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父亲给我打来电话,他在金泽的老家和我姐姐住在一起。那天是我的生日。
父亲在电话里显得很精神,但是跟他同住的姐姐说,今年开始,父亲的健忘症越来越严重,有时弄不清楚今天是星期几。姐姐常常抱怨“一刻也不能离开视线”。
我离得很远,什么也做不了,对姐姐的歉疚之情,对年迈父亲的担忧,突然变得沉重。
这样的父亲,仍然记得我的生日,我真的很吃惊。
“父母是不可能忘掉孩子的生日的。”父亲笑着说。我听了之后,胸口发堵。
青春期时常因厌恶父亲而躲避他。但是父亲并不跟我保持距离,仍然一如既往地对我。我还是孩子,虽然理智上知道应该为父亲考虑,但行为上怎么也不能很顺从,一想到父亲,总觉得心烦。
即使这样,每到我的生日,父亲都会说“生日快乐”,在地铁站前的蛋糕店给我买水果酥饼。
结婚后,我离开老家。一到7月29日,电话就来了。“生日快乐!”虽然只是这一句话,每年一定会听到。
离家数十年,很少想到父亲的生日。72岁的父亲的面容浮现在眼前,我突然想到,今年父亲的生日时要对他说“生日快乐”。这么多年来,我从父亲那儿得到甚多,却从来没有想起主动给予他什么。
从这个生日开始,一切应该不一样了。
我对父亲说 “今晚我们手拉着手睡觉吧。”
“不了。”父亲背对着我,小声说。
第二天早上,父亲癌症复发,要再次入院。为住院作准备,我回到老家。那天晚上,我要求在父亲的旁边加一床被子睡下,古板的父亲说一个人睡就好了。
自从七年前母亲去世,父亲一直是一个人生活。
住院第一晚,父亲不熟悉周围环境,在白被子下面,他握住我的手。我几十年不曾握过父亲的手了,和小时候感觉很不一样。他的手非常小,上面满是因为消瘦而产生的皱纹。
我心潮澎湃,眼泪汹涌,浑身颤动,无法停止。
父亲只是默默地紧紧握住我颤抖的手。P3-6
2010午4月,日本尽孝执行委员会出版了《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获得超出想象的社会反响,很多读者给委员会写来书信。
其中有很多故事,也有读者感想,最多的感想是“要重新审视目前同父母的关系”、“从此以后要考虑跟父母的交流方式”。
我们认为,这说明委员会的成立宗旨“为了让父母的余生过得有意义,提出尽孝建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同时,委员会拜读了这些来信后,意识到我们还有一件应该做的事:再度审视亲子之间与生俱来的爱。
不同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不同的故事。但是,故事的背后是相同的:亲对子的爱,子对亲的爱。这种爱是亲子之间特别的感情,比伴侣、恋人、朋友的爱更深沉。
而平常我们忙于生活,常常忘掉父母的爱,很多人“在父母离去后,才明白父母的爱”。
因此委员会再一次呼吁读者理解父母的爱,对父母尽孝。
本书收集了55篇亲子故事,也可以说是对父母尽孝的55种方法。与《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一起,共介绍了110种尽孝方法。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请先从你能做到的孝行开始。
这样,你就有了独一无二的亲子故事,每个故事都会留下痕迹,甚至在家族里传袭下去。
《给父母的爱等不起》是由日本尽孝执行委员会所著。
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
父母余下的寿命、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每天相处的时间
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亲子之间,有着神秘深远的爱的关联。无论你们离多远,无论你曾经做过什么让他们伤心和遗憾的事,无论你们是天天在一起,还是远隔天涯,爱就是爱。爱需要表达,以及记录。55个故事,是55个方案。未必都适合你,不必一一遵照执行。你一定有你的方式,去纪念和感激这一生曾为一家人的缘分。那么,就从这本《给父母的爱等不起》开始吧。
《给父母的爱等不起》是由日本尽孝执行委员会所著。本书在日本三个月内狂销十万册的孝亲书,平常故事,叩问心灵。飙泪之后,起而行动55个故事,来自55个普通人。也是55个方案,让人能起而行,让父母宽怀,让孩子少一些愧疚,多一分安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式,纪念和感激这一生曾为一家人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