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优秀科普作品评介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从作者访谈/创作手记、编者感悟和读者品鉴三个角度评价和介绍了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10部金奖作品和20部银奖作品,并邀请十余位科普创作与编辑领域的专家对相关文章进行了点评批注,是科普创作与出版领域意义非凡的参考与学习材料。
目录
创作感悟
1. 科学与美学深度融合的健康科普
——“北大专家画说泌尿疾病”医学科普丛书创作手记 宋 刚
2. 一切源于对鸟类的热爱
——《鸟国拾趣》创作访谈 谈宜斌
3. 从项目主持人到出版策划人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创编访谈 王卫英
4. 做传达中国声音的创新科普形式
——《多样性的中国荒漠》创作访谈 陈建伟
5. 儿童本位的原创科普绘本创作
——《身体的秘密》创作访谈 盛诗澜
6. 解决需求痛点 专业团队立体化创作
——《80天变身护理达人:居家护理与康复指南》创作访谈 王韬 章雅青
7. 科研经历是科普创作的底色
——《飞越冥王星:破解太阳系形成之初的秘密》创作访谈 郑永春
8. 坚守中国科幻的科学之根和中国之根
——《天父地母》创作访谈 王晋康
9. 前沿的科学 严谨的科普
——《巡天遥看一千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LAMOST》创作手记 赵永恒
10. 用企业项目运营思维去做书
——《地球小孩的天气书》创作访谈 黄 卫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
11. 从科研创新到科普创作
——《安全简史:从隐私保护到量子密码》创作手记 杨义先 钮心忻
12. 传达出原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气质
——《免疫》译者访谈 彭茂宇
编者手记
1. 巧策划,细耕作,全景再现航天追梦历程
——《太空日记:景海鹏、陈冬太空全纪实》编辑手记 程佳月 张湉湉
2. 读图时代的纸质版医学普及读物
——“北大专家画说泌尿疾病”医学科普丛书编辑手记 陈 然
3. 从璞玉到美玉
——《鸟国拾趣》编辑手记 何 蕊
4. 穿越亿万年时空,讲述地球及生命演化的故事
——《地球生命的历程》编辑手记 刘 朋
5. 依托重磅作者,打造原创科普特色精品
——“刘兴诗爷爷讲地球”丛书编辑思路 胡宜峰
6. 高站位策划 跨社合作托举农村妇女减贫梦想
——“农村妇女脱贫攻坚知识丛书”编辑手记 冀 刚
7. 原创儿童科普绘本的探索之路
——《身体的秘密》编辑手记 许诺安
8. 打造好一部科学家的科普书
——《飞越冥王星:破解太阳系形成之初的秘密》编辑手记 张 帆
9. 面向科技前沿的原创科普图书策划
——《巡天遥看一千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LAMOST》编辑手记 王凤珠
10. “坚持原创,推陈出新”理念下的数学科普图书出版
——《中国儿童数学百科全书》编辑手记 黄 颖
11. 纸面上演的“纪录片”
——谈《东非草原野生动物大追踪》的策划 李晓平
12. 如何让科普童书好看好玩又好懂
——《DK机械运转的秘密 动物园大逃亡!》编辑手记 苏 琪
13. 用心培育精品,铸就出版“高峰”
——《安全简史:从隐私保护到量子密码》编辑手记 李树林
14. 天上飘着的那些微云
——《访美见闻:回溯李元科学文化之旅》编辑手记 杨虚杰
15. 少儿本位图书的引进出版
——“了解我自己系列”编辑手记 张洋洋
16. 把它给我的感动,说给你们听
——《免疫》编辑手记 谭思灏
17. 老书新作,如何下足功夫
——《果树嫁接16法》(第二版)编辑手记 黄 宇 杨金妹
18. 如何选择引进有价值的海外图书
——《迷人的温度:温度计里的人类、地球和宇宙史》编辑手记 张吉人
19. 结合国家战略策划健康科普图书
——《营养方向别跑偏》编辑手记 李 青
20. 体味作者创作心境 展现作品人文之美
——“普氏野马”系列科普图书编辑手记 郑 莹
读者品鉴
1. 一部立体的太空探索画卷
——评《太空日记:景海鹏、陈冬太空全纪实》 张智慧
2. 文画同行 美美与共
——评“北大专家画说泌尿疾病”医学科普丛书 张志敏
3. 绘本中的科学与人文交融
——《身体的秘密》简评 姜洪伟
4. 知识守护生命,科学终结恐慌
——评《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徐庞连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
5. 冰与火之歌
——评王晋康的科幻长篇《天父地母》 王卫英
6. 一部专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原创数学百科全书
——评《中国儿童数学百科全书》 彭翕成
7.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精髓纵览
——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史晓雷
8. 于无形中成就最好的生命教育和自然教育
——评《东非草原野生动物大追踪》 王大鹏
9. 让备孕过程不再头大
——评《头都大!我不是一本正经的备孕书》 王玉玲
10. 给读者可操作性的阅读体验
——评《DK机械运转的秘密 动物园大逃亡!》 刘树勇
11. 给孩子以最好呵护与最深切的善意
——评郑渊洁儿童绘本《你从哪里来》 徐彦利
12. 地球上所有的身体:唯有相安,无法独善
——评《免疫》 小 庄
13. 一以贯之的阅读逻辑和绵延的思绪
——评《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 李清晨
14. 给我一支温度
序言
前言
科普创作是科学普及的源头和基础所在,是
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
激发民族科学梦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满足人
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国家
科技创新实践中发挥着文化引领的巨大作用。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
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未来15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和任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也呼唤
科普创作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我国科普实现供
给侧改革、实现科学精神引领提供支撑。
科普创作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优秀作家的
不断涌现、精品佳作的不断产生。新时代的优秀
科普作品应当具备鲜明的特征。一是引领性,就
是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大力弘
扬科学精神,强化对人民群众的价值引领;二是
精准性,就是要找准定位,找准人群,由“大水
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三是通俗性,要贴
近公众需求,能够直抵人心;四是融合性,要与
文学、艺术等融合发展,汇成科学文化。
科普创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具有激励性
的良好社会环境。由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等
设立的科普奖项是调动科普创作积极性、激发创
造性、引导科普作家多出精品佳作的重要途径。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家科技进步
奖二等奖将科学普及纳入奖励范围,2011年起科
技部设立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北京、上海、浙
江、江苏、山西、湖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政府科技奖表彰科普创作成果。多种政府奖项
有效提升了广大科普创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
自信心。
在社会组织设奖方面,2008 年经国家科学
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中国科普作家协
会优秀科普作品奖是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专业奖
。至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已成功举办6届评奖
活动,通过评奖向公众推送了一批符合时代需求
、百姓喜
前言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
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其中,有18部获
奖作品经中国科协等单位提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二等奖。
实现科普创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正确的
评论引导。科普创作评论在探索创作规律、总结
创作经验、引导创作方向、推出精品力作、提高
审美品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涤清创作
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作生态。获奖作品凝聚了科
普创作者、编辑者、出版者等的心血和智慧。为
展示和总结科普创作、编辑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
独特视角,反映阅读者对作品的直观感受、理性
思考和反馈评价,2011年开始,中国科普研究所
启动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作
品的评介工作,至今已出版了《首届获奖优秀科
普作品评介》《第二届获奖优秀科普作品评介》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科普作品佳作评
介》和《科普创作与编辑:第四届获奖科普作品
佳作评介》。该系列图书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策
划,推出一批提炼、展示当代我国优秀科普创作
成果的评介文章,通过创作者、编辑出版者和阅
读者视角的讲述、诠释和评论,总结了科普创作
、编辑与评论之道,为推动科普创作高质量发展
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启动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
评介》是一项延续性研究。由于科普图书仍是当
前科普作品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本次评介活动继
续针对获奖科普图书佳作来开展。编写组在广泛
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以第五届获奖的30种图
书作品为对象,以图书作品的创作者、编辑出版
者和阅读者为线索形成内容结构和叙述视角,深
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提炼创编思想、理念、
技巧、经验等,凸显实践亮点,为广大同行提供
有价值的实践参考,也带领更多读者对获奖图书
开展更深层次的品鉴。其中若干作品的评介,别
出心裁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书面访谈形式,通过
对话清晰地展示出作者的创作历程与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升华科普创作与编辑的理念和思想
,编写组延续始自第四届评介活动的创新做法,
邀请我国科普创作与编辑领域的资深专家,对创
编手记以点评形式进行再思考和再创作。本届邀
请的专家是科普作家、《科普时报》原总编辑尹
传红,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中国宇航出版社
原副社长、高级记者石磊编审,上海市科普作家
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高级记者江世亮,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杨虚杰编审,北京理
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范春萍编审,北京出
版集团原策划总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原总编
辑、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原秘书长赵萌编

以及科学普及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科普研
究所原副所长颜实编审。希望以上多个角度的评
介相互支撑,能够立体地呈现出科普图书创编的
理念、方法和技巧,为更多的人学习、借鉴和应
用,从而推动科普创作、编辑与评论的繁荣发展
。希望本书对于广大科普创作者、科普编辑而言
,能够起到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作用。
迄今为止
导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资深出版人 卞毓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普时报》原总编辑尹传红推荐阅读。
围绕30部获奖作品从创编评3个维度,46位作者、编辑和专业读者倾心创作,十余位专家批注,一探科普创作与编辑的奥秘。
跟着跟中国科普创作领域重量级奖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作品学习科普图书创作与编辑的技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