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集中描绘了同济医科的发展历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1907年德文医学堂的创办,直至五十年代迁至武汉;第二,1953年至2000年的上海铁道医学院;第三,这两条文脉在2000年汇集,组建起现在的同济大学医学院至今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涵盖不同时期教学培养、学科建设、杰出校友、社会贡献等内容。采用文字描述、珍贵历史照片穿插的方式展示同济医科变迁发展的百年历史,提炼学院在岁月流变中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全校师生、校友及关注同济医学发展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本书来了解学院的历史底蕴和教学水平,增强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学院学校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扩大学院乃至学校的知名度。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德医入华同济肇建(1907-1917) 一、中德携手 二、德医授学 三、赁屋建舍 四、立医为碑 五、惠学益教 六、桃李初绽 第二章 屡遭劫难中德共建(1917-1937) 一、罹祸一战 二、德华共育 三、改名并轨 四、危巢之下 五、市立医院 第三章 辗转西南浴火重振(1937-1949) 一、吴淞之殇 二、千里辗转 三、落户李庄 四、成果迭现 五、复员上海 第四章 服务国家奉命内迁(1949-1951) 一、济世输诚 二、奉调内迁 三、名师名医 第五章 艰苦创业铁医春秋(1953-2000) 一、历史沿革 (一)卫校前身(1953-1958) (二)铁医初创(1958-1971) (三)西迁宁夏(1971-1980) (四)返沪复校(1980-1995) (五)两次并校(1995-2000) 二、人才培养 (一)本专科教育 (二)研究生教育 (三)培训教育 三、科学研究 (一)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 (二)学术刊物 (三)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 (四)学术交流 四、师资队伍 (一)名医名师 (二)优秀骨干 五、附属医院 (一)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铁路医院(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二)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三)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口腔门诊部(今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六、附属机构 七、党建思政 八、校园文化 第六章 恢复医科全面发展(2000-2022) 一、并校扩容 (一)恢复医科 (二)搬迁沪西 (三)组织领导 二、教育发展 (一)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二)招生情况 (三)精品课程和教材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三、科学研究 (一)项目经费 (二)平台建设 (三)科研成果 (四)学生科创 四、附属医院 五、菁英萃实 六、文化建设 (一)人文教育 (二)“双创”教育 (三)社会实践 七、国际交流 (一)输出 (二)输入 (三)疫情期间的对外交流 八、党群工作 九、社会贡献 (一)引领科技前沿 (二)助益健康中国 (三)同心共抗疫情 十、百年金榜 附录 同济大学医学院历任院校长和书记(1907-2022) 编后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