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凯编著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主要内容共分为5章,第1章阐述了研究意义及背景,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制定了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第2章分析了交叉口关联因素的影响作用,给出了交叉口关联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第3章修正了双向绿波带宽度的计算方法,制定了最佳相序组合与公共信号周期的选取原则,改进了进口对称放行方式下的经典数解算法,发明了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数解算法,设计了进口混合放行方式下的模型算法,构造了新的绿波协调控制模型目标函数表达式,建立了面向双向不同带宽需求的绿波协调控制模型;第4章分别建立了未饱和与过饱和两种交通状态下的停车/延误协调控制模型;第5章提出了动态分层式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结构,构建了控制系统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框架,建立了交通控制系统的路网实时信息数据库,给出了控制子区的快速动态划分方法,探讨了信号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的评价依据与优选方法,设计了协调控制方案的快速平滑过渡算法,并通过对应用案例的仿真分析与现场调查,验证了本书所述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最后,对本书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后续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卢凯编著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对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方法、绿波协调控制模型与算法、停车/延误协凋控制模型与算法、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实现,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了现有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方法。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绪论、基于关联度分析的控制子区划分方法、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停车/延误协调控制方法、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实现。书末对所获研究结果与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模型与方法》适合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研读,也可供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第2章 基于关联度分析的控制子区划分方法
2.1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参数
2.2 交叉口关联度分析
2.3 控制子区划分模型
2.4 控制子区划分方法
第3章 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3.1 绿波协调控制
3.2 进口对称放行方式下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
3.3 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
3.4 进口混合放行方式下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
3.5 面向双向不同带宽需求的绿波协调控制模型
第4章 停车/延误协调控制方法
4.1 停车/延误协调控制
4.2 未饱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延误协调控制
4.3 过饱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延误协调控制
4. 4 不同控制方式与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停车/延误比较
第5章 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实现
5.1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结构框架设计
5.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功能模块分析设计
5.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附录1 控制子区划分核心程序代码.
附录2 其他几种子区划分方案下的信号配时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