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拉的父母,不做推的父母!
在韩国教育专家的经验中找到智慧和方法!
一部助你走出家教困境的优秀读本!
韩国著名幼儿教育学博士、教授、咨询专家!
“Radio Korea AM 1480”《父母的时间》著名主持人3年家庭教育专题精粹!
《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作者许永林)适合0-12岁孩子的父母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 |
分类 | |
作者 | (韩)许永林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做拉的父母,不做推的父母! 在韩国教育专家的经验中找到智慧和方法! 一部助你走出家教困境的优秀读本! 韩国著名幼儿教育学博士、教授、咨询专家! “Radio Korea AM 1480”《父母的时间》著名主持人3年家庭教育专题精粹! 《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作者许永林)适合0-12岁孩子的父母阅读。 内容推荐 孩子如茧蛹,父母要做的就是坚信—蛹一定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才能,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并施以正确的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养育之道,也是《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区别于其他只传授育儿技巧的家教图书的主要特点。 父母如果能将此“道”用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方面,就能轻松地养育出富有创造力的、适应社会的、人格完善的幸福孩子。 《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作者许永林)适合0-12岁孩子的父母阅读。 目录 第一章·推着孩子,还是引导孩子? 不做“推着孩子的父母” 育儿的过程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 孩子正经历着变成蝴蝶的过程 父母的时间 |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父母职责: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3:7理论 别让孩子得“超级宝宝综合症” 父母的时间 | 孩子给父母的21条忠告 第三章·爸爸参与:陪玩的爸爸培养出清醒的孩子 孩子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作品 爸爸如何与孩子“打成一片”? 训育和体罚的底线在哪里? 第四章·发现潜能:找出孩子隐藏的可能性 虽说才能是小时候挖掘的,但是在长大之后才渐渐显现的也很常见,所以没有必要因看不到孩子的才能而感到失望。 比起让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不如进而发掘孩子自己擅长又喜欢的方面,这样的教育效果更佳。 天生才能各不同:10种“多元智能理论” 父母如何回应牙牙学语的孩子? 父母的时间 | 7种错误的养育态度 第五章·性格培养:孩子的性格,要看父母 现在是男女无分别的时代 父母的时间 | 人类一生8个阶段的自我形成 第六章·习惯养成:3岁的习惯跟到80岁 为什么0~3岁这么重要? 好习惯从好的训育中而来 父母的时间 | 训育的时候,记住这几点 第七章·社交能力:我的孩子有朋友了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大人请尊重孩子们间的约定 妈妈的欢乐指数就是孩子的欢乐指数 父母的时间 | 不可以对孩子说的7句话 第八章·游戏时间:游戏对孩子的意义 游戏对孩子有多重要 游戏、学习、工作在同一条延长线上 父母的时间 | 换一个角度看待游戏吧 第九章·爱上学校:妈妈,学校好有趣 学校就是微型社会 对老师怀有敬畏的心 父母的时间 | 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的9种类型 第十章·培养责任感:自立的孩子,夸奖的妈妈 巧用夸奖和表扬帮助孩子自立 民主的教育,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父母的时间 | 10种方法培养出自尊的孩子 第十一章·性教育:妈妈,小孩是怎么来的? 教给孩子生命的珍贵吧! 帮助孩子建立适应未来社会的性别观念 第十二章·亲子沟通:用“我信息沟通法”跟孩子对话 父母与孩子发生问题时的对话方式 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与孩子共情 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吧! 父母的时间 | 让孩子辛苦的5种责备方法 附录 孩子常见问题解答 事例1. 吮吸手指很严重 事例2. 孩子饭量很小 事例3. 在排便训练后,跟孩子的关系变差了 事例4. 具有攻击性,还经常骂人 事例5. 非常害羞,只找妈妈 事例6. 因为即将出生的弟弟或妹妹而反常 事例7. 孩子陷入幻想并且自慰 事例8. 晚上害怕而睡不着觉 事例9. 只有爸爸陪在身边才睡得着 事例10. 有攻击性并且欺负弟弟或妹妹 事例11. 想要尝试的欲望很强烈,却很容易放弃 试读章节 推着孩子,还是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推着孩子的父母,则会自己成为孩子的主宰。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自己的学习。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不做“推着孩子的父母” 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任何孩子都聪明、有出息,是为人父母共同的心愿。想把所有的好东西一起都给自己的掌上明珠,这是为人父母的另一个心愿。不知是否因为父母的这种心情,最近的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奔波于钢琴补习班、美术补习班、英语补习班之类的,在完成了至少两三种补习之后,才算结束这一天的日程。 但是,在孩子主动要求之前,父母为孩子准备好的这些学习、补习班,究竟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呢?从小就学习的钢琴、跆拳道、游泳等,这些却不是重要的。 孩子有意愿真的想要做的,和父母逼着孩子去做的,在结果上是有天地之差的。父母主导的孩子的学习,很容易让孩子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由此而心生厌倦,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一落千丈了。 说到早期教育,大多数的父母会觉得所谓的早期教育,就是提前学大一点之后应该学习的内容,从而比别的孩子更加优秀。实际上,现在形成的早期教育,大多数是以补习班的形式为主的注入式教育。 但是真正的早期教育,并不是培养孩子的特长和能力,而是开发孩子未发掘的潜能,从而达到让孩子左右脑并用的效果。 只看重这种注入式教育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在形形色色的补习班中间疲劳奔走,这让孩子在小学毕业之前,就已经早早地感到了疲惫。然而事实上,指使孩子学这学那,却仍然有一样也学不好的情况。特别是过急、过早地开始对认知性和语言性的刺激,会让海马神经细胞超负荷运转而无法发挥其效用,而少了这种效用,反而会无法正常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孩子有时因为压力过大,而需要接受相关治疗的例子。 引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推着孩子的父母,则会自己成为孩子的主宰。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自己的学习。 父母给孩子的课外班投入昂贵的费用,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地都这样做,这是只在韩国和日本才有的现象。(编者加:这种情况现在中国也很普遍。)在韩国就是补习班,而在日本,则被称作补习学校(CramSchool),这就要求孩子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量。 相反,西欧的一些国家更偏重孩子创造性和自律性的教育,所以孩子们不会被要求从小就唯独偏重于学习。反而是只会在屋子里学习的孩子,则会成为父母的担忧。 当然,在东方人的思想中,只有让孩子体验不同的事情,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似乎是东方人的共识。但是,在西欧国家的父母们眼中,通过不同的活动来积累经验,这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国家的父母,则相信补习班会教给孩子这样的经验,孩子只要努力学习学校的课程就够了。 另外,第一轮的教育虽然要由父母来负责,父母却不应该把当年自己没有学到的知识或者乐器一下子都强加在孩子身上。 比如说,自己曾想要学钢琴,却没能学成,于是就逼着讨厌弹琴的孩子练习钢琴,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只是想让孩子代替自己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了。 但展望整个东方,父母积极地推着孩子往前走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在少数。当然,父母这样热衷于教育,孩子的学习也有可能会很好。但是这只是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以后,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知识去学习的孩子,就要比顺着父母意愿勉强学习的孩子优秀得多。 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在卢梭的哲学中,最重要而反复强调的,就是“消极教育”。孩子弄坏了一样东西,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直接买新的替换上,而是要等到孩子自己去了解,没有了这样东西,会在哪些方面感到不方便。 其实,“消极教育”就是利用了自然的积极性发展而来的教育。父母要有智慧,去等待孩子自己了解说谎所产生的不好的结果。 有的人把这种“消极教育”称之为“不教育的教育”。但是,似乎“等待的教育”更合适一些。 所谓早期教育,比起一个劲地强调孩子所讨厌的学习,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抗拒感,不如让孩子怀着一颗愉悦的心去学习,并需要父母在一旁游刃有余地等待观望。 早早地管住孩子的“积极教育”,比起“消极教育”的效果,更多的只是让孩子更加疲惫,而最后认为学习没有意思,从而对学习产生否定的认识。P3-6 序言 悠闲的午后,研究室来了一通电话。电话另一端的人自我介绍,说是《自我才能》的导演,通过很多人才得到我的电话,并邀请我去参加电视专题节目。 一共需要录制6期,节目名字叫作“许永林教授的子女教育专题”。在那之前,我到处演讲时遇到的主要问题迅速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所以这次演讲的大致轮廓也就迅速生成了。 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事实上,在纽约攻读博士课程期间,我曾经在“Radio Korea AM 1480”中担任《父母的时间》节目主持3年,于是自然而然地觉得应该不困难,但直到接手才知道,电视这种媒体,要更复杂一些。 总之,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录制顺利地结束了,节目随之也开始播出了。电视台网站的论坛上,看了节目的妈妈们的帖子,也一条条地发出来了。很多妈妈甚至做了备忘的小贴纸,记得和孩子一起看节目。这真是让我感到高兴而且有成就感的一瞬间。而从那时候开始,6个月后我又录制了追加的第七期,直到现在已经播放了13期了。 因为我在纽约正规的教育节目中出演过,每到放假的时候,就会做很多的演讲。正因如此,对于很多提问都要回答的我,只能做更多的研究和学习来回答。 来了首尔也没有任何例外。到处巡回演讲,接受提问的同时,也就有对现在的新时代父母们有了想要说的话。于是就把平时所持有的想法和准备的13期节目的资料,以及平时演讲时强调的内容和父母们的提问集中起来,编写成了这本书。 无论是怎样的时代,也无论是怎样的社会,成为好的父母终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看着最近发生的事情,我甚至觉得现在到了该给父母颁发资格等级证的时候了。 由于离婚而拒绝被养育的、因为信用卡债而破裂的家庭的弃儿,在现实中比孤儿更多。就仅仅如此吗?韩国的离婚率每年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在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加入国中,仅次于美国排列于第二位。让我切实地感受到,现在似乎到了家庭分裂的时代。 正因为如此,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的解体,也让社会不稳定的火苗间或复燃。因为家庭破裂而失去童年的孩子们的将来,也不得不让人担J心。 在另一个层面让人担心的,就是社会大氛围下过早开始的适龄教育。该有的早期教育被歪曲成了“应试教育”,由此就诞生了另一种畸形的教育,即早期的特长培训,所谓的英才教育,以学习为主的现行学习或相关的教育。 或许这样的话会让父母感到不安,父母们应当小心翼翼地开始适龄教育,因为这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又或者过多地放任孩子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忙故我在”这样的话,是最近30多岁父母们的口头禅。我想要问一问这些忙碌的30多岁的父母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为了什么而忙碌,为了谁而忙碌,哪怕是一次,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因为对孩子有过多的期待和关心而提前开始早期教育,这让孩子变得被动,后果就是,他们失去了对每一件事情的兴趣。当孩子的所作所为跟父母的期待不同,非要向毫不相关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便为时已晚了。 找到孩子真正的长处和兴趣,然后引导孩子向这个方向前进的父母,会培养出幸福的孩子。相反,急急忙忙地让孩子进入未来,掌管孩子的一切,并且给孩子压力的父母,即“推着孩子的父母”只会培养出被动、无力的孩子。但是,随着教育的主体的不同,教育的热情和结果也大相径庭,所以,父母们很有必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到底谁才是教育的主体。 有人说过,现代社会是“自我混乱的父母和失去童年的孩子”才能生存下来的社会。而我所整理的这本书,希望可以为“在混乱状态的父母身下失去童年”的孩子们打出一把遮阳伞,并成为纠正这样混乱的现实的一个良好契机。 最后,我要感谢为我整理自己的想法并著成这本书提供契机的《自我才能》节目组,出版期间一直帮助我的出版社。还要感谢让我把这之前所学习到的东西真正应用到实际的我的两个儿子,一直在我身边默默支持我的丈夫,我爱你们。 2008年5月许永林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解答了父母所遇到的根本性问题。虽然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为人父母。但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做父母却又可以成为世上最快乐的事。对自己提问吧,自己是“主宰孩子一切的父母”,还是“引导孩子成长的父母”?做父母的同时,自己亦可以获得成长。 ——韩国世宗大学 儿童学博士 金熙研教授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问题父母。 作者通过本书,直接而具体地对问题父母进行指点,并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比任何教育书籍都实用的最好的指南针。在这个自我混沌的时代,这将成为父母检验自我位置的最好机会。 ——韩国德诚女子大学 儿童学博士 林胜烈教授 孩子的教育没有规定的方法。 但我仍然期待更多的父母读完这本书后,活用在子女的教育上,并由此得到自信,因为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更具体更实用的教育方法。至少能避免对孩子用最不好的教育法(主宰孩子的一切,让孩子为父母成长),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韩国暻园大学 儿童学博士 尹惠珍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