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学者毛泽东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王子今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历史学者毛泽东》(作者王子今)是关于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专著。

内容推荐

《历史学者毛泽东》内容介绍:中国正统文化观之所谓历史,主要是指政治史,因而史学知识的积累被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学的主要基础。司马迁曾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更成为历代有作为的帝王将相们的共识。唐张九龄的《千秋金鉴录》、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明张居正的《帝鉴图说》等,都是政治家取鉴于历史的例证。

毛泽东的历史观对传统史说多有推翻与破除,但是在这一点,可以说表现出一脉相传的继承关系。

毛泽东政治的成功,有他超绝千古的史识作为条件。而毛泽东政治的失误,有些原因也可以最终追寻到历史观的局限。

毛泽东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位具有深厚的史学素养,予史学以特殊重视的政治家了。

毛泽东终于成为历史人物,可能也标志着附庸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传统史学形态的终结。

政治脱离史学的基础,可能会影响远见的萌生,导致短视贻误决策。而史学不再附丽于政治,则更可能发现和总结历史的真实。

《历史学者毛泽东》的作者是王子今。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史学与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基石/1

一 毛泽东的史学启蒙/3

二 湖湘文化重史的传统与青年毛泽东的史学热忱/10

三 青年毛泽东的历史批判精神/24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毛泽东的新历史观/35

一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37

二 在北京大学的史学讲坛下/45

三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56

第三章

走历史必由之路/65

一 用历史主义看中国社会/67

二 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78

三 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错误思想/89

第四章

雄略:毛泽东历史鉴识之一/97

一 星火燎原的历史预见/99

二 枪杆子与政权:中国政治史的启示/106

三 不可沽名学霸王/114

第五章

机谋:毛泽东历史鉴识之二/125

一 “强”与“弱”的历史辩证法/127

二 多谋普断,重点在“谋”字上/137

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145

第六章

善用:毛泽东历史鉴识之三/153

一 陷之死地然后生/155

二 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160

三 无使亲痛仇快/173

第七章

历史学者与革命导师/185

一 研究中国史的兴趣及决心/187

二 一拿就是历史/198

三 用历史尺度比量未来/212

第八章

毛泽东的史识/227

一 用历史的观点看历史人物/229

二 中外历史的比较/239

三 奴隶们创造历史/245

第九章

毛泽东的历史观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253

一 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255

二 争论是应该有的/262

三 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77

代结语

他本人就是一部历史/299

附论

历史教员毛泽东/313

1 “历史常识毛泽东出席”/315

2 “红军大学的讲义”/319

3 “我是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320

4 “历史学工厂”/321

5 “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324

毛泽东论析秦始皇/327

1 “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完全是正义的”/329

2 “贾谊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30

3 “秦始皇是个好皇帝”/332

4 “焚坑事业要商量”/333

5 寨始皇“耽于浃乐”,“无聊得很”/336

6 秦始皇:一个涵义复杂的政治符号/338

毛泽东品题曾国藩/341

1 湖湘文化历史传递的中继/343

2 曾书所以可贵/344

3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346

4 传教:迎合中国人的心理/348

5 办事:治兵与安民/  350

青年毛泽东的自由意识

——以《伦理学原理》批注》为中心/353

1 自由的发展:自尽其性,自完其心/355

2 思想自由:反对孔学的“思想界的强权”/358

3 “历史之生活”与“自由”“新理想”/359

4 世无纯粹之自由:必然与自由/363

5 自由讨论,自由研究,“自由民”的地位/366

初版后记/369

增订版后记/372

试读章节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在传统戏曲中的表现形式,也曾经使一位与毛泽东同年出生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得到如何重新认识古史的重要的启发。顾颉刚通过对戏曲、小说和史书记载的比较,发现历史故事往往发生变迁,“从史书到小说已不知改动了多少《例如诸葛亮不斩马谡而小说中有挥泪斩马谩的事,杨继业绝食而死而小说中有撞死李陵碑的事》,从小说到戏剧又不知改动了多少,甲种戏与乙种戏同样写一件故事也不知道有多少点的不同。一件故事的本来面目如何,或者当时有没有这件事实,我们已不能知道了;我们只能知道在后人想象中的这件故事是如此的纷《分》歧的。推原编戏的人所以要把古人的事实迁就于他们的想象的缘故,只因作者要求情感上的满足,使得这件故事可以和自己的情感所预期的步骤和结果相符合。”

顾颉刚以此为基点,建设了考辨古史真伪,使“层累地造成”的伪古史失去凭借的《古史辨》学。给予封建史学传统以毁灭性的打击,“把一座圣庙一下子一拳打成一堆泥!”呗而促成了中国史学的一次重要改革,为创建中国现代历史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毛泽东对传统史学体系的怀疑与顾颉刚对传统史学体系的怀疑,体现出他们认识历史的角度和方向有所不同。后来主张史学革新的学者从两个方向对于封建史学的批判,应当说都是功不可没的。顾颉刚在《《古史辨》第四册序》中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说明可能是切合实际的:“等到我们把古书和古史的真伪弄清楚,这一层的根柢又打好了,将来从事唯物史观的人要搜取材料时就更方便了,不会得错用了。是则我们的‘下学’适以利唯物史观者的‘上达’;我们虽不谈史观,何尝阻碍了他们的进行,我们正为他们准备着初步工作的坚实基础呢!”。两种主张史学改革的倾向其实体现出共同的追求,即力图恢复历史的真实,“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毛泽东1936年在与斯诺的谈话中回忆说:

我的下一个求学经历是在省立第一中学。我花了一块钱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发榜时名列第一。这是一所很大的学校,有许多学生。毕业生更是难以计数。那里的一位国文教员对我帮助很大;我的文学爱好引起了他时我的注意。这位教员借给我一部《御批通鉴辑览》,里面有乾隆皇帝的谕旨和御批。

毛泽东是在1912年春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即后来的省立第一中学》的。这位青年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特殊兴趣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曾为清末进士,并曾任过县令的历史教员胡汝霖很看重毛泽东,特地把自己的一部《御批通鉴辑览》拿给他看。《御批通鉴辑览》在《四库全书》中名《御制评鉴阐要》,是一部体现清王朝正统史学观点的史论集。梁启超在《新民说·论私德》中揭露这部书的印行也是清朝文化统制政策的一部分:“及夫雍《正》乾《隆》,主权者以悍鸷阴险之奇才,行操纵驯扰之妙术。摭拾文字小故以兴冤狱,廷辱大臣耆宿以蔑廉耻,又大为《四库提要》、《通鉴辑览》诸书,排斥道学、贬绝节义,自魏武以后,未有敢明目张胆变乱黑自如斯其甚者也。”可能由于对于历史知识渴求心切。毛泽东受到这部书的重要影响,并因此大胆调整了自己,的求学方式。毛泽东回忆说: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不如独自看书学习。我入学六个月就退学了,订立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读书。我非常认真地坚持执行这个计划。我认为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对我是板有价值的。

毛泽东回忆:“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并且认真学习了“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

《御批通鉴辑览》是毛泽东回忆青少年时代读书生活时提到的唯一一部中国史籍,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部书对于毛泽东历史思想之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现在我们已经难以确知,毛泽东当时更感兴趣的,是《资治通鉴》的历史记载,还是乾隆皇帝的朱笔御批;对于他影响更大的。是《资治通鉴》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内容,还是“御制”“御批”史书的历史评论的倾向。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不容易判定孰轻孰重。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一生都十分喜爱并多次向人们推荐《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名著,直到晚年还经常阅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遇到他以为重要并对现实有所启示的内容,往往还推荐给他最亲密的同事去看。这种终生不曾衰减的兴趣。或许就起源自距今80年前毛泽东读《御批通鉴辑览》时的收益。P5-7

序言

许多人认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的翻天覆地的时代,是以这位伟人的姓名为标志的;许多人认为,他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继承者。

这种创造与继承的成功结合,实现于对于民族历史的超绝的慧悟的基础之E。

1936年,一位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辗转踏上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北的黄土地,作为西方新闻记者第一次实地采访并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红色区域内当时充满朝气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和斗争。与毛泽东长时间谈话所得到的资料,是《西行漫记》这部名著中最富有光彩的内容。斯诺在为中译本《西行漫记》初版写的序文里说,毛泽东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不仅可以“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而且可以使读者“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对于毛泽东本人,斯诺不仅注意到“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而且敏锐地发现了毛泽东异乎寻常的人格力量中历史学素养的作用。斯诺写道: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日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

……

或许这也是毛泽东超过一般的历史学者的地方。

后记

《毛泽东与中国史学》是我出版的第三本书,作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出版物,1993年11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选题拟定,承胡建华支持。出版时的责任编辑为崔永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随后又为我出了两种书:《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1994年2月》和《秦汉交通史稿》《1994年7月》。责任编辑都是龙润霞。《权力的黑光:中国封建政治迷信批判》,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4月列入“新世纪学人文萃”再版。《秦汉交通史稿》1995年10月获1999年9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这本书修订本列入“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历史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与中国史学》起初拟题《历史学者毛泽东》,后来遵从出版者的意见,改为现在的题名。作者曾经以“历史学者毛泽东”、“毛泽东与历史学”和“毛泽东的国际素养与政治成功”为题,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江大学《肇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原同学论坛、四川省委党校和四川行政学院国学与管理研修班等场合发表过学术演讲,受到听众的欢迎。这本书现在增订出版,愿意仍然采用原拟书题《历史学者毛泽东》。

在“毛泽东与历史学”的大主题下,作者在1993年《毛泽东与中国史学》出版之后还有若干论著发表。如:《毛泽东历史观的形成及其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4年2期》,《毛泽东的历史观对中国史学研究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年1期;《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6年6期》,《毛泽东与历史学》《中外历史专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8月;《广西地方志》1998年3期》,《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10月》,《中国古代王朝盛衰兴亡的“周期率”》《理论学刊》2002年1期》,《“其兴也淳”,“其亡也忽”: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周期律》合著,《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周期率”辨疑》《百年潮》2002年3期》,《毛泽东论析秦始皇》《百年潮》2003年10期》,《历史教员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6期》,《毛泽东品题曾国藩》《博览群书》2003年12期》,《青年毛泽东的自由意识——以《伦理学原理》批注》为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6期》等。《历史学者毛泽东》这次出版,收入《历史教员毛泽东》、《毛泽东论析秦始皇》、《毛泽东品题曾国藩》、《青年毛泽东的自由意识——以《伦理学原理》批注》为中心》四篇论文作为附录,欢迎读者的批评。

文史大家高亨教授1963年曾经作《水调歌头》词一首表述读毛泽东诗词的感想。词云: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捡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此作1964年2月寄呈毛泽东,曾发表于《文史哲》1964年1期,《人民日报》1966年2月18B重新刊出。然而有意思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曾经被误作毛泽东的作品在民间广泛传抄。我们今天在这里说到这一词作,是注意到高亨在颂扬毛泽东时,首先即以“掌上千秋史”肯定他的历史学素养。高亨赋词距今已近五十年。今人或多以鄙薄态度视当时文化氛围。但是我们若理解“掌上千秋史”是学者出于真诚之心的评价,也许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感谢西苑出版社推出此书增订版,编校、设计同志均付出甚多心力,原书颇多错误得以改正。这部书得以在初稿完成20年之后,以全新面貌问世,应当感谢校友李涛的热心支持和辛勤劳动。校定承崔建华、吕方、乔松林、杨延霞、熊龙等青年学人协助,这里亦致谢意。  2010年中秋佳节,曾作小诗一首寄友人。因为也涉及已经成为历史人物的毛泽东,姑且抄录于此。作为历史学研究者,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增强历史意识,用历史主义的眼光看文化走向,看民族地位,看国家进程;用历史主义的眼光看艰辛,看苦难;也用历史主义的眼光看进步,看辉煌,看富有,看有些人所谓“盛世”。诗曰:“又逢云淡天高时,十里馨香悬桂枝。斧手深杯倾醇酒,素娥美目泻情思。毛梦凭空舒广袖,鲁吟照月写缁衣。天道亏盈满招损,清光说与国人知。”

2012年6月15日,北京大有北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