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探秘汗陵的夺宝传奇,一部中国版的“夺宝奇兵”!
公元一二二七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卒于甘肃六盘山。手下将领遵其遗诏将其秘密下葬……
据传成吉思汗死后被秘密安葬完毕后,立即出动了万千骏马来回奔跑将其陵墓踏平,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马踏青冡”。之后,所有参与建筑陵墓的人全部被杀。从此成吉思汗陵成了永远的秘密!
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匈牙利、波兰、意大利、土耳其、韩国等十多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成吉思汗陵的寻找工作,都无果而终……看本书主人公欧阳冰如何在烽火年代,展开成吉思汗陵追密,演义解谜、寻宝和爱情共同交汇的传奇故事。
传说中,成吉思汗的手下将领遵循其“密不发丧”的遗诏,直到平定西夏后才由最忠心的部下将其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到赶造好的陵墓中。安葬完毕,随即出动了万千骏马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雨水过后,地上长出青草,和周围地面再无任何差异,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马踏青冢”。最后,为首的将领命令八百名士兵将造墓的两千五百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八百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
而另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除马匹踏平墓地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就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如果母骆驼停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
第一章圣物之谜
公元一九三四年冬,奉天城内。
关东军宪兵司令部门前门岗森严,一群日本军官不顾天气寒冷站在门前,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一辆黑色轿车从远处渐渐驶了过来,缓缓地停在了关东军宪兵司令部门前。一名身着黄色军呢大衣身材矮胖的军官上前打开车门,非常谦恭地低身说道:“神月先生,您辛苦了!”一名身着黑色风衣,头戴黑色礼帽的中年男子缓缓地钻出车厢,并用手压低了帽檐。“立正!”门前所有的日本军官即挺身肃立,注视着这位黑衣人在一群关东军高级军官的簇拥下走入宪兵司令部。
此人名叫神月冥,乃是当时日本国内最为著名的阴阳师,也是日本天皇的御用法师,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此次中国之行,他肩负着明治天皇的一项极为特殊的使命。
一行人径直来到宪兵司令部地下会议室内。此间会议室较为隐秘,位于宪兵司令部地下十几米深处。屋内光线昏暗,只有正壁上那面鲜红的太阳旗十分醒目。那名身材矮胖的日本军官将神月冥安排在主座,自己则坐在其身旁,其他军官依次坐下。紧接着,几个穿着日本和服的女侍端来茶茗,放在每个人面前。屋里异常安静,所有人都注视着神月冥的一举一动。
神月冥摘下礼帽,缓缓地站起身来,向在座的日本军官们鞠了一躬:“诸君为天皇陛下尽忠效命,辛苦了!我代表天皇陛下向诸位表示问候。”说着,他缓缓地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刀,非常恭敬地双手举过头顶。此刀刀鞘漆黑,却隐隐泛着蓝光,乃因其外面包了一层鲨鱼皮所致。鞘身中部缠绕着三圈金色刀绳,几个造型优美的绳结垂于绳端。刀柄用金丝缠绕,并排嵌着四颗黄豆般大小的红宝石。刀柄顶端乃是纯金所制,一朵菊花图案嵌于其上,在昏暗的光线中竟熠熠生辉。
“天皇陛下万岁。”所有的军官随即认出了此乃天皇的佩刀,立刻起身行礼。
那名矮胖军官示意大家坐下。他把头转向神月冥,非常恭敬地问道:“神月先生向来深居国内,此次劳驾来到中国,一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吧?”
“土肥原君所言不错。我此次来到中国,乃是奉天皇陛下的密旨,办一件极为紧要的差事,希望能够得到诸君的大力协助。”神月冥将天皇佩刀收回怀中,缓缓地答道。那名矮胖的日本军官,竟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关东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
“为天皇陛下效力乃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请神月先生示下,我等一定全力以赴。”土肥原贤二斩钉截铁地答道。
“很好,诸位不愧为天皇陛下的军人。事态紧迫,下面我就将我此行中国的目的告诉诸位吧。”神月冥顿了一顿,呷了一口茶。
“早年田中毅一首相在进呈天皇陛下的奏章之中就曾提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取得满洲国和蒙古的控制权,乃是皇军征服中国的第一阶段,也是先决条件。满洲国地处东北,资源丰富,乃是我军征战中国的堡垒和仓库;蒙古地域辽阔,且位于中国和苏联之间,取得蒙古,可极大地牵制苏联,使我军在支那战场再无后顾之忧,关东军几十万精锐也可挥师人关,那么征服支那便是转眼之间的事了。”
“神月先生所言极是,苏联乃是我皇军征服东亚之最大隐患。想我关东军几十万精锐,竟长期驻扎于此苦寒之地动弹不得,乃是为了防备苏联突然出兵,使我们腹背受敌啊。”土肥原贤二点头答道。
“在满洲国,我们扶植起了傀儡皇帝溥仪,从而使我们的统治名正言顺,中国人才会死心塌地地臣服于我们。可在蒙古,我们只占据了几个盟旗,虽有德王等蒙古王公效忠我们,可影响毕竟有限,黄河南岸其他蒙古各盟依然视我们为大敌,殊死抵抗。皇军在蒙古进展不利,使天皇陛下甚为担忧啊!”神月冥的语气有些沉重。
“神月先生,我们已经在绥远建立了蒙疆政权,德王等几个蒙古王公也已经发誓效忠天皇陛下。关东军已经向蒙古派出了大批精兵强将,相信在天皇陛下的威严之下,其他蒙古各盟也会很快臣服于我们的。”土肥原贤二辩解道。
“蒙古的事情不能久拖不决啊。土肥原君,我此行中国,乃是要帮你们尽快解决蒙古问题的。”
“哦?先生有何良策,能否示下?”土肥原贤二连忙问道。
“这个嘛,呵呵。土肥原君,听说你是个中国通,对于中国的历史,想必一定十分了解吧。”神月冥面带笑容地看着土肥原贤二。
这土肥原贤二,乃是一名日本军人之后,生于一个军人世家,早年在中国担任驻华特务机关首领坂西利八郎中将的助手,能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并精通几种中国地方方言。“九一八”事变后,他被任命为关东军特务机关首脑,在他的策划下,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政权,在蒙古建立了蒙疆政权。几十万关东军盘踞东北,觊觎中原。他在中国待了十几年,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可谓是了如指掌,确实是日本军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
“先生过誉,对于中国历史,在下只是略知一二。”土肥原却很谦虚地答道,几十年来的特务生涯使他养成了圆滑谨慎的个性。
“请问土肥原君,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帝国是哪一个?”
“恐怕要算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元帝国了吧。”土肥原答道。
……
P6-P8
公元一二二七年八月,甘肃六盘山。
天空阴云密布,似乎将有一场大雨。黑云压城城欲摧,山上萨里川哈刺图行宫里的气氛也如同这天气一般压抑。戎马一生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众多老人一样,终究也无法抗拒岁月沉重的枷锁,病卧在这避暑行宫之中。
病榻之上的成吉思汗,再无驰骋草原弯弓射雕的勃勃英姿,再无指挥百万铁骑纵横天下的凛然霸气。孱弱的呼吸和无力的声调表明:他是一个垂死之人。
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和亲信大臣们躬身立在床头,静静地垂听成吉思汗最后的口谕,屋里万分安静,空气如同凝固一般。交代完口谕之后,一名内侍将一个用罕有的白色公驼毛制成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口鼻之上,床边的大臣和皇子们则静静地看着这团驼毛随着成吉思汗孱弱的呼吸而上下拂动。突然,几声痛彻万分的“大汗……”撕裂了屋中的平静,白公驼顶鬃停止了拂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终于向死神低下了桀骜高贵的头颅,病逝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享年六十六岁。
几道闪电划过天际,倾盆大雨终于落下。
公元一二二六年秋,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去征唐兀(西夏),夫人也遂同行”(据《蒙古秘史》)。公元一二二七年,吞并西夏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年逾古稀的成吉思汗感到了不适。他留下大军继续围攻西夏都城,自己则带着亲信怯薛军(禁卫军)移到六盘山避暑。这次移兵就如草原上的牧人率领自己的羊群到一处水草更丰美的地方驻牧一样自然,然而这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迁移。临终前,他下令将出降的西夏国王及王族全部处死,以此作为一个强者给予敌人的最后裁决。
传说中,成吉思汗的手下将领遵循其“密不发丧”的遗诏,直到平定西夏后才由最忠心的部下将其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到赶造好的陵墓中。安葬完毕,随即出动了万千骏马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雨水过后,地上长出青草,和周围地面再无任何差异,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马踏青冢”。最后,为首的将领命令八百名士兵将造墓的两千五百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八百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
而另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除马匹踏平墓地外,为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就在成吉思汗的坟上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时,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让当时被杀驼羔的母驼作为向导,如果母骆驼停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我国内蒙古已有一座“成吉思汗陵”,不过那是“衣冠冢”,类似于敖包(蒙古人祭祀先人的场所),并非埋葬地,只是安奉衣冠,陵墓内没有尸骨。
几百年过去了,漫漫草原,茫茫戈壁,神秘的成吉思汗陵墓就如同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渺无踪迹……
附注:
不同版本的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是一个身上从来都不缺少神秘的人。
据说他出生之时,手中握着一个红色血块,这就注定他一生将与鲜血和征服有着不解之缘。
成吉思汗下葬至今已经七百多年,而他陵墓的确切位置到现在也无人知晓。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与猜测,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前去寻找,可成吉思汗的陵墓仍然如同不曾存在过一样,渺无踪迹。
而成吉思汗的死因,则更为扑朔迷离说法不一,到现在为止,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坠马受伤致死 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地区,有一座阿尔寨山,山上存有蒙元时期留下的洞窟壁画。在这些洞窟壁画之中,有一幅耐人寻味。这壁画上描绘的便是当年成吉思汗在阿巴斯地区狩猎野马时,所乘骑的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从马上跌落受伤的情节。等成吉思汗回到营地之后,当夜就发起了高烧。
当时成吉思汗正率军攻打西夏,随从的将领看成吉思汗高烧不退,便建议先行撤兵,等成吉思汗的身体痊愈之后再出兵征讨。成吉思汗是一个征服欲极强的人,他觉得自己几十万大军不远万里前来征讨西夏,就这么撤回去会让别人笑话。他派出去的一个打听西夏国情况的人回来汇报说,西夏有一个名叫阿沙敢布的大臣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懦夫,并讥笑他说有本事你就放马过来,我们西夏人不怕你。成吉思汗听说之后勃然大怒,表示宁死不愿退兵,还亲自率军挺进贺兰山,将那个讥笑他是懦夫的阿沙敢布给杀了。此后成吉思汗的身体一直不见好转,病情越来越重,只得以避暑为借口到甘肃的六盘山疗养,并最终于一二二七年八月病死在六盘山上的萨里川哈剌图行宫。
这种说法为《元史》所采用,知道的人较多,来源上比较正统。
第二种说法:雷击致死
这种说法来自于一个名叫约翰·普兰诺·加宾尼的葡萄牙人。
作为罗马教廷的使者,他于一二四五年由罗马教皇诺森四世派遣来到当时的蒙古国,在蒙古待了两年的时间,于一二四七年回到了罗马。回去之后,他向罗马教皇提交了一份名叫《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的报告,文中详细记述了他出使蒙古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提到,他在蒙古的时候发现那里夏天常有闪电,发生雷击致死的事例很多,蒙古人最为崇敬的英雄成吉思汗,就是死于雷击。这种说法在南宋彭达雅所著《黑鞑事略》中得到印证,书中记载:“鞑人每闻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状。”由此可见蒙古人对雷电的惧怕。蒙古草原地势平坦广阔,很容易吸引雷电,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而且加宾尼来中国比马可·波罗要早三十年,距成吉思汗之死也只有十八年,这种说法可能来自当时的民间,并不是毫无根据。 第三种说法:中毒致死
这种说法又分为两个版本。其一便来自于那本闻名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记载,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之时围攻太津要塞,膝盖部位不幸被西夏士兵的毒箭射中,回营之后便箭毒发作,从此一病不起。马可波罗一二七五年来到中国,其后成为当时执政的元世祖忽必烈的座上宾,在中国待了有十七年的时间,无论是对于皇家还是民间都有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的说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另一种版本来自于蒙古的民间传说,据说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之时,俘虏了美丽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这位美丽的西夏王妃在晚上侍寝之时趁机在成吉思汗的酒中下毒,最终导致成吉思汗毒发身亡。
第四种说法:被刺身亡
这种说法还是同美丽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有关。这位王妃看来是位烈女,被俘之后仍不忘国仇家恨,在侍寝的首夜,就趁成吉思汗不备,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成吉思汗刺死。这种说法来自于一本名叫《蒙古源流》的书,该书是较早的一本蒙古通史,于一六六六年成书,作者名叫萨冈彻辰,一七六六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将此书手抄本作为礼物,进献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钦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从这一点来看,这种说法应该也有很高的可信度。
这几种说法各有各的来源,似乎都不是空穴来风,但无论怎样,成吉思汗之死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以成吉思汗陵作为主线、抗日战争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将解谜、寻宝、爱情、历史等元素严谨地交织融会,最终构成了这部激动人心的传奇。”
——瞬间死亡(网友,一名山东大学学生)
“2008年我最期待三件事。1. 北京奥运会。2. 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4》上映。3. 《汗陵传奇》上市。”
——疯狂的影迷(网友,电影迷)
“我建议那些迄今还在苦苦寻找成吉思汗陵的考古学家都来看看这本书,说不定会给你们带来巨大的线索。”
——让我飞翔(网友,重庆一位网络工程师)
“成吉思汗说过:‘只要有草原在,蒙古人就能生存。’看完小说。我不禁感叹:‘只要有汗陵在,欧阳冰(小说主人公)就能找到!’”
——相信未来《国内一家文学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