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创新是导致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巨大跃迁,或者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产业版图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产业重新洗牌的一类创新。理论研究与历史实践都证明,突破性创新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突破性创新往往形成产业核心技术甚至技术标准,对追赶学习企业构成巨大的技术壁垒。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和创新周期的缩短,后发优势逐渐向先发优势转变,突破性创新意义凸显。从技术经济发展史来看,正是突破性创新及其发生的链式反应所形成的新兴技术产业群集,使世界科技、经济中心在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之间转移。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在瑞士洛桑年鉴中,中国科技竞争力长期处于世界中游水平。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自创立以来连续6年空缺,突破性创新匮乏。因此,如何有效组织突破性创新项目、促进突破性创新的大量涌现,对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战略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张洪石的《突破性创新及其组织》正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国际竞争的利器,突破性创新往往形成产业核心技术甚至技术标准,对追赶学习企业构成巨大的技术壁垒。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和创新周期的缩短,后发优势逐渐向先发优势转变,突破性创新意义凸显。谁能有效组织突破性创新,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行业领袖。
张洪石的《突破性创新及其组织》主要研究识别影响突破性创新的关键因素,探讨如何有效组织突破性创新项目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突破性创新及其组织》目的在于促进突破性创新的大量涌现,这对我国科技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战略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拟研究的问题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4 本书的逻辑框架、研究方法与章安排
1.5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突破性创新的相关研究综述
2.1 突破性创新的概念辨析
2.2 突破性创新的过程和管理难点
2.3 突破性创新的动因研究
2.4 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
2.5 关于现有研究的总体评述
第3章 突破性创新的动因分析与理论假设
3.1 突破性技术创新动因的组成结构
3.2 突破性创新关键动因的概念模型
3.3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因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突破性创新的关键动因识别与比较
4.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2 因子分析——影响因素的分类
4.3 曲线拟合——单因子作用的拟合与初步假设检验
4.4 回归分析——突破性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关键动因识别与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突破性创新的泛二元性组织模式
5.1 研发的演变与传统一元性组织模式
5.2 保持结构和文化独立性的二元性组织模式
5.3 突破性创新的泛二元性组织模式的提出
5.4 泛二元性组织模式的实证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案例分析与比较
6.1 传统一元性组织模式的突破性创新案例分析
6.2 二元性组织模式的突破性创新案例分析
6.3 泛二元性组织模式的突破性创新案例分析
6.4 三种组织模式的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7.2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7.3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调查问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调查
附录2 项目调查问卷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模式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