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所谓百家争鸣的时代,由于诸子各自主张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流派,战国时期的学者如庄子、荀子、韩非子、吕不韦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都作过流派划分,而西汉初年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则把战国诸子分别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种,班固《汉书·艺文志》采用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的分类,分别战国秦汉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家,这些诸子著作,今天大部分已经散佚,但传世的著作,仍然可以让我们了解战国诸子的基本面貌。林志鹏编着的《战国诸子评述辑证--以庄子天下为主要线索》以《庄子·天下》为主要线索,广泛搜集战国时代着作已亡逸的诸子评述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术史的考证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