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6-17世纪,日本与四个欧洲国家开展了精彩的商贸交流活动。大航海活动的先锋葡萄牙人最早抵达日本,他们实行商教一致原则,在日本既经商又传(天主)教,这一策略于16世纪取得成功,到了17世纪却成为其败走日本的根本原因;西班牙人对日本市场没有多大兴趣,后来退出;英国人也基于诸多因素,没有妥善经营对日贸易,早早关闭驻日商馆;最终,只有奉行商教分离的新教徒荷兰人赢得日本统治者赏识,他们成功排挤了葡人,保住了荷兰在日商馆,得以与锁国后的德川幕府维持商贸关系。本书深入探究了日本欧洲在16-17世纪的初次碰撞,重在考察双方的商贸往来,尝试从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交通贯穿、东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其带来的特殊影响。 本书适合历史学科的师生以及对日本史、海洋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张兰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西方交流史、海洋史。曾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在《世界历史》《史林》《东北师大学报》《海洋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 目录 绪论 一 缘起 二 意义 三 综述 第一章 日欧(葡)自由贸易 第一节 日欧贸易的背景 一 日本战国时期 二 欧洲的发展 三 葡萄牙在亚洲的扩张 第二节 葡萄牙人来到日本种子岛 一 欧洲(葡)人登陆日本的动因、准备与尝试 二 到达种子岛的记载 三 登陆种子岛的争论 第三节 在日耶稣会的初期传教以及初期教商关系 一 在日耶稣会的初期传教 二 大名、葡商与耶稣会 第四节 日欧(葡)自由贸易(1542-1571) 一 自由贸易的阶段特点 二 寻找日本最佳港口 第二章 日欧(葡)巨船贸易 第一节 传教高潮、禁教以及牧商关系的变化 一 织田信长与南蛮寺 二 丰臣秀吉与“传教士放逐令” 三 葡商与耶稣会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葡据澳门—日本长崎巨船贸易(1571-1600) 一 巨船贸易主体 二 巨船贸易客体 三 澳门与长崎 四 巨船与航线 五 巨船贸易的意义 第三节 安土桃山时期日本的外贸政策 一 织田信长与日葡贸易 二 丰臣秀吉与日葡贸易 第四节 西班牙人来到日本 一 11-16世纪中后期的西班牙 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日本的活动 三 澳门—马尼拉贸易的开展 第五节 16-17世纪在日耶稣会的教产及商贸活动 一 在日耶稣会的教产 二 在日耶稣会的贸易活动 三 耶稣会的收支失衡及走私贸易 第三章 西欧四国的对日贸易 第一节 德川幕府与17世纪的禁教 第二节 日葡贸易之衰落 一 日葡贸易的变化与调整 二 葡商被逐及最后的商贸尝试 三 日葡贸易衰落的原因 第三节 日西(班牙)关系之破裂 一 日西贸易情况 二 日西关系破裂的原因 第四节 日英贸易及英国人的失败 一 英国人来到日本 二 日英贸易的过程 三 英国退出日本市场的原因 第五节 日荷贸易以及荷兰人的成功 一 来到日本前的荷兰 二 荷兰人登陆日本 三 荷兰商馆的建立和发展 四 荷兰人在日本成功的原因 五 日本锁国后荷兰的情况 第六节 17世纪初德川幕府的外贸政策与日本锁国 一 德川家康对外贸的认识和态度 二 江户初期的外贸政策 三 日本锁国 第四章 重要的贸易商品及相关数据的分析 第一节 日欧火枪贸易及影响 一 欧洲火枪简史 二 日欧火枪贸易 三 火枪在日本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 日欧生丝贸易分析 一 生丝贸易繁荣的原因 二 日葡生丝贸易 三 日荷生丝贸易 四 日欧生丝贸易的意义 第三节 16-17世纪欧洲人向日本运进黄金分析 一 日本需要黄金的原因 二 日欧黄金交易的具体情况 三 黄金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 欧洲人从日本运出白银分析 一 日本白银的开采冶炼 二 白银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输出品 三 白银交易的具体情况 四 欧洲人从日本运出白银的影响 五 日欧白银交易的衰落 第五节 日欧贸易的其他商品 一 欧洲人运进日本的商品 二 欧洲人从日本运走的商品 第五章 16-17世纪日欧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日欧贸易与世界经济 一 日欧贸易与世界贸易圈 二 日欧贸易促进世界商品的流通 三 欧洲人带到日本的新作物和日本的新农业 四 日欧贸易与商品包装的进步 第二节 日欧贸易与大航海时代 一 日欧贸易与世界交通 二 日本人乘船赴欧的尝试 第三节 日欧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 欧洲商人在日本的(文化)生活 二 日欧服饰交流及日本服饰的变迁 三 西洋画与南蛮屏风 四 语言、饮食及建筑方面的交流 第四节 16-17世纪的日欧贸易与19世纪的日西(方)关系 一 背景方面 二 内容方面 三 意义方面 结语 附录 一 日葡贸易相关数据表 二 日欧贸易的货币、重量单位 三 日欧贸易中的书信或官方文件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