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框架及章节安排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进展
2.1.1 产业融合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2.1.2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及融合过程研究
2.1.3 产业融合的效应研究
2.1.4 产业融合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
2.2 制造业与服务业间互动发展研究
2.2.1 制造业与服务业间关系研究
2.2.2 服务业与制造业间互动机理研究
2.2.3 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区位空间研究
2.2.4 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研究的简要评述
3.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构演变
3.1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分布
3.1.1 工业产值密度
3.1.2 代表性工业行业的空间集聚演变
3.1.3 制造业的城市专业化特征
3.2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空间分布
3.2.1 服务业空间集聚趋势
3.2.2 服务业的城市专业化特征
3.3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空间关联的初步判断
3.3.1 上海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与路径
3.3.1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核心外移与上海服务业集聚趋势
3.3.2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间的相关性
4.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空间融合
4.1 集聚区内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4.1.1 产业集聚及其构成要素
4.1.2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
4.2 上海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集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
4.2.1 主导产业构成
4.2.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对制造业的支持
4.3 江苏省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集聚: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4.3.1 园区产业构成
4.3.2 产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
4.4 专业市场与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以嘉兴制造业集聚为例
4.4.1 专业市场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
4.4.2 嘉兴制造业集聚的案例分析
5.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以汽车产业为例
5.1 制造业服务化的一般内涵及动力
5.1.1 制造业服务业的一般内涵
5.1.2 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因素
5.2 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国际案例
5.2.1 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
5.2.2 美国成功的汽车金融服务
5.2.3 日本汽车产业的供应体系一体化服务
5.3 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发展
5.3.1 长三角汽车制造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5.3.2 长三角汽车服务业发展特征及趋势
5.3.3 长三角汽车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判断
6.长三角地区生物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6.1 生物技术的一般特征及应用前景
6.1.1 生物技术特征
6.1.2 生物经济发展及趋势判断
6.2 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的融合
6.2.1 生物技术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效应
6.2.2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征
6.3 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的融合
6.3.1 生物技术对传统农业的影响效应
6.3.2 长三角地区生物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
6.4 生物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
7.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特征及趋势
7.1 一般意义的信息产业融合
7.2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涵义及途径
7.2.1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一般涵义
7.2.2 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途径
7.3 上海市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进程
7.3.1 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征
7.3.2 上海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程
7.3.3 宝钢信息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7.4 江苏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进程
7.4.1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征
7.4.2 江苏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程
7.5 浙江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进程
7.5.1 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征
7.5.2 浙江制造业特征及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7.5.3 浙江省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程
8.推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8.1 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8.2 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融合
8.3 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8.4 依托现代生物技术,提升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
8.5 以信息化为平台,带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