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约翰斯顿获得了教育计划和课程开发所急需的支持。由拉里·威尔斯、戴维·阿拉德、CFP约翰·格雷(John Gray)、CFP威廉·麦克默里(William Mc-Murry)和理查德·维尼扎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受托负责制定CFP课程设置的任务,要将学习指导内容融入教程的五大部分中。“投资”和“专业管理下的投资”课程被合并。税务规划、避税、养老金和利润分享课程紧随其后。课文和补充阅读材料经其深入分析,教学方法也经过不断评估。
当威尔斯作为理事长的接班人比尔·麦克默里在1977年汇报自学效果时,他说自学学生在大部分课程中的表现可以与在学习小组中学习的学生相比拟。然而,当测试题从理论知识转为实际应用的时候,他们的成绩略微逊色。针对这一现象,新的CFP学习指南中包含了更多的案例分析。
学院并不仅仅满足于设置了课程,还在追求教育信誉。课程设置提供了保持精练状态的全面而客观的金融理财综述。例如,课程计划敢于提出:一个人的人寿保险实际上是可以“有够”的;退休规划和地产规划对于某个具体客户来说,可能需要把重心转移到创建一个投资与储蓄的优化组合。
该学院专业化水平受到的最重要的考验之一出现在1975年。当时理事会因为法律和道德方面的问题拒绝向一位CFP毕业生颁授认证。虽然该理财师已经满足了认证的课程要求,但他早先在1970~1971年的一次与证券丑闻相关的不当行为指控中曾经放弃辩护。在他满足了加利福尼亚一个法庭判定的复职要求并结束了试用期之后,理事会才重新考虑他的认证申请。“CFP’认证称号是有弹性的,理事会可以自行裁定。”在那次丑闻期间担任理事长的刘易斯·卡恩斯说。这并不是——他说——“任何一个成功完成学院课程的候选人自动享有的什么权利。”学院的变化与成长在经过4年紧张打理金融理财学院方方面面的工作后,詹姆斯·约翰斯顿于1975年退出了总裁的位置,担任学院的院长,专心从事课程开发工作。约翰斯顿的这一职务变化并非完全出于自愿:理事吉姆·沃塞姆(Jim Wasem)和学院的业务经理安东尼·R·(托尼)。佐尔格策划并实施了一场权力游戏,把佐尔格推上了总裁的职位。他们的理由是:佐尔格在筹资方面更能产生效果,而约翰斯顿可以因此脱身,全力发挥自己的强项——学术事宜。
但是这一变更没能让任何人满意。约翰斯顿继续编写教程,可是到了美国国会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修订税法的时候——也是CFP课程必须进一步进行相应更新和修订的时候——他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了。1977年,他彻底离开了学院。
从佐尔格的角度来说,他给学院引进了一个可靠的预算程序和强有力的内部制衡系统。但是他那专制的领导风格导致了与他人的冲突。他还在没有事先取得理事会批准的情况下为学院买下了一块地,结果招致被众人批评。1978年年底,理事会5名理事对沃塞姆和佐尔格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们建议推行一种更加开放、更具参与性的管理风格。面对是按照新的体制工作还是辞职,佐尔格在1979年5月选择了离开学院。接任的是格雷厄姆·霍洛韦(Graham Holloway),他在美国基金(Amer-ican Funds)全职工作的同时,曾为学院无偿服务过一年。
1979年发生了另一重大变化:学院迁移到了它第一个真正的总部。刚刚创办的时候,它坐落在丹佛西南部一座办公楼里的一个小套间里,此时搬到了“草原小屋”,位于丹佛郊区的一栋二层楼房。1979年仲夏季节,理事会机构迁到了丹佛东南汉普登大街的一个办公楼里。迁移之举涉及的不仅仅是职员,还有技术问题。学院已经在数年前成功实现了计算机化,截至1978年已有3个计算机系统,包括CFP考试日程安排和考分评定系统。财会系统也已经上线运行。
P33-P34
随着金融理财业进入第五个10年期,很显然,它的大部分潜力和希望都正在得到实现。它几乎从零开始,已经发展成为截至21世纪初期的一个可圈可点、货真价实、至关重要的行业。它从1973年金融理财学院第一届毕业班的42名新CFP专业人士这个起点,已经发展壮大到了世界各地20个国家的12万多名CFP持证者。它从一个主要产品推销领域起步,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人生目标、应对金融安全所有假想情形的一个高深程序。它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拍着胸脯说,“我的孩子进了大学,我的买卖兴旺发达,我的退休生活有了保障。”它已经催生了诸多机构——包括CFP委员会、FPSB和FPA——并凝聚成奉行行业标准和保护消费者的强大力量。它甚至已经成为“金钱整体性”讨论的一个环境。但是,金融服务领域的邪恶三位一体——利益冲突、贪婪和腐败——依然存在且颇具生命力。
需要讨论、分析和推进的内容还有很多,包括:金融理财业如何才能成为更加优秀、更受认可的行业?
经过40年的发展后,抓住机遇的困难之处可以理解为理财师自身、社会领导人,以及两者都致力于服务的公众的一种嘹亮的号角。提升核心能力和更高的道德标准、受托标准都是今后几十年金融理财业如何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核心。但是,将来的工作还不仅于此。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还需要认真而周全的讨论:比如,如何把金融理财服务扩展到更多人,如何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产率,如何改善新入门理财师的职业道路,如何努力减少并有效应对经济危机和市场动荡的爆发期,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公众免受无良“理财师”的伤害。
该行业还必须欣然面对就资本主义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而不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进行的一场健康的辩论。在哲学家迈克尔·诺瓦克(Michael。Novak)的经典著述《民主资本主义的精神》(The Spirit OF Democratic Capitalism)[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西蒙舒斯特(Simon&Schuster)出版,1982年]中,他坚称,资本主义是好的,因为在人类创建的所有经济制度中,正是它让数量最为众多的人口脱离了贫困——它成长着、生产着,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众带来了更多的服务、更多的创造力、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大的生命力。在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改善是下一代领导人必须完成的一部分艰苦工作。金融理财师必须加入这个行列。
为了继承先驱们推动、鞭策他人的精神,我们提出以下问题,以鞭策金融理财业:
·金融理财业如何才能最好地寻求、研究并执行更高水平的合乎道德的金融理财标准和受托标准、更强大的个人和社会生产力,以及应对市场突变和衰退的更佳的策略? ·CFP委员会、FPSB、FPA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金融理财组织能够做些什么来拓展、提高CFP称号的价值并继续提高持有该称号的人的服务?
·金融理财业到了今后40年结束时全世界的CFP专业人士目标人数应该是多少?
·如果该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希望得到CFP专业人士服务的多大比例的世界人口能够得到这种服务?
·加快CFP诗证者总人数增加速度的最有效计划是什么?
·CFP考试如何才能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好地培养新的CFP专业人士?
·为了更好地准备CFP考试,还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CFP教育课程?
·有哪些最佳新课程可以帮助新CFP执业者更快地融入执业大军之中?
·还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公众免受无良金融服务执业者的伤害,更好地应对利益冲突、贪婪和腐败这种金融服务领域的邪恶三位一体?
·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告知公众CFP专业人士所提供的服务内容?
·FPA和世界各地的其他金融理财会员制机构如何才能发展他们的会员数量和金融实力、扩大他们的服务和知名度?
·有哪些最佳途径可以拓展金融理财师服务于所有社会群体和种族群体的能力?
·金融理财业在支持NEFE和其他金融公共教育机构方面应该发挥什么样的更大作用来改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知识教育和成熟度?
·有哪些最佳途径可以拓展并提高金融理财业在联系、互动方面的能力并提高人生规划的价值?
以上问题及其他类似问题的优质答案,以及实施这些答案的优质计划可以成为一个新的金融理财黄金时代的催化剂。我们敦促金融理财业去探索这些问题和其他类似问题,并找到优质的答案和执行计划。
推荐序Ⅺ
序ⅩⅢ
前言ⅩⅦ
致谢ⅩⅪ
第一章 一个新行业的诞生
革命前
所见略同
迎头挑战
一所学院的成型
第二章 一个新行业的建设
捍卫认证头衔
剥离
聚散离合
IAFP的财务危机和剧烈动荡
学院的财务危机
信条与课程
学院的变化与成长
安塞斯时代
ICFP打造独立门户
纽马克掌舵
返回丹佛
第三章 成长的痛苦
矫正视听,扭转态度
SRO辩论与“货真价实”
IAFP的动荡岁月
ICFP的教育与道德准则
跳下顺风车
标准委员会面世
学院走上正轨
第四章 一个行业,一个认证头衔
“团结统一与专业化”遭遇挑战
联合机构委员会
各自重建
强化专业标准
金融理财学院的关键性举措
个人经济峰会
新方向
金融理财基金会
“低卡CFP”风暴
重温机构统一历史
第五章 直面新挑战
一个新机构的建设
CFP委员会宗旨的细化
危机与灾难
有利迹象
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
提高教育与道德的标准
经纪自营商豁免规定
全球金融危机
转型与机遇
第六章 走向全球
先遣部队
金融理财概念进入澳大利亚
日本加入运动
IBCFP掌舵
全球发展加速
ISO标准:是补充还是竞争?
FPSB:从概念到现实
终于启动
东方的一头猛虎……
……还有一头凯尔特虎
成功的条件
全球标准出台
第七章 理论、科技与程序
科技革命
多样化的好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概率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法
平衡法:资产配置
行为金融学
生活规划和内部理财
执业行为模型的传播
第八章 行业地位的追求
金融理财师应接受的教育
教育机会增多
考试:熟练掌握的证明
执业经验
道德标准:早期
道德标准:一个新的监督机构
道德标准:强化准则
道德标准:受托义务
单一认证资格
服务报酬问题
政府监管
服务于社会福祉
公众与媒体的认可
追求还在继续
第九章 今后40年
“资本主义制度是否行之有效?”
金融理财业的“新变化”
长尾理论
老龄化浪潮袭来
马斯洛与退休的博弈
重新定义咨询模型
最后的战线:走向大众市场
规模的重要性
新科技:Web 20以上
下一代理财师
目光聚焦华盛顿
金融知识教育:一个激进的概念
后记
附录
附录A金融理财业历年领导人名单
附录B金融理财领域大事记
附录C金融理财组织和认证称号快速参考指南
附录D金融理财历史中心:宏图远景项目已竣工一期工程
附录E金融理财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名单:
附录F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FPSB)附属机构名录
附录G小P.肯普.费恩奖获奖者名单
注释
近期,银监会下发了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八大建议。首次提及,研究建立银行业理财师资格认证分析体系,网上理财师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的理财业务从业人员。银监会此次定调理财监管的八大重点,对于已走到改革十字路口的国内12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和60万亿元财富管理规模而言,意义重大!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国际金融教育的交流和实践。早在1999年,就曾于上海精心组织过类似CFP资格考试的金融专业人士资格认证的培训课程,但遗憾的是,当时大部分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没有意识到在职金融专业人士接受有关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果来参加培训的大多来自外资银行。从那时起,实现并普及这个当时看起来有些“超前”的培训计划,就成为我的夙愿。直到2004年年底才有真正的契机,以刘鸿儒教授牵头的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筹委会对金融理财市场的把握和培训理念,与我多年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当筹委会向我抛出橄榄枝时,我便欣然加盟。之后,与国内外众多的金融专家、学者一起,为中国金融理财业的起步和发展播洒汗水。
《什么让金融理财燎原全球》是美国金融理财师协会成立四十年之际推出的纪念著作。当时作者小E·登比·布兰登在搜集写作素材时,就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对我进行了多次采访。作为中国金融理财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高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亲历者,我禁不住感慨万千(第六章之“东方的一头猛虎”一节有详细描述):
“中国引进cFP认证项目之前,银行业务的重点是售卖金融产品和提供基本的银行服务。CFI,认证项目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如今,我们的学员开始思考,客户的想法是什么?我能为我的客户做些什么?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时也指明要那些拥有AFP或cFP资质的理财人员为他们服务,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理财师以前就是很优秀的,现在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一些银行甚至把AFP或cFP证书作为晋升高级经理的必备条件。”
“我们为金融理财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人们视金融理财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就像对待医生和会计师一样。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我们的金融理财9币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他们服务于某家银行或其他雇主。因此这会产生利益冲突的问题。我不是很确定中国的金融理财师获得独立执业资格将有多久。但是中国的居民已经开
近期,银监会下发了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八大建议。首次提及,研究建立银行业理财师资格认证分析体系,网上理财师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的理财业务从业人员。银监会此次定调理财监管的八大重点,对于已走到改革十字路口的国内12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和60万亿元财富管理规模而言,意义重大!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国际金融教育的交流和实践。早在1999年,就曾于上海精心组织过类似CFP资格考试的金融专业人士资格认证的培训课程,但遗憾的是,当时大部分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没有意识到在职金融专业人士接受有关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果来参加培训的大多来自外资银行。从那时起,实现并普及这个当时看起来有些“超前”的培训计划,就成为我的夙愿。直到2004年年底才有真正的始面临复杂的理财问题。这为金融理财师提供理财建议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并有利用于为中国最广大的富裕人群服务。”
40多年前,金融理财业还不存在。1969年年底,一小群金融界资深专业人士怀揣梦想发动了一场旨在帮助普通美国人掌控自己经济命运的革命。《什么让金融理财燎原全球》讲述了这场运动的惊人成功和推动这场运动的人物与故事。同时,介绍了金融理财运动的全球扩张情况,金融理财调研与新科技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金融理财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包括教育、考试、经验、道德、薪酬方式、政府监管和社会意义。传奇故事的结尾,指明了金融理财运动将来可能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就我国而言,自2004年CFP认证落地中国,如今已走过了将近10个年头。随着金融理财业进入第二个十年期,很显然,它l的大部分潜力和希望都正在得到实现。近年来,第三方理财业的兴起,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尽管行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专业理财师的水平、技能和经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普通百姓的价值观和理财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但真正意义上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独立第三方的理财模式正在开始生根发芽,而且未来的前景无限广阔。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是为金融理财行业增光添彩的全心全意、不懈奉献精神。随着记忆的淡忘,相信这部优秀的著述,不仅对于金融理财业,而且对于每一个行业的产生和发展,都将有价值非凡的启发意义!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方兴未艾的金融理财行业!
谨以此书向CFP认证落地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刘鸿儒、蔡重直、刘锋等先驱们致敬!
由小E·登比·布兰登、H·奥利弗·韦尔奇编著的《什么让金融理财燎原全球》非常漂亮地将金融理财业发展过程中的人物、机构和事件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准确勾勒出金融理财如何从一个种子概念被催生,之后散枝、繁茂,最终成长为光芒四射的行业。那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甚至是一种信仰。创造这场运动的先驱们高瞻远瞩、胆识过人、才华横溢。随着记忆的淡忘,这部优秀著述对于引导金融理财业走向未来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对每一个行业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由小E·登比·布兰登、H·奥利弗·韦尔奇编著的《什么让金融理财燎原全球》沿着金融理财业漫长的40年发展过程,勾画了各个坎坷历程,有混沌启示和革命浪潮,有失败开端,有磕绊失足,有死里逃生,有败走麦城,有分散离合,有发明创新,有大胆尝试,有凯歌捷报。它以叙述业内外重大事件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该行业人性交织的沿革,也为我们介绍了金融理财故事中的一些关键人物。事实上,我们在此只是讲述了一部分人物和事件,因为要在书中把曾经起过作用的所有人和所有事都进行介绍是不可能的。然而,说到这里,虽然开拓、探索任何一个领域的人们显然都有资格名留青史,可是更应该流芳百世的是他们的创新、他们的发现,而不是他们的赫赫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