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甜麦塌饼》;《清明时节塌饼甜》;《“六月六”吃馄饨》;《我的芝麻糖炒年糕情结》;《十月金秋桂花糕》;《年糕的诱惑》;《糕王松花糕》;《蜜糖糕嵌蛋糕》;《慎行堂软糕》;《濮院的糕团》;《豆丁的肉月饼》;《沙炒玉白果》……徐玲芬编写的《桐乡味道(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为桐乡市女作家协会既2012年9月出版的作品集《菊香清芬》后的第二部会员作品集,共收录六十多位会员的75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桐乡味道(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 |
分类 | |
作者 | 徐玲芬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外婆的甜麦塌饼》;《清明时节塌饼甜》;《“六月六”吃馄饨》;《我的芝麻糖炒年糕情结》;《十月金秋桂花糕》;《年糕的诱惑》;《糕王松花糕》;《蜜糖糕嵌蛋糕》;《慎行堂软糕》;《濮院的糕团》;《豆丁的肉月饼》;《沙炒玉白果》……徐玲芬编写的《桐乡味道(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为桐乡市女作家协会既2012年9月出版的作品集《菊香清芬》后的第二部会员作品集,共收录六十多位会员的75篇作品。 内容推荐 徐玲芬编写的《桐乡味道(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为桐乡市女作家协会既2012年9月出版的作品集《菊香清芬》后的第二部会员作品集,共收录六十多位会员的75篇作品。《桐乡味道(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共分四辑,分别选编了有关记述桐乡老字号美食、乡土菜、特色小吃等各种桐乡当地美食的文章,可谓“舌尖上的桐乡”全纪录,也是一次非常开心、非常过瘾的美食之旅。 目录 序我们的美食 第一辑 招牌古早味,吃过才算到桐乡 难尽话携李 湖羊肉独步江南 乌镇红烧羊肉的传人 三珍斋酱鸡 桐乡辣酱 辣酱里的纯真 定升糕与松糕 姑嫂饼之传说 杭白菊之缘 清芬玉玲珑 桐乡榨菜 一份榨菜情 醉美“白酒” 桐乡煲,爱这味道 请你吃碗“阿能面” 第二辑 灶头乡土菜,拍巴掌都不放 家乡菜 清明三宝 桐乡人之四季菜肴 葱炒蚕蛹 深乡下的好吃东西 臭豆腐干 奶奶做的臭豆腐 臭苋菜梗 盅子蛋,我家的年味 囍蛋 冬腌菜和瘤芥菜 成菜,最廉价的美味 蹄子 咸肉哺鸡笋 鸟镇的蟹粉 小巷深处的美食 荷叶粉蒸肉与其他 桐乡蛋花羹 大麻落汤宴球 与“洋芋艿”的久别重逢 野林滩的“野味” 第三辑 儿时的记忆,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 萝卜丝饼,那份记忆深处的幸福 赤豆糯米饭 素食菜饭 余韵飘香鸡蛋糕 新生瓜子的味道 气锅里的年味 两代人的马兰头情结 番薯烧南瓜 老桐乡的味道 曾经的面食 鸡黄肉的味道 外婆的甜酒酿 芙蓉蛋 黄豆饽糯米拌圆 我与烧卖的故事 儿时年味 第四辑 小吃里的人问味,流淌着脉脉温情 一碗面 记忆里的咸菜肉丝面 桐乡人的早餐 我和鸟镇排骨面的三面之缘 外婆的甜麦塌饼 清明时节塌饼甜 “六月六”吃馄饨 我的芝麻糖炒年糕情结 十月金秋桂花糕 年糕的诱惑 糕王松花糕 蜜糖糕嵌蛋糕 慎行堂软糕 濮院的糕团 豆丁的肉月饼 沙炒玉白果 豆腐花 高桥糕 味道桑果 熏豆茶 温情镬糍汤 捐镬糍 后记美女·美食·关文 试读章节 撇开这些历史传说,单看这槜李的实体,无论其外形,还是其味道,可谓色香味俱佳,是首屈一指、无与伦比的果中精品。成熟的槐李,一个个果形硕大圆满,皮色殷红剔透,闻之芬芳异常,品之甘甜鲜美,有美酒的醇香。这样的槜李,吃的时候很省力,你只要在皮上剥开一个小口,琼浆玉液即可一吸而尽,仅剩一条果筋,果味甘美绝伦,并有微微的酒香。汉语中所谓“琼浆玉液”、“甘露醴泉”所形容的,大概就是榜李的味道了。尝过就忘不掉,这便是桐乡橇李的魅力。不过,桐乡槜李总是量少价高,平时自然不太容易品尝到品质纯正的榜李,偶尔有机会能吃到,也算是大有口福了。 机缘巧合,2013年,我由报社派驻梧桐街道,算是有机会与桐乡槜李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与果农们的多次交流,让我对槜李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6月底的一天,我走进了桃园村槜李种植户周洪芳家的槜李园。这些天,槜李正陆续进入成熟期,几株树龄较长的槜李树上的果子已开始采摘。周洪芳说,今年因天气原因槜李的产量较往年明显减少,他家每天采摘下来的果子都被订购一空,很紧俏。 尽管产量下降,但由于在果子成熟期间雨水少、目照比较充足,槜李品质更佳,不仅个头相对较大,甜度也大幅提高。目前槜李已进入全面上市阶段,由于产量减少,售价将相应提高。 我私下里想,既然槜李这么珍贵难得,价格卖得这么高,为何不能像其他果品那样扩大种植,甚至采用大棚种植反季节的槐李呢? 事实上,槜李实在是太名贵了。首先是土壤要求特别高,其种植范围非常狭窄,在此地易成活、易结果,而移植别处,则成活难,结果更难。因此,槜李不像别的果树,可以大面积移栽,桐乡槜李因此越显珍贵稀罕。清人朱梦仙的《槜李谱》也特别提到了这点。 其次是槜李开花多,结果少。每年清明前后,你若到桃园村槜李园看花,一定会被眼前的“雪海”迷倒,但见银白色的槜李花簇集枝头,望去晶莹如雪,又衬以新透的绿叶,不艳不娇,楚楚动人,古人形容“如晴雪”、“花白浑如烟”、“清雅素洁胜梅花”、“入李园如入香雪海中”,任何一句都不为过。这时候,你若以为今年花开盛,李子会大丰收了,却不尽然,槜李花盛,不等于果子会多。槜李花的结果率非常低,一枝成年的槜李树上,结果只是数得清的—卜几个、几十个。有些树甚至今年结果了,明年可能就不结了。 第三是槜李树的寿命也不长,果农老陈说,他家的槜李园里,常常是一边嫁接新树,一边砍掉死了的老树,极为心痛。越是今年结果多的树,明年越有可能会死掉。我以前只晓得品尝槜李的味道好,如饮“琼浆玉液”,殊不知这“琼浆玉液”原是果树孕育了自己一生的精华,等果子成熟,自己的精力也耗尽,就像蚕宝宝吐尽丝后自己作茧自缚一般悲壮。比起那千年银杏、百年古樟,槜李树的生命太过短暂,虽然绚丽,却太壮烈。有两干多年栽种历史的桃园村,目前较年长的槜李树也就四五十年。 今年春夏之间的一天,我特意挑了一个结青果的日子去给槜李拍照。果农老陈一边在给果树修枝,一边给我絮絮叨叨讲述与槐李有关的故事。他种了多年的槜李,一直有许多困惑:如怎样提高槜李结果率;怎样延长果树的寿命,最起码盛年期延长一些,也不枉他辛苦的培育;槜李如何保鲜等。我不是技术专家,自然无言以对。P4-5 序言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诚然,吃饭、喝水,乃生命之源、人生根本。地球上自有了人类,从来都是将“吃饭”放在首位的。从远古的饭稻羹鱼,到今天的各种美食,几千年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无不以“食而果腹”为根本目的。吃饱了饭,再及其余,诸如精神层面的追求,学“六艺”,读《诗》、《书》,“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此,做美食、写美文,也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了。 生活在风雅的桐乡,天生有种优越感。梧桐之乡,有凤来栖。百花地面,鱼米之乡,更兼丝绸之府,文化之邦。这样一处江南佳丽地,富贵温柔乡,自然是吃穿不用愁,人生尽风流。优越的先天条件,为我们花样百出的美食提供了可能。桐乡人的勤劳与智慧,更使我们的美食不断创新,风味独特,平添无限风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嘉湖腹地有桐乡。桐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岁月留痕,几千年的文明智慧,一代代人的孕育创造,桐乡一地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传统特色美食,成为桐乡饮食文化的招牌,引来许多艳羡与赞许。无论是古代作为贡品的槜李、辣酱、杭白菊,还是寻常百姓餐桌上的榨菜、羊肉、阿能面;无论是寓意深远的定升糕,还是别出心裁的姑嫂饼,一直经久不衰,证明了它们的不可或缺。还有,乌镇的三白酒,让你死心塌地醉倒在枕水人家。生活在江南水乡——桐乡,实在是难得的福分,前世的造化。感恩这片土地,感恩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感恩孕育万物的天、地、人。 如果你细心留意,桐乡的美食,特色在于结结实实的乡土味。走进桐乡一地的城镇与村落,看袅袅炊烟,万家灯火,有各种各样百吃不厌的灶头乡土菜,真的是“拍巴掌都不放”。铁镬子,硬柴灶,美味佳肴出自乡下的老灶头,更加原汁原味,温柔敦厚。乡土菜,野味十足,有一种乡间的清气与静气;乡土菜,就地取材,时新鲜活,简单又实在。没有山珍海味,照样有滋有味;乡土菜,让你吃出一种生活的原味,真是好。 真正的美食,关键要用心做、用心品。在做吃食方面,桐乡有的是行家里手,有的是吃客。无论是做菜,还是吃菜,有说不完的人生学问,悠悠万事。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饱经风霜、时过境迁之后,最难忘的还是儿时的记忆,童年的味道。走进老桐乡,重温小巷里的日常生活,品味那份记忆深处的幸福。那些远去的岁月,偶尔会因为一个萝卜丝饼、一块鸡黄肉、一碗甜酒酿,连带着爆竹声声的儿时年味被想起,因此念念不忘“家”的味道。深情的过往,在儿时吃过的美食里赫然铭刻着,如老电影一般不停回放,复制并粘贴在今天的日子里,拼写出全新的图景。 真正的美食,并不一定是满汉全席、山珍海昧,有时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吃。在桐乡,无论城市或乡村人家,无不以“食”为第一要务。无论平常日子,还是过年过节,都千万珍重,精心打理,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算是粗茶淡饭,也要吃出自己的味道;就算是面食小吃,也要拼出个多彩的世界。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随意而成,桐乡人在经营美食上确实别开生面,精彩亮丽。即使是小吃里也有人间百味,流淌着脉脉温情。早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菜肉丝面,晚上喝一杯香喷喷的熏豆茶;到乌镇吃排骨面,到石门吃桂花年糕;元宵看灯吃芝麻汤圆,清明时节做甜麦塌饼,八月中秋吃鲜肉月饼,过年时节打糯米年糕,各种新鲜花样尽是民间智慧,小吃食里充满人间大爱。 桐乡的美食,一定要来桐乡吃。沿着运河,行走在江南水乡,长河蜿蜒,一望如砥。随意走进一个小镇、村落,不经意间,你就尝到了那些心仪的乡间美食。一如当年乾隆下江南,到桐乡吃到农妇做的一道普通的菠菜烧豆腐,只因上面浇了自制的甜辣酱,就赞不绝口,龙颜大悦,桐乡辣酱因此成为贡品。今天,无论你走进小面摊还是馄饨铺,餐桌上那瓶桐乡辣酱是四季必备的调味品。我们的美食,原本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随意而为,但又是这样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桐乡味道》一书,为你展现的就是那样一些普通而别致的日常美昧。50多位爱好美食与写作的桐乡女人,将自己做菜、吃菜的经历与感受,用文字与图画精心地呈现出来,与您共享。从招牌古早味到灶头乡土菜,从童年的味道到日常的小吃,一一呈现,毫无保留,或许浅陋单纯,却是情真意切。 来吧,朋友!请您来做客,请您坐下来尝一尝桐乡的味道,我们的美食! 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徐玲芬 2014年3月1日 后记 桐乡市女作家协会第二部会员作品集《桐乡味道》一书,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现在和您见面了。 风雅桐乡,美食文化也丰富多彩。组织编写《桐乡味道》这样一本美食散文集,在桐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桐乡美食,由桐乡女人集体来写,自然也是第一次。 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于2012年6月4目成立,现有会员70多位。2013年9月,首部会员作品集《菊香清芬》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了各方的好评与关注。自2013年9月开始又启动了第二部作品集《桐乡味道》的征稿,到12月底共收到会员作品100多篇,我们从中精选了75篇,编入这本集子中。限于篇幅,还有一些稿子只能忍痛割爱了。 女人来写美食的文章,自然有她们的优势。现代社会,女人们既是家庭妇女,又是职业妇女;既要下得厨房,又要上得厅堂;而爱好写作的女人更要上得台面,美文与美食一起做。做菜,是女人们最擅长的;记录做菜,是她们的日常生活,自然手到擒来,先就占了优势。因此,她们在写作中常常一发不可收,洋洋洒洒,有的一口气写了好多篇,同一菜色又被多人同时书写。尽管是同题文章,但各人切入点和感受不同,文章也各有千秋。编集子的时候,不忍舍弃,同时收录,聚集在一起,也算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桐乡味道》全书共分4辑: 第1辑,“招牌古早味,吃过才算到桐乡”,收录了15篇文章,记录桐乡老字号美食10-多种,包括桐乡槐李、湖羊肉、“三珍斋”酱鸡、辣酱、定升糕、姑嫂饼、杭白菊、榨菜、“三白酒”、桐乡煲、阿能面等。可以说,这是桐乡味道里的经典品牌,其中大多有些年头了,称得上是“古早味”。当然也有新的品牌,如阿能面、桐乡煲等,它们也毫不逊色,可谓美名远扬。到桐乡,如果没有吃过这些招牌菜,显然是遗憾的。 第2辑, “灶头乡土菜,拍巴掌都不放”,收录了21篇文章,主要介绍桐乡特色的乡土菜,可谓花样百出,很有吃头。有的菜,正如“乡下大姑娘,有吃没看相”,味道绝对“赞”!无论是“清明三宝”还是“桐乡人之四季菜肴”,无论是千里飘香的臭豆腐干还是传统美食荷叶粉蒸肉,乃至最廉价的咸菜,皆美不胜收。小巷深处的美食勾魂摄魄,深乡下的好吃东西让人口水直流;葱炒蚕蛹、咸肉哺鸡笋、大麻的宴球、乌镇的蟹粉、野林滩的野味、久别的“洋芋艿”,无不令人垂涎欲滴;蘸蛋、盅子蛋,蹄子、蛋花羹,飘荡着浓郁的年味,令人神往不已。 第3辑,“儿时的记忆,童年的味道”,收录了17篇文章,都是写记忆里的美食,童年的味道。萝卜丝饼、赤豆糯米饭是幸福的记忆;鸡蛋糕、芙蓉蛋,余韵飘香;番薯烧南瓜、黄豆饽糯米拌圆,回味无穷;难忘新生瓜子的味道,难忘曾经的面食;鸡黄肉、面疙瘩,依然爱吃;气锅里的年味,老桐乡的美食,还有两代人的马兰头情结、外婆的甜酒酿、姑妈的烧卖、街边的爆米花,那些儿时的年味,那些从前的背影,从来不曾忘记,牵引着游子的无限相思。 第4辑,“小吃里的人间味,流淌着脉脉温情”,收录了22篇文章,写的全是桐乡的特色小吃、糕点等。咸菜肉丝面、烧饼加油条,桐乡人的日常早餐;清明时节塌饼甜、“六月六’,吃馄饨、八月半吃月饼,桐乡人的四季小吃;芝麻糖炒年糕、桂花糖炒年糕,年糕吃法花样真多;乌镇排骨面入味,濮院的糕团好吃;屠甸蜜糖糕嵌蛋糕、石门慎行堂软糕,还有高桥的糕、崇福的沙炒玉白果,桐乡各镇都有特色糕点。豆腐花、桑果酒、熏豆茶、镬糍汤,无不充满人间温隋、世间百态。 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非常开心、非常过瘾的美食之旅。感谢所有参与《桐乡味道》一书写作和编辑的女人们,是你们精心烹饪了这道美味“大餐”,让大家来分享;感谢大农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画家王慧玲为本书创作插图与封面,为这道“大餐”锦上添花。感谢桐乡市文化局、桐乡市文联对《桐乡味道》出版的支持;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周为军、徐江云等的鼎力相助,精心制作,别致装帧,使《桐乡味道》的味道如此与众不同。最后,要感谢广大读者的深情厚爱,如果因《桐乡味道》而爱上桐乡,那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编者 2014年3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