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藤诚说--一定要用抗癌药吗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日)近藤诚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88年至今,他先后出版20多本书,销量累计上千万册,本本都是畅销书,2013年度,更是打败东野圭吾、村上春树,名列日本十大畅销书榜首。他就是近藤诚。近藤诚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呼吁和倡导,掀起各种社会现象和反思,荣获日本国家级的“菊池宽”奖肯定。

现在,他的警示之作《近藤诚说--一定要用抗癌药吗》首次引进中国!震撼全日本、讲述之前从不敢公开的医疗内幕、犀利观点,无删减版的抗癌之道。

近藤诚大胆揭示日本医疗界都竭力隐瞒的秘密——抗癌药只适用于少数癌症患者合理选择,别让过度治疗害了你!绝密曝光,本书或成绝版!

内容推荐

很多人把抗癌药当作救命神药,但是他们对抗癌药并不了解;很少人知道抗癌药有强大的毒副作用,用药不当会造成毒素在体内累积,反而加速病情恶化;绝大多数的人更不清楚针对不同的癌症、有否发生转移等情况,抗癌药的效果是不同的。

一般对于血液癌、子宫绒毛癌、睾丸癌,抗癌药不但具有延命效果,还有治愈效果。但是对于肺癌、肝癌、胃癌等其他实体癌,抗癌药不仅无效,反而会破坏我们身体其他原本健康的器官,甚至可能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近藤诚说--一定要用抗癌药吗》中,近藤诚揭露了制药公司数据造假骗取抗癌药通过认证的欺诈行为,批判了不明真理的患者大肆使用抗癌药的“怪现象”,并对最常见的抗癌药和靶向治疗药物展开讲解,让患者从多角度多方面掌握抗癌药和癌症相关知识,希望患者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合理选择抗癌药和治疗方法,找到正确的抗癌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得以延长。

目录

第一章 抗癌药能有效延命?纯属虚构!

 抗癌专家共同坚守的秘密:抗癌药并无延命效果

 坚守方法 1 :按“有效”目的篡改临床试验数据

 坚守方法 2 :将假数据写入教科书,绑架临床医生

 坚守方法 3 :把早发现延长的治疗时间偷换为“生命周期延长”

 坚守方法 4 :只提肿瘤缩小效果,不提肿瘤转移结果

 坚守方法 5 :突出个别有效案例,掩盖致死率

 坚守方法 6 :夸大靶向药物和抗癌药并用的效果

 抗癌药是制药公司和抗癌专家利益联姻的产物

第二章 抗癌药通过认证:造假的结果

 “抗癌药联盟”精心策划靶向治疗药物有效假象

 策划手段 1 :降低药物有效性标准:病情无进展即视为有效

 策划手段 2 :挑选检查日,延长病情无进展时间

 策划手段 3 :将没有判断意义的“肿瘤缩小”作为认证标准

 策划手段 4 :区别对待患者,给用药一组提供最好的照顾

 策划手段 5 :只提延命效果,不提毒副作用

 不能对患者说“不”的医疗理念促进了抗癌药的发展

 抗癌药不管怎么发展,都摆脱不了副作用

第三章 因为不了解,患者错信了抗癌药

 医生所说的抗癌药“效果”并非治愈和延长寿命

 即便肿瘤缩小了,转移和副作用也可能缩短寿命

 消失快的肿瘤,复发得也很快

 类固醇药物看似能缓解症状,其实暗藏毒性

 一味强调抗癌药的延命效果,缩命效果被屏蔽

 新抗癌药毒性不减,效果还不如“前辈”抗癌药

 新抗癌疗法,“炒作”意味大于实际疗效

第四章 抗癌专家为什么无法反驳“抗癌药无效”

 13 个关键论点,让抗癌药无效的事实无可辩驳

 再高明的肿瘤专家也无法避免抗癌药的毒性

 不能推翻论据,依然无法证明抗癌药有效

 根据真实数据绘制的生存曲线击碎“有效论”

第五章 患者必须知道的抗癌药四大危害

 危害 1 :抗癌药杀死的正常细胞比癌细胞多

 危害 2 :抗癌药是毒药,更是致癌物

 危害 3 :每一次更换抗癌药,都会让毒性累积、死亡率增加

 危害 4 :靶向治疗药物在副作用方面一点没有得到改善

第六章 要治癌先识癌

 癌症的可怕程度甚至还比不上中风

 即使不治疗,癌症也不一定会带来痛苦

 放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抗癌药不是仙丹,疗效有极限

 确实存在不用抗癌药存活时间反而更长的情况

 是否使用抗癌药的决定权永远都在患者手中

第七章 不用抗癌药,治疗效果也可以很好

 出现转移并产生痛苦时的治疗建议

 出现转移但没有症状时的治疗建议

 不知道是否转移时的治疗建议

第八章 让你带癌长寿的秘密

 秘密 1 :九成以上的癌症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假癌

 秘密 2 :不迷信体检,不痴迷于“早发现早治疗”

 秘密 3 :能耐心观察,不急于治疗

 秘密 4 :尽量选择对身体伤害小的放疗

 秘密 5 :不检查,不回访

附录Ⅰ 生存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附录Ⅱ 抗癌药与靶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的补充

后记Ⅰ 了解抗癌药真相,智慧抗癌

后记Ⅱ 认识与选择——阅读近藤作品的感悟

试读章节

医生所说的抗癌药“效果”并非治愈和延长寿命

抗癌药之所以经常引起人们的误解,就是因为对“抗癌药有效”这句话,说的人和听的人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对医生来说,肿瘤缩小就是“有效”,但是患者及其家人,却认为医生说的是能够治愈,或者就算不能治愈至少也有延长生命的效果。这种误解肯定会影响到患者及其家人的行动。不仅如此,医生还有一些言论也会引起患者的误解。

在本章之中,我将引用《抗癌药治疗真的不行吗?》(《周刊现代》2011年1月29日号)中专家的话,专门对“效果”这个词的意义进行分析(以下将出处简称为《周刊现代》),以消除医患之间的误解。

首先,用来判定抗癌药效果的指标包括以下四点:

①癌症治愈。

②延命。

③症状缓和。

④肿瘤缩小。

但是由于抗癌药无法治疗实体癌,所以专家们达成共识,不将“①癌症治愈”作为指标。那么我们主要讨论②?④。

即便肿瘤缩小了,转移和副作用也可能缩短寿命

“④肿瘤缩小”一直以来就被作为判定抗癌药效果的指标之一。甚至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还成为了判断新药“有效”的基准。大概是受这种情况的影响吧,临床医生们,也会对患者和媒体说“肿瘤缩小了所以有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山王医院的副院长奥仲哲弥所说的话,“250px的肿瘤缩小到75px,我认为这就可以说是效果。这被称为‘部分响应’,肿瘤的体积缩小到50%以下,就是有效”(《周刊现代》)。

但是,将肿瘤缩小作为有效的指标,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于,抗癌药是“杀细胞药”,其毒性造成的“缩命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下降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即便肿瘤缩小被判断为“有效”,也经常会出现患者生活质量低下,或者因为毒性而丧命的情况。而且,就算患者没有立即死亡,寿命缩短的危险性也是很高的。

第二个问题是,肿瘤缩小的现象非常少见,极低的成功病例便通过认证,会对未来患者造成极大风险。比如第一章第5页介绍过的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四组,利用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的试验,肿瘤消失(完全响应)的患者只有不到1%,肿瘤缩小(部分响应)的患者为19%。

第三个问题是,造成绝大多数患者片面追求自己的肿瘤能够缩小,却忽略了治疗的真正目的是延命。但是,从患者及其家人的角度来说,下定决心忍受副作用接受治疗后,如果能从医生那里得到“肿瘤缩小”的消息,那心情一定是非常高兴吧。我们来看一下被称为最有希望夺得诺贝尔奖的户冢洋二先生的病例。

户冢先生在接受大肠癌手术五年后,在右肺部发现了癌转移,2006年开始接受抗癌药治疗。随后他又陆续接受了其他传统抗癌药和靶向治疗药物等治疗,但病情却持续发展,并于使用抗癌药27个月后去世。

在他的治疗记录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是开始抗癌药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的图。所谓肿瘤标志物,指的是通过验血测出的特殊物质的值,这个值可以用来表示癌症病灶的增大和缩小。

图表明,开始使用抗癌药之后,肿瘤标志物的其中一个数值下降到了十分之一以下,癌细胞的数量也下降到了十分之一以下。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前文中提到过的“部分响应”。这当然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户冢先生应该也非常高兴看到这个结果。

可是他在开始使用抗癌药之后,却只生存了27个月。对患者及其家人来说,或许会将这27个月看作被抗癌药延长的寿命吧。

但是,即便在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转移的大肠癌的患者的余命也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因为CT等精密仪器检查方法的进步,能够让患者比之前更早地发现转移病灶。也就是说现在发现的转移病灶很小,病灶发展到以前检查方法能够发现的那么大体积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段时间被当成了延长的寿命(领先时间偏倚)。

现在,有大约一半以上的出现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即便不进行任何治疗也能够存活20个月以上。在我的患者之中,还有发现肝转移后不进行任何治疗仍然存活了4年以上的人。

因此户冢先生的情况,很难说是被抗癌药或靶向治疗药物延长了生命。要说可能性的话,户冢先生的生命被药物延长了、缩短了、既没有延长也没有缩短,都是有可能的。事实上,根据户冢先生的记录,我们很难判断出药物对他的生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他遭受了许多药物副作用的折磨。P58-61

序言

序言

不要让抗癌药害了你

2011年《文艺春秋》1月号上发表了拙稿《抗癌药无效》(以下简称“无效论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杂志编辑部方面称这篇文章“收到了近年来数量最多的询问”。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有很多患者和家属陷入了癌症治疗的困境之中。为了回应读者们的期待,我立刻与患者代表立花隆先生进行了对话并记录发表了出来(同杂志2月号),尽可能消除普通读者对抗癌药无效论的疑问。

但是,要想彻底搞清楚抗癌药无效的原因,仅凭杂志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向那些陷入烦恼之中的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我决定写这本书。

另外,抗癌专家们也展开了他们的行动。在“无效论文”发表后的第二个月,诸如“不,抗癌药有效”以及“近藤是错误的”之类的批判就频繁出现于媒体上,其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1995年,我在《文艺春秋》上针对同样的问题的解答分十次进行连载时,专家们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直到第二年,我将连载内容结集成册出版《患者,不要硬和癌症做斗争》,在其成为畅销书之后,才终于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再看现在的情景,简直让人恍如隔世。这么快的反应速度,也反映出由医生、制药公司以及官僚们组成的“抗癌药联盟”对此产生了多么强烈的危机感。

虽然我的论点遭到了批判,但我却对是否有必要再次进行反驳产生了疑问。因为只要仔细看一看他们批判我的内容,那些稍微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读者,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出这些批判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像《抗癌药无效》这样从标题开始就一语中的的论文,没有充足的根据和数据支撑是不可能贸然发表出来的。

可是接触到那些批判内容的读者,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他们可能会被舆论引导,产生“近藤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的想法。这样一来,我好不容易发表的“无效论文”就失去了意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决定通过此书来回答“抗癌药联盟”对我的批判,并且对我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解说。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为什么抗癌药无效,以及为什么患者及其家人对抗癌药有效深信不疑等问题进行的分析。接受抗癌药治疗的患者及其家人,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一定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负担吧。但对那些对抗癌药持有疑问,或者正在犹豫是否应该停止使用的人来说,本书很可能是一个福音。因为书中分析了应该如何看待癌症以及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相信一定会有人通过本书找到取代抗癌药的治疗方法。

最后,让我对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章主要是转载“无效论文”。这也是本书写作的出发点。

第二章是我和患者代表立花隆先生的对话,转载的是《抗癌药真的无效吗?患者代表立花隆对近藤诚的质问》(《文艺春秋》2011年2月号。以下简称“与立花隆对话”)。对于立花先生同意我转载这部分内容,我在这里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如果诸位读者改变顺序,先读过后面的内容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一章,可能会更便于理解。

第三章是针对“抗癌药有效”之中的“有效”一词的意义进行分析的。患者及其家人之所以会产生错觉,最大的原因就是专家们所提出的“有效”一词的含义和我们所理解的具有很大区别。

第四章是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批判,我选择了一些主要的论点进行反驳。

第五章为大家介绍抗癌药与靶向治疗药物的毒性。

第六章分析使患者及其家人认为抗癌药有效的原因。实际上我自己也曾经相信过抗癌药的疗效,在第六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我自己的经历和曾经推荐抗癌药的原因。

第七章和第八章根据患者罹患癌症的不同情况,分析患者及其家人应该如何思考和采取怎样的行动。这部分的内容是根据《文艺春秋》2011年3月号和4月号上刊载的内容修改而成的。

本书最后的附录,是为大家详细介绍计算生存率的方法以及一些抗癌药临床试验的数据。生存率计算方法的讲解中包括一些可以作为学术论文发表的内容,所以不仅对普通读者,对相关医疗人员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也有一定难度。不过这与正文关联不大,就算不看这部分,读者也应该能够看懂本书想要传达的99%的内容。

近藤诚

后记

认识与选择

——阅读近藤作品的感悟

后藤正治

我在杂志上读到,庆应大学医院放射线科的近藤诚医师,将在明年(2014年)退休。在过去30年间,他讲师的职称从来都没改变过。这并不是说他作为医学者的业绩不足。由他最早提出的乳房保留疗法如今已经成为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他对抗癌药治疗提出的怀疑,也确实影响了很多的人。

但是,他的观点和主张却与日本的医学界,特别是由肿瘤专家、制药公司以及官僚组成的“抗癌药联盟”发生了剧烈的摩擦。他在医学部的职称之所以一直都是讲师,似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或许“抗癌药联盟”将他看作异端的少数派,但很多优秀的医学者们却对他的观点持赞同的态度。相信医学上的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得到答案。就目前而言,尽管关于抗癌药的疗效问题仍然存在着灰色区域,但近藤的作品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这一事实能够证明他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本书的理论程度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作为一名作家,对医学领域的了解只限于在取材过程中曾经接触过的“移植”和“人工心脏”——而且这些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对于癌症的治疗,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这里记录的是我以一名普通读者的身份对近藤作品的一些看法。

在近藤的作品中,贯穿其中的都是对临床数据的谦虚态度。尽管他的言行看上去给人一种“过激”的印象,但在构筑论证的过程中,却显示出他作为一名医学者所特有的冷静。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学者,在这本书中有他对自已经历的记录。

他于1973年毕业于庆应大学医学部,随后前往美国留学,专业是癌症放射线治疗。回到日本国后对恶性淋巴瘤进行放射线加抗癌药的治疗,努力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发现抗癌药的治疗疗效已经达到极限,而毒性的危害却越来越明显。当时,转移性乳腺癌以联合疗法作为标准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很大且疗效并不显著。于是他对抗癌药治疗的普遍性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自从我立志对日本癌症的治疗进行变革以来,我就放弃了休息日,一年有360天都在研究室工作,每天都过着阅读论文和写作的生活,尤其是在阅读论文数据的时候我会非常注意。”

在本书之中引用了很多曲线图(生存期和总生存率的比率),用来表示各种抗癌药使用和非使用的效果比较。可以看到,其中能够表示出两条曲线存在差异的图表很少,也就是说目前不存在效果显著的抗癌药。他的这些论证都是以临床数据为基础的,所以论断基本上是证据确凿。

在阅读本书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对各种词语的意义要有正确的理解。  “假癌”是近藤氏自己创造的词语,指的是肿瘤保持在发病的区域没有转移。对于通过转移扩散发展为致命的癌,他称为“真癌”。

本书中尽管否定了抗癌药的效果,但是像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癌是被排除在这一论断之外的。书中的讨论对象是肺癌、胃癌、大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能够产生肿瘤的实体癌。

另外,所谓的抗癌药没有效,指的是抗癌药不能根治癌症,没有延命效果,但并不否定抗癌药具有缩小肿瘤的效果。近藤氏想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传统的杀细胞抗癌药还是靶向治疗药物,只在毒性强度上有所区别,但都会给正常细胞带来影响,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且关键在于治疗效果还微乎其微。

近藤氏说他执笔本书的原因是出于义愤。治疗癌症的新药接连不断地出现,但是能够对癌症做出致命打击的药物却一个也没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是近藤氏将目光转向了新抗癌药的开发和认证的“过程”。

“先说结论吧,之所以开发新抗癌药,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的这些抗癌药都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治疗成绩。‘抗癌药联盟’需要更有效的抗癌药,这就是制药公司不断开发新抗癌药的原动力。”这也是对以前药物的否定吧。

如果制药公司真的开发出有效的抗癌药,那对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福音。可是就像医学杂志对论文的采用决定一样,新抗癌药的认证审查也是由“抗癌药联盟”的内部人士所决定的。因为其中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所以在没有明确效果证据的情况下仍然允许其在临床上应用。这些没有实际疗效的药品一旦获得了认证,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官僚们出于面子问题也无法将其取消。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新抗癌药”才得以重复性地不断出现。

针对“免疫疗法”等各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近藤氏的观点也是认为其无效,或者持否定态度。

近藤氏的见解之所以不被癌症学会等主要机构接受,大概是因为他对到目前为止大家都深信不疑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吧。抗癌药是一个质疑,另一个质疑就是通过检查的“早发现”理论。

尽管“早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或者说直到现在仍然是基本的癌症对策,但转移癌就算在早期被发现,其转移也已经产生,而且在癌细胞诞生时,将来是否发生转移就基本上已经被决定了。

至于病灶发现的大小,由于不同时代的检查级别不同,病灶“消失”的判断也只不过是病灶缩小到了无法检查出来的大小而已。而发现的病灶越小,发病的过程就越长,结果这段提早被发现的时间被算作了生存期,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治疗的成果。

近藤氏的这些见解,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他对那些虚伪的疗效和伪善的行为所产生的义愤,正是促使他对媒体发出这些声音的原因。  在阅读近藤作品时我最大的感受在于,他对癌症本质的了解。这是只有长期对癌症进行研究,与患者进行接触的临床医生才能参透的感悟。

癌症被称为人类最大的疾病,为了战胜癌症,人类投入了庞大的财力和物力。即便如此,除了一些个别的癌症外,人类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获得根本上的治疗手段。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近藤氏的回答非常明了,“癌细胞并非敌人也并不是异物,而是我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癌症是从外部入侵的异物,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将它消灭。但癌症是遗传因子的变异所导致的,是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一种变化。

科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伴随着对癌症产生原因的不断了解,各种治疗手段应该也会不断提高吧,可是要想从根本上治愈癌症,恐怕还要等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就好像世间没有长生不老药一样。

这并不是悲观的思想,我反而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围绕着癌症这个问题,可以说其中还存在着自然与生命的哲理。

当然这种想法也很容易招致误解。很多人认为近藤氏对抗癌药的观点及其他一些言论看上去好像是让癌症患者采取放弃治疗的态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他并不是主张放弃所有的癌症治疗,对于不同的疾患和不同的状态,有很多必要且有效的对应疗法。消除痛苦的姑息治疗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近藤氏的观点是,尽量不要选择毒副作用巨大而疗效甚微的抗癌药治疗和昂贵的“新疗法”等不合理的治疗。

近藤氏所提出的“癌症最好晚期发现”“推荐置之不理疗法”,虽然看上去也是非常激进的言论,但如果联系正文内容的话,就会理解到这其实并非是那么奇异的观点。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天都会离去。罹患癌症虽然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离去”的问题,但在剩下的人生中,想要怎样生活却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只要根据我们各自的人生观和生死观做出选择就可以了。

认识与选择——这就是我阅读近藤作品的方法。

根据杂志的报道,庆应大学医院中选择近藤氏就诊的患者数量非常多。于是他利用周六开设了“患者第二医疗意见中心”,结果又有许多患者前来这里就诊。为了这些患者,他决定在退休后仍然继续坚持诊疗之路,应患者的需求而继续工作。尽管这是一条背负着沉重负担的道路,但对医生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