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全书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句句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瓦尔登湖(全译本)/中外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梭罗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全书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句句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一部文学名作。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岸边林地中,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中两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经历。梭罗也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是一部热爱大自然风光,崇尚简朴生活,清新、健康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此书内容厚重,意味深邃,就像是个超凡的仙子,既闪现睿智之灵光,又尽展迷恋大自然鸟语花香之痴狂。阅读这部书,你可以感受到梭罗与大自然的共融:鸟儿在屋檐下歌唱,松鼠在脚边蹦跳,兔子进门讨要吃的,连老鼠也在地板下安了家,彼此相安无事。梭罗在表明他的善良与慈爱之外,更在向世人展示这样的一个道理:你生活,更要给剧人以生活的空间。阅读这部书,可以净化你的心灵和行为,可以引领你向善、不争且无欲,也可引领你同作者共享与草木共栖、与花鸟虫鱼为伴、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然脱俗的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目录 译者序 经济篇 补充诗篇 我生活的地方,我生活的目的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湖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禽兽为邻 温暖的木屋 昔日的居民,冬日的访客 过冬的动物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声音 但是,当我们只是一门心思去阅读那些最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作品,并且仅限于阅读以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字,——那本身不过就是某一地的方言,我们就会有忘掉那种直白地说出所有事物的语言的危险,要知道只有这种语言才是词语最丰富而又标准的。发表的人多,印刷出来的人少。透过百叶窗的间隙流淌进来的光线,只要百叶窗被完全打开,便不再被记起了。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必要性,不能被任何一种方法或训练替代。不管精选出来的历史课、哲学课或诗歌课有多好,也不管最好的社会、最吸引人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都不能和永远看到值得看的东西这种训练相比。你是宁愿当一个读者,一个学生而已,还是当一个洞察者呢?解读一下你的命运,瞅瞅在前头等着你的是什么,然后坦然走向未来吧。 第一年的夏季,我没去读书,我去种豆了。不,我干的事情比这个还好。有时候,我不能因为工作牺牲掉眼前的美好的时间,不管是脑的或手的工作。我喜欢留更多的富余时间给我生活。有时候,在夏目的清晨,同往常一样洗过澡之后,我坐在阳光下的门前,日出到正午,我一直坐在那里,坐在松树、山核桃树和黄栌树中间,在不被打扰的寂寞与宁静之中,凝神沉思。当时鸟雀在周围唱歌,或悄无声息地疾飞而过我的屋子,一直等到太阳照上我的西窗,抑或远处公路上传来一些旅行者的车辆的辚辚声,告诉我时间的流逝。我们在这样的季节中成长,就像长在夜间的玉米一样,手头的任何工作都远不及此中的快意。这样做并非是我虚掷了光阴,而是在我一般的时间里添加了许多,还超产了很多。 我领悟到了东方人所谓的沉思默想和暂弃劳作的其中意味。大致上,虚度时光,我无所谓。白昼向前行进,似乎只是为了照亮我的某种工作;但是刚刚还是黎明,你看,这时已经是晚上,我任何值得纪念的工作也没完成。我也不像鸟禽般地歌唱,我只安静地微笑,笑我自己幸福无边无际。犹如那麻雀,栖息在我门前的山核桃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我也低声轻笑,但压低了声音,怕它听到了我“巢中”的声响。我的一天并不代表一个个星期中的一天,它不是用任何异教的神祗来命名,也没有切成小时的细末子,也没有因为钟声滴答而不安;由于我喜欢印度的普里人,听说在他们看来,“表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是同一个字,而在表示不同的意义时,他们一边说这个字一边做手势,手指后面的算昨天,手指前面的算明天,手指头顶的便是今天。”而在我的同胞们看来,这完全是懒惰;但是,假如用飞鸟和繁花的标准来审视我的话,我觉得我是没有一点缺点的。一个人必须从自身寻找机缘,真是所言极是了。自然的日子很是宁静,它从不自责懒惰。 至少,我的生活方式比起那些只知四处寻欢作乐、进社交界或上戏院的人,还有这种优势——我的生活自身就是一种娱乐,而且永远新颖。这是一个多幕剧,并且没有最后的一幕。假如我们经常能够按照我们学习到的最新最好的方法来过我们的生活和管理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完全不会为被无聊所困。只要不丢掉你的创造力,它就能够每一小时指示你一个新的前景。 家务活是一种愉悦的消遣。如果我的地板脏了,我就会很早起身,把我的所有家具搬到门外的草地上,床和床架堆成一堆,然后在地板上洒上水,再洒上湖里的白沙,接着用一柄扫帚,把地板扫得干净雪白;待到村民们吃罢早饭,清晨的阳光已将卧室内的地板晒得很干了,我便可以把家具搬进屋内。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沉思基本没有中断过。这是很快乐的,见到我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放在草地上,堆成一个小堆,就如同一个吉普赛人的行李似的,我的三脚桌子也摆在松树和山核桃树下,上面堆满了书本笔墨,我都没有动它们。它们似乎很乐意上外边来,也似乎很不希望被搬回屋里去。有时,我真想张罗着给它们搭起一顶帐篷,我也好稳坐其中。 阳光暖暖地铺洒在这些家具上,形成了非常值得一观的景致。风吹着它们是很美妙的声音,在户外看到熟稔的东西比在室内有趣得多。小鸟坐在相隔一枝的树枝上,长生草生长在桌子下面,黑莓的藤缠住了桌子脚,地上落满了松实、栗子和草莓叶子。我的家具似乎就是由这些东西的形态转变而来的,变成了桌子、椅子和床架——这些家具原来也是与这些东西毗邻的树木。 P101-103 序言 《瓦尔登湖》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的一部文学名作。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岸边林地中,在自己搭建的小木屋中两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经历。梭罗也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是一部热爱大自然风光,崇尚简朴生活,清新、健康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此书内容厚重,意味深邃,就像是个超凡的仙子,既闪现睿智之灵光,又尽展迷恋大自然鸟语花香之痴狂。阅读这部书,你可以感受到梭罗与大自然的共融:鸟儿在屋檐下歌唱,松鼠在脚边蹦跳,兔子进门讨要吃的,连老鼠也在地板下安了家,彼此相安无事。梭罗在表明他的善良与慈爱之外,更在向世人展示这样的一个道理:你生活,更要给剧人以生活的空间。阅读这部书,可以净化你的心灵和行为,可以引领你向善、不争且无欲,也可引领你同作者共享与草木共栖、与花鸟虫鱼为伴、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然脱俗的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梭罗生于康科德镇,毕业于哈佛大学,病逝于康城,终年仅四十四岁。梭罗经历过失恋和失去同胞哥哥的痛苦和打击,有一颗受过伤的心。但他深深埋藏了痛苦,执着地走向自然自由的境界。梭罗找到了瓦尔登湖,他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和做饭。梭罗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考验。梭罗面对着湖,眺望着瓦尔登湖清澈的湖面,感受着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美,享受着自由的酣畅,体验着一种绝对单纯、独立且无拘无束地生活。当失去恋情时,他选择的是不需要别人给予他爱;当失去亲人时,他更看淡金钱,选择远离荣誉。他选择的是让思想空灵奔放的孤独,在平静、自在、坦然、简单的生存中却生活得并不苍白。它努力地感受大自然,欣赏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从容不迫地生活,体味生命的教诲,努力让自己“不至于在临终时才发现自己不曾活过”。 当梭罗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瓦尔登湖的爱,对于小木屋的爱,对于山林的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爱,以及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爱,然而让我们更能看到梭罗心中的安宁和平静,一种超越了浮躁,超越了个人荣辱,超越了一切物质的安静。 在安静中梭罗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的需要,然后静静地写下他的思想。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梭罗笔下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简朴和节俭,一种不仅为了现代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由此又突显了这部文学名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瓦尔登湖》的写作距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了,著者梭罗也已远离瓦尔登湖,把瓦尔登湖美丽和澄明的月光永远留给了我们。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不但没失去,反而更受当下读者的喜爱和青睐,原因何在?在现代文明的逼迫之下,人们离纯朴恬静的大自然已经越来越远,一些古朴的令人神往的原始生活已经退化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嘈杂、焦灼、浮躁和不安。喧嚣的世界,人们疲惫奔波于生活。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而我们,却用冷酷的手段想要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与清新空气。尽管我们不能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荡涤着自己的心灵。 梭罗忠实虔诚地追求真理,他警醒愚昧的世人要区分财富与包袱。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和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怎样读这部书呢?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 《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作为一部流传百年的世界文学名著,本书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描述的艺术也是很值得欣赏和玩味的。从本书中可以看出梭罗对希腊罗马神话很有研究,将一些人物事件融入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活学活用,生动有趣,寓意深远。对于基督教的《圣经》也能引用自如,往往不起眼的一句话,可能就含有《圣经》的典故。由于思想深邃,加之又是语言大师,所以本书中警句般的句子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津津乐道。梭罗除了对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情有独钟之外,还对东方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有精深的研究,尤其是印度的古典哲学和中国的儒家学说。他是真正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书中多次引用印度经典和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以佐证他的思想。从这位文学大师的书中我们也能领会到文字表达与描述的魅力之美。 后记 假如生了病,医生要明确地奉劝你换个地方,换换空气。谢天谢地,好在世界并不局限于此地。在新英格兰没有七叶树,这里也很难听到模仿鸟。大雁和我们相比更是一位世界公民,它们在加拿大吃早餐,在俄亥俄州吃午饭,夜晚到南方的河湾上去梳洗自己的羽毛。就连野牛也十分配合着时令节气,它在科罗拉多牧场上吃草,一直吃到黄石公园的枯草又变青绿、翠甜而迎候它之时。 可是我们却觉得,要是拆除篱笆或栅栏,在田园周围砌上石墙的话,我们的生活也许就有了界限,我们的命运才有所稳定。假如你被挑选为市镇的办事员,那你今夏就无法到火地岛去旅行,但或许你可以到地狱的火里去。宇宙比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要大得多。 当然,我们应像好奇的旅行者一样,时不时地从船尾去嘹望,而不要一边旅行,一边却像那傻呆的水手,在那儿垂头一味地撕扯麻絮。地球的另一边仅仅是和我们相同的人的家。我们的航行仅仅是绕了一大圈,医生开的处方仅仅可以治你的皮肤病。有人急不可耐地跑到南非发疯似的追逐长颈鹿,但说实话,那并非他要追的猎物。你说,一个人可以一直把长颈鹿追下去吗?鹬和山鹬也能够提供特别的娱乐运动,但我以为在内心里猎杀自己将会是更为高尚的运动—— “把你的视线转向内心, 你会发觉心中一千个未发现的地区, 到这些地方旅行去, 让自己成为家中宇宙学的专家。” 非洲和西方都代表什么?在地图上,我们不是有自己的内在白色吗?一旦去考察它,它是否像非洲海岸似的漆黑莫测呢?我们要找寻的是不是尼罗河、尼日尔河或密西西比河的源头,甚或我们这大陆上的西北走廊是否都要我们去发现呢?这些真的是和人类关系最亲密的问题吗?弗兰克林是仅有的失踪的人吗?而他的夫人非得如此焦虑地寻找他吗?究竟格林奈尔先生知不知道他自己在哪里? 还不如成为芒戈·帕克,成为刘易斯、克拉克和弗罗比歇,探险你自己的汀河海洋;探险你自己的更高的纬度——去探索你自己的极地去吧——若有必要,可在船上放满罐头食品,以维持你自己的生命,还可以把空罐堆得好像天一样高来作信号。发明肉罐头难道就只是为了保存肉吗?决不是,你必须做一个哥伦布,去发现你心海里的新大陆和新天地。开出思想而不是贸易的新航道。 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世间的沙皇帝国仅仅是一个小国,仅仅是冰融化后留下的小丘。可是,有的人就不自尊自重,却妄谈爱国,因小失大。那些人喜爱用来筑起他们坟墓的土地,却不喜欢那或许可以给他们的泥土赋予生命的精神。爱国仅是他们大脑的凭空之想。南海探险有什么用,那样的排场,那样的消耗,只是间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也有大陆和海洋,而任何一个人仅仅是与之相连的岛屿或小湾,但是他自己从未去探索过;一味坐在政府的船只里,带五百名水手和侍仆,航行几千英里,经过严寒、风暴和食人的蛮荒之地,他认为这要比独自一人在心灵的海洋和在大西洋以及在太平洋上探险容易得多。 “让他们去漂泊,去考察异邦的澳大利亚人吧, 我拥有上帝更多的赐予,他们只得到更多的路。” 游遍世界各地,而偏偏跑到桑给巴尔去数到底有多少只老虎,都是不值得做的。否则就算是对这种事,也未必不可以不为,你或许能发现某个“西姆斯洞”,最终经由这个洞走到地球内心。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都面对这个私有的海洋;但是,从那儿起航能直达印度,不过还没有一条船敢于航进那无边无际的内心沧海中。 …… 在我的读者中,如今还没一个人过完全部人生。这些或许仅仅是人类生活的春天。即使有了七年之痒,但我们还没见过康科德十七年的蝗灾。我们只知道我们生活在大地表面。大部分人都没有深入过这表层以下六英尺,也没有越过高出它六英尺以上。我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何况几乎我们一半的时间都在睡梦中度过。但我们很看重我们的智慧,在地面表面上拥有一个健全的秩序。是的,我们既是很深刻的思想家,又是有志之人。 我伫立在森林中,看到这林中的松针中有一只爬虫在蠕动,看到它努力想逃避我的视线躲起来,我问自己它因为什么才抱有这样卑微的思想,要把它的头藏起来,躲开我,但我,或许会帮助它,并且能给它的族类传递可喜的消息;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那更伟大的施恩者、大智者,他也在俯瞰我们这些如同蠕虫的人们。 各种新兴事物正源源不断地流入这世界中来,我们却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愚昧。我只需要提醒一下,在大多数最开明的国家里,人们还在聆听什么类型的布道就足够好了。如今还有喜悦呀、悲伤啊,这样的字眼,而这全都是用鼻音呼出的赞美诗的复句,事实上我们的信仰依然是庸俗和低下的。我们以为自己只要更换一下衣服就好了。听说大英帝国是非常庞大非常令人仰慕的,可美国也是一等的强国。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潮起潮落,这浪潮可以将大英帝国像一块木片一样漂浮起来,如同每个人在内心记住的话。有谁敢说十七年后的蝗灾不会平地而生呢?在我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政府并非像英国政府那样,是在晚宴以后,靠吃喝谈说建立起来的。 我们体内的生命宛若滚滚河流,它可以今年涨高,涨至从未见过的高度,淹没干枯的高地;甚至今年说不定就是多事的年头,会淹死所有的麝鼠。我们并非一直住在干燥的陆地上。我眺望到遥远的内陆的那些河岸,在科学还没记录它们的洪荒之前,就曾遭受江河的泛滥和惊涛拍岸。 我们知道,在英格兰传说着这么一个故事,一只健壮而美丽的爬虫从一个苹果木做的旧餐桌的板子里爬出来。这张桌子放在这位农人的厨房里都六十多年了,先是在康涅狄格州,后来到马塞诸塞州——可是那个虫卵在活着的苹果树里存活了更多的岁月,这是依据它外表的年轮来推断的;几周以来,已听到它在里面蛀咬的声音,或许是受了一个茶壶的热度从虫卵里把它孵化出来的。 听到这个故事,有谁不会觉得更增加了复活和永生的信心呢?谁清楚还会有如此美丽的长着翅膀的生命,它的卵竟在社会的僵死干枯的生活里熬了几十年,还裹在一层又一层的木头心里,最初是产在绿色的活树白木质中,然后是渐渐风干的坟墓一样的壳子里——或许它已啃咬了几年之久,令那坐在桌前的一家人听到这声音后顿时惶恐不安——再后来它也许出人意料地从社会上最便宜的、随手送人的家具中出来,终于开始享受那美妙的夏季生活的每一天! 我并非说约翰或乔纳森会明白这一切,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让我们的眼睛失去光明的光,对我们来说就是黑暗。当我们醒悟时,天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