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不要教导》的作者章梓茂十分诚恳地与读者分享了他25年的教子心得,他遵循“要引导不要教导”的理念,让孩子既快乐成长,又学业有成。在现今教育环境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很多问题都忧心忡忡,对孩子在成长中该如何具体引导,又如何通盘考虑常常茫然困惑。作者的分享无疑为读者提供了特别有意义的启发和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要引导不要教导--一个大学教授25年的教子心得 |
分类 | |
作者 | 章梓茂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要引导不要教导》的作者章梓茂十分诚恳地与读者分享了他25年的教子心得,他遵循“要引导不要教导”的理念,让孩子既快乐成长,又学业有成。在现今教育环境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很多问题都忧心忡忡,对孩子在成长中该如何具体引导,又如何通盘考虑常常茫然困惑。作者的分享无疑为读者提供了特别有意义的启发和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方法。 内容推荐 《要引导不要教导》是作者章梓茂25年来培养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以及深入思考的真实记录,涉及独生子女教育、起跑线、素质培养、课程学习、升学压力、未来发展等孩子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要引导不要教导》的作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对孩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着独到而又切实可行的应对之道和解决方法。远观这个案例,我们看到这样一幅让无数父母艳羡的画面,貌似“放养”的女儿,成长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总是被轻易化解,而作者似乎并没太仔细地过问和管教。在这本坦诚而深情的书中,作者的生动叙述告诉了我们这一动人画面背后的另一面,他对女儿的培养教育可谓处处用心、细致设计。他对孩子高度关注,但慎言谨行,善于抓住时机悉心引导,用貌似“放养”,实则“深耕”“精耕”的方式,让小学初中时功课平平的女儿不但健康快乐成长,而且具备了坚韧、责任感、独立性和学习能力等等优秀品质,并最终也获得优秀的学业成绩。高考时女儿考入清华,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 给孩子被“放养”的感觉,而作者自己对孩子却是处处精心、高度关注、抓住时机、悉心引导,可谓是“深耕”、“精耕”。他对女儿的培养,也正是“最好的教育没有痕迹”这一教育理念的一个成功范例。 目录 引言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 第一部分 学前幼儿 1 初为人父的点点滴滴 2 老人管孩子——爱有余严不足 3 解决两大问题:自己吃饭自己玩耍 4 兴趣班里没兴趣 5 从小处着眼培养意志力 第二部分 小小学生 1 家庭教育分工明确 2 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 3 任何小事都是培养独立能力的机会 4 定量供给制播种理财观念 5 发生意外学会应急处理 6 学会与人相处 7 学会与大自然“玩” 第三部分 初中阶段 1 初中择校父母是关键 2 骑车上学——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3 遵守规则而又机动灵活 4 起关键作用的作息时间表 5 方式独特而省力的课业辅导 6 遇难题培养自我钻研意识 7 饭桌交流天然平台 8 保护孩子隐私不是一句空话 9 重视与学校的互动,与时俱进 10 如何做到令行禁止 11 遇上挫折时要帮助孩子具体分析 12 面对中考家长如何努力 第四部分 高中生活 1 进入人大附中后的规划 2 两个暑假不同安排 3 我这样处理“早恋”问题 4 木桶理论高考秘诀 5 我制定的高分策略 6 成人礼仪令人感激 7 填报志愿艰难抉择 8 功夫在平时大考比放松 9 意料之中喜出望外 10 超级长假玩个疯癫 第五部分 大学时代 1 初入清华设置底线 2 危险的延时叛逆 3 父女一年多的对峙 4 抓住时机结束冷战 5 引导孩子进行长远规划 6 专项辅导争取保研 7 如期毕业就业指导 8 女大当嫁不做“圣女” 后记 孩子,愿你继续走好未来的路! 附录 女儿的话 试读章节 去年暑假,女儿结束了在清华大学七年的学习生活。她从本科到硕士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的材料专业学习,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顺理成章地就去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美国的P&G)。到现在已经在那里上班一年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同事、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学生(已是小学、初中学生的家长)在一起时,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孩子成长的问题。大家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个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健康成长的女儿,经常要我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而在那样的场合,我说得更多的是我基本上“不管”,对孩子应该“散养”。这时候大家不是认为我说话不真诚,就是觉得我到了这时候已经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其实,我当然深知一个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只是究竟该怎么管、怎么帮,各有各的想法和办法。回忆总结起来,确实又觉得我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而我这样的管和帮。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不管”和“散养”。 25年里,我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说还是相当用心的,真是高度地关注她。尽力地帮助她,平时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既要注重各项细节,又要明确远期目标,不敢轻易造次。不是我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切体会如实地与大家分享,只是各位家长的提问常常让我没有办法简单地如实回答。 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基本国策所致,绝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当然现在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也大都如此。这种“只有一个孩子”的状况,就好比有六个农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只给了他们一粒种子(孩子)。但要保证这颗种子能长成优质健康的苗,再经历风雨的洗礼,最后长出丰硕的果实,这也实在是一项艰难而又长期的工程。 常言道:“独子难教,独柴难烧。”而美国“青少年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说过:“是独生子女,仅这一客观事实本身就是一种病。”他指的是独生子女这一身份就意味着一种不正常和违反自然的关系。 因为他们“独”,其父母和其他长辈就容易将他们放在一个独特的地位,稍有不慎,这棵幼苗就有可能旁逸斜出。虽然对六个成人来说,其目标是一致的。然而,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唯一的一个孩子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那真是用生命都难以承受之重啊!P3-4 后记 记录下孩子在成长中的全部过程,使自己感到很欣慰的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总算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如果说孩子有幸能在人大附中和清华大学度过自己最美好的中学和大学时光,这中间正好有一个当老师的父亲去精心设计和引导的话,那么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另外,也一定不能把将孩子送人北大、清华就作为教育孩子成功的标志。因为,即便进了清华、北大后,退学、肄业或毕业后无法正常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例子也有很多。 之所以想要如此完整地记述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是作为一个家长同时也是一个教师的我,希望通过自己帮助女儿成长的经历,给正在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和孩子本人能提供一些借鉴。衷心地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在培养自己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幸福。希望广大在校学生有礼貌、讲文明、学知识、长才干,将来能一要对得起自己,二要对得起家长,三要对得起老师。在进入社会以后做一个不但能够完全独立生活,而且又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2年的2月22日,她和周杰商量着去领了结婚证。当然是在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后。 “你们俩啊,可真是‘2’呀!好挑不挑就挑这么个日子。”孩子他妈这么说。 “啊呀,就这么的吧!当初我和你妈还是7月13号呢。啥时候有空就啥时候办呗。”我就随口这么一说。 “都是让你给惯的。”又是我的不是,我就只好认了。 孩子的婚礼定于2012年的9月9日在北京举行,并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租了一间近六十平米的公寓作为婚房。目前他们两人自己正忙着各项准备工作。 真心祝福她们。我会永远默默地在心里为她们祈祷。衷心希望她们将来能够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再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去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代会更比一代强。这样人类才会进步,时代才会发展,社会更加和谐。 最后,我要对伴随孩子成长并付出辛勤劳动的北交大附小、人大附中和清华大学的各位老师衷心地道一声“谢谢”,是你们的智慧铸就了我孩子的灵魂;要对伴随孩子一起成长的所有同学和朋友说一声“谢谢”,是你们一直把她当做一个小妹妹一样给予呵护,给她快乐。 另外,出于对章越一些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作者在书中有部分用的是“化名”,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只是表明了作者对事物的一些看法,请勿对号入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