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从私人账簿、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的目标就在于探讨在各时代中那些影响私人生活的性质和观念的历史因素。在中国史的范畴内,台湾学者此类的作品,尤其是围绕着私情与公义之间的文化现象的讨论,正逐渐展开。
这本《私人生活史(3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文艺复兴)》(作者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是其中第3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私人生活史(3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文艺复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法)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 |
出版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从私人账簿、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的目标就在于探讨在各时代中那些影响私人生活的性质和观念的历史因素。在中国史的范畴内,台湾学者此类的作品,尤其是围绕着私情与公义之间的文化现象的讨论,正逐渐展开。 这本《私人生活史(3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文艺复兴)》(作者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是其中第3册。 内容推荐 这本《私人生活史(3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文艺复兴)》(作者菲利浦·阿利埃斯、乔治·杜比)是《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从私人账簿、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其中第3册。 《私人生活史(3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文艺复兴)》收录了私人关系和公共当局;隐私的庇护所;饭桌上举止的讲究;文艺复兴时代的冲突;公共秩序和私人领域等内容。 目录 导言/菲利浦·阿利埃斯/1 1、现代模式/1 序言/15 政治和个人生活/21 私人关系和公共当局/21 家庭和社区生活/53 两次改革:社区奉献和个人虔诚/61 天主教观点/63 读写的实际影响/97 估算识字率/97 各种阅读实践/108 2、个人化的形式/141 导言/143 礼仪的作用/147 隐私的庇护所/181 私密场所/184 内心世界/203 品位体现的身份差别/233 饭桌上举止的讲究/233 吃喝的变化/238 吃喝的精致化/244 儿童:从湮没无闻到个性关怀/271 个人私生活文学/287 类型界定/287 私人空间/295 身体/309 文学实践:公开个人生活/319 文艺复兴时代的冲突/321 个人生活:隐秘的和外露的/325 写作的新的合法性/337 3、社区、国家和家庭:发展轨迹和紧张关系/351 导言/353 公众和个人/357 家庭观念淡化/358 角色的重新界定/370 革命性的变化/386 朋友和邻居/397 家庭:住房及群居生活/437 代表作品:从房子转移到了室内/437 生活方式/443 居民群和家庭结构/452 家族:个人隐私与社会风俗/471 公开仪式/472 公共秩序和私人领域/494 家族的荣誉和隐私/507 荣誉/514 保住了的秘密/524 紧张和辩论/529 4、尾声/539 试读章节 当艾蒂安纳·德·拉博埃蒂力图去解释社会关系中那种最令人费解的扭曲——使一个人统治所有的人成为可能的“自愿受奴役”——时,他没有抨击政府当局的委托代理原则。在他看来,危险根源在于,人们基于私人友谊的模式,对君主展示了过分的信任,甚或抱有一种适恰的感激之情。他说:“我们的本性是这样的,履行友谊的共同义务占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热爱美德、敬仰高贵的事迹、对我们所受到的恩惠表示感激、为了提高我们的信誉和我们所爱并值得我们爱的人的利益而牺牲我们的享受,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尽管文艺复兴时期的法理学家们不愿对共和政府大加赞誉,但把公众利益看作是区分统治和从属地位的理由。区分统治和从属地位不容置疑是为了公众的利益,但更为世俗的人坚持把他们的热情和服务奉献给他们所熟悉的上级,并习惯于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付给他们。甚至在知识界,人们也在权衡依附他们所欣赏的人的价值和代价。亨利,德,康皮翁,一个17世纪的诺曼底绅士,在他早期写的手记中尽管没有愤慨,但并非无怨言地感叹处理好贵族的职责和忠诚于市民的义务是如何地难。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看到康皮翁对王子一派的忠诚——他的保护者一派,苏瓦松和旺多姆伯爵——这表明他赞成使用正当方式去反抗专制,这位诚实且头脑清醒的绅士的政治良心因此得到完全放松。然而,甚至康皮翁也记录有在危急紧张时刻他得努力思考,采用温和的诡辩技巧使自己体面地脱离困境。 康皮翁,一个贫穷的、身为次子的绅士,从实际出发,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忠诚仅献给一个准备接受它的王子。在选择博福尔公爵时,他仔细地权衡了可选择的重要关系,公爵“那时及以后和我住在一起,很乐于助人,对我比王子对那些乐于为他效力的人们更有礼貌,因此我立即对他产生了一种任何行为都不会使之削减的热情和仰慕之情”。然而在1634年事业刚开始时,他才20岁,还不够谨慎。作为王室边防军团中的一名少尉,他被邀请加入奥尔良公爵的军队以提高其地位。这支军队是奥尔良公爵在和西班牙秘密签订协定以后,为了能结束自己的流放生涯而招募起来的。那时,这不属于政治问题:“我当时只是一个寻求运气的贫穷人家的次子。但我希望通过体面的方式来达到我的目标。因为我尚在国王的军队里效命并待在他的地盘里,对我来说,我得把我的职权交给我的副手才适合答应他们。”换句话说,康皮翁只希望以恰当的方式辞掉自己的职务,以便以后无人能指责他的逃离。至于离开国王的军队,加入到与国王的敌人联合起来力图颠覆国王统治的王子的队伍,“我有正当的理由为自己解脱,我不是I临阵脱逃,公爵(奥尔良公爵)是国王的弟弟,王位的明显继承人,没人能指责我反叛,尤其是……这位王子丝毫没有违拗他所尊崇的陛下,只是与他的敌人红衣主教(指黎世留)发生了争吵。”整个分辩满是强调个人诚实和追求自我发展的字眼:康皮翁,被一个亲戚招收,“其目的也是把我推向发迹之路”。谁能指责一个没有前途的,且如他坦白承认是为了讨好王位继承人而放弃自己自由意志的中层士兵?我们清楚30年后的康皮翁仍然为他极为周到的决定而自豪,尽管很不幸他没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因为他得和其他两位同仁一起逃命,“我们放弃了参加把我们的职务交给我们的副手的仪式”。在他的手记的开头,他说他写作是为了教育他的后人,因此我们猜想,在描述这次毫无结果的小冒险行动时,他大力称道自己细心逃脱责任的行动,即使那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忠心。这只不过是个人的决定,除了一个军官决定一个军团而不是另一个军团外,别无其他。 更为困惑的两难情况出现在1634年,博福尔公爵要暗杀马扎然。康皮翁不赞同,因为他认为,这位大臣不应该受到如此暴力的处置,他善良的灵魂不希望去承受这一指责。而且他相信,谋杀成功会对策划谋杀的一方有利。然而,他同意保守秘密,且如果决定执行这一计划,只是不要叫他亲自去杀这位主教,他就会做博福尔希望做的一切。他和博福尔的个人关系因此更紧密了:“我决定不管发生什么都跟随他,不管他采取什么决定,我都不会背弃他。”如果这位王子决心公开亮相,他,康皮翁,就会克服一切反感“毫无羞耻地站在他身边……我对他的职业义务和深情厚谊都使我要那么做”。这一次他摒弃了政治借口,也明白他正在参与非正义的、反常的、不光彩的行为,他甚至也这样对公爵说。然而他应该“忠诚地为他服务,尊敬他”,也就是说,他内心所认同的私人忠诚标准,压倒了他作为一名布衣及审慎行事的顾虑。这位热心人,在领会人的理智对行为的影响方面有很大进步,他每次出发到战地去,总把书当作战备品的一部分带着。至于直接动机:荣誉的两个保证条件——诚实和忠诚,虽然足以引起变化,但它们本身是不变的。它们是感情世界固有的组成部分,一旦他接受了建立在友情、爱、男子汉深情基础上的物事,这种感情就会成为康皮翁生命中一个极其强大的力量。p21-23 序言 撰写一部关于私人的生活史有可能吗?或者说,“私人”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所指的情形和价值观是如此不同,我们因此就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延续性和区别吗?这就是我希望在本书中解答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时期,为了便于讨论,我简述一下它们的特征。我们发现在中世纪晚期,个人陷在封建的公共团体生活中.融人到某一个或强或弱的功能系统中。作为某一封建领主庄园或某一部族的成员之一.或是束缚于一定的臣属关系中.他/她及其家人生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按照现今或现代其他时期所理解的“公共的”和“私人的”的语义,这个世界既非公共的.也非私人的。 简言之.私人与公共混淆不分,“王室财政”与公共财政不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首要的也是至为关键的一点,即如诺贝尔.埃利亚斯所表明的,日常生活的许多行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继续下去——都发生在公众场合里。我添加两点补充以修正这个笼统的陈述:其一,限定个人行动界限的社区——无论是村庄、城镇还是城市,是一个彼此相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相互了解,时时都能看到他人的生活。而在这个世界之外.则是那些充满神奇传说的人们居住的未知领域。对人们来说.唯一的居住空间、唯一受到法律管治的空间,就是公共空间。 …… 现代个人私生活必须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集中于社会公务员和私人个体的对立及政府和最终成为家庭的领域的关系;另疗面应集中于一种转变.从公私混淆的无名的社会交往形式向种更分散的交往形式转变.后者把旧式的无名交往方式和基于业联系的关系及家庭生活的平等关系联合起来。 书评(媒体评论) 法文版编辑评论 这是一部介绍中世纪私人生活史的优秀著作。本书作者乔治·杜比通过艰辛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有关中世纪生活的有趣故事,勾勒出一幅幅鲜为人知的私人生活画卷。作者渊博的学识及对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剖析,对我们清楚了解那段社会历史大有裨益。从城堡的宏大建筑,到农民普通的服饰,本书都一一提及。我极力为对中世纪感兴趣的读者们推荐这部著作。 美国《图书馆会刊》评论 该书以学者和普通人的眼光,描述了从古代到现代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包括“他们的思想、情感、身体、态度与看法、习惯与居所、原则、标志和印象等”。 鲍韦尔图书公司评论 作为一部为世人推崇的著作,本书极其详尽地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公民与奴隶们详细的生活状况:从成人的定义和性欲,到婚姻和家庭、女人的作用、贞节与避孕、分娩的技巧、同性恋、宗教:美德的含义、私人与公共场所的划分。除此之外,读者还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西方国家的出现,基督教奉行的以节欲、独身与节俭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标准与拜占庭帝国对神的不敬和放任的私人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与斗争,并最终在这场斗争中取得的胜利。通过图解,作者织就了一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私人生活画卷和艺术长廊。通过这本书,作者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发表了他们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这些都是常人无法预见得到的。 其他评论 人们拥有的最为珍贵的东西,被置放在最贴身的私人生活领地,它只属于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禁止泄露、炫耀,因为这与荣耀所要求的在公众场合的所谓面子格格不入。 ——乔治·杜比 一到夏天,便见众多的旅游者手执导游手册,纷纷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但是,导游手册并不是全部,它不会教你如何去看,如何去想象当时居民的模样,去想象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室内活动以及他们亲密相处或相互保持距离等情形。 ——保罗·维纳 本书所述,事实上是很少有历史学家尝试过的、类似于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日常生活。 ——《出版家周刊》 7年前,有机会读到由著名史学家菲利浦·阿利埃斯与乔治·杜比主编的法文版五卷本《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从私人账簿、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以往书写的历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权的统治史。帝王的光环下,透见的往往是刀光血影;伟大辉煌的年代,记载的常常是战争。而人类个体所赖以生存的“私人”空间,却因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盖、被抹杀了。 ——南京大学许钧 我还受到菲利浦·阿利埃斯和乔治·杜比主编的《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从私人账簿、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的启发,因此希望能够为研究中国家庭找出新的理论模式。 ——《私人生活的变革》,阎云翔著,本书获得2005年度列文森奖 这套《私人生活史:星期天历史学家说历史——从私人账簿、日记、回忆录到个人肖像全记录》的目标就在于探讨在各时代中那些影响私人生活的性质和观念的历史因素。在中国史的范畴内,台湾学者此类的作品,尤其是围绕着私情与公义之间的文化现象的讨论,正逐渐展开。 ——蒲慕州,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 史系兼职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