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一个行者的心灵孤旅。少林的修行心路,西藏的流浪支教,丽江的纳西古乐,敦煌的浪漫爱情……一位苦行僧式的旅者,一段归期未定的旅途。不为逃避,不为疗伤,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是作者龚映吾十年旅途中的文化哲思,是最富禅意的旅行笔记。它将带领我们在山水与城市之间,探索生命的真谛,进行最感人的朝圣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龚映吾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一个行者的心灵孤旅。少林的修行心路,西藏的流浪支教,丽江的纳西古乐,敦煌的浪漫爱情……一位苦行僧式的旅者,一段归期未定的旅途。不为逃避,不为疗伤,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是作者龚映吾十年旅途中的文化哲思,是最富禅意的旅行笔记。它将带领我们在山水与城市之间,探索生命的真谛,进行最感人的朝圣之旅。 内容推荐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可以说是龚映吾的一本旅行随笔,作者在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在山水自然之间放飞自己的思想。十几篇游记散文,时间跨度10年,文章融通游记、哲思、故事、诗词,自成一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如空山幽谷传出的素琴声,耐人寻味,让阅读者的心灵变得非常宁静,让人无不体会到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西方文化的相互交会。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序:他山,那水 酒神祭 太湖人家 风火少林 洞窟 时空尺上的光斑 丽江三听 水漫九寨 家在同里 法华雨 作者如是说 试读章节 在远古的希腊,每年4月份总要举行一个盛大的狄俄尼索斯酒神节,祭奉伟大的酒神。因为在希腊的词汇中,酒与精神同词同义。 据载:节日开始时,总要出演一些悲剧的节目,以此纪念传统及影响至今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然后,待到晚上,人们装扮成神的仆人,戴上象征性的各种奇特面具,进入一个恐怖的黑森林,载歌载舞,忘却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尽情沉浸于自性与神性的交融状态,以期获得灵魂的新生。 这些远古的野蛮人,诸神的宠儿,他们真的找到了他们的神吗?我不知道。 我只是亿万中国人中一位极普通的公民,生活在日渐繁华的城市之中,对待自己,虽没有胜利的渴盼与满足,却也不需要端正身心,早晚忏悔的贤人想法,这是一个平等而随和的时代。 生存、工作、游戏、情爱就是我们的快乐。神,因而离我们很远。 这天早晨,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吃得饱饱的我停留在车站,一边等公交车一边浮想联翩。一位朋友,迎面走来打断了我的联想,他和小说《恶心》中的主人公有些类似,“孤单的一个人,却像一支军队袭击一座城市那样走着”。 他走至我身边,却说:“没有固定的原始本性,只有从虚无或自由创造出的本性,可怜我们人类本身,更可怜我们一旦意识到自由,就失却了自由。” “你干什么?犯什么神经病?”我说。 他又说:“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通过他本人的选择和决定,而一旦生活于这个世界中就必须承担起各式各样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 “这些话听上去很熟悉,可你是什么意思呢?” 朋友也不顾周围许多陌生的目光,竟掏出一张面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 “我打算去参加一个祭祀活动,以这张面具作为我的思想表率,把从前所谓的‘自由’生活一笔了结,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朋友认真地说。 我吃惊地发现,那是一对从未如此诚恳过的眼睛,正在默默地淌泪。汽车来啦,我没有上车,默守着朋友离去后的某种悲凉,分享着激情过后那份不能说清道明的隐约快意。冷涩的风,吹撩着我的衣襟,我开始慎重直面自己的生命。 无独有偶,在地铁中我又遇见同样一位手持面具的人,虽然不曾认识,但那副面具是大哲人尼采的肖像,便主动上前打了招呼。 他坦诚地告诉我:“听说最近西部地区挖掘出好几处五帝时代的城市遗址,其中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祭天高台;与之相邻,正是酝酿了几千年酒文化的焚国,那里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祭祀传统;因此,推出了一个在宜宾焚地进行酒神祭祀活动的盛会,人们可以自备面具前往参加。” “还不是哗众取宠、诈人钱财的游戏,还沽名钓誉配以什么好听的名字,不足为奇”。我说。 “那倒不见得,如果用百年时间储存一坛水,的确够乏味;假若是一坛酒,经过百年的储藏,那可是人间极品啊!精神之旅与普通寻常的旅游,不可以等同而语!” 城市的夜晚,仿佛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头脑中回旋着各种模糊的话音已然华灯初上,光明透过一幢幢楼房的窗户,诉说着彼此隔离而又息息相关的心事。 回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生活一如既往辗转运行,录音机播放出狂笑暴吼的摇滚歌曲,含沙谢影地对自我的道德思想加以撩拨,反反复复地播放着,而我竟在狂暴声中睡去。 司马迁云:“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半夜醒来,突然想大声呼叫,但喊不出声,也不知如何喊,更害怕冒犯别人的清梦,每每此刻如像被捆绑着似的,难受极了! 难道不如缺食少穿的父辈时代吗?生活安定有什么事值得那般痛心?究竟有几分滑稽,试着想说服自己,可是这时候呼天的高歌,已连绵成一片,悠转于时空,模糊了界域的限制。 第二天午餐时分,汤在碗里被勺子搅动,人性的舒张,终究还是希望听到些许评语,我说出了自己的心事。 女友忙接了说:“旅行?可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请假哩!下个月吧,这个月的工作已经排满了,终于可以外出旅行啦!” 我不动声色地说:“我想一个人去。” 母亲在桌下踢我的脚,提醒我注意,我心中清楚地知道。 “我一个人去……如果是地狱。”我假笑着说。 母亲便轻声安慰:“他不去啦?改变日期了。” 沉默的时刻,墙上的时针清晰地移动着,一针一针仔细地扎下去。 几天之后,我孤身一人到了机场,不改初衷,随身携带了几件简单的行装,告别了阳光的城市,前往神秘莫测的焚人故里。 途中,有人问及我此行的目的,我答以“观光客”,而更多的时候,我真实地摊开手,告知他们是去寻找一种活着的感觉,由此,在他们看来,我究竟有些疯狂了吧! 然而,一旦汇集在去往焚地道路上,便知怪诞如我者,岂在少数。有些人的言谈举止更是充盈着睿智与狂放,颇具道家风范。或许在此天下纷忙,人人争名夺利,难辨真假货实的时候,道家是一股最无法被污染的文化源流,足以涤净人们内心的污垢。 其中一人所言,引领风骚,才说一遍便引来众人赞叹喝彩。 “这本是一趟充满希望的旅程,又何须被人耻笑。 据《水经注》云:焚,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可知焚地‘仁’备。 据出土碑记载:周朝以前焚人居地旧称焚侯国,汉称焚道县,经明朝,战争失败告终以后,从此销声匿迹。无一族人可得,可谓‘忠’乎? 关于焚人的岩葬制度,唐张族的《朝野金载》有记:玉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宴饮舞戏,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余临江半山腰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祀祭。初遭丧,三年不食盐。其礼通达儒道两家,可谓德知两备,能称‘孝’乎? 《史记》有载:南夷之君,西焚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有‘义’耳。 P10-13 序言 他山,那水 他山 我爱他,生生世世爱他,而他距离我比世上一切人,甚至我所知的一切幻象,还更遥远。 他很美丽,有着无上的聪明智慧,静默的时候像佛陀一样面含着微笑,他在哪儿便和哪儿的光明融为一体,从不会因为羞怯或畏惧而躲藏着身影。可是,意图捕获掌握他的行动却只会徒劳无功,趋于神秘,因他的爱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他对于尘世的追求仿佛永不停留地逃离。 他不是其他,是我的本性,是我生命的主人,可是已从我迷茫的生活中迷失。 如今,我孤独忧郁,思想混杂如同整个时代一样喧嚣不已,敏感的听觉似乎已经生茧,音乐已不具备穿透的力度。如是,我常常在床上失眠辗转着,生命力渐趋于薄弱,不祈求救世主也不狂妄地高抬人之自性,恐惧、麻木、盲目、冲动,生活在每一刻的心思憔悴里。 呕,那时候,我还很小的时候,捡着石片在水面上打浮漂,看着水面接连泛起几个漩涡状的涟漪;呕,那时候,我跑入深山密林,简单的一声叹息,立刻会得到许多鸟儿的回应;呕,那时候,即使我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绿苔也会随着夕照悄悄爬上我的衣襟……呕,我的心灵被他的爱所光临,我既是诗人又是勇士,我的幻想不会脱离大地坚实的承载,我的心情得到高远天空的理解和承认。那时候,我的心是明净的,是纯洁的,是住于世上没有染污的。 可是,他已然远离了我,住在了遥远的它山之上,像老子那般深深地隐居了起来,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远离我永无休止的暴力、自私、贪婪、狂妄……诸般心情。这一切过失,想来都是我亲手造成的吧,在于听信了太多的谗言,迷失了内在清净的智慧源泉,破坏了我们原本协调的关系,被绝对的愚痴无知所支使,才造成如今绝望地空伸着双臂的结局! 无为而无不为,美丽善良勇敢的他,应该会不厌地仍关注着我吧,绝不会因为我犯下的一些过失,而拒绝以无上荣光照临于我的机会,记得他总是说:“爱心常在!永在!”我又何尝失落过呢? 在一个咀嚼着许多无以名状痛苦的夏夜里,我突然间有了了某种可怕危险的冲动,受此冲动的影响,我终于决定不顾一切,翻越座座崇山峻岭,寻觅那个模糊不清的他山之所在。盼望着啊,终有一天能和他的真挚结合在一起,回归自己的本性,从此理解到生命的意义,生活会变得像一支流动的乐曲,带着朴实和欣慰,远离慌乱与迷狂,流入无尽的未知。 将去何方啊? 《诗》云: 鹤呜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这个伟大的星球之上,但凡有沙石垒砌之处,皆可被理解为“它山”,五大洲也仅是漂流于浩瀚汪洋上的几座大山,沙滩上小孩子们垒砌的沙堆也完备了山的形体,又如何能在“大”与“小”的名词区分中获证他山的真实意义。 山,不只是土、石、水、鸟、兽、林、庙等的简单堆积,在于以其生命的活力,坦然昭示着向上的力量,起于平凡而不失高贵的炫示,铺张自然的表露而不弃深邃的藏幽禀性——它在时间的流变中,巍巍耸立!时空,证明着山的存在,而那些能引发我们精神向上攀登的地方,无不一一诠释着大山的意义。 《宝藏论》云: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我们文化与心灵合一的精神宝藏,也是一座高山,与外面苍翠的高山,交相辉映。 他,不是一个谜而甚于一个谜,是我的谦卑创造出的受难者,是我的期盼创造出的生命秘密,是一个踏着步伐不断潜逃的隐士。我追寻他,以我的觉知、我的欣喜、我的智慧、我的慈悲、我的愿力……他山一定不会遥不可及! 那么我,在此四季的流转中,也将成为一名行吟诗人吧!欲望投向太遥远的地方乃至消失,思考活于生命的当下而不断深刻,箭头游戏于箭尾,穿破一个个隐蔽的秘密。我满怀期待,未来将发生在旅途中的一个个故事。 即将踏上旅途,寻找自己生命之源的他,而我的故事,是否也会作为别人的借鉴,而将我比为它山的旅人,激发出他们外出寻找自己心灵本源的愿望呢?我不得而知。我们在相隔的时空中击掌召唤,在倾泻而出的文字中,彼此倾听山谷中悠扬的回音。 一双眼睛,满注着未知的迷惑和坚定的信念,从窗口向外张望,正一幅天高地远的景况: 那水 人世间的苦,就像流水,虽遇坎坷,却必须向前。我顺流而去。 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成功,没有失败,没有荣誉。只是享受着每一天,与波涛一起,与每一朵浪花一起,愉快地奔腾跳跃。 我的心,在水里。 我的爱,与水融为—体,淌过这世间的浮影。 昨天已成为过去,未来尚未降临。昨天,在我身体内,蓄积了太多的事情,它们很糟糕。身体在享受,内心却难以平静。有时悲哀,有时快乐,有时冲动,有时压抑,……今天,沉稳庄重,内心轻松的欣喜,却知道属于自己的放松的时间不多,生命是短暂的。 生命的意义,总是淌过人世间的苦,先是为自己,然后又是为他人,没有止歇的悲悯。 听到了水的呼唤,那流淌于山谷的溪流,那么欢快,那么亲切,仿佛一个神的精灵在舞蹈。 大道若水。水,藏污纳垢,亦能涤荡一切渣滓。 曾经痛苦过的心灵,必经水的涤荡,才能在水中嬉戏。 山间的涓涓小溪缓缓地流淌,一路叩问着岩石,一路哺育着大地;当遭遇高温热浪的袭击,由微风轻托着身体,便化作了天空中飘浮的白云;当遇到空中冷空气的拍打,就浓缩成花瓣般的雪花,飘飘洒洒,飞飞扬扬;雪花落在山上,就凝固成雪峰,天地间闪耀着银光;在阳光的照射下,便又化作溪流,沿着山间蜿蜒而下;……如此周而复始的轮回,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如此一往如前的奔流不息,铺展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那么,我的人生,会是这样一种风景吗? 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我形态可以执著,永远在流变的过程之中,却总有一个意识在人世间横流,无我或我,有或无,总在起着作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说:“我终于找到你啦!” 他说,“那么我在哪里?” 我的眼睛悄悄地滑落一滴泪水,用右手食指尖轻轻地托着,“你就是我,你在我的心里。” 心,一个神秘的世界,一道无形的门。叩响它,就能看见一切;敞开它,就能拥抱一切。 老子《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可是,有多少人真愿意得道呢,因为道在众人最所恶之处,也就是最卑微地活在人世间,哪里会是众人想象的,得道是一派趾高气扬的风光。 只有看惯了灯红酒绿,看遍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是是非非,才会或敛目低垂,或在人群浮华中,观心。 我驻在自己心中,如此恒久,像大海,轻轻地摇荡着思想的浪花。只有悟道的人才会明白,我们的心在一起,不需要语言。 可是感恩师德,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谁都想轻松自在的活着,尤其是对于悟道的人而言,更加只是想自在地活在天地间,与青山绿水相伴,与古经玄思相栖。即或偶尔出入于各种娱乐场所,也是自得悠闲,不会成为欲望的俘虏。只想这么轻松自在地活着,像水,成为水。 山中水清,人世水浊。但水,要卷起狂涛,涤荡污垢,它就必须外浊而不浊本性。 因为,“你明白了我们始终就在一起,而其他人也不能错过。” “为什么他们从来不曾觉察呢?” “因为水一直往低处淌,而他们从不曾也不想低下高傲的头颅。” 现在的这个世界,人们总在争斗中寻找着人生的意义,总在无休止地对抗中完成了人生的轨迹。让身体越来越享受,却让精神越来越空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总是建立在彼此之间利益的基础上,而少有发现自在的本性。 还要和其他人一样争名夺利,还要和所有人一样劳心动智,只为能倒转狂澜。道隐于水,道无形,在寻常日用间。 水无言,在地面洼地弯一圈蓝色。 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它随顺于别人的要求,无怨无悔。可是,天地间最强悍的也是水,洪峰浪尖,拥有着震撼万物的力量。它不争,它只因外物的不同属性,而展示其无所不在的力量。 想着水,我微笑着点头了。 我小心地摘下自己的眼睑,像以前达摩大师所做的事一样,将眼睑培育成芳香四溢的茶叶。之后,去往瀑布边汲取一壶水,将水壶置于炉火之上。这眼睑是生命的精华,是隐喻的故事,漾着芬芳。 茶叶在沸水中浮沉不定,人生的意义,属于自己也属于别人。 茶叶不再只是茶叶,水也不再称作于水,一体共存地被称作了“茶”。就像我们人类在世界的共存中,无法确定地区分彼此。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一切故事的灵魂。千江有水千江月。每家每户每个人,都有自己品尝水的不同方式。 那水,顺流而去,无论前方是哪里,它只听取大海的呼唤。它将流入许多人的灵魂深处,与更多人的心愿合一,合成一片深深的广阔的大海。 那水,在生命的延续中,不断倾听自己的心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