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本就拥有的完美生命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尼泊尔)夏铂坦真仁波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铂坦真仁波切既是圆满上师,也是哈佛、耶鲁大学的学者。他透过《你本就拥有的完美生命》这本书,从禅法的呼吸着手,告诉我们,每天只花五分钟,我们可以学会与自己的心相处,与自己和好,与世界和谐。在智慧中,让我们回归每一次呼吸,回归充满喜悦和圆满的本性,用正念活出精彩的人生。

内容推荐

《你本就拥有的完美生命》一书从禅法呼吸着手,十六个章节不讲高深道理,简单清楚地提供我们日常生活指引之道。

《你本就拥有的完美生命》由夏铂坦真仁波切编著。

目录

序言 我们真正的本性正如太阳一样闪耀

第一章 活出圆满

 1、我们真正的自由

 2、放胆去活

 3、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每一次呼吸都是无价的礼物

第二章 明智始于动机

 1、一切众生皆旅伴

 2、先纯净内心,再开始行动

 3、解开“我执”,才能被爱

 4、让善愿从每天早上开始

 5、用智慧战胜一切有害的念头

 6、用心呼吸的生命,即拥有灵性

第三章 我们本有的特质

 1、诚实:不回避任何一刻

 2、真诚:我们无法爱得虚假

 3、尊重: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好

 4、慷慨:生命因此而自由

 5、简朴:世间没有永恒价值

 6、开放:顺其自然地接纳

 7、信心:送给别人和自己最好的礼物

第四章 当下如此珍贵

 1、在呼吸中体现当下

 2、人生无法被定价

 3、有条件的快乐无法长久

 4、无价的呼吸

第五章 生者必逝

 1、生不息,死不止

 2、认识万象的短暂本质

 3、此生,我们都是客旅寄居

第六章 认同危机

 1、如果“自我”是一个骗子

 2、因为执着,所以心碎

 3、一切所见皆是魔术表演

 4、爱自己的最好方法

第七章 我们真正的敌人

 1、活在感觉之上

 2、扑向念头的本源

 3、你可以让烦恼变成智慧

 4、征服自己真正的敌人

第八章 收获不在耕耘之外

 1、每个抉择都有其后果

 2、马不停蹄的徒劳

 3、唯一的混乱是你自己

 4、在细微中,慢慢前行

第九章 完美的自由

 1、拆掉二元思维的墙

 2、在“心”上下功夫,体验完美

 3、我们与一切同在

 4、此山不若彼山高

 5、如果只剩最后一次呼吸

 6、我们的心每天都在改变

 7、别因“更好”,错失当下

 8、不执着于任何见地

第十章 将生活变成一场禅修

 1、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专注,从五分钟开始

 3、为什么我们忘了呼吸?

 4、如何走上觉醒之道

 5、呼吸禅定:“你好,再会”

 6、无论做什么,都要舒坦地去做

第十一章 修行之路

 1、先接受无力,才有力量和信念

 2、在幻象中训练自己

 3、让心从狭隘变成慈悲

 4、我们都有一样的脆弱

 5、来来去去的能量

 6、揭穿自我,驯服己心

 7、世间万物,你中有我,彼此相依

 8、众生共享的储蓄账户

第十二章 慈悲之心

 1、练习培养“四无量心”

 2、拥有一颗纯洁的心

 3、好好照顾自己的心

 4、唯有慈悲的力量不受任何阻碍

 5、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6、拥抱你的真正本质

第十三章 心的本质

 1、隐藏的珍宝

 2、智慧才是快乐之源

 3、不被思绪困扰

 4、像一条河流

 5、无畏的心镜

第十四章 上师的指引

 1、传承的加持

 2、找到属于你的上师

 3、尊敬和感恩

 4、上师无条件的慈悲

 5、上师无处不在

 6、双手合十:右手慈悲,左手智慧

 7、光明上师

第十五章 无所畏惧

 1、天生无畏,存于内心

 2、面对生命中的不确定

 3、缺乏觉知,所以恐惧

 3、无畏与见地

第十六章 丰饶的财富

 1、像小花一样生长

 2、身处黄金岛,就不应该空手而归

 3、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舞伴

 4、“此生”并非未来

 5、用“正念”活出精彩人生

后记 爱情、工作与生活——与夏铂坦真仁波切对话

词汇索引

关于夏铂坦真仁波切创立的中心与组织

编后记 在尼泊尔星空下/许悔之

试读章节

放胆去活

我们最急迫的挑战,就是活出圆满。若不能活在每个当下,把握宝贵的人性本质,人生就无法真正圆满。我们或许暂时能够维持身体健康,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然而生命消逝之快,如同沙漏中流泻的沙子,谁能保证,明天早上你一定能从梦中醒来?

请谨记在心,我要诚恳地建议你,现在就全然地呼吸!留心过生活,把每天都当成人生最后一天。即使有些人觉得,老是想“抓住每一刻”会令人疯狂,但只要是“好的疯狂”,偶尔疯狂一下又何妨?人生没有必要无时无刻都照着准则行事。况且,到底什么是准则?又是谁规定的?当你清楚明白生命的可贵与无常后,就会选择一种对自己最有利,也最有意义的方式生活,更不需要别人来肯定。

也许你身边环绕着深爱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但请一定要记得,我们是赤裸裸、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也会如此离开。那么,何不赤裸裸地活着?不需遮掩,也无须伪装。“赤裸地活着”意指以最原本、清新的面目活在当下。当我们不再受限于任何条件、不被环境束缚时,就会视一切如完美。

生命不是一场彩排,所以活在当下也不容许妥协。别和自己的过去未来、对错、好坏妥协。一旦我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心里就会被渴望和恐惧搅动到焦虑不已。我们希望心想事成,又害怕事与愿违。活出圆满,就是毫不妥协地活着,不被任何念头、感受或情绪腐蚀。试着诚实面对一切心中的负面情绪,如果有帮助,不妨找个僻静的地方闭关,修习觉悟者的教导,审视自己的内心。

遵循佛教传统的人被称为“修行者”,因为他们并非全然接受佛陀的教法;他们就像冶金师傅检验黄金纯度那样,会亲身应用教法并测试其真实性。佛教徒把训练自己的心智当成修行,如同长跑选手为了参加马拉松比赛训练体能。始终如一的心智训练,能够让我们脱离恶念与负面情绪。

无论身在何方,所行何事,当下就能够善巧地解放迷惑,才是最精粹的修行。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也是真正的修行方法。

P9-10

一切众生皆旅伴

生命确实是个宝贵的机会。如果我们向往圆满的生活,就必先厘清自己的起心动念。每做一件事或是踏上一趟旅程之前,先检验自己的动机和目标:我们是为了工作还是乐趣而旅行?为了面试还是访友而旅行? 对于旅途感到兴奋期待抑或惶惶不安?自己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检验自己的动机有其意义,因为动机的纯净与否将为往后的一切定调,决定我们旅程的方向,以及成就最终的结局。在此传承中,我们认为“有心则事成”。

也许你阅读本书,是想要知道“如何过得更快乐”。若是如此,就必须意识到:不仅你和我,所有人都想要快乐,都希望少受点儿苦、活得更愉快。

当我们真诚希望大家一起找到快乐,以此愿望作为一切的开头,自能在一切所为中得到更多满足与身心安乐。

虽然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相对快乐的时光,却鲜少有人能够真正摆脱压力与不安。大家都在挣扎,每人都有痛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焦虑思维与情绪的受害者。或许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境遇坎坷、屡遭厄难,请记得:一切众生皆同病相怜;彼此其实是旅伴关系,同时身处在时而危险、时而颠簸的旅程中。唯有将共赴喜乐的旅程当成目标,方能够减轻自己以及他人的包袱。

若真能以此殊胜的方式迈出第一步,我们的生命会更加丰盈,如同以金缕丝线密密点缀一张美丽的挂毯。温柔地拥抱全宇宙,将一切众生视为人生旅程中的伙伴。你我都在同艘船上,自该将心比心,照顾所有人。诚然,要如此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不容易,因为多数人花了大半时间,却只留意“自我”;训练自己的心吧,多为别人着想,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心会更柔软。

带着一颗仁慈的心,迈出第一步,就是最明智的开始。

P16-17

序言

我们真正的本性正如太阳一样闪耀

最了不起的人,莫过于能活出圆满。我的伟大上师即是如此,在众多弟子恳请下,他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一生。许多其他成就非凡的上师则洋洋洒洒地记录下自己的生平,他们的故事同样发人省思。我自认一生平淡无奇,并且认为传递信息的内容,比由谁来传递更加重要。尽管如此,我还是欣然受邀,分享自己半生的生命历程,也许能和有兴趣的读者们结缘。

我出生在喜马拉雅山山脚下。过完一岁生日后不久,便随着全家搬迁到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邦(Orissa)。我的父母在西藏时属于有产阶级,家境小康,但离开西藏后,他们必须放下身段为玉米田砍树、整地,成天在大太阳底下劳动。幼年时期的我主要是由祖父母照顾,他们以爱与关怀养育我;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如何保护、照顾他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许多征兆预示我的一生之路。祖母曾告诉我,当我两岁时,只要进入寺庙,必定恭敬合掌。当地一位年长的转世喇嘛告诉祖母,我注定要成为一位心灵导师。

四岁时,我每天随着父亲在天刚破晓之际诵念经文、修持仪轨。我不像其他孩子般时常与玩具相伴,反而对法器更有兴趣。这些圣物让年幼的我与佛法结下不解之缘,并启蒙我走上一生的修行之路。

六岁时,我开始到公立学校就读,下午放学回家后我会学习、背诵佛典一直到晚餐时间。那时只要听到外头玩捉迷藏或踢足球的笑闹声,我就会很想在午后阳光下加入游戏队伍。然而充满智慧的祖母深信我将成为精神导师,于是慈祥地鼓励我,继续专注在禅修课程上。

十五岁生日时,祖父要我从村里挑一位女孩做妻子。只不过,在那青涩的年纪,我更想投入佛法修习。没多久,我被印度鹿野苑的高等藏学研究中心录取。在那里,每天早上我都和同学一起学习古代哲学、仪轨和祈祷文;下午,我们则在大学周围满室生香的庭院里席地而坐并热烈地辩经。年复一年,我对心灵修习之路的理解与信念也越来越强。

入学后第六年,我收到一封家书,得知祖父往生的消息。我怀着悲恸的心情,趁着暑假回到家中,没想到又接到继父过世的消息,就连亲生父母也都陷入重病中,母亲甚至昏迷不醒。我和僧侣、喇嘛们一同助念,为往生者超渡,并为患者祈祷。当时的我多么希望能帮助双亲重获健康,然而他们的病情却十分不乐观。

佛家传统相信,拯救即将被宰杀的牲畜,能将它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为自己增寿。更重要的是,心生慈悲,能够为濒死之人消解负面迷障。当我们心生真正的慈悲,就会否极泰来。在母亲昏迷的第十二天,我把支付医药费后所剩余的钱,用来赎回数万条鱼儿,让它们重回恒河的怀抱。之后母亲果真奇迹似的苏醒过来,并得以安然休息,双亲的健康也逐渐康复。

经过数年学习,对佛教基础哲理有了全面的认识后,我遇见了我的根本上师,以及数位了不起的上师。我从他们身上得到大圆满传承的教法、口传、灌顶以及秘密灌顶。“大圆满”是佛陀的最高教法,是取得直接觉悟心智那清澈光明本性的究竟之道。

二十一岁时,我受邀到西藏东部的康区,并被任命为夏铂寺暨禅修中心的精神领导人。尊敬的堪布喇嘛卡玛多杰以及其他当地的喇嘛们举行莲花生大士的内密法会,作为我坐床仪式的一部分。这个仪式将大愿祈请作为供养供奉给第二佛,也就是将佛陀珍贵教法从印度带入西藏的莲花生大士。他们的亲切接待让我感到谦逊;他们对我充满信心,使我更坚定一肩扛起带领寺院的决心。能够尽心尽力,我与有荣焉。一九八七年,我受邀到美国讲学。我对美国充满好奇,因为在印度的瓦拉纳西,我接触过许多美国观光客,他们告诉我美国虽然物质丰富,人们却心灵贫匮。抵达美国东岸时,我的口袋里只有一百美元。其后,我循陆路穿越全美,抵达西岸的洛杉矶,然后再返回东岸的佛蒙特州,不断在各地讲学。很快地,我就得知许多美国人都在寻找快速满足的方法—无论是快餐还是快速成佛。

一些亲近的学生们恳求我留在美国,于是我在马萨诸塞州美丽的伯克希尔县住了许多年。我在那里过着半闭关的日子,并一面拜读、思索《龙钦七宝藏》。这是西藏最伟大的学者和禅修大师龙钦巴一生最具开创性的著作,而我对这些深刻教法的信念与信任也与日俱增。同时我也更加确定志向,要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这些智慧珍宝介绍给越来越多的心灵探索者。

在那之后,我试着满足我的上师们的心愿,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心灵探索者分享自己对于佛法和修炼的理解。我觉得自己很有福报,能够亲近一个能指引我们前往圆满成就的智慧传承。我们如此幸运,能有时间和兴趣听闻、修习这些教法。至今,佛陀的教导仍然有如甜美的甘霖般降临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在此生有能力从妄念的迷雾中觉醒,体验到真正本性所发出的耀眼光芒。能够持续体验生命最无上丰美本质的人,被认为是“觉悟者”。越能与生命的本质富足合而为一,我们就越能活出圆满,进而真正享受生命的珍贵,庆贺每分每秒。说到底,佛陀和你我并无不同,佛陀实现了觉悟能力,而你也有同样的潜能。

存在内心的觉悟本性,自无始以来本就圆满,我们无须虚造一切,因为一切早已完美如斯。我们的真正本性正如太阳一样闪耀。我们必须时时觉察这无条件的光明本性,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亦如是。

在意识形态与迷乱困惑大行其道的纷扰年代,佛陀的教法呼唤我们回到心灵原乡,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简朴、清新的本来状态。除了这个生命的根本状态,我们完全无须考虑其他一切。就让我们自由地呼吸,摆脱一切早已习惯的压力与紧张。我衷心期盼佛陀的珍贵智慧教法能帮助、引导一切众生找回真正、无条件的本来自性。只要调和内在,并自在地与世界相处,我们就能够了解圆满活出每一刻的意义何在。

后记

爱情、工作与生活——与夏铂坦真仁波切对话

问:根据您平生的观察,人为何痛苦?

夏铂坦真仁波切(下称“仁波切”):我们一出生就获得美丽、无价的名为“生命”的礼物。但随着年纪增长,我们得面对疾病、衰老与死亡。人无法永生不死,可是我们可以试着尽量活得好、活得快乐。然而人们却被欲望、贪念、瞋恨、嫉妒、傲慢、无知及不满足等烦恼所控制。一般说来,人们因为缺乏对于自己真正本质的觉察,于是在错误的地方找寻快乐,更受其无明所苦。

问:许多人看似非常努力工作,赚进万贯家财,却始终对一生感到不满意。我们要如何活在物质世界的当下,同时追寻灵性生活?

仁波切:我们为何要工作?一开始,我们工作是为了求得温饱,让自己有地方安居,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但随着时间拉长,我们逐渐被宠坏,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我们逐渐遗忘工作的理由,却期待工作为自己带来更多;我们想要得到地位、财富以及别人的尊重;我们忽略心灵成长的重要,转而追求物质成就,并将宝贵的呼吸抛诸脑后。我们应当重视工作、享受工作,但不应该让工作将生命消耗殆尽。当我们执着于工作(甚至成瘾),就会忘掉自己的生命有多么珍贵。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目的的,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生命的目的,不就是找寻真正的自由,并且发现真我吗?这里所指的自由,并不代表可以睡到自然醒,也不是不需要工作,而是将自己的创意导入工作中的能力。想要过灵性生活,就要抛弃执着,保持真正的自由自在,同时又能够在物质世界中正常生活。

问:对于想要过有意义的生活,可是却感到迷惘、忧郁的人们,又该如何是好?

仁波切:我们都需要一位上师来带领我们认识生命的奥秘精髓,因为金钱与权势无法买到这样的教法。我们必须证明自己值得获得这样的神圣教法。面对真正的上师,要充满恭敬心和虔诚心,因为上师能够在心灵修行之路上指引我们。上师教导我们欢庆生命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力量。有了上师的爱护与指导,就能确保自己不会迷失在困惑中,或受到无尽忧郁之苦。

问:您能给努力想活在当下的人们什么忠告吗?

仁波切:在我的传承里,我们试着给予人们力量,让他们理解自己的真性与生命目的。每个人内心都会不安,即便再如何有钱有权都是如此。我试着帮人们摆脱这种不安全感及恐惧,方法就是引领他们认识自己无条件的智慧,也就是我们所能经历最满足、最喜乐的境界。我认为人们应该专注于发现自己究竟是谁,并领悟此生究竟有多珍贵;我们必须明白,做个心怀慈悲的人多么有益;应当努力觉悟,如此才能帮助自己解脱,也帮助他人解脱。最重要的,是发掘与自身形影不离的究竟知识。这种知识必须通过修行或是上师的加持才能揭露。

问:您能给沉迷于物质世界的人们一些什么建议?

仁波切:生命是份无价的礼物,值得欢庆。只要有人感到愤怒或不快,我就要他们想象一下自己只剩下两三口气可以活的景象。接着我要他们想一想,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善加利用生命,以“如果没有明天”的态度生活;善待邻居,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见到他们;分享财富,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下一次的机会。把每个当下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刻度过。试着和所有身边的人共同欢庆,并在一切作为中找到喜乐。凡事别太过认真,因为生命中的一切短暂如梦。如果拥有物质财富,不妨布施给慈善机构。囤积财富只会让心灵变得贫穷,进而无法欢庆生命。

问:对你来说,快乐是什么?助人令人快乐,但游戏人间同样令人快乐。快乐与心灵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仁波切:对我来说,真正的快乐就是完全的自由。唯一会让我失去自由的,就是自己的惯性心智运作模式。因此,我必须学习如何善巧地面对自己的心。想要过得快乐,就从想想“每个人都想过得快乐”开始。我们必须在乎一切众生的快乐,而不是只有自己的。地球有超过七十亿的人口,以及其他无数的生灵,如果我们只想在己小小的快乐世界里生活,不仅是短见的做法,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想要快乐,就得想想如何让别人快乐,并付诸于行动。

问:慈善如何助长快乐?

仁波切:慈善是欢庆生命的一种方法。慷慨大方的人,会在布施中得到成就感。我觉得慷慨布施的人,比接受赠予之人得到更有意义的体验。慷慨布施、减少执着,就能为自己带来力量和自由。当我们能够分享财富,布施就会成为达成目标的方法。我们不该成为财富的奴隶。慷慨慈善就是活出圆满!

问:什么是“活在当下”?

仁波切:活在当下是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解脱;活在当下是从时间、概念与条件中解脱;活在当下,是从对于回报的期待中解脱;活在当下是全然拥抱此刻,而此刻的本性早已完美。活在当下即是一切。

问:许多年轻人终日沉溺在“脸谱网”、“推特”,或者成日着迷于iPhone(苹果手机)和iPod(苹果音乐播放器)。您认为这些科技发展是否造成人们无法活在当下?

仁波切:许多优秀、天赋异禀的人,为了利益众生而创造这些科技产品。这样的创新能够帮助人类进步成长,可是,如果我们将科技运用在毁灭性的发明─例如核武器─那么我们是会摧毁自己的。倘若我们能以利他利己的正向动机,使用诸如互联网或智能手机等工具,就能够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问题不在工具本身,而是我们如何使用它。话虽如此,科技工具的确可能将我们困在毫无意义的散乱中。我们必须牢记,最令人满足的事就是活出圆满。倘若无法对自己感到真正的满意和满足,在科技产品带来的新奇感消失后,我们很快就会感到无趣。请记住,科技本身并非问题的根源。当我们使用这些工具时,必须察觉到所有对我们进行疲劳轰炸的困惑念头与情绪,并学习如何对付这些入侵者!我建议大家每天至少空下五分钟,让自己彻底与音乐、游戏、手机或网络断绝联结。找个安静的地方,和自己在一起,修习禅修,以觉知和自己的心智相处。

问:您对于女性在充满魅力、时尚以及新颖的整形手术世界中追寻美,有何看法?

仁波切:自然而且无忧无虑的女人是最美丽的。整形手术、化妆品和时尚打扮都只是增加女人美丽的工具,但并非永恒。女人与生俱来的女性特质才能永垂不朽─而这“究竟之美”,就是做自己。女人必须认识自己,并对自己的女性特质感到自豪,因为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吸引人。“度母”是佛教中的一位本尊,她曾明言:“我将以女相度众生,直至众生觉悟为止。”因此,女人应该学习美丽的度母,寻求内在解脱。

问:您对于欲望的看法?

仁波切:人生来就有欲望,所以不应该抵抗与生俱有的东西;反之,我们应该学习如何运用、引导自己的能量。毕竟,生命值得庆贺。正如慈悲的医者混合毒药与草药,制成具有疗效的药方,欲望也能够被引导、释放和转换,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股所谓“欲望”的能量。只要欲望能量得到解脱,就不会产生有害后果。

问:网络造成色情影片或一夜情日益泛滥,然而人们似乎只是拥有更多欲望,却得不到满足。这是为什么?

仁波切:浏览色情影片或曾有一夜情的人,都是从外界找寻满足感。如果只把性爱当成满足生理需要的工具,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身心合而为一的性爱,才能带来完全的满足。有一段藏传佛教的祈请文中提到,人生最大的盛宴,莫过于满足自己的伴侣。性爱不该只是自私的欲望,而是欢庆生命的一场盛宴。我的建议是,欢庆自己的生命,并对一切众生,包括自己在内,感到无比的大爱。仰慕自己,为自己感到骄傲;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刻,然后知足。

问:我们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同时负起社会责任?

仁波切:诚实就是真诚地活在当下,无须任何造作。一旦需要隐瞒什么,就失去与“此刻”的联系,错过“此刻”的生命力与能量。诚实面对自己并承认自己的弱点,是个很好的修行方法,因为我们都有办法克服障碍。每个人都有弱点,别人会理解、原谅我们的弱点。当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就会真正明白自己的人生目的与社会责任为何。

问:您过了四十多年的心灵修习生活,曾经考虑要转换跑道吗?

仁波切:不曾。对我而言,心灵修习就是拥有活在当下的全然自由。我不认为教学是我的工作,我的责任是尽己之能,自在地过日子。无论我做什么,比方讲课、回答问题也好,与朋友相处也罢,我都觉得是在通过分享彼此宝贵的生命来进行沟通。一个人能有多少机会和别人聊聊自己的一生?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心怀慈悲地使用我的时间来关心你,因为你有兴趣听我说话。至于我自己,则尽一己之力与人结缘,同时享受自己的成就与觉悟。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能怡然自得地到处旅行,并尽力帮助别人的原因;这也是我修行以及表达对别人关心、爱护的方法。体验真正的自由,并对众生表达我真诚的慈悲与爱,是我终生的志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