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猛士吴佩孚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潜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佩孚以蓬莱秀才之身,于国家多难之际,投入沙场军界,并渐由士卒跻身将帅,成为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且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人物。对他一生的事功、品格与为人处事,著名民国史家陶菊隐先生既誉其为“中国旧军人的最后一个典范”,又批评过他人生经验不足和性格的弱点。直到今日,对这位思想亦新亦旧,又充满种种争议的“失败英雄”,海内外学人对他的研究历久而不衰。

杨潜编撰的《民国猛士吴佩孚》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内容推荐

杨潜编撰的《民国猛士吴佩孚》史料收辑自馆藏档案、报刊文献、史料丛刊、口述回忆、人物传记、笔记杂录、论著等。《民国猛士吴佩孚》中所辑侧重人物言论与史实细节,体例则为史料性笔札作品。旨在拾遗补缺,辑残存轶,以传述人物言行,兼及晚清与民国时代的许多重要史实。

目录

家世第一

戎历第二

识见第三

交往第四

禀赋第五

言论第六

义节第七

杂事第八

口碑第九

哀荣第十

著述第十一

吴佩孚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征引书目和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920年4月3日,吴佩孚最后一次发出请求撤防电报,电文中云:“我军远戍湘南,瓜期两届,所由必须回防之苦衷,迭经电陈,无事赘述。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同属一家,并非外患仇雠,何须重兵防守,中央对于大局,果能开诚布公,必不至尔虞我诈,且湘督守土有责,其所部军队,比我加倍,实足分布,更何须另筹大队,严防内地耶?……三载换防,不可谓速,阋墙煮豆,何敢言功?”电文最后称:“务恳据情转电中央,准予所请,幸勿耽延时日,群情迫切,急不择言,翘首瞻依,立待复命。”

◎1920年3月中旬吴佩孚以兵饷不发为由,开始从衡阳撤兵。后通电驱逐安福系,电文发表后,直督曹锟、奉督张作霖、苏督李纯等,亦于7月3日发出通电,宣布徐树铮*六大罪状。7月8日,段祺瑞劾曹锟、吴佩孚等,请褫夺其官职,下令拿办。总统徐世昌于7月9日下令免曹、吴职,文云:“前以驻湘直军,疲师久戍,屡次吁请换防,当经电饬撤回直省以视体恤,乃该军行抵豫境,逗留多日,并自行散驻各处,实属异常荒谬。吴佩孚统辖军旅。具有责任;似此措置乖方,殊难辞咎。着即开去第三师师长署职,并褫夺陆军中将原官,暨所得勋章勋位,交陆军部依法惩处。其第三师原系中央直辖军队,应由部接收,切实整顿。曹锟督率无方,应褫职留任,以观后效。”于是直皖战事不可挽回。*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幼铮,号铁珊,江苏省萧县人。1905年被保送日本士官学校,1912年任陆军部军学处处长等职。袁世凯称帝时,力劝段抵制,被袁免职。1916年袁死后,任国务院秘书长。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率兵进入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取消自治,回归中国。1920年直皖大战后,被列为安福政治集团的中心人物徐树铮遭通缉。1925年段祺瑞再度执政,召徐树铮回国,当年12月在廊坊遭冯玉祥部截杀。

◎1920年7月14日,段祺瑞正式向直军下达攻击令,直皖大战爆发。吴佩孚受命任前敌总指挥,辖三路大军迎击皖军。吴佩孚率第三师发动中路攻势,大战于固安、大兴一线。吴采取“掏心战术”,直趋皖军大本营,并令东、西两翼配合主攻包抄。此种“擒贼擒王”战法,稍有不慎就会被敌方分割包抄,各个击破。直军以一当十,勇猛善战,出其不意,断敌退路,迅速制胜。时人谓:吴佩孚用兵如神,临阵不惧,精力充沛,胆量过人,实有他人所不及之处。

◎直皖战争中,当皖系军队崩溃之时,人关助直作战的奉军,将战场所遗军械重炮辎重物品,囊括在手满载而出关外,直军将士以奉军坐享其成而愤愤不平,几欲动兵截击奉军,吴佩孚说:“这是强盗行为,吾辈不可效尤。”盖因张作霖’出身胡匪,故以此语劝慰将士。

*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早年投身绿林,1902年被官府收编。民国后历任第27师师长、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等职,成为奉系首领。

◎直皖战后,为酬答吴佩孚驱除安福系的“不世功勋”,大总统徐世昌、国务总理靳云鹏*拟任命他为山东督军,却被吴婉拒,以践行“不做督军”的前言。尔后,特任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开府洛阳,由此步人吴氏一生的鼎盛时代。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山东邹县人。因家境贫寒,与弟靳云鹗同时投入北洋新军,后考入随营武备学堂。1909年由段祺瑞举荐去云南,任第十九镇总参议。1913年春任北洋陆军第5师师长,9月署理山东都督,次年晋升将军。徐世昌任总统期间,靳云鹏先后三次组阁,即1919年代辞职的龚心湛出任国务总理,翌年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后专任国务总理,1921年辞职,寓居天津。

◎吴佩孚洛阳练兵,仿成吉思汗“怯薛军”编制,参以戚继光练兵、岳家军治军之法,首先从第三师十二团试验,充实其装备、给养,改定其营制和章程,继而推行于全师。新编制以十二人为基本单位……

P12-13

后记

本书的编撰缘起于2009年年末,时逢吴佩孚逝世七十周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在蓬莱举办第四届“吴佩孚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又一次提出了编纂《吴佩孚全集》的构想,以推动研究的深入,此议虽共识者颇多,但这项浩繁的工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很难在短期内竟其全功的。受此启发,能在浩瀚的近代史料中博观约取,编选一本概略反映吴氏生平、言论、事迹的小书,以存江山人物之真,不仅对还原一个真实的吴佩孚很有必要,还能为研究者及一般读者提供史料方面的线索。本人虽为后进,但深感于前辈学人对吴佩孚研究的不懈努力,很愿能继其后以尽微薄之力。

说起这次身临盛会,实在出于偶然。在吴佩孚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前夕,我写了一篇略有考据意思的小文,刊发于当地报刊,没想到的是,吴佩孚研究专家唐锡彤先生打来电话,对我嘉勉之余并邀请我参加此次研讨会。唐先生与我不曾谋面,但我却久闻其名,他于上世纪末发起并主持第一届“吴佩孚学术研讨会”至今,十余年来,筚路蓝缕,为这项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不仅发掘和搜集的有关吴佩孚的档案、文献、资料等千万字之多,而且聚集了一支有知名学者参与的研究队伍。我若能跻身其中,实为幸事,便很高兴地应约与会。另有一事可记,会上偶然得见由登州吴氏后人吴龙强先生珍藏的《登州吴氏族谱(八修)》。这部编修于民国十二年的谱牒,共8卷14分册,详尽记录了登州吴氏上自明洪武十七年下迄民国十二年,计五百余年的家族历史,有关吴佩孚家世、家族的信息也详记无遗,可谓弥足珍贵。会后,我即从该谱牒所提供的第一手史料人手,参照有关档案资料、地方史志等,详加考证,写成《吴佩孚先生家世考》一文,次年发表于《鲁东大学学报》期刊上,为解决长期以来吴佩孚家世研究方面的歧见误说,提供了重要实证。这次会上,还有缘结识了民国史专家苏全有教授、俞祖华教授、著名文史学者安家正教授、蓬莱历史研究会蔡玉臻会长等多位学者,以及鼎力相助吴佩孚研究的蓬莱名贤李海峰先生,登州吴氏后裔吴德运先生。此后,我每遇民国史研究方面的疑惑,都问学于上述诸位学者。

历史是为存在的事物作证的,任何人都无法将其磨灭,但历史真相却常常被遮蔽、扭曲甚至篡改。吴佩孚亦未能幸免。即使他在当世,其生前身后,亦毁誉不一,虽盖棺仍未论定。史学家郭剑林先生曾评述说:吴氏“各时期、各家著述的描绘和评论,形象性和结论大相径庭,且誉之者关、岳复生,毁之者“盗匪”不若,‘秀才军阀’、‘反面人物’一类的斥责充人耳目。”对吴氏的评价,何以有如此天壤之别?除了观察的角度不同、政见的立场有异的缘故,这也正是探究历史既耐人寻味又充满魅力之处。我们对待任何历史人物,应取的态度是:以宏观的历史视野和开阔的历史胸襟,将其置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依据那个时代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去考察这个历史人物的言行,弄清这个历史人物一生基本的追求为何?而不是将其简单化、政治化,乃至妖魔化。考察与评介历史人物,根本上还要看这个历史人物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贡献还是毁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有益还是有害。用这样的标准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才能得出公允和符合事实的结论,才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吴佩孚以蓬莱秀才之身,于国家多难之际,投入沙场军界,并渐由士卒跻身将帅,成为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且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人物。1920年,吴佩孚自湖南衡阳撤防北归,罢战主和,责师抗上,吊民伐罪,为一生事业之关键,从而获得国人赞誉。吴氏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名。1924年败于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人也多谓非战之罪。至于其后再起,虽声威一时,终败于南方革命军之北伐,遂息影下野。其人晚年又潜心于阐释儒家学说,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吴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对他一生的事功、品格与为人处事,著名民国史家陶菊隐先生既誉其为“中国旧军人的最后一个典范”,又批评过他人生经验不足和性格的弱点。直到今日,对这位思想亦新亦旧,又充满种种争议的“失败英雄”,海内外学人对他的研究历久而不衰。

本书得以世,第一个应该感谢的是冯克力先生。冯先生以编辑《老照片》而闻名于出版界,我作为忠实读者,深受惠泽与启迪,后有缘与冯先生相识交往。我编撰的第一本书《北洋将军轶事》,几年前在冯先生的大力推动下得以面世。《民国猛士吴佩孚》成稿后,冯先生再次表达了出版的意愿,并玉成其事。另外,书稿完成后,同事周英杰先生,以深厚的近代史研究功底,精心校勘,发现并减少了不少讹误;周海峰先生帮助我收集资料、整理图片;内人黄黎明女士,于繁忙的工作之余,为我整理打印文档;我的战友、国画家张明川先生欣然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以上所感谢,仅限本稿的研究写作范围之内。而在我的工作、生活、研学方面,无私地给予我支持、鼓励和帮助的师友亲人实在太多,虽未一一记录,然时刻不曾忘怀。谨表示衷心的谢意!

作为民间历史学者,最后想对读者申明的是,个人对历史的追记,与其说是为了猎奇既往、钩沉旧事,不如说是为了借助于与历史对话,在当下的生存处境中认清自我,来努力获得精神资源与人生方向。至于读史能否真正明智,尚不敢妄言以欺己欺世,更遑论展望未来。我们能于读史中与先人悠然心会,乐趣便在其中矣。

2013年6月谨志于芝罘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6: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