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只聚焦于佛陀的头部,看佛陀的“脸”书。细数佛陀造像如何多头并进,辗转向东,又因族群的迁徙、历史的际遇、环境的差异、观念的嬗替,而持续演进,臻于完美。
作者李惠东身为雕塑艺术界的专家,却脱掉了专业学术的艰深外衣,以生动的文字和图像注解佛像容颜的演变,是一本能够让我们快速理解、记忆并掌握方法的“入对门”的专业普及读物。其中不仅有大量第一手的视觉资料,还有源于作者教学与学术的独到见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陀的容颜(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李惠东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只聚焦于佛陀的头部,看佛陀的“脸”书。细数佛陀造像如何多头并进,辗转向东,又因族群的迁徙、历史的际遇、环境的差异、观念的嬗替,而持续演进,臻于完美。 作者李惠东身为雕塑艺术界的专家,却脱掉了专业学术的艰深外衣,以生动的文字和图像注解佛像容颜的演变,是一本能够让我们快速理解、记忆并掌握方法的“入对门”的专业普及读物。其中不仅有大量第一手的视觉资料,还有源于作者教学与学术的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李惠东,教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师从田金铎先生。现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雕塑艺术创作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雕塑艺术造型演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篇论文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专业论坛并宣讲论文,如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国际论坛”、俄罗斯的“东方文化论坛”、浙江大学的“图像学与风格史”等国际论坛。 多年来,其个人诸多作品获得众多国际、国内大奖,并被多个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而组织设计和放大制作的国家百件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创作之一的《鼓舞——民族大团结》,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目录 第一章 贵霜:外来者的推动 佛陀造像并不是和佛教一起产生的 释迦牟尼是觉悟者,并不自认为是神,所以早期并不流行佛像 “统治术”的需求,使佛教的传播逐渐演化成像教的模式 最早的佛陀造像并不是佛陀的老乡塑造的,竟然出自“中国人”之手 当外来统治者要利用佛教证明“王权神授”,释迦牟尼也被变成了神 贵霜统治者看中了“转轮王”的说法,宣称自己是佛陀在俗世的化身 对于大字不识的信众来说,造像和图画是最佳的传播手段 贵霜肩负佛像传播的大任,因为它地处东西方交流的十字路口 贵霜的两大造像中心:犍陀罗、秣菟罗 犍陀罗风格:长着希腊人面孔的佛陀 贵霜人欣然接纳了亚历山大的馈赠 为什么是希腊风格,而不是月氏风格 为什么是佛教,而不是婆罗门教 佛教造像最先产生于犍陀罗 犍陀罗,这张脸有希腊血统,但又不是希腊脸 犍陀罗风格造像的分支——“水升火热”的迦毕试 佛陀造像的西进终点站——巴米扬,留给世界的一道谜语 混血的开始——塔克西拉 佛教造像最先产生于秣菟罗 回到家乡,佛陀却又长了一张印度人的脸 秣菟罗地区具有比犍陀罗更为深厚的本土造像传统 说到本土化,印度南部还有一个区域叫阿玛拉瓦蒂 犍陀罗近人,秣菟罗类神 本土审美的模式化——笈多时代的秣菟罗 第二章 中国新疆:丝路远播 佛陀造像西进受阻 东进第一站:中国新疆 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也正是佛像传播的南线和北线 北窟南寺的格局,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彩塑的前世今生 “塑”:泥土呈现的佛陀 “雕”:木石刻画的佛陀 新疆造像的“潮汐式影响”:层层浪,回头浪 民族融合与文化多样性 疏勒(喀什):丝路南北线的总汇 于闻(和田):越岭第一站 楼兰:神秘的罗布泊,神秘的面容 接纳贵霜流亡者的楼兰 龟兹(库车):文化流派的必争之地 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群 焉耆:月氏人的去路与归途 七个星佛教遗址群:石窟与寺相结合的形制 高昌:东来西去,风格的反复洗礼 伯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 丝路北线最北端道路上的遗迹 …… 第六章 唐:熟成华夏风范 隋:华夏风范的前期准备 唐:佛陀的华夏风范 唐窟的典范:龙门石窟 如果说北魏是在形象上做文章,那么唐朝就是在气度上定基调 二次造神:定格佛陀造像之永世风格 敦煌的盛唐时代 东西方比例的不同观测点,三庭五眼与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 第七章 泽被西东垂之久远 归去来兮,800年 泽被西东:唐风的空间影响 回头浪:新疆方向的回传 唐风入藏 朝鲜半岛:丝路陆路最东端的边缘一隅 东瀛诸岛:丝路东端的海上终点站 垂之久远:唐风的时间影响 简要回顾 致谢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为“视界”系列丛书之一。该系列邀约国内高水平作者和文化学者,寻找散落在人类文明中的文化瑰宝,向大众普及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 作者李惠东身为中国雕塑界专家,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硕的教学实践成果,《佛陀的容颜》以其独到的学术见解、简洁直观的图文解读,向大众普及佛像造像的容颜演变史,其中融合了丰富可信的史地、人文和佛像造像艺术知识。此外,本书的装帧设计呈现也可谓独具匠心。简言之,这是一本兼具传统文化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宝藏之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