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重,健康问题也越显突出。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很健康,但由于长期工作操劳,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乏力,精神萎靡。要改变大众的这种生活状态,按摩可以说是一个捷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监测身体状况,而且可以强身健体。
经络按摩是一种在人的体表进行适当运动的一种保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身体穴位刺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临床实践证明,推拿按摩针灸穴位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络按摩是畅通经脉、疏泄瘀滞、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是注重养生的人们不可不知的基本原理。
本书文字简练,图示明晰,方法简便,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易学易做。
一经掌握,须臾之间让你放松自己的身体。
找到“阿是”穴就找到了病痛点
中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说:“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也就是说,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医者在该患处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是这里,是这里”。医者便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状得到转好,这些特殊的痛点也就被称为“阿是穴”。根据“阿是穴”治疗病痛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也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也是可以的。
凡是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都称为阿是穴。“阿是”的说法首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因为阿是穴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在《神应针灸玉龙经》又叫“不定穴”,溯本求源的话《内经》中所言之“以痛为腧”,既是阿是穴的最早应用。如《素问·缪刺论》中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中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都说明或有痛感、或有快感、或有特殊感应之处,都是阿是穴之意。这类腧穴既无具体的名称,也无固定的部位。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脏腑器官病变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出现感觉过敏或压痛,历代的医者在寻找阿是穴的时候,有痛感处的穴位既是阿是穴。如《素问·举痛论》中这样认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说明以痛感为腧穴。其次以按压之有舒适感者亦为阿是穴。如《灵枢·五邪》中说道:“邪在肺,则病皮肤痛,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这是快感、舒适感,亦为阿是穴。其他尚有按之热感,还有酸楚、麻窜的特殊感觉,也都是阿是穴。
哪儿生病,摸摸穴位就知道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先人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总结、积累、归纳而成的系统理论,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有路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络在人体内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它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在体内有规律地循行,把人体的各部器官组织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还具有沟通上下表里、通行气血的功能。
医学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体内的脏腑器官、各个组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经络则对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左右、前后各方面都有着多层次的、特殊的联系作用。经络有主干,也有分支,内部联络属于脏腑,外部联络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贯穿表里。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周流全身内外。体内脏腑与体表肢节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主要是通过经络的特殊联系而实现的。
经络学说理论认为,全身体表和体内脏腑存在着特殊联系,并指出了体表的一定穴位和体内脏腑之间的内外统一关系,这个特殊联系规律在诊断方面的运用,可以根据从体表穴位或体表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包括压痛、自发性疼痛、过敏、皮下结节或皮肤色泽改变等,作为推断内脏病变的诊断依据。
经络穴位,古称“腧穴”、“气穴”,一般称为穴位。经络穴位压痛或称穴位压痛,是经络穴位诊断的一种诊断方法。它是以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穴位压痛为核心,抓住穴位压痛与内脏病变的“内外相应”规律,通过对患者的经络穴位检查,以穴位压痛反应为依据的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穴位是人体经络之气聚集和出人体表的部位,它与经络、脏腑、气血均有密切的生理与病理联系。当人体患病时,常发现体表某处或穴位出现敏感反应,包括酸楚、疼痛,以及压痛等病理现象。这些穴位上的压痛、自发痛,以及检查按触体表穴位发现的皮下结节、条索物、皮肤凹陷、隆起等异常变化,都是由于穴位反映内脏疾病的结果。
《黄帝内经》中早已对穴位压痛有了论述。《灵枢》记载:“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如心胸疾患,在手厥阴心包经的郄门穴出现压痛反应;肺脏疾病,在手太阴肺经太渊出现压痛反应;其他经脉及其脏腑病变,也可在各经相关的原穴出现压痛反应。
古人在医疗实践中,还观察到在人体发病时,于体表穴位或一定部位出现自发痛,体表穴位的特殊变化,如皮下结节、皮疹、皮肤色泽改变等异常现象,并用来作为诊断内脏疾病的依据。临床上较多出现穴位压痛的部位,可见于躯干和四肢部。如胃疾患,在上脘、中脘穴有压痛;肝胆疾患,在期门、日月穴有压痛;肠道疾患,在天枢穴有压痛;呼吸器官疾患,在肺腧、大杆有压痛;肝胆疾病,在肝腧、胆腧有压痛等等。上述的穴位压痛与疾病的关系,正是古代医学家所提出的一些特定穴,这些特定穴的压痛反应,就可以用来诊断相应内脏的病变,故有人称之为“经穴诊”。
针灸实践证明,穴位不仅具有反映疾病的特性,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谓“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就是在按压经穴时,病痛会得到缓解。经络穴位诊断法,就是根据穴位具有反映病痛的原理,对上述的腧、募、原、合等特定的穴位进行审察、触按检查,以发现穴位上的异常反应作为诊断疾病的辨证依据。
P18-21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重,健康问题也越显突出。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很健康,但由于长期工作操劳,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乏力,精神萎靡。要改变大众的这种生活状态,按摩可以说是一个捷径,不仅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监测身体状况,而且可以强身健体。俗话说,健康是生命之本,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按摩可以说是帮助人们摆脱身体困惑的好方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防病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渴望一种有益于改善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绿色”保健方法,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作为中医养生保健内容之一的经络按摩方法, 日益被医学界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简单可行的按摩保健愈加显示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了人们防病保健的迫切需求。按摩疗法就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之一。
经络按摩是一种在人的体表进行适当运动的一种保健方法。其施术手法颇多,动作轻柔,运用灵活,便于操作,适用范围甚广,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有无病症,均可采用不同的施术手法,进行经络按摩。到目前为止,能够享受经络按摩的人虽然很多,但还不是很普遍,这是由于有些人对经络按摩的作用还认识不足,另外,按摩师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相信今后随着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曰益丰富,经络按摩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内容和健康的需求。
经络按摩主要是通过对身体穴位刺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临床实践证明,推拿按摩针灸穴位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实验证明实施经络按摩能促使血液中的细胞总数增加,使吞噬能力提高,血管容积也有明显改变。
当人们不幸得了某种疾患,不靠吃药、打针治疗,而是用特定手法在患处推推、揉揉、捏捏、掐掐等一系列方法,使其血脉疏通,即可为患者解除某些病痛。严格来说,就是运用按、摩、推、拿、提、针灸等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以达到治病及保健的目的。
我编撰本书,希望能够为大众的生活带来一些实用的东西,并且将这些辛勤工作的人们引向简单的健康之路。
最后,请大家多实践经络按摩,调动自己身体的经络奇放,帮助您尽享人生。
杨力
2008.4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