大人往往把问题想得太复杂,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不受世俗观念的约束,轻轻松松就找出了那些刁钻的答案。 大道至简,《道德经》的许多章句就像“脑筋急转弯”,你越是想得高深莫测,就越是玄妙无比。如果返璞归真,像一个孩子那样,倒是更容易理解那些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只不过,老子的“脑筋急转弯”属于思想型的问题,你只有用智慧的头脑才能感知他质朴无华的魅力。既然是一个思想型的问题,那么他的答案必然不是现实中的实物,而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形、虚无的“道”体。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最甜蜜?”你回答“蜂蜜”或者“蛋糕”,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还有一种答案是:“热恋的感觉最甜蜜。”甜在哪里呢?甜在心里。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到,但是,对一对正在热恋的恋人来说的确很甜蜜!老子给予我们的就是这样的答案。老子的答案虽然不一定甜蜜醇香、色香味美,甚至仅仅像一杯清水、一缕清风,但是它宁静、超然、洒脱、朴实、简约、柔美、善良、无私……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转不过弯来的时候,你不妨到老子的书中去找答案。 有时候,老子会把答案直接告诉你。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做人生的强者,老子告诉我们:“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什么是人生的强者?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人生的强者。这种胜利,战胜的依然不是实有的身体,不是捶胸顿足,不是自打耳光,不是自残自虐,而是战胜自己的贪婪,战胜自己的懦弱,战胜自己的懒惰,战胜自己的忧虑,战胜自己的嫉妒心,战胜自己的虚荣心……因为,在人生的旅程中,打败我们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战胜了这些看不见的敌人,我们才能做人生的强者。 有时候,老子给出的答案需要动动脑筋才能猜到。老子告诉我们:“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什么东西建造起来拆不掉?什么东西抱在怀里丢不了?老子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大凡实有的东西,没有拆不掉的,即使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也有消失的时候,何况是人们建造的东西。人们拥有的东西,没有丢不了的,早晚我们会丢下所有的东西离开这个世界,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一种答案是:思想的高峰拆不掉,道德的丰碑丢不了。老子的思想就是这样一座高峰,高高地耸立在永不磨灭的时空中。老子的道德就是这样一座丰碑,长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 老子以这种形式,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源,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明白了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就不会觉得老子的话多么费解,也不会觉得老子的学说离我们多么遥远,你甚至会觉得,老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你急匆匆上班的路上,在你工作的专注中,在你家中的锅碗瓢盆里,在你晚饭后轻松的散步中……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就是这样一个永远不死的神仙,只要你质朴守真、恬淡生活,他就与你不离不弃,永远相伴,保佑你一生平安、一生幸福。 二 “道”是什么?道是一个恒久永存、真实不虚的实体。它养育万事万物,影响着万事万物的发展。我们平时肉眼所看到的“实”体,实际上并非是永远存在的实体,而是暂时存在的“虚”体。因为,鲜花会凋零,河水会干枯,玉石会俱焚,夕阳会西下……它们只是暂时以某种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逐渐消亡,同时又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再次出现,就像河水蒸发成水汽,水汽会变成云朵,云朵会变成大雨,大雨会变成水流……万事万物在变幻中转换,在转换中飘忽不定。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有一个东西是它们的本体,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恒久不变,生生不息,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体。 “道”虽然看似无声、无息、无色、无形,看似虚无却并不虚无。就像盲人看不见物体的形象,并非没有形象。聋人听不到声音,并非没有声音。鼻塞嗅不到气味,并非没有气味。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一种声音你听不到,有一种形象你看不见。这并非普通的感官能够感觉得到。好在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像镜子一样的心,我们会用心照见这个“道”体。一旦你照见它,你就会看到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反复复描述的那个东西。 可是,我们的内心在平时被世俗的观念或欲望所蒙蔽,就像镜子上蒙上一层层的灰尘,因此便无法照见老子所说的“道”体。如果不擦亮我们内心的镜子,就永远无法理解老子所说的那个东西。这个擦拭的过程就是闻道悟道的过程。 为什么要闻道悟道呢?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饥饿。众所周知,人饿了都要吃饭,肚子填不饱就会难受,我们必须吃物质上的食粮。同理,心灵得不到充盈也会饥饿难耐,我们必须吃精神上的食粮。《道德经》就是这种精神上的食粮。它不仅在平常的生活中滋养人的心灵,还能让人们在人生的挫折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以至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宿。 二是疾病。人的健康包括身、心的健康。相比之下,身病易愈,心病难疗。《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无论是佛家说的道,道家说的道,还是哲学家说的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道”体,就像天上只有一个月亮,那些先贤圣人都看到了这个东西。只要照见到它,持守大道,就能除去人生的一切苦厄。 就像并非饥饿难耐的时候才吃东西,病入膏肓时才去医治,闻道悟道还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清这个世界,更加明了地洞察我们的人生,更加高尚地成就我们的事业,更加完美地塑造我们的人格…… 三 “德”是什么?“德”由“道”生。“道”体无形,“德”体有态。 德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老子说:“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地对于万物,生养了万物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自恃其功,成就了万物而不作它们的主宰,这就是“德”。母亲对于儿女,生养了儿女毫不索取,受苦受累心甘情愿,牺牲了一切没有遗憾,这就是“德”。 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河流汇集的地方,是因为它总是处在下游,因此能使河流汇集到它那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先人后己,先忧后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是“德”。还有一些人,越是地位崇高越是谦和有礼,越是权势显赫越是小心谨慎,这就是“德”。 德是一种行事的规范。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上,“慈”就是爱你的家人,爱你的同事,爱你的事业,大爱无疆。“俭”就是勤俭持家,反对浪费,爱护公物,保护自然,远离奢靡,生活简朴。“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要逞强好胜,不要张扬高调,不要言过其实,不要做事过分,不要得理不饶人。 “道”为一,“德”为万。“抱一守道”,就能随心所欲,展现道德万千的精彩人生。修道能改变思想,积德必改变人生。 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你不妨放下过去的成见,清空自己的思想,撇开复杂的惯性思维,剥去《道德经》玄妙的外衣,以简单轻松的心情阅读这本书吧。 P1-P6 序言 《孙子兵法的人生经营课》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其版权还输出到海外,这对我和编辑都是一种鼓励。编辑郝珊珊女士提出了出版“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系列图书的策划,其中就有这本《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课》。 本书除了延续《孙子兵法的人生经营课》的写作风格,还体现了五个方面的写作理念。即:现实化、通俗化、实用化、大众化、国际化。 现实化。现实化是国学经典根植当代社会的基础。就像老子用他身处的社会现实阐述大道一样,我们也用当代的社会现实解读他的思想学说。老子的大道万古如一,恒定不变,但其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异彩纷呈。笔者将当下发生的社会事件和自己身边的故事信手拈来,充分展现了“大道泛兮”、无所不在的生动画面。与老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和平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已迈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品味老子的大道,思考现代社会的人生得失,无疑对我们追求新的梦想、新的生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俗化。通俗化是国学经典广泛传播的前提条件。老子在撰写《道德经》时,不仅使用了当时最通俗、简练的语言,而且运用了大量的生活常识,打比方,作类比,唯恐你不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便是当时最简单明了的用语,现在也变得深奥难懂了。本书的语言表达力求通俗易懂,并借鉴老子的写作手法,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案例。同时,在正文中尽量减少文言文的引用,更多地将老子的思想直接用白话文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各个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而且有利于版权输出时的翻译工作。 实用化。实用化是国学经典知行合一的重要保障。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既然简便易行,为什么又难以实行呢?除了思想上的问题外,关键是知行合一的问题。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上至世界领袖、下至普通民众鲜活的人生案例。尤其通过老子的思想,透视2013年以来中国以俭治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社会风气、民生大众的深刻影响。 大众化。大众化是国学经典焕发生机的必由之路。《道德经》主要是一本治国理政的书,但是它却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通用的道理,其中也包括人生的道理。这就为我们普通大众提供了人生智慧的指挥棒,沿着它指弓l的方向,我们可以踏上一条平安、祥和、幸福的人生之路。 国际化。国际化是国学经典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道德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民族的就是大众的,大众的就是世界的。正如现代大儒梁漱溟先生所坚信的那样,东方文化不仅会在中国复兴,更会走向世界。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既能让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文化自信,还能造福更多的世界民众,为人类的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基于这种美好的愿望和憧憬,笔者一方面在这本书中描述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林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泰国总理英拉等领导人的治国风范或人生轶事,并用老子的思想分析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道德修养和优秀品质。另一方面,本书还分析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等领导人为什么与老子主张的思想背道而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正反两面的人生借鉴。 虽有以上理念和想法,但笔者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凭热衷国学之热情、普及国学之愿望撰写本书,力不从心之处不少,谬误和问题在所难免,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愿与志同道合者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携手共讲。 后记 万事随缘,写书也是。怀着感恩的心,感谢大家对撰写本书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刘彦国先生对本书提出的修改意见。感谢胡吉胜先生。胡吉胜先生是我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师益友。他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事业,每周三晚上组织“在商言道”公益沙龙,并在其中坚持八年主讲《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曾向他请教了有关问题,从中深受教益和启发。感谢天南海北热爱国学的网友对本书出版的期待和建议。感谢以各种形式支持本书创作的亲朋好友和同事。特别感谢本书中提及的好友和同事,因为他们优秀的品质和经历,为本书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人生案例。写作本书期间,我参与了北京的企业文化课题研究,这不仅占用了原来计划的写作时间,而且多次往返或驻守北京,致使本书的完稿时间比约定的时间推迟了两个月,对出版社和编辑郝珊珊女士的包容和谅解深表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