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十七年(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贾章旺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今天,在中共中央正确带领下,全国人民正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勇向前。

我们相信,在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开创的思想和道路指引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数代人不懈的努力,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历史的车轮永远将奔腾前进!

贾章旺所著的《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十七年(上下)》供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由贾章旺所著的《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十七年(上下)》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初,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及中共中央率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探索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记述了革命先辈们不断勇于摸索、不断艰苦实践的苦衷,包括遇到挫折的苦闷和取得成功的喜悦。《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十七年(上下)》严格按照当年所发生的各件事情的脉络,采用编写志书体裁,有闻必录,述而不论,文字简约,内容充实,有较强的可读性。

目录

第一章 建设人民新中国(上)

一、建立人民新政权

二、出访苏联

三、国计民生

四、打击投机

五、积极安抚

六、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七、军队整编

八、镇压反革命

九、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

第二章 抗美援朝

一、朝鲜

二、我国宝岛台湾省

三、“联合国军”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

五、第一次战役

六、毛岸英烈士

七、第二、三、四、五次战役

八、边打边谈(一)

九、边打边谈(二)

十、战争结束

第三章 建设人民新中国(下)

一、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禁运

二、新中国经济建设

三、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

四、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五、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六、整顿党的作风

七、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八、建立经济互助组织

九、卫生防疫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上)

一、探索前进

二、全国财经会议

三、农业生产合作化

四、高岗、饶漱石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六、关于合作化的争论

七、《论十大关系》

八、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九、文艺界

十、知识分子会议

十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十二、尝试第三次国共合作

十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十四、整风反右

十五、“一五”成就

十六、批评“反冒进”

十七、大跃进

十八、中美关系

十九、爱国卫生运动

第五章 庐山会议

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

二、纠“左”

三、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四、平息西藏叛乱

五、民族区域自治

六、继续纠“左”

七、彭德怀的思索

八、“神仙会”

九、彭德怀的信

十、彭、黄、张、周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下)

一、读书学习

二、赫鲁晓夫

三、北戴河会议

四、中苏论战(一)

五、外交

六、调查研究

七、彭德怀回故乡

八、毛泽东谈“继承人”

九、七千人大会

十、阶级斗争

十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十二、英雄辈出

十三、军队建设

十四、“四清”运动(一)

十五、罗荣桓

十六、与外国友人谈话

十七、“三线”建设

十八、“四清”运动(二)

十九、原子弹

二十、“四清”运动(三)

二十一、中苏论战(二)

二十二、文化、科技、卫生、体育

二十三、李宗仁归国

二十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后 记

试读章节

会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80人,选举毛泽东为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选举由63名委员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会议经过认真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

这个纲领经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三小组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周恩来具体负责领导这项工作。初稿写出后,政协代表讨论两次,起草小组讨论三次,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两次,然后提交政协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而后,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

在修改讨论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对草案作过多次修改,写下了有关批语。《共同纲领》这个名称也是毛泽东定下的。毛泽东强调,这个《共同纲领》不是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纲领。1949年9月6日,毛泽东作了修改后,要求印1000册,供政协代表讨论;9月11日,毛泽东要求胡乔木修改后印100份,送周恩来,请起草小组修改;修改后,再印1000册。

《共同纲领》是起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大法。

《共同纲领》全文约8000字,包括序言、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七章60条。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率。”这支军队根据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以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教育部队指战员。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规定指出: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凡属国有的资源和企业,均为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为人民共和国、繁荣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和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富源等;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鼓励和扶助广大劳动人民根据自愿原则发展各种合作事业。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指出:努力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艺、体育和卫生事业,保护新闻自由;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

《共同纲领》规定:“提倡国民体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愿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与各国政府发展经济贸易。

P2-3

序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满怀信心地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实践证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正如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说:

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我们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中国人民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并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同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了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年3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增强了党的团结。

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和随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规定了对知识分子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正确政策,促进了这方面事业的繁荣。由于党的正确政策、优良作风和崇高威信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和知识分子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在全国形成了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

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得很成功。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1965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4.9倍。教育质量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57年春,毛泽东同志在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接着,他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

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些都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刘少奇同志提出了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周恩来同志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陈云同志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朱德同志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所有这些,在当时和以后都有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有关工业、商业、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条例草案,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至今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1957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这一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后果。

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是,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错误的。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随即在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同志的主持下,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这是这个历史阶段中的重要转变。

1962年1月召开的有7000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此外,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从1962年到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1963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由于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从1960年冬以后一直是在贯彻执行调整经济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对内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对外顶住了苏联领导集团的压力,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债款(主要是抗美援朝中的军火债款),并且支援了许多国家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不断地寻求、探索,经过17年艰苦奋斗,洗涤百年以来的战争创伤,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大厦,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天,在中共中央正确带领下,全国人民正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勇向前。

我们相信,在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开创的思想和道路指引下,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数代人不懈的努力,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历史的车轮永远将奔腾前进!

后记

2013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

他老人家的生命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七八个年头了。

这些年来,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管时光如何流逝,毛泽东主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高大和清晰。普通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干部,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人都由衷地怀念和敬仰着他。

毛泽东主席熟悉和了解中国5000年的文化和历史,他的知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他的思想永远是中华民族和世界被压迫、被剥削劳动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毛泽东主席的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共产党人好比土地,人民好比种子”、“人民万岁”,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今天,读起来是多么亲切和生动啊!

中国人民拥有了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荣幸和骄傲。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拥戴和信仰他。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美好感情决不会改变。

我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迷恋研究毛泽东生平这一课题。30余年来,我执著地刻苦钻研,不言放弃。我试图用我粗拙的笔,将他老人家的所思、所忧、所期、所盼、所爱、所恨,再现出来,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酸甜苦辣、艰苦卓绝、无私无畏、波澜壮阔记述下来。

我有一个梦想,当人们想念毛泽东主席的时候,看看我的书,能达到精神上的升华,产生工作与生活上的动力。我就知足了。

此作品动笔于1991年春天,1993年春天完成初稿。分别于2003年12月、2007年1月、2011年12月、2012年10月、2013年4月,5次修订、补充、完善。

此书的出版,我深情地感谢曾经无私帮助我的各位朋友,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他们是:河北省政府可持续发展办公室王向成先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先生,中国金桥广告公司董事长李惠民先生,华夏银行甄为书先生,中信银行李晶先生,北京市嘉地律师事务所蒋华光先生、韩怀义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邓子平先生,河北省讲师团陆仁泉先生,河北省委党校朱贵玉先生,中国晶牛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长林先生,中国银监会邢台监管分局贾捷先生,河北铁道学院王久战先生,河北省大名师范司中瑞先生,邯郸市金麟房地产公司董保文先生、范保兴先生,最高人民检察院方圆杂志社郭建禾先生、王建辉先生,北京邯缘商务会馆韩太生先生、李邯生先生,中国银监会赵县监管办李英斌先生,中央文献出版社李庆田先生,我的朋友苏振江先生、石东风先生。

贾章旺

2013年5月完稿于河北省大名县孝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