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文、庞绍堂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以全方位的角度,来掌握抗日战争复杂的前因后果。丛书从中日整体国力的评比、主要会战的叙述与检讨、战略与政略的分析、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开罗会议的急转直下、英苏两国打击中国的不择手段……都以最清楚的笔法表达出来,对于当时历史的决策与作战胜败的原因,都有相当深入的解说。
本卷聚焦1937年7月—1938年10月,主要描写了全民族奋勇抗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卷全民族奋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沦陷1937.7-1938.10)(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宪文//李继锋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宪文、庞绍堂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以全方位的角度,来掌握抗日战争复杂的前因后果。丛书从中日整体国力的评比、主要会战的叙述与检讨、战略与政略的分析、中国战区与史迪威事件、开罗会议的急转直下、英苏两国打击中国的不择手段……都以最清楚的笔法表达出来,对于当时历史的决策与作战胜败的原因,都有相当深入的解说。 本卷聚焦1937年7月—1938年10月,主要描写了全民族奋勇抗战。 内容推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1931年,侵华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等地相继失守,华北、华中、华南等大片河山沦陷。 中华民族被推到了悬崖边上。生存还是毁灭,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被奴役?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长城内外、大江上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同发出了血战到底的怒吼。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时间跨度为1937年7月—1938年10月。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日本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国也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本卷内容主要涉及平津地区的陷落、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中州之战、武汉会战等,全面抗战不断深入并迎来高潮。 目录 第一部分 全面抗战的爆发 第1章 卢沟桥事变 一、卢沟桥见证日军蓄意挑衅 二、中国守军武力回击 三、中日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谈判 四、冀察当局的软弱 第2章 平津地区的陷落 一、日本决心扩大侵略 二、中国政府战与和的矛盾 三、廊坊事件 四、北平失守 五、天津失陷 第3章 国民政府的抗战决策及部署 一、国防联席会议的抗战决策 二、战时机构的建立与《自卫抗战声明书》的发表 三、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四、工厂与文化教育机构的内迁 第4章 淞沪会战 一、大山事件与中日双方的军事部署 二、中国军队主动进攻与封江战役 三、日军增援与沿江争夺战 四、战事的扩大与胶着 五、日军登陆杭州湾与上海失陷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和八路军出师抗战 一、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三、八路军主力出师山西 小结 第二部分 日本全面扩大侵略战争 第6章 华北战事的发展 一、平绥线重镇的失陷 二、战区的设立 三、中国军队在津浦路的溃败 四、平汉线北段作战与保定、石家庄的陷落 第7章 中日军队在山西的鏖战 一、雁门关内长城一带的战事 二、八路军首战平型关 三、忻口会战 四、八路军夜袭阳明堡 五、晋东门户娘子关失守 六、太原城防之战 第8章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方针的贯彻 二、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战略展开 三、打退日军对晋察冀军区的首次围攻 四、粉碎日军对晋西北、晋东南和陕甘宁边区的进犯 第9章 南京保卫战的失利 一、苏嘉锡国防线的崩溃 二、南京保卫战的部署 三、南京失守 第10章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一、日军疯狂屠杀平民与战俘 二、日军强暴妇女、劫夺财物 小结 第三部分 全面抗战的深入 第11章 南京陷落前的国内外政局 一、毫无效力的“国际调停” 二、“英美干涉”幻想的破灭 三、陶德曼调停的失败 四、《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五、南北汉奸政权的建立 六、中日双方变更作战部署 第12章 徐州附近的会战 一、韩复榘轻弃黄河泰山防线 二、华中日军侵入淮河流域 三、中国军队反攻济宁、汶上 四、滕县保卫战 五、板垣师团受挫于临沂 六、血战台儿庄 七、日军合围徐州计划与鲁南拉锯战 八、中国军队自徐州突围 第13章 中州之战 一、中国军队在豫北的溃败 二、兰封会战 三、归、砀弃守,日军西攻开封、郑州 四、花园口决堤 第14章 新四军的组建和华中敌后游击战的初步开展 一、新四军的成立 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行动的部署 三、新四军挺进苏南 四、新四军战斗在皖南、皖中 五、新四军东进豫、皖、苏边 小结 第四部分 全面抗战的高潮 第15章 武汉会战前的政局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 二、国民参政会的召开与全国各党派、各阶层抗日热忱的高涨 三、德国停止对华军事援助 四、张鼓峰事件的影响 第16章 武汉会战 一、中国防卫武汉的战略部署 二、长江沿岸的前哨战 三、黄梅、广济方面的作战 四、大别山麓阻击战 五、南浔路大战 六、瑞昌及其以西地区作战 七、武汉弃守 第17章 闽粤作战 一、日军侵夺厦门及闽粤沿海岛屿 二、日军登陆大亚湾,粤军轻失广州城 三、海南岛及潮州、汕头失守 第18章 中国海军的抗战 一、沿海及长江沿线的作战 二、长江中上游及内湖的作战 第19章 中国空军的抗战 一、七七事变前中日空军战力的比较 二、独立作战时期战绩骄人 三、与苏联航空志愿队联合作战 第20章 抗战初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 一、军火物资的援助 二、苏联军事顾问协助中国抗战 三、苏联航空志愿队来华参战 四、诺门罕事件中苏联红军重创关东军 五、《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第21章 山西、山东、河北等地民众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开展 一、山西新军的组建与发展 二、河北民众抗日武装的建立 三、山东民众抗日武装起义 四、东北抗联配合全国抗战 第22章 华北抗日游击战由山地向平原的发展 一、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和部署 二、八路军在平原地区的初步展开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理论和主张 小结 试读章节 一、卢沟桥见证日军蓄意挑衅 1937年2月20日,日本外务省制订《第三次处理华北问题纲要》,声言要“对南京政权采取措施”。4月中旬又召开外务、大藏、陆军、海军四相会议,阴谋侵占华北。6月,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扬言:“以对苏作战的军事观点来判断中国目前的形势,如我们武力许可,则应首先对南京政府加以一击。”①驻屯华北的日军骤增,剑拔弩张,寻衅挑战,华北上空笼罩着战争的乌云。日本陈兵华北,驻屯军司令部设于天津,下辖河边正三混成第4旅团6000余人,分驻北平、通县、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及山海关等要地,又扶植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辖的保安队,盘踞在冀东通县、顺义、昌平、怀柔、密云一带,以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李守信为首的伪蒙军驻扎在察东地区,日伪军对北平已形成包围之势。卢沟桥距北平前门15公里.属宛平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东面7公里是丰台,为平汉、平绥和北宁三条铁路交会之地,是通向平津、保定的要衢:西南6公里是长辛店,为平汉路北段的要镇,华北诸铁路修车厂和材料厂都集中在这里。自1936年9月日军进占丰台,便对该地区形成巨大的威胁,他们可以随时截断平汉、平绥、北宁三条铁路之间的联系。因此,日军如果进而占领卢沟桥地区,则北平将失去任何屏障,形同日军囊中之物。 日军对华北志在必得,在“华北分离”的政治谋略遭到失败后,华北驻屯军迫不及待地宣称:“为了把国民党和蒋政权从华北排除出去而行使武力,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①1936年,日军在华北大量增兵后,频繁制造事端,不断加剧华北紧张局势,到1937年夏,它的气焰更加咄咄逼人。日本政府及军部分别派神秘人物大谷光瑞和陆军省军事课高级课员冈本清福等人到华北调查。6月30日,满铁总裁松冈洋右派驻北平的一个特务曾对人说:“一星期以内,如果不发生什么重大事件,就把我的脑袋给您。”7月1曰,同盟社记者在天津向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表示:近期内北平将会发生非同寻常的事态。桥本回答说:“您的担心是对的,但是……我认为第29军方面是不会挑衅的,学生们的骚动也不过如此,闹不起大乱子来。实际上不如说日本方面多少有些问题……浪人们和一些野心勃勃想捞一把的人渴望着闹事,在天津散布种种谣言,甚至有人说:‘七月七日将发生一个事件’。”②7月6日下午,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异常肯定地对今井武夫说,日中两军将在卢沟桥发生冲突,并乞求日军不要攻击他驻北平黄寺的部分。③日军进驻丰台后,常常以演习为名在卢沟桥附近挑衅,从每半月一次到三五日一次。真枪实弹,昼夜不断,有时竟逼近宛平县城,模拟攻城,其用心和意图昭然若揭。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第l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带领,以卢沟桥为假想攻击目标,在宛平县城以北地区举行夜间军事演习.第3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在日军现场训话中,反复以“七夕”(7月7日)为题大做文章。7月7日,这个笼罩着神秘、险恶气氛的日子,一个多月来时隐时显.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日本军政人士和亲日分子关于华北特别是北平形势的谈话中。日军蓄意制造的一场阴谋开始了。当晚10点40分左右,在卢沟桥东北的大瓦窑和永定河之间进行军事演习的清水节郎,“仿佛”听到几声步枪射击的声音,集合点名时又发现少了一名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日军在没有任何确切证据的情况下,竟然武断地判定是中国军队开枪,且诬指所谓失踪士兵已被中国军队胁迫进入宛平城.欲闯入县城搜寻。驻城的第29军第37师219团吉星文团长,“以值深夜,日军进城足引起地方不安,且我方官兵正值睡眠,枪声非我方所发,当场拒绝”。①失踪士兵虽在20分钟后即已平安归队,日军仍然一再无理要求进城搜查,足见卢沟桥事变的发动是日军一次有预谋的行动。7月8日凌晨1点左右,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得知卢沟桥事变爆发。凌晨3点,该驻屯军竟已制订出对事变的《宣传计划》,由驻屯军主任参谋起草。该计划名日宣传计划,实际上也包括了军事行动、特务活动及外交活动计划,全文分“正文”及“说明”两大部分,汉文译稿4000字。仅全文的要领部分就有四项八款数十条。如果事前没有充分的酝酿和细致的讨论,要在最多不超过两小时的时间内拟出如此详尽缜密的计划是不可想象的。其中有关于“要人的监禁”计划,仅对当时逗留山东乐陵原籍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就拟定了五种应付方案:(1)使宋迅速乘火车返回天津,否则用(2)监视其行动,使之一二日内乘飞机返津,又否则用(3)如宋不欲返,暂严密监控,再谋良策,(4)使其退避青岛,(5)万不得已时,济南特务机关长可果断采取最后手段,由驻屯军负责实旋。仅此一端,即可看出设想之周到,计划之细密。“要人的监禁”之第一项目标,是由北平特务机关长实施、牟田口部队援助,“立即把秦德纯、冯治安绑架到北平警备队内,不许自由发表言论和行动”。对照日军早在事变爆发前就对中国军队将领的住宅和兵营、城门等目标一一勘探,制订了突袭计划等,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个宣传计划的主要内容绝不是起草者在事变后一两个小时内的“创作”。计划还规定:“占领卢沟桥”,令日军驻津步、炮、工兵部队速赴丰台,在步兵旅团长指挥下,最迟于9日正午占领宛平县城,“要不顾忌彼我伤亡,果断实行攻击”。华北日军最高机关仅仅得悉演习日军一名士兵“失踪”,受到几发不明来源、并未造成实际损害的步枪子弹射击.即在未查明真相以进行交涉的情况下,立即作出监禁中国要人、攻占宛平城及卢沟桥这样重大的决策,显然是有预定目标和计划的。计划反复强调“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取缔言论”、“主动引导”,为此采取“收买”、“威胁”抗日报纸.“利用”、管制亲日报纸等各种手段。计划“说明”部分特别指出,要“证明事件发生非我方有计划的行为。但过多的强调,将陷于自我辩解”。这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要求在宣传中避免使用有可能“表示不扩大、就地解决等意图”的措辞。①这清楚地表明,卢沟桥事件的发动,以至事件向大规模侵华战争发展都是有预谋的。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