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靠儿女、靠房产、靠国家……都不如靠自己有个经营财富的头脑。
看懂财经新闻并不难,读懂经济数据其实很简单。
不要再纠结于CPI的结构是否合理,而是要从CPI的走势中先于别人发现新的投资领域。
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并不在于出身,而在于看待问题的态度与角度。
挖掘第一桶金固然重要,学会让财富保值增值的方法,才不会让你的资产缩水。
社会越来越规范,捞偏门越来越难,你必须学会在阳光下赚钱的方法。
《看懂经济数据学会投资理财》(作者冯少杰)一本教你通过经济数据找到真金白银的理财实操手册。
在经济数据中看懂房价、物价、金融危机、经济周期背后的秘密。
从财经新闻里把握楼市、股市、期货、黄金、外汇、新兴领域的投资良机。
《看懂经济数据学会投资理财》(作者冯少杰)主要介绍了各种经济数据的概念、来龙去脉及其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并以案例说明经济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看懂经济数据学会投资理财》通过对经济数据的解读和对案例的剖析,帮助读者发掘经济数据背后蕴藏的投资机遇,建立认识和运用经济数据的思维方式,指导读者做好自己的投资理财。
篇首语 为什么说投资理财需要首先看懂经济数据
为什么我们需要投资理财?
要想学会投资理财,必须首先看懂经济数据
第一章 宏观经济的核心数据: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3G”
第一节 简单认识“3G”及其影响
衡量经济实力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备受冷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
GDP有缺陷,应重视一下GNP
乖巧的GNI(国民总收入)
GNI很高,也不等于共同富裕
GNI超过GDP才是经济强国
第二节 理财支招:投资收益要超越GDP的增长率
GDP增长为什么要“保八”
GDP增速调低的压力
GDP增长股民却受伤
哪种理财收益有可能超越GDP的增长
第二章 价格指标的秘密:怎样根据价格指标理财
第一节 简单认识四大价格指标
不省心的CPI
PPI也不是“省油灯”
IR是CPI的另一面
谈虎色变的失业率
第二节 理财支招:不同利率环境下的理财选择
跑赢通货膨胀的投资利器:黄金投资
正、负利率时代
存款技巧面面观
负利率时代的理财方式
第三章 增长指标并不枯燥
第一节 增长指标深藏玄机
经济发展的双刃剑:固定资产投资
备受决策者青睐的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第二节 理财支招:从PMI中解读股市投资机会
第四章 怎样看待外贸指标:根据外贸指标数据变化理财
第一节 外贸指标“俱乐部”
对外贸易小传
古怪的汇率
对外贸易与国内经济发展
第二节 理财支招:乱世出富翁?外汇市场中的投资机遇和挑战
外贸放缓阴影里的股市
暗潮涌动的外汇市场
投资新宠:炒汇及炒汇的利弊
炒汇操作温馨提示
第五章 非常金融指标:了解金融数据对个人的影响
第一节 几大金融数据的含义
魔法一般的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超经济增长会引发通货膨胀
信贷增长会影响房价的波动
人民币存款要防范负利率
频频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为哪般
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烫手山芋”——尴尬的3万亿美元储备
外汇占款成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
第二节 理财支招:几大指标对个人理财的影响
M2疯长货币贬值快 理财首先要保值
人民币存款:理财从储蓄开始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牵动着百姓理财
汇率变化:工薪族理财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炒股须看汇率
第六章 从股市数据判断理财气象:怎样看股指
第一节 常见的几大股票指数
股市投资的重要指标——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与投资收益
QFII
第二节 理财支招:熊市理财要讲究稳健策略
股市重回10年前起点,全年7万亿被蒸发
五类“人”在股市赚到了钱
熊市下的理财要取采稳健策略
第七章 从房产数据看楼市和股市
第一节 房子那点事
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
房地产调控下的利益博弈
和银行玩游戏:房屋按揭贷款
第二节 理财支招:科学供房省钱又省心
稳增长还是调控不放松?两难的选择题
房地产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科学供房的几点技巧
第八章 几个杠杆性指标
第一节 财政税收——政府的财源
拔最多的鹅毛又使鹅叫得最小声的艺术
“增减风云”——谁是谁非?
税收增速高于GDP增速——你的投资神经紧绷了吗?
第二节 国债——重点理财项目
一个承诺,一张白条
国债风险?淡定!
双面国债——你有投资未来,我有经济刺激
同舟共济的国债和税收
第三节 能源耗用(主要看用电量、煤产量)
GDP和用电量的情与义
煤炭窘境,我们是“等待宰割的羔羊”?
“煤电矛盾”演化激烈,谁投资谁吃亏?
第四节 理财支招:国债——“低风险”的安全投资气垫
国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低风险”的安全投资气垫
算一算,长与短
组合投资,稳定收益
手握“预言魔棒”,你我轻松投资
关注宏观调控政策
附录1 简单认识数据和理财方法
第一节 学会看数据:同比与环比
难分彼此的孪生兄弟
两兄弟分工合作,它们都是反映经济状态的镜子
第二节 认识成本和机会成本
成本: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懂得机会成本,就会更加精明
第三节 认清投资和投机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投资是“正餐”,投机是“零食”
第四节 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投资组合策略
利润最大化原则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组合策略
附录2 理财产品和手段
一、贵金属投资(黄金、白银)——保值增值稳定的理财产品
二、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
债券——比存款收益大的理财方式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期货——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期指——后起的金融衍生品
三、收藏——既怡情又增值的理财方式
四、银行理财产品——多样化理财方式
基金
信托类产品
五、储蓄——最保守的理财方式
六、保险——未雨绸缪的保障
七、外汇投资——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
八、个税理财——如何做好税务筹划
九、房地产投资——较为稳健的理财工具
十、投资实业——中长期投资的方式
十一、消费理财——开源节流精明消费
2011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被公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什么感觉呢,我们会认为中国人比日本人富裕还是过得好呢?都没有。因为这里牵扯到另外几个概念,人均GDP、绿色GDP,还有幸福指数。
人均GDP比较容易理解,它有助于了解一国的国民富裕程度。绿色GDP,是一个加上能源消耗及环境破坏等因素后综合衡量的一个经济增长指数。绿色GDP的值等于在现行GDP核算值的基础上,再减去以下两项数值:一项是“资源耗减成本”(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和水),另一项是“环境降级成本”(是指因环境破坏引起环境等级下降而应计入的成本)。2006年,温家宝总理宣布,绿色GDF,指数将取代原有的中国GDP指数,给最高级别政府和党的官员作为一个绩效指标。但是使用绿色GDP指数核算经济增长,在我国还面临着重重阻力。原因无他,这种算法,经济增长接近于零。可想而知,我们的GDP增长还是严重依赖资源消耗,并以环境损害为代价的。因此,在拥有了世界第二的GDP总量的时候,我们不必沾沾自喜,因为我国要摆脱以资源消耗和境退化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还要经过艰难的过程。
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GDP总量决定了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大小;而人均GDP才会反映一国的国民富裕程度;绿色GDP则表明了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小,有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这后一项指标对当今中国而言,还需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
GDP,感觉离我们太遥远,还有另一个原因。
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推出了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这是作为GDP的替代指标提出来的。在公布的幸福指数排行榜中,北欧几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名列前茅,中国则远远地在三四十位徘徊。美国前总统罗伯特·肯尼迪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
幸福指数跟GDP有很大的关系。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水平的上升都是经济发展的表现,都是能反映在GDF’上的数据。而这些又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对于中国来说,人均收入并不太高,居民幸福感目前主要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提高的。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财富不断积累,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民众幸福感不断提高的前提。我们既要重视GDP,又不唯GDP,应将GDP和幸福指数等指标互为补充,作为考察社会进步发展的依据。
目前来说,GDP的增长并没有相应地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不顾安全的GDP,浪费资源的GDP,牺牲健康的GDP,分配显失公平的GDP,都没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所以,转变我们的经济方式,把GDP的增长与老百姓的真实幸福感统一起来,追求有明确价值导向的GDP,才是老百姓所期待的。对老百姓而言,也不能消极等待国家的扶持,要努力起来,争取自己创造财富,积极地学习投资理财,以求个人财富的增长百分比超过GDP的增长百分比,这样才能获得一个相对理想的幸福感。
GDP在我国的经济统计数据中,是“3G”中无可争议的老大哥,现在已经是国民经济数据中的明星级人物。对比之下,GNP受关注的程度则要小得多,星光暗淡得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3G”中的GNP曾经也是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中大红大紫过的角色。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以下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这个国民,指的是包括本国或本地区的公民以及常住外国或其他地区、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不管是否发生在国内或本地区,都要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
提起GNP,还是为了加深大家对GDP的理解。
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居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计入该国的GNP。像目前有很多中国人到美国去定居、生活或者去国外投资创业,只要他们还是中国国籍,他们的收入都要算入我国的GNP中。但是,同样的,很多外国的公司到我国来开设分公司,其所创造的收入都不能算入我国的GNP,因为创造这部分收入的不是中国企业。
而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起的。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特别是外国公司在我国创造的利润都应计入我国的GDP,而我国企业在外国设立的子公司创造的利润就不能计入。例如,诺基亚在中国的分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要计入芬兰的GNP,计入中国的GNP;联想在美国的公司所获得的利润就会计入中国的GNP,计入美国的GDP。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于采用GNP和人均GNP来衡量经济增长的快慢与经济实力的强弱,GNP还算得宠。进入90年代后,96%的国家开始重点采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上述指标,GDP开始得宠。本来GNP还可以依据和GDP的功能差异继续保留一席之地,但是这时候小弟弟GNI(国民总收入)神气活现地来了。它的本事和GNP差不多,却更乖巧一些,各国于是开始只公布GDP与GNI数据,太过于实在的GNP被彻底搁置了。P7-9
本书的主旨是帮助大家认识常见的经济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学会简单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为家庭(个人)理财(微观经济行为)提供一些合理建议。也就是告诉大家如何放眼于宏观经济大势,并将其落实在微观投资理财上。
一晃到了21世纪,有近60多年时间没有经历大战的浩劫,人类文明的发展虽不尽如人意,但也到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各种理念层出不穷,知识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尤其是在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比比皆是,看他们今天论战,明天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左右着我们广大群众的思想,一些严肃的经济节目似乎有娱乐化的嫌疑。这些“砖家”每日里云山雾罩,神秘莫测,不知所谓。在我们老百姓眼里,只觉得他们高高在上,大有武林高手华山论剑、龙争虎斗的架势。
但是,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追求。稍具常识的人,就不难理解武侠小说里描写的大侠们那些惊天动地的绝世武功不过都是些唬人的花架子,谁也没看到过,也不会去习练。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哪些经济数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那些林林总总的经济数据之间有何联系?专家的谆谆教导有如佛经,或如当头棒喝,或如细雨润物,常常抚慰我们彷徨的心灵,提振我们委靡的精神,听来如坐春风,过后却一无所知。所以听“砖家”的言论,往往还不如去听评书来得痛快,姑妄听之吧。
其实,各种各样的经济数据都来自于我们的身边,在受到我们生活消费习惯影响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消费。那些专家教授口中的经济术语和数据,其实真正去了解它们,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
这本书就是要坚决破除对经济学“武学秘籍”和“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们的迷信,回归这件事的本质。我们急需的是一本简单明了,能“强身健体”的普及小册子,一本易于操作的“财富保健书”。简而言之,我们只不过需要一点这方面的常识。
本书的期望,就是给大家开一个头。从这里开始,学会看瞳经济数据,学会一些理财技巧和投资策略,进而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财理念。
或许读完这本书,大家会豁然开朗,发现原来那些数字串并不是那么复杂,而是有表情的,有脉搏的,或者欣喜,或者亲切,或者冷漠,或者愤怒。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喜怒哀乐,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用有趣的方法来寻找我们的财富——仅仅拥有物质财富的人是个可怜虫,所以这里也要包括精神财富,它就在我们追求的过程中。
走自己的路,随便“砖家”怎么忽悠吧。
冯少杰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