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及其综合治理历时三年,已于2011年年初结项。本项目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述评、代表性城市调研和典型案例分析,重点研究了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形成原因、构成、表现形式、存在机理和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空间盲区与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犯罪的行为模式和作用,以及综合治理的途径、实施方案和措施。而这部王发曾得等编著的《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是在此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分九章。前四章为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第一章是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犯罪问题,从城镇化的概念、国际城镇化的趋势以及我国城镇化的状况人手,分析了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各种社会效应,论证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犯罪的特点、形成土壤,导引出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概念。第二章是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的法理基础,从分析人类的一般行为、法律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形成机理人手,对犯罪与犯罪学进行了辨析,对国外的犯罪理论进行了评述,在阐述犯罪防控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城市空间防控的大环境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研究框架,力图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法理基础。第三章是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的科学平台,阐述了空间防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理清了空间盲区的分析思路,开辟了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主要途径,既构成了本研究的科学平台,也为以下各类空间盲区的分析与综合治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章是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句法技术与城市设计技术的科学原理、实现路线以及在空间盲区研究中的应用,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后五章为公共、非公共、边际、移动、虚拟五种空间盲区的分析与综合治理,从分析各类空间盲区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出发,探讨了形成盲区的原因,进而分别提出了各类空间盲区综合治理的理念、重点、基本途径和实施措施。总之,希望王发曾主编的《城市犯罪空间盲区分析与综合治理》为完善和丰富犯罪学、犯罪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为创建城市的可防控空间,为我国城市法治社会建设并推动健康城镇化进程,作出微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