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性的悲剧(狄尔泰的生命释义学)/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编著者约斯·德·穆尔。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括地描述了狄尔泰发展《批判》所依赖的视域。第二部分是对狄尔泰的生命存在论的真正重构。在第三部分,我让狄尔泰的释义学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德里达的释义学遭遇,并作出一些总结性的思考。
前言
缩略表
导论
1.1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
1.2 探究的目标和方法
1.3 本书内容的概览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一章 狄尔泰:他的生平、作品和被接受的情况
1.1 狄尔泰的生平(1833—1911)
1.1.1 学生和报刊撰稿人
1.1.2 巴塞尔的教授生涯
1.1.3 两部未完成的平生之作
1.1.4 欧洲文化的危机
1.1.5 狄尔泰与政治
1.1.6 爱情和友谊
1.1.7 《历史理性批判》
1.2 狄尔泰的哲学:活的结构v s.体系化
1.2.1 总体性.与片段
l.2.2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全集》的出版
1.2.3 生命的多面性和思想的矛盾性
1.3 狄尔泰作品的接受史
1.3.1 截至1945年的狄尔泰接受史
1.3.2 1945年至1960年这段时期
1.3.3 1960年之后“狄尔泰的复活”
1.3.4 1970年代末以来的狄尔泰接受史
1.4 当前解释的出发点
第二章 康德的先验哲学
2.1 先验探究
2.2 理论理性
2.2.1 感性的先天综合
2.2.2 知性的先天综合
2.2.3 先验演绎
2.2.4 理性的先天综合
2.3 实践理性
2.4 反思的理性
2.4.1 鸿沟与桥梁
2.4.2 反思性判断力
2.4.2.1 美的分析
2.4.2.2 崇高的分析
2.4.2.3 从自然关到美的艺术:天才的创造
2.4.2.4 自然的合目的性
2.4.2.5 历史的合目的性
2.4.3 审美和目的论: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的历史
2.4.4 先验的和反思的想象力
2.5 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性评论
2.5.1 超越独断论和怀疑论:批判的转向
2.5.2 先验哲学的存在论主体主义
2.5.3 时间深不可测的一面
第三章 世界观的历史化
3.1 1800年之前的发展
3.2 后康德哲学中世界观的历史化
3.2.1 费希特和黑格尔的观念论
3.2.1.1 费希特将先验观念论绝对化
3.2.1.2 黑格尔的总体主义精神史
3.2.1.3 对克罗诺斯的压制
3.2.2 孔德和密尔的实证主义
3.2.2.1 孔德的思想阶段说
3.2.2.2 密尔与人类心灵的规律
3.2.2.3 实证主义在德国的影响
3.2.3 施莱尔马赫的浪漫主义释义学
3.2.3.1 施莱尔马赫那里的泛神论和个体性
3.2.3.2 历史、语言和释义学
3.2.3.3 施莱尔马赫对理解的先验分析
3.2.4 兰克和德罗伊森的历史主义
3.2.4.1 兰克的客观性理想
3.2.4.2 德罗伊森关于历史学实践的叙事观
3.2.4.3 认识论相对主义和伦理相对主义的威胁
第二部分 生命存在论
第三部分 狄尔泰与后起的释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