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这本《中国人的尊严》是一部杂文集,收录了《洋鬼子与辜鸿铭》、《外国电影里的幽默》、《为什么要老片新拍》等杂文共五十四篇。其中,作者随心所欲地穿梭于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哲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各种领域,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对“媚俗”、“媚洋”、“尊严”、“贫穷”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语言诙谐、充满理性,同时又带着些许黑色幽默,文章处处可见其澎湃的想象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人的尊严(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小波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小波的这本《中国人的尊严》是一部杂文集,收录了《洋鬼子与辜鸿铭》、《外国电影里的幽默》、《为什么要老片新拍》等杂文共五十四篇。其中,作者随心所欲地穿梭于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哲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各种领域,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对“媚俗”、“媚洋”、“尊严”、“贫穷”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语言诙谐、充满理性,同时又带着些许黑色幽默,文章处处可见其澎湃的想象力。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人的尊严》是当代作家王小波的杂文精选集,收录了《个人尊严》、《居住环境与尊严》、《我的精神家园》、《苏东坡与东坡肉》、《奸近杀》等经典杂文。作者以深刻甚至带着调侃的笔调针砭时事,对“个人尊严”、“媚雅”、“格调”等问题进行了有趣而深刻的分析。 目录 个人尊严 君子的尊严 居住环境与尊严 饮食卫生与尊严 我的精神家园 洋鬼子与辜鸿铭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椰子树与平等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和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外国电影里的幽默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 电脑特技与异化 旧片重温 为什么要老片新拍 欣赏经典 好人电影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有关爱情片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他们的世界》序 《他们的世界》跋 《红拂夜奔》序 《黄金时代》后记 《未来世界》自序 《寻找无双》序 《怀疑三部曲》序 《怀疑三部曲》后记 《思维的乐趣》自序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关于“媚雅” 有关贫穷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生活和小说 我看老三届 苏东坡与东坡肉 驴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节有感 写给新的一年(1996年) 写给新的一年(1997年) 试读章节 个人尊严 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好像都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这个概念,我首先想到英文词dignity,然后才想到相应的中文词。在英文中,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的价值之所在。从上古到现代,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里,没有几个人有过属于个人的尊严。举个大点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过皇上对大臣施廷杖的事,无论是多大的官,一言不合,就可能受到如此当众羞辱,高官尚且如此,遑论百姓。除了皇上一人,没有一个人能有尊严。有一件最怪的事是,按照传统道德,挨皇帝的板子倒是一种光荣,文死谏嘛。说白了就是:无尊严就是有尊严。此话如有任何古怪之处,罪不在我。到了现代以后,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仍有这种遗风——我们就不必细说“文革”中、“文革”前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到了现在,已经不用见官下跪,也不会在屁股上挨板子,但还是缺少个人的尊严。环境就是这样,公共场所的秩序就是这样,人对人的态度就是这样,不容你有任何自尊。 举个小一点的例子,每到春运高潮,大家就会在传媒上看到一辆硬座车厢里挤了三四百人,厕所里也挤了十几人。谈到这件事,大家会说国家的铁路需要建设,说到铁路工人的工作难做,提到安全问题,提到所有的方面,就是不提这些民工这样挤在一起,完全没有了个人的尊严——仿佛这件事很不重要似的。当然,只要民工都在过年时回家,火车总是要挤的,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但个人的尊严毕竟大受损害,这件事总该有人提一提才对。 另一件事现在已是老生常谈,人走在街上感到内急,就不得不上公共厕所。一进去就觉得自己的尊严一点都没了。现在北京的公厕正在改观,这是因为外国人到了中国也会内急,所以北京的公厕已经臭名远扬。假如外国人不来,厕所就要臭下去,而且大街上改了,小胡同里还没有改。我认识的一位美国留学生说,有一次他在小胡同里内急,走进公厕撒了一泡尿,出来以后,猛然想到自己刚才满眼都是黄白之物,居然能站住了不倒,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急忙来告诉我。北京的某些街道很脏很乱,总要到某个国际会议时才能改观,这叫借某某会的东风。不光老百姓这样讲,领导也这样讲。这话听起来有点不对味。不雅的景象外人看了丢脸,没有外人时,自己住在里面也不体面——后一点总是被人忘掉。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发现自己曾有一种特别的虚伪之处,虽然一句话说不清,但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假如我看到火车上特别挤,就感慨一声道:这种事居然可以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假如我看到厕所特脏,又长叹一声:唉!北京市这是怎么搞的嘛!这其中有点幽默的成分,也有点当真。我的确觉得国家和政府的尊严受到了损失,并为此焦虑着。当然,我自己也想要一点个人尊严,但以个人名义提出就过于直露,不够体面——言必称天下,不以个人面目出现,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所在。当然,现在我把这作为虚伪提出,已经自外于知识分子。但也有个好处,我找到了自己的个人面目。 有关尊严问题,不必引经据典,我个人就是这么看。但中国忽视个人尊严,却不是我的新发现。从大智者到通俗作家,有不少人注意到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象。罗素说,中国文化里只重家族内的私德,不重社会的公德公益,这一点造成了很要命的景象。费孝通说,中国社会里有所谓“差序格局”,与己关系近的就关心,关系远的就不关心或少关心。结果有些事从来就没人关心。龙应台为这类事而愤怒过,三毛也大发过一通感慨。 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所有指出这个现象的人,或则是外国人,或则曾在国外生活过,又回到了国内。没有这层关系的中国人,对此浑然不觉。笔者自己曾在外国居住四年,假如没有这种经历,恐怕也发不出这种议论——但这一点并不让我感到开心。环境脏乱的问题,火车拥挤的问题,社会秩序的问题,人们倒是看到了,但总从总体方面提出问题,讲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其实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削我们每个人的面子——对此能够浑然无觉,倒是咄咄怪事。 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作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两重性,其一是别人把你当作人还是东西,是你的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挤火车和上公共厕所时,人只被当身体来看待。这里既有其一的成分,也有其二的成分,而且归根结底,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说来也奇怪,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就是没有个人的位置。一个人不在单位里、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算是一块肉。这种算法当然是有问题。 我的算法是:一个人独处荒岛而且谁也不代表,就像鲁滨孙那样,也有尊严,可以很好地活着。这就是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知道了这一点,火车上太挤了之后,我就不会再挤进去而且浑然无觉。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