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末科进士与世纪风云(熊范舆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恭忠//黄云龙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癸卯、甲辰两次会试,除了都在河南贡院举行之外,在考官的任命上,亦与往届大不相同。按照惯例,考官都是在开始考试的前三天任命的。而且一旦任命之后,当即进行隔离,连家人也不准见面,以防舞弊。而癸卯科和甲辰科考官的任命,在时间上都要早得多,比如癸卯科会试的一个月前,清廷就任命大学士孙家鼐等人为该科考官。提早任命考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试地点不在北京,而在千里之外的开封。考官从北京前往开封,路上所费时间不短,再加上行前的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并不算宽裕。

甲辰科的考官也是提前任命的。此次会试,以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裕德为正考官,吏部尚书张百熙、都察院左都御史陆润庠、户部右侍郎戴鸿慈为副考官。这几人都是颇具革新意识的清朝大员,张百熙更是科举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他们带来的试卷,与之前的各省乡试一样,遵循了1901年清廷诏令中关于科举考试内容的规定,在形式上不考八股试帖,改试策论(即议论文)、经义,并且试题内容比上年的癸卯科更加贴近现实。

按照清朝定制,会试共分三场,以三月初九为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场。每场均于先一日领卷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也就是说,考生要在三月初八人场,十六日出场,在考场内先后要待上九天。①这就意味着,科举考试不仅要测试读书人的智力,同时也要考验他们的体力。

三月初九,第一场开考,内容为中国政治、史事论5篇,题目分别为: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这些题目显示了出题者的良苦用心和现实关怀。第1题,明显反映了清末地方坐大、中央势微的情况下,清政府对于集权体制下地方分权问题的关注。第2题旨在考察士子们对边疆以及中外冲突问题的认识。第3题针对改革路径的激进抑或渐进问题而设。第4题的主旨是宰相与朋党的关系,显然与当时袁世凯等汉族大臣权倾一时、树大根深的实际局势有关。第5题古今比照,力求探寻当时列强环伺下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也是5道题: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日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显然,第二场的考题与现实联系更加密切,指向性更加明确,涉及教育改革、国际秩序中的名与利、制度变革过程中如何适度聘用外国顾问、西方农业经济学与中国传统农学的结合、华侨保护等诸多问题,旨在考察士子们的国际视野、西学修养以及汇通中西知识应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场,阐释“四书五经”要义,共3道题目: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第三场考试与过去一样,从“四书五经”中选取题目,主要考察士子们对传统儒家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内容虽然与过去差不多,但摒弃了八股文程序,士子们的答卷也更加恣意开放,敢于破除陈规,提出新意。第3题尤其值得注意,题目本身立场鲜明,颠覆了传统的贱商观念,要求考生以商人、商业为本位展开立论,体现了清末重商思潮的兴起。

从会试试题可以发现,清朝末年统治集团确实有改革图强的意识和努力,但与此同时,置身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们仍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以至于在严肃的科举考试当中,仍不忘向全国知识精英访求新形势下的治国安邦之策。

试题内容和形式的变动,对不同士子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熊范舆来说,考试规制和内容的变化是个利好消息。他曾经在学古书院(经世学堂)求学,深受严修和雷廷珍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眼光狭窄、汲汲于八股试帖的传统知识分子。革新、立宪的思想,已经在他的脑海中初步萌芽。与上一年的贵州乡试相比,这次会试的题目更加贴近现实,所涉及的问题,熊范舆以前就算没有特别关注过,想必也早有涉及。P33-35

后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二十几年间,不仅是从晚清到民国的巨变阶段,也是中国数千年制度史上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面对事关生死存亡的全球竞争,痛感于陈旧制度的惰性,一些有识之士为体制改革而奔走呼号、出谋划策乃至流血牺牲。从戊戌维新到立宪运动,背后都有一批兼具旧学新知的知识分子在倡导、推动。他们后来多被概称为“立宪派”。然而,占据政坛要津、把持社会财富的有力人物及其背后的集团力量,虽然明知不变革迟早要“崩盘”,但却千方百计敷衍拖延,甚至运用已经变得外强中干的国家暴力来压制改革的呼声。当不可收拾的时刻终于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到来时,一场剧变所带来的复杂后果和深远影响,包括对原先力主改革与抵制改革者的具体影响,都远远超出了当时人的预期和想象。

这段历史,值得后人反复咀嚼。学界已经有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不过仍有很多内容尚待厘清。特别是所谓“立宪派”这一群体,其内部存在着哪些不同的亚群体或者流派?他们为何以及如何走上了立宪救国的道路?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有哪些具体主张和行动,相互间的具体关系如何?辛亥之后他们的出处又有何异同?他们在这场世纪变革舞台上的表现和沉浮,能够为后人提供什么样的启示?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书所呈现的熊范舆的曲折人生,只是这场变革大浪中的一滴水珠,却也能够折射那个时代的缤纷色彩和复杂走向。对这段历史的深入理解,则有待于更多研究的展开。

本书研究过程中,南京大学历史系刘迎胜教授帮助联系了熊范舆孙女熊易水女士,随后我们又与熊范舆裔孙熊温礼、熊融礼、熊建礼及曾孙熊蜀吉取得了联系,承蒙他(她)们提供了一些珍贵的文字、照片、族谱和口述资料。特别是熊融礼先生,自始至终为本项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资料搜集过程中,贵州省档案馆、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部提供了热情的帮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武云博士为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谨此深表谢忱!  李恭忠

2013年9月26日

于高丽大学外国教师宿舍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贵阳一兴义:初露头角

 一 身世之谜

 二 寒窗岁月

 三 初为人师

 四 人际网络的初步构筑

第二章 贵阳一北京:末科进士

 一 一波二折的甲辰恩科

 二 千年科举制度的终结

 三 人际网络的提升

第三章 北京一东京:留学东瀛

 一 清末的留学风潮

 二 从传统士人到留学精英

第四章 东京一北京:立宪先锋

 一 立宪潮流的涌动

 二 立宪先锋的崛起

第五章 华北一昆明:宦海初涉

 一 与旧体制的磨合

 二 迟到的仕途机会

第六章 昆明一贵阳:新旧鼎革

 一 辛亥剧变前后的选择

 二 并不安定的家乡

第七章 贵阳(1):政坛波谲

 一 反袁护国

 二 西南乱象

第八章 贵阳(2):实业兴省

 一 发展金融

 二 倡导实业

第九章 贵阳(3):遇刺身亡

 一 “兴义系”的嬗变

 二 贵州政坛的血雨腥风

尾声

附录一 熊范舆年谱简编

附录二 熊范舆著述选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熊范舆(1878~1920)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之一,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末立宪、辛亥革命、民初护国运动等多个重大历史节点,呈现了末科进士、留日英杰、立宪先锋、中国最早的行政法学家、民初西南政坛要角等多个不同的面貌,正当盛年之际却丧生于地方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无论是在晚清的科举史、立宪运动史还是民初西南地方史领域,他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学术界对于熊范舆其人缺乏专门的研究,偶尔提及时也大多以讹传讹。时过境迁,其生平事迹湮没无闻,至今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末科进士与世纪风云(熊范舆传)》基于零星见之于不同记载中的大量文献资料,同时利用了一手档案资料,以时间线索为经,以空间线索为纬,梳理熊范舆独特的人生轨迹,钩沉他在清末民初历次重大变革中的行为表现,并从时代趋势、区域环境、人际网络与个体选择等角度来剖析他这样一位传统传统士人精英在近代中国剧烈变革背景下的命运。

《末科进士与世纪风云(熊范舆传)》所呈现的熊范舆的曲折人生,只是这场变革大浪中的一滴水珠,却也能够折射那个时代的缤纷色彩和复杂走向。对这段历史的深入理解,则有待于更多研究的展开。本书由李恭忠、黄云龙著。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从一名边陲寒士,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再到留日精英、清末立宪运动先锋、中国最早的行政法学家,以及民国初期西南政坛的风云人物,这一系列身份的转换,在他身上是如何实现的?为何正当43岁的壮年,他却迎来了惨烈的人生结局?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更加复杂。一位士人精英的个人命运,折射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制度和政治变迁的决绝和迷惘。《末科进士与世纪风云(熊范舆传)》以时间线索为经,以空间线索为纬,梳理熊范舆独特的人生轨迹。本书由李恭忠、黄云龙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5: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