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得不到领导认可,在别人眼中也是一名懒散的员工?
你是不是有一个心愿要去实现,却始终埋在心底,一直不能付诸实施?
你是不是制定了一个目标,还没行动就转而盘算新的目标?
你是不是拟好了一个计划,却很快将其抛诸脑后,就像从来没那么回事一样?
你是不是一次次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要做某事,后来大家一提起你就支吾搪塞?
你是不是总是感叹别人心想事成,而自己至今一事无成,根本看不到晋升的希望?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刘云伟等编著《你为什么不去做(做比想更重要)》就是要告诉你:要去做,敢于做,决心做,坚持做,会做事,乐于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人生就找到了依归,你的灵魂就有了寄托,你就远离了空洞、无聊、不快、悲伤……你就找到了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你。
《你为什么不去做(做比想更重要)》由刘云伟等编著。
《你为什么不去做(做比想更重要)》简介: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是否坚守了工作的岗位。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人生的真理:尽己所能,为世界创造美好。
工作,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昭示着金秋的硕实,点燃了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快乐。你为什么还不去做呢?
只有把我们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里、一份事业中,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远去,我们才能在岁月的历炼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上篇 想做事,敢做事
第一章 要去做:不要一直只是在想
1.你为什么总是停留在想法上/4
2.空想之树永远不结出果子/6
3.行胜于言/8
4.一千打好主意比不上一个行动/10
5.别为不去做找借口/12
6.想得越多,越不敢去做/15
7.积极行动是掌握命运的开始/17
8.最后的判断:能做还是不能做/20
9.做好事从超越自我开始/22
10.要去做,就要先做最重要的事情/26
11.适应环境:要去做事的第一步/28
12.坚持做,坚持反省/32
第二章 敢去做:做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质
1.机会不会两次来敲门/36
2.做会让想更富有价值/38
3.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40
4.没有不可思议的目标,只有不可思议的期限/42
5.认为自己能,就没什么不能/44
6.当做成为一种习惯,一切就会变得简单/48
7.必须摒弃只想不做的习惯/50
8.敢做是激发内在潜能的挖掘机/52
9.多一条退路,少一分勇气/54
10.时机多是在行动中成熟起来的/56
11.速度决定成败/58
第三章 放手做:积极面对行动中的阻碍
1.障碍是指向成功的路标/62
2.面对障碍:决心比能力更重要/64
3.先从内心战胜障碍/67
4.要么打破僵局,要么停滞不前/69
5.内心的波动让你看不清障碍的真面目/72
6.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可以做的事情上/75
7.控制能控制的,放下不能控制的/78
8.1%的机会,100%的努力/81
9.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超越/84
10.放手去做,从高效会议开始/87
第四章 坚持做:成功就是挺过一个个难关
1.成功就是挺过一个个难关/90
2.忍受是一种力量,挺住是一种素质/92
3.最大的干扰,来自不够坚定的内心/94
4.决不放弃:我相信我能/96
5.99%的成功渴望抵不上1%的放弃念头/99
6.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暂时没找到的方法/101
7.不放弃的是方向,要改变的是方法/103
8.成功者都是将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人/105
9.面对难关,成功者想的与众不同/106
10.在逆境中征服痛苦,获得胜利/108
11.在坚持中善待自己,凡事不必苛求完美/110
12.无限价值的创意,让你的坚持永无极限/113
下篇 会做事,做成事
第五章 巧做:找准方法、事半功倍
1.巧做:只要方法对,问题就迎刃而解/120
2.正确界定问题/123
3.连问5个“为什么”/125
4.找准问题的突破口/128
5.找到问题的根源/130
6.巧妙分解问题/132
7.创造性模仿/134
8.破旧立新/136
9.简化思维/137
10.从结果出发去思考/139
11.发散性思维能催化出聪明的员工/141
12.巧做,就是要学会与别人协调工作/144
13.巧做,从转变观念开始/147
第六章 智做:用对策略,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1.谋定后动:先做谋划再做事/152
2.随时掌控事情发展态势/154
3.不仅要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157
4.学会借用他人的能量/159
5.主动争取才会有机会/161
6.伺机而动:看准时机马上出手/163
7.稳扎稳打,循序渐进/165
8.舍得短利才能得长利/167
9.敢于冒险:关键时刻勇赌一把/169
第七章 “笨”做:有时“笨方法”才是最管用的方法
1.实干精神:停止空谈,认真去做/174
2.成功就是全力去做并不断重复/176
3.埋头做事,遇事不要总抱怨/179
4.量化工作,一步一步完成/181
5.脚踏实地将小事做到位/183
6.毅力:锁定目标不分神/185
7.勤动手:随时把灵感写下来/188
8.持续提升:每天进步0.1/190
第八章 乐做:在行动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1.越快乐越成功/194
2.重新认识自己,让我们的工作更快乐/196
3.乐在其中:享受做的乐趣/198
4.快乐工作是享受过程:看结果,更要看过程,/200
5.快乐着一步一步达成目标/203
6.快乐做事是一种高效的工作状态/204
7.快乐做事和做快乐的事/207
8.快乐比成功更重要/208
9.快乐工作,就是不断改变自我形象/210
10.乐在工作,也是一种权利/212
11.乐在工作,也是一种能力/214
附录
测试你是不是“乐于去做型”员工/217
你为什么总是停留在想法上
不管我们在想什么,想了多久,也不管它如何令我们神往,如果不能将它具体落实在行动上。一切都是零。
无论过去如何、现在如何,几乎每个人都憧憬着明天的美好。
诚然,明天是支撑今天的重要动力。谈及明天,我们总是有很多美好的愿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愿景,我们才能乐此不疲地工作,时刻怀有希望。
可是,想法再多再好,如果不去付诸行动,一切也只是零。也许你曾梦想在企业中披荆斩棘,修炼成为某一领域的精英人士;也许你曾梦想成为企业中的高管,每年拿着令人艳羡的薪水。但结果呢?你是否实现了这些梦想,还是仅仅把它们当成了空想?
想和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距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同一家企业中,有人就能步步高升,不断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有人却一直默默无闻,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那是因为——不管你在想什么、想了多久,也不管它如何令你神往,如果不去做,不将其具体落实在行动上,一切都只
大家应该都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名农夫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因为见了人受到惊吓,它开始慌不择路地逃跑。最后,由于跑得实在太快,野兔一头撞死在树上。什么都没做就得到了一只兔子,农夫觉得非常幸运,拿着死兔子高高兴兴地回了家。自那以后,农夫每天再也不去田里干活了,一心在树边等着其他兔子自己撞上来。睡觉的时候,他还梦到在树边捡了很多死兔子,多得家里都快放不下了,最后他靠着卖兔肉兔皮成为了一个大富翁。然而,黄粱梦醒后,农夫才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再等到撞到树上的傻兔子,家中的田地也逐渐荒芜,一年下来颗粒无收。因为这件事,古代这位宋国农夫成为了被人耻笑的对象。
现在的很多企业中,只想不做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的员工都大有人在——这主要是懒惰心理和侥幸心理在作怪。这些人就像是坐在树边等待兔子的农夫一样,幻想着什么都不做就能有所收获,但这样的好事一百年也难遇到一次。
还有一类员工,他们本来拥有远大的理想,但总是感觉理想和现实相差太远,因而开始不敢面对内心的追求,不敢去用行动实践自己的梦想,只会每天为自己设定一些无用的工作计划。为了减少理想难以实现所带来的痛苦,他们不断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明明心里想做得更多,却总是消极去应对。而这,也让他们成为了平庸的员工。
一次次制定好计划,但又一次次下不了决心去落实计划,直到最后不了了之,这就是很多员工一直不能超越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原因。总是在想而不去做,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慢慢消磨掉,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雄心大志。
如何改变这种空想的状态,让自己打起精神,向着优秀员工的目标迈进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丢掉懒惰或畏难的心理,立刻行动起来。当你真正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身上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也会重新燃起实现梦想的激情,而这份激情与力量,最终会帮助你突破身上的束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困难。
如果你现在还是一名在企业中默默无闻的员工,依旧每天徒劳无功地制定各种无用的计划,那么请思考一下这个能让一切发生改变的问题:你为什么不去做?当你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时候,也就是你脱茧而出,化蛹成蝶的那一天——做一个优秀员工,将不再是梦想,而是成为现实。
空想之树永远不结出果子
在一个只有想没有做的世界里,我们很难看清真实的自己。
空想很美好,也很容易,因而常常成为那些只想不做者的精神鸦片。然而,若是对得不到的东西就用空想来满足,到后来你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 幻想一百次,不如实干一次,想要成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敢想更要敦做。努力去做不一定会成功,但即使失败了也依然会怀有希望。可如果你连尝试一下都不想、不敢,那么就连一丝成功的机会也没有。
2007年秋天,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张浩来到本地一家-工厂做技术员。这份工作对于一个刚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年轻人来说还算不错,但张浩却不甚满意。对于他来说,这份工作是暂时的,只是他成就人生理想的一个跳板。他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这样他就可以一展抱负,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
怀揣梦想没有错,有梦想才有目标,但张浩的问题在于——空有雄心大志,却没有脚踏实地去干的劲头。刚来到这家企业时,张浩在工作上还有一些激情,但时间一长这点激情就被枯燥的工作给磨灭了。张浩每天来上班,不是为了用心工作,而是把应付完工作当作每日唯一的目标。闲下来的时候,他也没有去进行自我提升,而是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空想之上——他整日都幻想着自己会步步晋升,有朝一日成为工厂中的高管,沉浸在白日梦中不能自拔。显而易见,以这种工作状态当然做不好工作,为此张浩没少挨领导的批评,但是他依然这样子每天空想。P4-6
你是不是总得不到领导认可,在别人眼中也是一名懒散的员工?
你是不是有一个心愿要去实现,却始终埋在心底,一直不能付诸实施?
你是不是制定了一个目标,还没行动就转而盘算新的目标?
你是不是拟好了一个计划,却很快将其抛诸脑后,就像从来没那么回事一样?
你是不是一次次在领导和同事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要做某事,后来大家一提起你就支吾搪塞?
你是不是总是感叹别人心想事成,而自己至今一事无成,根本看不到晋升的希望?
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你从不将自己想做的事付诸实践,或者一遇挫折就马上放弃——你是一个只想不做的员工。
对此你可能反驳,给出很多理由:我能力还不行!我没时间!条件不好!时机还没到!环境还不允许……但没做就是没做,没做就是问题!做自己想做的事,对自己负责,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这是每个生命诞生后都有的使命。而你的不幸、你的蹉跎、你的痛苦、你的无聊、你的不快乐不幸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你该做的事而没去做!什么是你该做的事?就是你喜欢做、想做、愿意做的事,就是能带给你满足、快乐的事,就是能让你感到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的事。
为什么你会畏首畏尾、不敢行动?不要为自己找借口,找借口的结果仍然是不做,而不做就是你诸多不幸的“病根”。
本书就是要告诉你:要去做,敢于做,决心做,坚持做,会做事,乐于做。
做就意味着付出,做就意味着责任,做就意味着风险,做就意味着坚守,做就意味着品尝人间百味。只有真正去做了,我们才能摆脱空想、借口,才能跳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的“陷阱”,才能变得果断,远离犹豫不决。没有做,就只剩下空想和幻想。
行动往往是事情的最佳解决方案,全力以赴做了之后,一切才能见分晓。更重要的是,只要去做,就有收获。立即行动我们才能抓住机会,而实践可以锐利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选择、判断、推理更接近实际,更准确、更有指导意义。实际去做,我们才能提高能力,挖掘潜力,任何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激发都是在真正做事的过程中实现的。果断行动还能让一切变得简单,一切可能的风险、可能的困难、可能的机遇、可能的成败都将在切实行动后水落石出,只想不做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遭遇问题和困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过程。因畏惧困难和问题而不敢行动,就等于放弃了人生,让人生之树还未开花就已凋零。方法总比问题多,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从心底战胜困难,要始终保持自信,敢于在逆境中坚持,用坚持成就人生。
其次,我们要巧用方法、智用策略,懂得做事、成事的大智慧,只要肯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最后,我们要学会乐于做事,享受做事的过程。成功是一时的,而快乐则是长久的,只要我们乐在其中,那么就能在人生的路途中饱览沿路的风光。
要去做,敢于做,决心做,坚持做,会做事,乐于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人生就找到了依归,你的灵魂就有了寄托,你就远离了空洞、无聊、不快、悲伤……你就找到了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你。人生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丰富、滋养和塑造的,同样,一名会做事的优秀员工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上天赐予了你工作的本能,因此,你千万不能懒散,这只会让你蒙受不幸。这个世界上,有人利用自己的天赋给社会创造美好的事物,而有的人却漫无目的,浪费自己的天资,直到晚年仍然身无分文。原本可以创造美好的人生,结果却与成功擦肩而过。
——彼得·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