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鲁杰编著的这本《毛泽东与朱德》以十二章四十万字的篇幅,叙说了毛、朱两人历时半个世纪的交往和友谊,经历的诸多血与火、胜利与失败、苦难与辉煌,所形成的“朱毛”这样一个根植于历史深处的伟大称谓,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朱毛”红军,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党代表,一个是总司令,一个是政治委员;堪称一对黄金搭档。为后人提供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创造世界、改造世界、成就事业的光辉典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与朱德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赵鲁杰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鲁杰编著的这本《毛泽东与朱德》以十二章四十万字的篇幅,叙说了毛、朱两人历时半个世纪的交往和友谊,经历的诸多血与火、胜利与失败、苦难与辉煌,所形成的“朱毛”这样一个根植于历史深处的伟大称谓,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朱毛”红军,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党代表,一个是总司令,一个是政治委员;堪称一对黄金搭档。为后人提供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创造世界、改造世界、成就事业的光辉典范。 内容推荐 毛泽东与朱德是中国现代军政舞台的孪生天才。他们创立的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他们创建的根据地被称为“朱德、毛泽东式”根据地;他们的建军经验,他们实行的战略战术被称为“朱毛战争经验与行动规范”。由赵鲁杰编著的这本《毛泽东与朱德》为我们谱写的就是他们这两位一代叱咤风云者的友谊曲,吟唱了一首中国革命歌。 目录 第一章 “朱毛”,一个伟大的结合 第一节 历史性的抉择:“朱毛”会师崛起井冈山 第二节 从乡村走出的“孪生天才” 第三节 “农民运动之王”与护国名将 第四节 投身红色风暴 第五节 朱毛一家人 第二章 柳暗花明:从湘南失败到古田会议 第一节 湘南兵败,朱毛红军初遭挫折 第二节 进军赣南绝处逢生 第三节 红四军“七大”的艰辛探索 第四节 红四军党的“八大”曲折历程 第五节 古田会议共建钢铁红军 第三章 中央苏区智反“围剿” 第一节 朱毛红军承受错误领导的压力 第二节 做“推”字文章,巧妙抵制错误指导 第三节 珠联璧合,旗开得胜破“围剿” 第四节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四章 瑞金,艰难的抗争 第一节 赣南会议,毛泽东和朱德同受责难 第二节 毛泽东受排挤,朱德处境亦艰难 第三节 宁都之伤 第五章 群龙得首 第一节 朱德与周恩来苦撑危局 第二节 雄关帅魂,喇叭声咽 第三节 遵义转折,群龙得首 第四节 送朱总上火线 第六章 西陲血路挽巨澜 第一节 朱毛共同维护党的路线 第二节 朱德奉党中央之命钳制张国焘 第三节 关键一票 第四节 朱德把南下部队引上重新北上的道路 第五节 毛泽东信赖朱总司令 第六节 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第七章 共同指挥八路军敌后抗战 第一节 国难当头,携手挥师抗战 第二节 挥师抗日前线 第三节 共同指挥敌后抗战 第四节 近“朱”者赤,筹谋统一战线 第五节 指挥华北反“摩擦”斗争 第八章 红都延安,朱德襄助毛泽东 第一节 朱德暂回延安 第二节 毛泽东要示德留在延安 第三节 共同领导延安大生产运动 第四节 延安整风大洗礼 第五节 “七大”之魂,朱德盛赞毛泽东 第九章 运筹帷幄大决战 第一节 朱德赞成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第二节 毛泽东为朱德祝寿 朱德为毛泽东的安然担忧 第三节 马背后上江山 第四节 共筹战略大决战 第十章 百年梦想:领导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 第一节 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而奋斗 第二节 力争和平,不怕战争 第三节 要大力发展空军力量 第四节 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 第五节 培养德才兼备的军事人才 第六节 自力更生,努力发展新中国的国防工业 第七节 毛泽东为总司令授衔 第十一章 共铸新中国辉煌 第一节 朱德任新中国第一位中央纪委书记 第二节 批判高岗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节 庐山会议风波 第十二章 战友情深 第一节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第二节 朱德遭攻击,毛泽东:我是要保他的 第三节 战友情深 第四节 巨星共陨落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给黑暗、沉闷的中国带来了一线希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朱德为此感到欣慰,他热切地期待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一个统一的国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一个民主的国家,人民不再受封建专制的摧残;一个进步的国家,有廉洁的政府;一个幸福的国家,逐渐走向富裕。可是,朱德所怀抱的理想却始终没有实现,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转眼之间落到了北洋军阀袁世凯手中。朱德对革命的前途十分担忧。1913年夏天,他奉命调到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升任第一营营长,不久随部队来到滇南边疆担任剿匪任务。 朱德所部负责驻守的蒙自、个旧,属亚热带地带,气候炎热多雨,万山重叠,环境艰苦,斗争复杂,需要时刻防范法属印度支那外国势力的侵袭,以及他们豢养的土匪的骚扰,几乎每天都要进行大小不等的战斗。面对艰苦的环境、复杂的敌情,朱德用心地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战术,有时化整为零,有时化零为整,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机动灵活地打击土匪,在边境深山密林的剿匪战斗中屡立战功,并且创造了一套极有效的战术。后来到延安,朱德同美国女作家宁莫·韦尔斯女士谈到这段历史时说;“我用以攻击敌军而获得胜利的战术是流动的游击战术,这种战术是我从驻在中法边界时跟蛮子(旧称)和匪徒作战的经验中得来的。我从跟匪兵的流动群集作战的艰苦经验中获得战术,是特别有价值的战术,我把这种游击经验同从书本和学校得到的学识配合起来。”1944年,在延安编写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史座谈会上,朱德再次提到这段历史。他说:“过去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在川、滇同北洋军阀等打仗,打了十年,总是以少胜众。在军事上的主要经验,就是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法。记得在莫斯科学习时,教官测验我,问我回国后怎样打仗,我回答: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当时还受到批评。其实,这就是游击战争思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起了一点带头作用。” 朱德正是有了这些军事上的杰出创造做基础,才有了日后与毛泽东一起珠联璧合,经营井冈山,创建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点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星之火。 当朱德参加昆明起义,荣立战功时,毛泽东也在探索救国真理。他十分关注辛亥革命的进程。一天下午,湘乡驻省中学来了一位武昌的革命党人。他在讲台上慷慨陈词,痛斥了清朝政府的昏庸误国,懦弱无能,主张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接着,他又向老师和学生们介绍了武昌起义的经过,呼吁一切革命分子和爱国人士,赶快行动起来,援救湖北起义军,以完成驱除鞑虏,建立民国的革命大业。 毛泽东听了这次演讲后,决定同其他几位朋友去参加革命军。这时,清帝还没有退位,斗争还在继续。一支学生军已在长沙组织起来。毛泽东不喜欢这支学生军,认为它的基础太复杂,于是决定参加正规军,到战场上去真刀真枪地干一番。 正当他们谋划着要到湖北去参军的时候,湖南的新军起义了。起义军里应外合,顺利地攻克了长沙城。起义军成立了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布湖南光复,并且开始招募新兵,扩充军队,准备援救武汉。毛泽东就在此时参加了湖南的新军。 参军后,毛泽东被编人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那时采用日本和德国的步兵操典,每天三操两讲,点名训话。在这里,一切以长官的意志为转移,长官说是黑的,你就不能说是白的,稍有辩解,就会遭到打骂。不愿受束缚的毛泽东很不喜欢这种生活,但是,为了援助湖北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实现五族共和的理想,他坚持下来了。 毛泽东在兵营里是个“秀才”,同班长和许多士兵都交上了朋友,常常帮助他们写信、出主意。大家都很尊重与敬佩他。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从书报中,我进一步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所以我能够满足士兵的要求,为他们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增强他们对推翻清王朝的信心。 1912年春,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了和议,南北实现“统一”。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结束,带着茫然的心情离开了军营,回到课桌旁继续读书。不久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 在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半年后,毛泽东觉得学校刻板的校规和有限的课程远不能使自己满足,便毅然退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4号湘乡会馆,开始自修。他发奋读书,经常去图书馆,在那儿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中国的经、史、子、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等,什么书都找来读。他比较感兴趣的还有西方十八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他后来回忆说:“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P16-17 序言 “朱毛”,一个植根于历史深处的伟大称谓,一个伟大的结合! 毛泽东和朱德,休戚与共,珠联璧合。 毛泽东和朱德,都是现代中国历史造就的杰出的世界伟人。他们是人民军队的统帅和灵魂,共同指挥了史诗般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以弱军战胜强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战,其困难之多,情况之复杂,作战时间之长,战争规模之大,取得胜利之辉煌,概属中外战争历史所罕见。 而毛泽东与朱德的交往和友谊,历时整整半个世纪,这种同志情感、战友情谊经历了诸多血与火、胜利与失败、曲折与辉煌的严峻考验,形成了“朱毛”这样一根植于历史深处的伟大称谓;他们的人生交往蕴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为深沉的精神魅力和高雅神韵,他们的交往充满传奇色彩,构成一个个波澜起伏、曲折动人的“神话”故事,他们用心血、智慧、人格和胆识耸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丰碑。 “朱毛”不可分。没有朱德,就没有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也就没有朱德。历史将这两位历史巨人推向中国现代军政舞台的风口浪尖,并把他们铸造成中国民族的红色领袖、威震世界的大军事家。朱德朴实率直,具有超人的军事才能,他对毛泽东非常佩服,在他的眼里,毛泽东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而在毛泽东的眼里,朱德则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家。毛泽东显示着他的军事智慧、政治智慧和战略智慧,能及时从政治方向和战略上提出问题,善于制定宏观战略,而把具体的战术行动交给朱德。两人都以为找到了知己,成为最理想的合作者。人称:“毛是脑,朱是胆。”红军有脑有胆,将来稳打天下。他们创立的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他们创建的根据地被称为“朱德,毛泽东式”根据地,他们建军经验,他们实行的战略战术被称为“朱毛战争经验与行动规范”。他们两个,被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称为“孪生天才”。美国著名记者尼姆?韦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评价道:“毛泽东是智慧,是理论家,是主席。朱德是心脏,是军队,以全部的才能看,是一位人民的领袖,人类物质的领袖。”他们“是一个整体的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井冈山时期,“朱毛”二字在红四军中就曾写为一个字;长征途中,朱德面对张国焘要他反对毛泽东的恫吓,义正词严地说“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却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直到晚年,毛泽东仍时常提起“朱毛”的称呼。他对朱德说,你是朱,我是毛,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毛泽东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是“人民的光荣”。朱德说“毛主席是我跟过的领袖上最好的一个领袖”。 毛泽东和朱德,珠联璧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历程中,运筹帷幄,休威与共,血乳交融,密切配合,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党代表;一个是总司令,一个是总政治委员,堪称一对黄金搭档,为后人提供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创造世界、改造世界、成就事业的光辉典范。 “朱毛”的历史,是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缩影,他们的伟大人格、丰功佳绩、杰出思想哺育了整整一代人,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未来。 “朱毛”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