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曼荼罗》由唐颐著:融合东方佛教智慧与西方心理学理论,通行全球的心理疗法,荣格心理学的灵感根基,开启自我心灵曼荼罗,提升精神意志力与行动力,自如掌控工作与生活,100幅唐卡曼荼罗,100种不同的精神体验,开启更深沉的自我心灵探索。
曼荼罗又称作坛城,通常表现为一种圆形的彩色绘图。佛教认为曼荼罗是诸佛、菩萨的汇聚,是观想修行与仪轨修持时的重要工具。随着曼荼罗的转动,人身上的一切业障都能够在佛菩萨的护佑下消除。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曼荼罗描绘的是一种平缓、稳固的精神轨迹,具有寻找内在、激发灵感、增进个人成长及治疗创伤等作用。
在物质化生活的今天,你是否感到自己的心绪越来越混乱,对生活的掌控越来越弱?曼荼罗能够引导心绪进入平静、稳定的状态,逐渐整合我们失序的精神,纾解压力、提升思维能力、激发生命活力,全面提升精神意志力、洞察力和行动力,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当你被生活折磨的疲惫不堪时、当你对抑郁焦虑的情绪束手无策时,希望本书介绍的曼荼罗治疗法能够帮助你重整旗鼓,支持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曼荼罗是佛教中一种古老的图像,是佛教最高教义与智慧的表现,是佛教引导个人精神意识与佛法融合的最方便途径。根据心理学大师荣格的研究,神秘的曼荼罗描绘地是一种平缓、稳固的精神轨迹,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调节自我的情绪状态。在物质化生活的今天,你是否感到生活的压力已经越来越沉重、自己的精神情绪越来越混乱?借助曼荼罗中的佛教智慧,能够帮助我们纾解压力、整合心绪,激发个人意志力量,在平缓、纯净的体验中治愈自己的心灵。
《图解曼荼罗》由唐颐著,是国内第一本详细介绍曼荼罗知识、作用的图解书,将简洁细致的为你介绍曼荼罗的方方面面,让你轻松快速的通晓世界上最神奇奥义的佛教曼荼罗。同时,《图解曼荼罗》还精选了100幅精美的唐卡曼荼罗,经由曼荼罗奇妙的空间美学,能够让你真正领略到梵我如一的成佛妙境,开启更深沉的自我灵性探索。
释迦牟尼佛坛城
无量寿佛坛城
大日如来坛城
阴体上乐王佛坛城
明妃佛母坛城
金刚萨卅坛城
时轮金刚坛城
绿度母坛城
编者序:在最纯净的佛教宇宙中与自己相遇
本书内容导航
第壹章 曼荼罗”释意
一、什么是曼荼罗
1.万象森列、圆融有序的唯美图:曼荼罗
2.曼荼罗名称的几个变种:符号与实物
3.源于佛教说法图或集会图:曼荼罗和释迦
4.生母是印度,养母是日本:东方曼荼罗的渊源和传承
5.谁让曼荼罗走上正轨:密教的曼荼罗
6.坛城是曼荼罗的别名:诸尊聚集的处所
7.荣格眼里的曼荼罗:神圣图案的象征
二、曼荼罗的种类
8.内在精神世界和外部形象世界:三种曼荼罗
9.区分四种形象的曼荼罗:四曼为相
10.有性别之分的两界曼荼罗:金刚界和胎藏界
三、曼荼罗的形制和功用
11.佛教基本教义之图示:观想曼荼罗
12.曼荼罗是心观的艺术:坐禅与冥想
13.进入醍醐悟境:即身成佛
第贰章 曼荼罗中的佛教宇宙
一、曼荼罗和佛教的宏观宇宙观
1.符号、形象、意念:曼荼罗是密宗的宇宙模型
2.佛教二元世界:器世间和有情世间
3.曼荼罗的“大圆”:时间之轮
4. 曼荼罗的空间结构:十方世界
5.曼荼罗如梦一般显现“心意识”:心的聚集,识的生起
6.宇宙皆安住在莲花上:一花一世界
二、曼荼罗和佛教的微观宇宙观
7.小世界中的大坛城:须弥山
8.人类居住在哪块区域:四方四大洲
9.世界是由哪五大组成:五轮成身
10.须弥山周围的光景:九山八海
11.须弥山上有多少重天:空居天和地居天
12.地狱在地下还是在天上:阎浮世界和地狱
13.悟和迷的不同思想境界:十种生命形态
14.众生都向往的地方:佛国净土
15.生命自身组织结构的原型:人体曼荼罗
第参章 金刚界曼荼罗
一、两界曼荼罗介绍
1.绘制成图的传世曼荼罗:现图曼荼罗
2.以大日如来为图像中心:两界曼荼罗
3.理智二界本是一体:金胎两部
4.遍照一切的光明主尊:大日如来佛
5.五方世界的佛陀聚集:五佛五智
6.依据《金刚顶经》图绘:金刚界曼荼罗
7.佛智如金刚坚不可摧:金刚释义
二、金刚界曼荼罗的组织
8.九会的前身:金刚界五部
9.九个独立组织的联盟:九会曼荼罗
10.金刚界曼荼罗的主脑:三十七尊
11.金刚界曼荼罗的基本图式:九宫图
12.色彩纷呈的金刚界曼荼罗:五佛的身色
三、金刚界曼荼罗的供养仪轨
13.金刚界曼荼罗的观法:五相成身观
14.金刚界即身成佛的秘密:超能力修炼
第肆章 胎藏界曼荼罗
一、什么是胎藏界曼荼罗
1.依据《大日经》图绘:胎藏界曼荼罗
2.好比一切有情所具的藏识:胎藏释义
3.胎藏界法的根本教义:菩提心为因
4.以毗卢遮那佛为独尊的胎藏界:大悲为根本
5.胎藏界的学理和实践:方便为究竟
二、胎藏界曼荼罗的组织
6.象征不可分离的三德:胎藏界三部
7.十二个独立院“虽分实合”:胎藏界十二大院
8.胎藏界曼荼罗的基本图式:三重院
9.理法界五智如来:胎藏界五佛
三、胎藏界曼荼罗的供养仪轨
10.胎藏界曼荼罗的观法:五字严身观
第伍章 藏传佛教曼荼罗
一、诸尊曼荼罗
1.密宗大日如来以外的主尊:别尊曼荼罗
2.密宗圣典:四种密续
3.藏密即身成佛的奥秘:三密合一
4.密宗的六大法界与曼荼罗:六大缘起
5.藏密修行的神秘合体形象:双身曼荼罗
二、进入藏密坛城的世界
6.藏密坛城的形象特征:本尊曼荼罗
7.坛城中的法器(1):慈悲与智慧
8.坛城中的法器(2):智慧和方便
9.坛城中的法器(3):空性
10.坛城中的象征符号:吉祥图案
11.坛城中的手印:佛菩萨的印契
三、唐卡中的曼荼罗
12.般若佛母坛城
13.金刚亥母坛城
14.十一面观音菩萨坛城
15.白度母坛城
16.尊胜佛母坛城
17.绿度母坛城
18.金刚瑜伽母坛城
19.大轮手持金刚菩萨坛城
20.密集金刚坛城
21.喜金刚坛城
22.普巴忿怒莲师坛城
23.药师佛坛城
24.财神护法坛城
25.怖畏金刚坛城
四、曼荼罗的供养仪轨
26.藏密修行和供养(1):坛城供
27.藏密修行和供养(2):灌顶仪式
第陆章 坛城的制作与分解
一、坛城的制作
1.世上最精致完美的艺术品:制作坛城
2.色彩缤纷的彩沙坛城:沙坛城的制作
3.三度空间的曼荼罗艺术:立体坛城
4.平面空间的曼荼罗艺术:绘画曼荼罗
二、时轮金刚沙坛城的建立和毁灭
5 .源自神秘香巴拉王国:时轮金刚密续
6.时轮金刚沙坛城的绘制(1):坛城基础线描
7.时轮金刚沙坛城的绘制(2):坛城内五重宫殿
8.时轮金刚沙坛城的绘制(3):供养花园
9.时轮金刚沙坛城的绘制(4):六个外圈
10.体验大千世界的虚幻无常:沙坛城的分解仪式
第柒章 曼荼罗的现代诠释
一、从绘画美学的角度看曼荼罗
1.曼荼罗的基本美学特征:几何图形
2.曼荼罗的用色原理:色彩的象征表义
3.曼荼罗图形图像美学:形式、内容和比例
二、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曼荼罗
4.藏密建筑曼荼罗的典范:西藏桑耶寺
5.汉密建筑曼荼罗的典范:法海寺曼荼罗
三、从心理学角度看曼荼罗
6.曼荼罗与荣格心理学(1):自我人格的完整
7.曼荼罗与荣格心理学(2):精神秩序的原型
8.用曼荼罗进行心理治疗:佛陀的治疗
四、从其他角度看曼荼罗
9.曼荼罗与混沌学:宇宙从无序到有序
10.曼荼罗用于静思冥想:一种探知心灵的技巧
11.自然界中的曼荼罗:宇宙到处是方圆
附录:佛教密乘五部坛城体、相、用一览表
一 什么是曼荼罗
第1章 万象森列、圆融有序的唯美图
曼荼罗
曼荼罗本为梵语词,意批“轮圆具足”、“聚集”、“坛城”等,表现的是佛教所见的宇宙之真实,是一种神圣宇宙空间和微妙心理空间相即的图像。
神秘的曼荼罗
广义的曼荼罗就是一切供信徒朝拜的神圣的具象物,可指宗教体系中一切最高层次和最深远境界的图像,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领域的视觉艺术,觉悟、平和、追求真知等宗教性的真理即为其图像意义之真谛。
神秘的图案曼荼罗是人类最古老的象征形构,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并发现于不同种族和世界各地,用荣格的话说,曼茶罗图对于宗教而言是人类“现实世界”与“圣方诸佛”融合为一体的场所,也是天体大宇宙与人类体内微宇宙相互汇集的艺术极品,演变至今,曼荼罗是将诸佛悟道的智慧借由美丽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眼前,它可作为修道者日常生活实践修行所用。
曼荼罗最初就是指方坛或圆坛,其做法一般是堆积泥土后,让它表面平坦,再于表面涂上牛粪,使之巩固,在这种坛上,进行神圣的宗教仪式。它代表人类对“大自然不可解释”的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后来就成为进行各种庄严的宗教仪式的必要场所。
现在的曼荼罗是指方型、圆型、十字形等组合而成,许多象征符号围绕着中间的核心聚集在一起,其结构和安排代表着一种“圣域空间”的图案,是心灵的神圣圆满的证量显现。
曼荼罗名称的来历
在藏传佛教中,曼荼罗是常见的图像,有十分清晰和复杂的结构图式,它作为供养神圣主尊的“精神殿堂”而存在,地位极其重要。
曼荼罗是梵语manddala之音译,又写作满荼罗、曼陀罗、漫荼罗等。其基本图式是车轮轮辐集中于车轴,像万象调和、共生并聚集于一个精神中心,具足成就、圆满等特质,故可意译为聚集、中围、轮圆具足等,引申成“佛智的生成和彻悟的本质”。曼荼罗在实际宗教仪式中,通常作为礼敬、供养佛菩萨的道场,因此又意译为“坛、坛城、道场”等。
早在公元1世纪,藏密曼荼罗的母国印度就有修法时筑坛的仪式,如古代印度的密教行者采用婆罗门教的礼仪,在修法中建立曼荼罗以便观想和供养本尊。原始的曼荼罗是土台形式,坛场上用白粉描绘佛菩萨或者明王诸天形象,以及符号化了的代表性文字,象征诸佛、神祗,因此最初曼荼罗就是指“神坛”或“神的供奉”,以方便修行者表达礼敬、朝拜之义,进而更深地融入信仰圣殿中去。
后来神佛在坛城中的位置,就形成现在的曼荼罗格局,故曼荼罗也被视为“众神的序列”,或是一种“万象森列,圆融有序的布置”,是佛教有神圣意义的宇宙图形。
美丽的曼荼罗图案
曼荼罗是天地万物几何图形的描绘,并被赋予了一种宗教宇宙观的意义,表示出包蕴了微小世界和宏大教义的空间概念,既是一种物质现象,又是一种精神原型。它类似于汉地的河图洛书、阴阳八卦对文化深远的影响,但又更具有宗教精神,以启发和勾摄更多的信众,把心神凝练于这种“神圣”图像。
藏传佛教的曼荼罗构图典雅,由纵横方圆、三角形、半月形、鼓形等多种形状构成,里面陈列多种物象而圆融有序,讲究对称、呼应、内外浑然一体、复杂形构的美感,内容博大精深,气象格局浑厚,仿佛“万象森列、融通内摄”的宇宙图。它是藏传佛教对宇宙真实的认识,产生于某些独特情境下有神秘心理体验和想象的宗教大师,具有深厚的宗教、哲学、心理学和美学价值。藏传曼荼罗图像的绘制本身就是朝圣的仪轨,其功用则是观想本尊神。
现今,曼荼罗在佛教寺庙的院内和神殿前面,及挂在墙上的唐卡中都可以见到,它常被以朴素的图案雕刻在地上的平石板上,或者被精心制作后蚀刻在金属板上当做偶像崇拜。有些重要的仪式中,宗教人士用彩色粉将曼荼罗绘在地面上,美轮美奂,在仪式结束时,又将它顷刻毁掉,表达一种“万象皆空”的认识和境界。
P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