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外回音(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共和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金锋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金锋编写的《天外回音(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天外回音(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为该套丛书之一,它汇集了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25个。如:初步设想通信卫星方案;购买外国卫星地面站;提议发展中国卫星通信事业;中央批准通信卫星工程等。《天外回音(中国成功发射系列通信卫星)》由王金锋编写。

目录

一、艰难起步

 初步设想通信卫星方案/002

 购买外国卫星地面站/005

 提议发展中国卫星通信事业/008

 中央批准通信卫星工程/011

 张爱萍提出“三步走”规划/018

 开始设计通信卫星方案/020

二、研制试验

 张爱萍组建领导班子/024

 任新民总负责卫星工程/034

 第一次发射通信卫星/043

 第二次发射通信卫星/049

 成功进行卫星通信试验/057

 庆祝通信卫星发射成功/061

三、初具规模

 决定自主研制通信卫星/064

 “东方红-2甲”号发射成功/069

 研制“东方红-3”号卫星/073

 成功发射“东方红-3”号卫星/078

 “东方红-3”号平台创造新纪录/085

 发射“东方红-3”号后继星/091

四、创造辉煌

 成立通信广播卫星公司/096

 用最短时间研制新的通信卫星/099

 打响五年揭幕第一仗/104

 “东方红-4”号平台立项/107

 创造“东方红-4”号大平台/109

 开拓国际通信卫星市场/112

 “尼星”团队书写速度奇迹/116

试读章节

初步设想通信卫星方案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在当月,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围代表团来到苏联,参加了俄国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活动。

11月17日,仍在苏联的毛泽东参观了苏联莫斯科大学,并且在这里接见中国留学生,作了讲话。当时,毛泽东就谈到我国也要搞卫星,并且还要搞大的。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电视广播完全依赖传统的地面无线传输方式,即微波、差转、短波等。传统方式不但传输质量不高,地域也有极大的限制,不但边远地区看不到电视,连新疆、西藏等地区也不能实时观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只能靠空运录像资料到当地重播。

当时我国对外广播电台多设置在边远地区,中央向这些电台用短波发送源节目,电视完全靠微波一站一站地接力传输,信号衰减严重,抗干扰能力差,节目源信号常常会受到不友好电台的干扰,影音效果特别不好。说得形象点,比如在播放京剧《红灯记》时,观众都分不出哪一个是李玉和,哪一个是李奶奶。

全国当时的电视覆盖率为38%,电视机卖不出去,出现大量积压,人们文化生活质量很差。为此,中国急需解决节目源的传输问题。

在内地城市间虽然有了语音和数据长途通信,但是广大地区、边远地区却缺乏通信手段,或是通信不畅,或是根本不通。

外地《人民日报》的出版靠当地印刷部门用空运的母版印制,急需解决母版传输问题。当时海上通信试验对通信的要求不高,只需要进行岸站和舰艇之间简短报文的单方发信和收信,通信时间也不超过0.5秒,占据带宽不超过100千赫兹,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海上通信依然是十分困难。

其他产业和军事、外交等部门也都有他们各自对卫星通信的特殊需求。各行各业都企盼着早日有我国的通信卫星,都企盼着用它能解决各自的通信困难。

1970年6月,国防科委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央领导动员科学家们开展我国的卫星通信工程事业,研制我国自己的通信卫星,工程的代号为“706工程”。

会议以后,七机部运载火箭研究院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分别组织队伍,开展了通信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新技术的研究。

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根据使用要求,很快提出了我同试验通信卫星总体方案的初步设想。

1970年11月召开了方案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我国发展卫星通信具体设想:我们要跨过中低轨道通信卫星阶段,直接发射静止轨道卫星。这在刚刚发射我国第一颗卫星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网、通信地球站五大系统都存在极大困难,多数还是空白。

从此,科学家展开了中国卫星通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这标志着中国的通信卫星进入定义阶段。

在中央的领导下,科学家们开展了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等系统的规模和接口设计协调工作。

由于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系统之间的技术协调、指标分配、计划分工迟迟定不下来,卫星重量与运载能力的协调也是几经周折,致使工程进展十分缓慢。

购买外国卫星地面站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首次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破冰。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就提前来到中国,降落在了北京首都机场。  这架运输机停稳以后,舱门打开,几个美国人在中国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一个秘密的集装箱从飞机上卸了下来。

然后,美国人迅速地打开了这个集装箱,露出了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玩意儿。据美国人介绍,这是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了首都机场,其天线直径仅有10米。

几天后,尼克松的访华专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首都机场。舱门打开,尼克松缓步走下飞机舷梯,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黑格如影随形般紧紧地跟在尼克松的身后,他手上还拎了一只小巧精致的黑皮箱。

当时,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把这个黑皮箱与美国的卫星联系起来。

当晚,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刚看了几个镜头,尼克松便指着录像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正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9: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