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作为中国木刻版画的一部分,不仅有着版画艺术的特征,还是文学与绘画之间的桥梁。由乔光辉著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精)/东南学术文库》研究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形式,探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尝试开拓小说研究与美术史研究的新领域。
由乔光辉著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精)/东南学术文库》以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为研究对象,试图将美术、文学与文化打通,以图证史,寻求古典文学与美术史研究的新视角,由探讨明清小说戏曲插图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尝试开拓小说戏曲研究与美术史研究的新领域。本成果共六章包括三大板块:理论篇、地域篇、个案篇,第一章对既有理论与方法进行梳理与反思,寻求文学插图学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二至六章提供了诸多具体的研究案例,无论是否成功,皆可作为后来研究之借鉴;附录对古典小说戏曲的插图本进行了详尽地统计,提供了丰富的明清小说戏曲插图本文献资料。
书稿属于较早从事小说戏曲插图研究的成果,属于交叉学科,诸多问题均为首次提出。如第一章借鉴古典形神论与互文性理论研究插图,提出化时间叙事为空间叙事的四种模式。第二章研讨金陵地域书坊插图特征以及对师俭堂《六合同春》的具体解读,均为学界鲜有涉及。第三章考察建阳地域戏曲插图特征以及建阳地域插图风格“合流”时间、标志、内容、原因等,也进一步澄清学界既往的认识。第四章世德堂本《西游记》插图的文本接受以及建本《西游记》的艺术表达,第五章建本《水浒传》插图的文本接受、陈洪绶《水浒叶子》对于文本的意义增殖、插图与文本主题以及杜堇绘本《水浒人物全图》、《水浒传》钟评本之“无知子”等论述,均有作者自己的发现与体悟。第六章对“剪灯二种”插图本以及《镜花缘》插图的剖析,也占据了学术研究的最前沿。
书稿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从文献考释到插图解读、从理论方法到案例研究,均体现了作者试图开辟文学插图研究新领域的学术精神。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研究趋势
二、明清小说戏曲插图学之构建
三、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图像与文字叙事的对立与互补
第一节 图像与文字的共性与差异
第二节 插图叙事与文字叙事之比较
第三节 由敦煌“变文”“变相”看图像与文字叙事功能的转化
第二章 金陵地域插图与小说戏曲传播
第一节 明代金陵地域插图之形成
第二节 明三山街“绣谷”与万历金陵戏曲小说的图像传播
第三节 师俭堂的戏曲插图与文本增殖
第三章 明代建阳木刻插图与小说戏曲传播
第一节 建阳书坊中的“余象斗现象”
第二节 建本插图与戏曲传播
第三节 论建阳木刻插图与其他流派的“合流”现象
第四章 插图之于小说戏曲之传播一一以《西游记》为例
第一节 明清《西游记》插图本及其演进规律
第二节 金陵世德堂插图与《西游记》接受
第三节 建本《西游记》的插图解读
第五章 《水浒传》插图本与文本传播
第一节 《水浒传》插图本的地域特征与演进规律
第二节 强化与增补:徽、杭插图之于文本的接受
第三节 象征与变形:建本插图之于文本的接受
第四节 插图与《水浒传》的主题、人物及其他
第五节 清代《水浒传》绣像图赞的解读
第六章 其他插图本与文本传播
第一节 “剪灯二种”之插图与文本传播
第二节 论广东芥子园《镜花缘》插图的文本接受
附录一 《古本小说集成》所收插图本
附录二 《古本戏曲丛刊》插图本
附录三 《善本戏曲丛刊》插图本统计
附录四 《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所收插图本
附录五 主要征引书目
附录六 重点词语人名索引
附录七 近年发表相关论文
后记 边缘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