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编著的《地球的故事》内容介绍:本书1932年初版于美国,此书一出,立即轰动美国,仅在出版的几个月内,就在美国国内售出近14万册,第二年,就出现了德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瑞典文以及中文等14国文字的译文。1939年它出了英国版,改名为《人类的家园》。 这本出自房龙之手的地理书,是一本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书”概念的著述。它完全无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他所关注的是人在地理中的活动踪迹。在他的这本书中,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他关心的是在一个个国家和地区中,人类在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上的种种活动
在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撰写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又译《房龙地理》)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酋版一年间(1932~1933年),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德文版、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等随后面世,发售量同样飙升。它被视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不只是一本“曾经畅销”的书,也不只是一本“几度畅销”的书,而是一本“永远畅销”、“永不过时”的书。
在这《地球的故事》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为什么丹麦人喜欢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为什么日本近代疯狂地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难道国家性格真的与国家地理有关?在这《地球的故事》中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房龙没有罗列苍白的数字,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把人作为重点,来探究人的生存命运。他用文学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通过诙谐幽默的文字化枯燥的地理知识于无形,无论是地理学家或地理爱好者,敬畏地球或蔑视地球者,还是敬畏生命者或蔑视生命者都能从《地球的故事》中获得不少启发。
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假设吧:如果有一个长、宽、高各半英堅(1英里=1.6093千米)的巨型集装箱,我们可以将地球上所有的人(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目前地球上大约有20亿人(注:为20世纪20年代的数字)像装沙丁鱼一样都装进去,而且所有的人都被我们假设为高6英尺(1英尺:0.305米),宽1.5英尺,厚1英尺(尽管很多人还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的标准。听起来这个假设确实有些令人难以相信,但如果你能够认真计算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我的计算是正确的。
我们将这个巨型箱子运到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这里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大峡谷的岩石就像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如此壮美的景观无不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让我们就将北美大陆上的这个奇迹作为人类最后的归宿吧。我们将那个塞满沙丁人类的巨型集装箱放在一块较低的悬崖边上。然后,一只乖巧、聪明的德国小猎狗用它那棕色的小软鼻子,轻轻地拱了一下这个巨大的集装箱,只见箱子随即滚下了悬崖,一路上撞击着岩石、灌木丛和挺拔的大树。伴随着一阵轰隆隆和咔嚓嚓的声音传来,大箱子从山崖上一直滚落到谷底,随着最后的一声巨响,大木箱投入到科罗拉多河的怀抱,随即河面上溅起一片巨大的浪花。
很快,科罗拉多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就好像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木箱中的人类也很快被世界所遗忘。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壮阔的大峡谷依然接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作为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仍然按照自己特定的轨道运行着。在其他星球上的朋友们,包括那些科学严谨的天文学家们也不会注意到地球上刚刚发生了什么,而人类却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一个世纪以后,绿色的植被已经完全覆盖了那个小土堆,而这就是人类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此时,人类的故事结束了。我完全能够想象得出,有些人一定不喜欢听这个故事,他们不愿意接受自豪的人类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然而,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人类的数量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类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于是,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变得相当深远了。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只是一群软弱而没有防卫能力的哺乳动物。自从诞生后,我们就被无数的其他物种包围着,在这个物竞天择的生存环境里,这些物种似乎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有些物种长达100英尺、重得像小火车一样,也有一些家伙身披外壳,如同中世纪身穿盔甲的骑士一样、四处吃喝玩乐;还有牙齿像圆锯一样锋利的猛兽。还有一些生物,我们单凭肉眼根本看不到它们,但它们却有着令人惊讶的繁殖速度。不过,真得感谢它们的敌人,能够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将其消灭掉;否则,这些生物用不了一年就会统治地球。由此看来,无论是在高寒的山巅,还是在幽深的海底,这些生物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能力。
P6-7
1882年1月14日,在荷兰鹿特丹市,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迎来了他们第一个孩子,欣喜之余,为这个男孩起名为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在人生的前30年里,房龙不是待在父母的翅膀下,就是待在象牙塔里,和音乐、历史、绘画和地理结伴,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这个有着两米高个头的温和书生,居然对航海也有着巨大的兴趣,这个爱好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
1911年,房龙获得了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就此走上社会。他做过大学里的讲师,但是因为其授课方式和象牙塔里的氛围格格不入,最终从大学里辞职,开始转向知识传播领域。房龙第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人类的故事》,在这部作品里,房龙用充满幽默和诙谐的独特文笔,将当时对古人类的知识,以简洁生动的形式描述出来,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以后,房龙便用自己的风格,创作出一部部讲述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著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人类的解放》《圣经的故事》《美国的故事》《文明的开端》,等等。这些畅销知识读物,奠定了房龙在大众阅读领域的地位。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房龙的著作陆续被翻译介绍到我国,对我国人民了解世界地理、艺术和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历经数十载,房龙的作品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喜爱它的人们。如果房龙知道自己的著作会对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人了解世界提供帮助,他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