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散步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益民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灵散步》是作者王益民在“知天命”之时对自己以往的生活印象而作的散文集。作者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曾先后在芜湖、无锡、江阴、镇江四个地方工作过。每处都留下了铭心的记忆。多年来,他多次进行精神回望,并用笔记录下了心灵散步的足迹,结集出版,让串串脚印,直抵心灵的故乡。

内容推荐

《心灵散步》是王益民的一部散文集。他的人生走过三个地方:皖南、无锡、江阴,正在走的是镇江。“皖南旧事”“太湖岸边”“澄江过往”“梦溪园梦”这“四季”里的小文并非全部是回忆这一阶段的文字,有的是在这个时期写的内容。

人生“四季”,季季都有自己的不同,季季都有自己的精彩,季季都有自己的遗憾……《心灵散步》记录,让一个人的历史也能定格,让一个人的历史也能传播,“当你老了”,抚摩从前的脚印,告诉世界:我来过,我——很快乐。能不忆江南?

目录

第一季 皖南旧事

 放火炮

 消失的西河古街

 “搞了个天安门”

 四个荷包蛋

 火烧草堆——我的英雄情结

 画手表

 老家的小河

 竹床上的童年

 偷的岁月

 我的第一本教辅书

 初恋——我们没有见面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雷锋

 一品紫藤萝

 我为什么总想起她

 “冒砲”正义

 “普通话”变奏曲

 当了四天的儿子

 那些年,我写的第一篇论文

 故乡那人、那事

 我的艺术人生

 第46张课桌

 桃山文化之旅

 再访“灵山寺”

 病榻上的父亲

 我为什么要离开安徽

第二季 太湖岸边

 MP3与时尚

 茶与咖啡

 风中,那飘动的白发

 蓝藻

 朱晓丹,老师想你

 批评是最深沉的爱——记恩师杨健青

 我为什么“写博”

 教师,我们因你而美丽

 镇西印象

 想钱老了

 我打坏了一个瓷杯

 翠微茫茫光华路

 韩哥彦君

 舌尖上的泰安

 我为什么要离开无锡

第三季 澄江过往

 卖花女

 从灵猴到乖乖佛

 洪泽湖印象

 文化包容与盛世繁荣

 李镇西印象

 关于博文“回复”的回复

 神交卢志文

 那天,我骂人了

 享受余映潮

 我的“新教育”之梦

 华士行

 超越、人本、真实——郑杰印象

 德育诗人张万祥

 心灵的出逃

 回望青峰

 夏青峰的意义

 昌辉的学生观

 又见兄弟

第四季 梦溪园梦

 牵着我,去集市逛逛

 搬的不是家,是寂寞

 朋友

 卢志文的“三爱”

 一份特殊的感动

 我有一个梦想

 关于错别字的一点杂想

 “教育要走正道”

 三槐堂给自己的一封信

 “美滋照”与“美腿照”中的温暖

 工作着、快乐着、修炼着——记我的几位同事

 今晚“红豆”静悄悄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香香的砂锅饭

 请不要叫我“师父”

 享受坐火车的那段时光

 有些事,不是病了就能放下的

 这个夏天,就这样,真的过去了

 南京散步

季外季 四季闲趣

 钥匙趣闻(等100篇)

跋:四“季”如春

试读章节

画手(2010一08—15)

1985年,父亲为我买了块手表,钻石牌的,95块钱,是父亲三个月的工资。当时我正在宣城读师范,这块手表为我“增色”不少,当时班级五十几个人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有手表,更别说是近100块的手表了,那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商标照亮了我求学的漫漫路程,以至于工作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是那样熠熠闪亮。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手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的“钻石”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给了别人还是扔掉了,再也没买过手表。直到2008年暑假,我又买了一块,虽然价格不菲,但早已没有了“钻石”的荣耀,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怕有人讥我“老土”。

最荣耀的还不是“钻石”手表,而是儿童时代的“画表”。放学归来,要走过一段长长的河埂路,我们几个小朋友向来不走“正路”,要走河边,松软的草地里有无穷的趣味。时而用小手捧上一捧水,洗洗脏脸,喝上一口,还撩水到同伴的身上,听他们的尖叫,还有粗野的骂人声,受欺负最多的是隔壁村子的小妹妮(女孩)。但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十分友好的,常常蹲下来,给对方在手臂上画一块手表,小伙伴们总喜欢让我画,我有圆珠笔。

他们伸出黑黝黝的手臂,我在他们的手臂前端先画一个圆圈代表表面,再绕着手臂画个圈代表表带,“表带”通常要画若干条横线;然后在表面上下功夫了,要分成12等份,找到“圆心”,接下来画三根长短不一的表针。几个手表画好后,夕阳进山,我们吹嘘着自己的“手表”是最好的了,找遍了自己大脑中所有的形容词来夸耀,或许这也是语文练习吧。晚上洗脸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手表”洗掉了,梦中,不论噩梦还是好梦,主角都是“手表”,早上一醒来,第一件事,看看手表在否。

我们村子里有几个学长,他们的想象力显然超出了一般,他们会把两条手臂上都画上“手表”,左手、右手都成了手表手,还有的更离奇,竟然在腿上也画上了手表。手表成了我们童年的梦想与尊严。

那时,村子里没有人有手表,有手表的是在外“当大官”的,他们是村里人的骄傲,也成了我们的父母亲激励我们的榜样:好好念书,长大了当官,有手表戴呢!我们还知道了隔壁俞湾村有一个“大官”,他工资是120块一个月。他的手上有一块“上海”牌手表,据说是120多块钱。我和伙伴们十分羡慕,一次,听说“大官”回来了,我们悄悄地去了隔壁村,终于找到了“大官”家,“大官”家一堂屋的人,我们挤到跟前,我早已忘了是用怎样的眼神无比馋羡那块“上海”表了。

四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汪老师有了一块手表,早读前,大家都议论开了,汪老师今天会不会戴到班上来呢?有人说,不会,上课戴表容易弄坏。有人说会的,真表弄不坏,画的表才容易坏呢。我听着大家的议论,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了心头,我悄悄地溜了出去……早读的铃声敲响了,我们大家第一次安静地等待汪老师的出现,奇怪,这天,他没有准时到班级组织早读,几分钟后,在大家一双双望酸了的眼睛注视下,汪老师出现了,果然,他的手臂上有一块银光闪闪的手表!

“啪啪啪啪……”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鞭炮声,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大跳,汪老师捂着耳朵倒退着,5分钱的鞭炮很快放完了,接下来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哭笑不得的汪老师。

“啪啪”的鞭炮声在30多年的岁月中早已远去,我的“恶作剧”也成了我“调皮”的铁证。但那无限羡慕和欣喜的心情今天想来是那样的真切,愈来愈清晰地展现。

2010年8月的某天午休时,妻子在我的手臂上画了一个手表,我们静静地回忆着童年,画好后,她指着“手表”说:你把昨天戴在手腕上了……

我应声轻吟着——

画手表/画手表/妈妈我要戴手表,左手要/右手要/宝宝的两手都要要;画手表/画手表/妈妈我要戴手表,上海表/外国表/宝宝的两手都要要;小朋友,快来瞧/妈妈给我戴的表/上海表,外国表/比比哪个走得好。

……

P14-15

序言

江南四季好风景

王益民

在自己即将“知天命”的时候,产下了这样一部散文集——《心灵散步》,可也算是一件幸事。一来,我的另外已经出版的五部著作毕竟属于教育专著,多少缺一点“菩萨低眉”的东西,其实,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是一个人,一个感性的人,一个有童心的人。二来,我曾先后在芜湖、无锡、江阴、镇江四个地方工作、生活过,每处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近年来,我多次进行精神回望,并用笔记录下心灵散步的足迹,结集出版,让串串脚印,直抵我心灵的故乡。

我的前35年是在安徽度过的,南陵(芜湖一县)出生,宣城读书,又在南陵工作。这是我的人生“第一季”,就叫皖南吧,因为这个名称不仅涵盖了南陵和宣城这两处,更重要的,皖南是一个想起来就感到古朴和水润的名字。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叫夹河垴,有一条条的河流、一方方的荷塘,还有一群群光着腚的屁孩。现在,那里还住着我的双亲。还有“何家后”,我的外婆家,外婆的白发和一次次的目送在今天还格外清晰,“长外甥”享受到的“溺爱”温暖了一生,以至于想起外婆我就有一种去她坟前痛哭的冲动。青年时,在“相看两不厌”的宣州就读师范,还很青涩的我竟也有紫藤萝的幻想。工作了,回到家乡,15年的磨炼没有让自己变得成熟,反而更加不安分,在教育的铁屋子里,醒来、抗争,然后选择独自出逃……

我出逃到了“好地方”无锡,开始了我的“第二季”,清晰地记得在第一次绕道宜兴奔赴无锡的汽车上,我循环哼唱着“小小无锡景”“太湖美”“二泉映月”,幻想着未来。整整8年,我把教育生涯最黄金的年龄献给了无锡,也得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成长,从一名“乡下人”蜕变成“城里人”,从一名悠闲的教师成长为忙碌的黄牛。我爱无锡,爱太湖边那一张平静的书桌,爱梅园校区那一个个匆匆的背影,爱“白宫”里每天早上6:20的晨会,爱我的学生的一个个鲜明的个性……当所有的恩怨都已消散的时候,我看到了夕阳下军嶂山的无比壮美。

因为2004年10月那次“苏霍姆林斯基国际研讨会”,我与江阴华士国际学校结下了善缘,准确地说,是教育思想之缘,“苏式”教育的博大襟怀和仁爱思想让我倾慕,华士国际的人文思想和民主教育理念让我神往。2007年暑假,无锡,没再能留下我追寻的脚步,我来到曾经诞生过游圣徐霞客的江阴(澄江)——续缘。人生“第三季”很短,才两年,但我浸润其中,也熟识了一个个教育名人,还把“四个一点点”化为习惯,“每天比规定的做多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做早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做好一点点,每天比规定的做巧一点点”,养成的还有一种叫作“包容”的品质。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2009年,我散步到了“第四季”——镇江,一座“美得让你吃醋的城市”。北宋科学家沈括也是路经镇江,在“梦溪园”著述传世之作《梦溪笔谈》,从而圆梦镇江。5年来,我迎来了创作和事业的丰收期,推开我的办公室的窗户,能清晰地瞭望到繁华的中山路和不远处的“梦溪园”,无数次推开、无数次把自己幻化成一位游子、一位诗人。是梦溪园的文化滋养了我?是“文心雕龙”的灵气启迪了我?还是大学山的雪松庇荫了我?应是人到中年后的一种人生自然梳理与阐发吧。

除了这“四季”,在我的这本集子里,还有一个章节,我把它叫作“季外季”,都是“四季”的一些生活闲趣。那时候还没有“微博”,网易的“心情”也还没有登场,我用一两百字的短札,记录着我的生活点滴。我的学生说:“最让同学们着迷的是那所谓的王氏幽默……课堂总是那么轻松,总是那么智慧,总是那么意味深长。至于那听不懂的幽默自然就成了日后每每想起的时候最有味道的咀嚼。”不仅课堂上时常流淌着欢声笑语,生活中也不乏轻松愉快,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我用这种品质生活在人群中,生活在课堂中,生活在快乐的世界里,最主要的,从2006年开始,我用笔把这幽默的瞬间捉住了,放在亲爱的读者,你的面前。

人生“四季”,季季都有自己的不同,季季都有自己的精彩,季季都有自己的遗憾……记录,让一个人的历史也能定格,让一个人的历史也能传播,“当你老了”,抚摩从前的脚印,告诉世界:我来过,我——很快乐。能不忆江南?

后记

四“季”如春

特别喜欢毕淑敏的一段话:“有人四处走动,是为了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留下。有人不断告别,是因为没有谁能挽留他的脚步。有人不断超越,只因为梦想的指引无法止息。”我的人生走过三个地方:皖南、无锡、江阴,正在走的是镇江。需要说明的是,“皖南旧事”“太湖岸边”“澄江过往”“梦溪园梦”这“四季”里的小文并非全部是回忆这一阶段的文字,有的是在这个时期写的内容。

感谢每一个让我心灵停靠的地方,感谢我的每一个脚印,我用文字表达我温暖的记忆,时间的酒会让她越发醇香,毕竟,四“季”如春!感谢我的几位美女同事,她们在百忙之中为我校对稿件。还有我皖南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期待让我有了将零散的脚印收集起来的可能;还有我的朋友、我的尊长……

(拙文中多次出现的“三槐堂”一词,系我的笔名,特注。)

三槐堂

2013年6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