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从作为本原(开端)的存在到前本原的伦理
——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存在与伦理
一、存在作为本原(开端)与存在论作为第一哲学
二、存在的总体化与同一化:存在和存在论的暴力
三、作为中性之物的存在与存在论之无能于为伦理学奠基
四、前本原的伦理与作为形而上学之实现的伦理学
第二章 欲望与他者
——列维纳斯的形而上学
一、作为一种朝向“他者”之“运动”的形而上学
——列维纳斯对于形而上学的“别样”理解
二、“形而上学的欲望趋向完全别样的事物趋向绝对他者”
三、“他人是形而上学的真理所在地本身”
——作为“绝对他者”的“他人”
第三章 从“享受”到“家政式实存”
——自我内在性的建立与展开
一、生活作为享受
二、“在元素之中存在”:享受的“意向结构”分析
三、自我在享受中的建立
四、对列维纳斯生命一享受现象学的反思
五、享受中的自我的不稳定性
六、家:从元素中的拔根
七、居住、占有与劳动:家政式实存的展开
第四章 面对面:自我与他人的原初关联酊
一、“他人在他自己的面容中启示自身……”
二、面容与无限
三、“面对面不可还原的关系”
第五章 从显现到自身显示
——列维纳斯的“面容”对胡塞尔“现象”概念的突破
一、显现与自身显示的统一:胡塞尔的“现象”概念
二、“显现但又保持缺席的存在者”:列维纳斯的“现象”概念
三、作为“自身显示”的面容肘
四、面容是不是现象:以自身被给予性为最终尺度
第六章 超逾面容:列维纳斯的生育现象学
一、生育何以成为列维纳斯的一个哲学问题?
二、爱欲与生育
三、我是我的孩子:生育作为对自我的超越
四、生育的主体:生育中的自我
五、作为绝对将来的孩子:生育对死亡的克服
六、对列维纳斯生育现象学的反思
七、“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儒家的生育观及其与列维纳斯生育现象学的比较
第七章 “此在”还是“我在此”?
——随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一道思考“人之为人”
一、问题:人之为人究竟何在?
二、“什么”或“谁”在“此”?——思考人之为人的两种不同视野
三、“我”的“不可置换性”与“此在”的“个别化”
四、为自身的畏怕与为他人的忧虑:“此在”与“我在此”的基本情绪
五、人:存在之澄明还是他人之人质?
结语
第八章 在朝向他人中重新认识“我—自己”
——列维纳斯的自我观
一、自我作为开端:确立与废黜
——启蒙运动以来自我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嬗变
二、无端的世界
三、自我:无端世界中的开端
结语 走向多元和平
第九章 替代:走向存在之外
——列维纳斯为何以及如何走出存在?
一、从“面对面”到“替代”——列维纳斯前后期走出存在的不同路径
二、人质与主人——“替代”中的自己与他人
三、作为臣属性的主体性——替代的为他结构
四、替代:走向存在之外
五、结语:是存在之外还是存在与伦理的分裂之外?
第十章 一种可能的责任“无端学”
一、让我们重提问题:“他人与我何关?……”
二、他人对我的无端烦扰
三、“自我前史中”的“自己”
四、无端的责任
五、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