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南人怎么了(湖南城市十四脸谱)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徐志频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徐志颖编著的《湖南人怎么了》是一部“湘人性格全景图”,一幅湖南风土人情“清明上河图”。

三年前,《湖南人怎么了》初版面世。通过网络扩散、社会争议、读者口碑,短短数月,持续造成铺天盖地的轰动效应。民间文化机构开始在各种读书活动中推荐;学校、社团、社区、景点相互间口碑产生“自动波”;一些名家相继站出来谈论收获,挺身支持;潜心的读者开始用心阅读。越来越多的读者肯定了它、相信了它、接受了它,并主动去讨论它、传播它。最绝是有些80后、90后,又买了送60后、50后的老板、同事。这本书对了他们的味道,他们便主动去扩散这种味道。

内容推荐

徐志颖编著的《湖南人怎么了》是湖南风土人情的“清明上河图”,是转型期湖南人的生动写照,为未来湖南人形象提供参照。湖南人固然可以歌颂前辈的丰功伟绩,高呼“湖南人凭什么”,但今天更需要直面当下现实困境,反思“湖南人怎么了?”以此激活湖南千年不死的民间精神,敢用行动书写中国未来历史。

作者走遍湖湘,阅尽市井名流,将见闻感悟、俚俗故事、地理风物、历史典故熔于一书。《湖南人怎么了》文笔恣肆、爱憎分明、才思纵横,极富文化深度,读来饶有兴味。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卷 湖南城

 主篇

嘴巴长沙

土气湘潭

书生衡阳

手掌常德

打手邵阳

文人永州

灵魂湘西

蛮商怀化

眉毛张家界

蛮人娄底

商人郴州

直人株洲

美人益阳

眼睛岳阳

网友热议湖南人

 副篇

在长沙策里手

在湘阴说江湖

去黔城看菩萨

到平江感英雄气

到大瑶察工业

第二卷 湖南人

 反思湖南人

断了退路的“于斯为盛”

湘商的出路是不与人斗

话“湘商文化”正当时

桂林看山水,湖南说人

桂林倒影湖南人

湖南人成事的性格大缺陷

 曾国藩

曾国藩让人反感的两点

 毛泽东

从毛泽东个性看湖南人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大孤独

说毛泽东“不怕批评”

看沈从文反思毛泽东

毛诗魅力的独特原因

《西游记》里看毛泽东

我读毛泽东的一些回答

第三卷 湖南精神

 湖南精神

站在民间看“湖南精神”

湖南人在纽约

 评论

解剖湖南人文病灶的柳叶刀

源自故乡的深情

后记

试读章节

长沙人对外发明一个“策”:就是有话好好策,没话找话策;有人好好策,没人找人策。这是比空瓶子也能喝出烈酒来更难更高的本领。这张策的名片,只供出省外销,长沙人最喜欢的头衔,还是“里手”。

每次翻开地图看到湖南那颗脑袋,我总联想起长沙就是湖南那张嘴巴。

嘴巴除了可以吃食,还可以用来说话;如湖南嘴巴的长沙,含在它里面的人,多为能吃善说。

1999年我初到长沙,住在黄兴路步行街边一个叫樊西巷的地方,第一个认识的长沙人,是个本土老头。老头特别能吃。那年冬天特冷,老头将自己裹得像北方人,冒雨顶雪,从外面提一兜白菜,几颗肉星,一瓶4块的二锅头。大门一关,火锅一烧,空调一开,自做自吃。老头见我没事,拉我陪他喝。这一喝,就从上午11点,流到晚上8点多。老头本是做工科,在省里某单位做工程师,但酒一上心,菜一进嘴,他话多了起来。端起碗来吃白菜,举起瓶子来喝酒,放下筷子来说话,动作如此反复者三。老头说了什么,今天我已记不得一句,但他神奇的说话本领,却让我头一次见识了长沙人。等他吃完一盘点,火锅电费也算进去,这餐不超过10块钱。但他津津有味的本领,足以让看客谗得咽,听客爱得迷。

3年后碰到一事,才知道他们爱吃,更爱付钱。一哥们讲见识,某长沙青年哥哥请兄弟喝酒,一瓶子五粮液进肚,从长沙扯到北京,从月球讲到卫星,从四娭毑谈到蔡京。临到埋单,哥俩抢着掏,结果打了一架。青年哥哥说:争么子争,老子有钱,VIP,走人!张手拦辆的士,叭的关门,一骑绝尘。第二天一早起,有人看见青年哥哥带把现金,走路来到饭店,将作抵押的诺基亚赎回,脸上看不到忧伤。

走在长沙街头,闻到臭味不在洗脚城,你身边一定有人吃豆腐。长沙火宫殿臭豆腐火,地球人都知道,长沙路边的臭豆腐火,外地人才知道。长沙人去火宫殿,场面办得像请客。早年最高档的祝生祝寿店有家叫玉楼东,几盘菜要1千多块,长沙人吃起来眼睛不眨一下。长沙女人买口红涂嘴巴,如果一根卖1千块,你就别想将她吓眨眼。她出手阔绰,辣指夹1千一甩,昂起胸脯扭屁股走人,倒足够将你吓傻眼。所以你就搞不懂,每月拿1千块工资,为什么他们都那么有钱,而且像似越花越有钱?人需要明白一个真理:天下长沙人只有可能缺钱,永远不存在口袋里没花的钱。这是个让人羡慕的奇迹。世界人没有永动机,长沙人没有造钱机。那他们为啥不差钱?你不能轻易搞得懂。直到你看到他们将洗菜水滴水不漏地节下来冲厕所,每月节省下0.1百元水费,你才会明白艰苦朴素与“头可断、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的两结合精神,顾上嘴巴弃下卫生的牺牲精神,会有多么了不起。

我刚做记者那两年,在长沙的社区里跑,跟正宗老长沙打交道,他们喜欢跟我策,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一分一秒,就像他嘴巴里一个接一个汉字,这个进来,那个出去,射箭一样地飞掉。

有个同事刚好也是老长沙,他大我10多岁,算得上老江湖。他跟我说:做新闻就是策,话策完了,新闻也就做出来了。那时节跑社会新闻,找线索是个大问题,该老兄却从来不为无米之炊,每天坐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上网,还没流行用QQ,他就登陆内部论坛,跟一帮同事天南海北,稿子却源源不断。这可是比空瓶子也能喝出烈酒更高的本领啊!我怀疑他有秘偏方之类,他也不做声,神情颇为不屑,仿佛如此雕虫小技,压根就不值得渲染,说:明天我带你去见识见识!P11-14

序言

三年前,眼下这本《湖南人怎么了》初版面世。连我自己也没能预料到:通过网络扩散、社会争议、读者口碑,短短数月,居然会持续造成铺天盖地的轰动效应。

这本书因此成了我事实上暴得大名的成名之作。

三年来,围绕这本书,也发生过不少故事。我飞遍中国各地,常进湖南街巷,一路碰到过许多读者。惊讶的是,不少读者见面能背诵出其中不少语句与段落。他们力挺我:自己正是书中写的那样的!年轻读者用奇特的方式表这对它的喜爱:在书中找到自己所出生的城市,提取书中喜欢的字词,用做自己笔名、网名或座右铭。有朋友据此玩笑说:“看来,以读没读过《湖南人怎么了》,知不知道‘湖南人怎么了’,可以分辨出今天湖南到底有哪些人在看书,哪些湖南人开始浮躁不再看书。”这话可能有一点夸张。“耕读传家”的湖南人是有真看书的习惯,至少我行走中国江湖碰到过的各式各样陌生读者,身边差不多都藏有这本书。最绝是有些80后、90后,买了送60后、50后的老板、同事。这本书对了他们的口味,他们便主动去扩散这种味道。

现在争议已过,自我反观,这本自由言说的书,以当代的眼光,构思可能确实过于“大胆”了一点,语言写法上也可能确实太“创新”了一点。以致初版出来,不适应的、骂娘的、喝倒彩的、挑战的、甚至想找上门来打人的,令人眼花缭乱。热闹过后,民间文化机构开始在各种读书活动中推荐;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团、社区、景点相互间口碑产生“自动波”;一些名家相继站出来谈论收获:挺身支持;潜I心的读者开始用心阅读。最后,越来越多的读者肯定了它、相信了它、接受了它,并主动去讨论它、传播它。

我自问读者热情追捧的原因,固然有“大胆”、“创新”,但重要的一点,无非是这本书没有大话套话,彻头彻尾都是些当代“人话”。就是说,是些“公民表达”。湖南民间历来就是这么说话的,我写出来了而已。

三年过去,初版多次印刷,销售一空。如今合同到期,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精心制作推出,借再版之机,我补充进三分之一内容。新版更丰满,读起来更系统,整体上也更完整,更具珍藏价值。

也特借新版机会,与所有喜欢、热爱它的读者用当代“人话”,再深入聊一聊民间鲜猛的“湖南精神”。试想1912年的湖南,与2012年的湖南,确有一种真气贯通,诚如2112年的湖南人将会寻问今天一样。我们对所处时代,对时代的真实,从来不应那样隔膜。更不应故意疏远。

后记

我写《湖南人怎么了——湖南城市14脸谱》,画“湖南14张新脸孔”,说“代表今天最高水平”。几个网友说我在吹牛,几个网友说我在炒作。我想起鲁迅写《立论》。

老实说:真正潜心写作的人,不大在乎别人的看法。很简单:无论你怎么写。别人都有看法。说好说坏都有。要让所有人叫好,那只有住到火星。古人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既然文学乃是人学,人学不离世道人心,写作之后,还得去看人心,去寻人性。

人是一个古怪的动物,在于常常心口不一。每个人懂的不一样,动机不一样。地球村里人有四种:聪明的好人,愚蠢的好人;聪明的坏人。愚蠢的坏人。

聪明的好人不用怕,因为他们实事求是;愚蠢的坏人不用怕,他们明着跟你干。最怕一是愚蠢的好人:他们真心实意帮你,但跟风车作战之时,矛拿反了方向,自己又浑然不觉,结果一枪将你刺死。最怕二是聪明的坏人:他们总想让你垮掉,但他们表面夸你,用飞机将你送上高空,然后地面控制,掐掉油门。

雨果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释放无边光明的,制造无边黑暗的,都是人的心灵。有看透了人性的作家,这样说:嘴上骂我的人,心里都供了我的牌位。

作家写作从来是个人的事。一旦变成两个以上人的事,那等于毁了作家。假如沈从文的《边城》出书前请人提反对意见。两条是肯定的:一,语言太湘西化,中国人看不懂;二,故事题材太偏,与时代的都市生活隔膜。你几乎无法去反驳。但提意见的人自己没想到,《边城》最大的艺术魅力,正在这两点。我们得庆幸,沈从文没在乎这些意见。

我此前写作,最怕两件事。头一件是写命题作文,之次是请人提反对意见。我早年写作时,某次领导看中某篇,被重点提出来表扬,结果有人出来反对:这篇文章虽然不错,但比起某某某来,也不是没有瑕疵,我看大家应来找差距,提点反对意见。结果形势急转直下,奇迹迅时立现,表扬成了批判大会。

西方有社会学家发明“沉默的螺旋”。告诉我们,只要先对一个事定性,众人会受到暗示,跟着主导意见,往一个方向倒。虽万千意见,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反对。可见有些时候。最不可相信的,是众人的意见。

这其实是玩弄权术的人做的一个技巧:哪怕齐白石画虾。你拿《蒙娜丽莎》去比,然后定性:齐白石还需大大提高,去挖他的缺点,去找他的差距,齐白石耳朵里被灌满的,也都是墨汁一样的脏水。从艺术的角度,这无可无不可。但一旦被现实运做权术。马上成为一个阴谋。既然早已看透,虽然十分滑稽,但我有点过敏:荒唐最好在读小说,但不要发生到自身。

我大概能看懂别人的权术,但我内心里对这些奇技十分鄙夷。前面的一切,都吓不倒我,要怕那是假怕,表示躲得起。但未必我就没有真怕?

真正让人害怕,是写作写到最后,都是写作家基因里的东西了。孟子说到写作,先教人去“养浩然之气”。其中缘由是,人间万千山水,世间百千道理,都先经过人的心,心灵感应到什么,将山水道理加工。又创造出什么。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读一个心灵创造出来的山、水、道、理。文如其人,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所谓“文不如其人,人不如其文”,那只是假象。对高明的、能俯视的人而言,一切截然相反。用哲学的话说:假象也是人本质的表现。通过假象可以找到真象。  在艺术家眼里,世界就是通灵,普通人都是盲人。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写作者的神,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内心的律令。

人间有小聪明,有大智慧。大智慧就是老实。当写作追求艺术,写作的人十分脆弱。人间波谲云诡,一切圣洁总要被玷污。混杂在污淖之中,如何始终看到星空,抓紧律令,这是一个如同星空一样久远的问题。

书评(媒体评论)

徐志频是湖南一位才华横溢的本土作家,他清新秀丽的语言充满了湖南乡土文化的艺术风采,他那幽默调侃的文字,一方面平易近人,一方面又富有湖南文化人的机智和高雅。或者说,这类充满儒雅情趣的文字正体现了湖南人的气质,湖南人的个性,湖南人的才华,湖南人的风韵。

——《湖湘讲堂》主讲人 谢南斗

作为多年关注湖湘文化和湘商发展的著名青年作家,徐志频的文章总能体裁别出、独到地对湖湘文化作出新的解读,从而使我们这些湖湘文化的“流放者”在“故国胡尘飞”的惆怅中穿越“远山楚云隔”,重新用一颗清明澄澈之心观照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近年来,我与志频先生思想交流频密,受其文化启示颇多,对其文章更是喜爱。

——湘商文化创始人 伍继延

百年来,我们所称道的湖湘文化存在着严重缺陷。如果不理性认识,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如心忧天下,有可能变成多管闲事;敢为人先,也许就是好出风头……我希望有人写一部《丑陋的湖南人》,来解剖湖南人的缺点,这不是污蔑湖南人。

——著名作家 唐浩明

他写出了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并试图极力探究事件背后的深度,将生活中的我们,放到时代聚光灯下,透视出最本质、最真实的一面来。

——中南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阎真

《湖南人怎么了》具有温和的批判精神和理性反思态度,给读者提供了启示与教益,它告诉我们如何审视自身的文化遗传与历史包袱,如何正视自己的硬伤与软肋,以便用外来的“气功”调理自身的机能,从而勇敢地突出重围,将当代湖湘文化鲜艳的旗帜插到一个新的制高点上,在“穷山恶水”之中开出“惊艳之花”。

——湖南文史专家 高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