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祯次郎编著的《日本人眼中的慈禧》原名《清国西太后》,1908年10月由日据时代的台湾日日新报社出版发行。是作者在搜集当时中外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兼采社会见闻,介绍慈禧太后其人其事的一部较为全面的著述。虽说本书存在诸多错误与偏颇,但毕竟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人眼中的慈禧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日)田原祯次郎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田原祯次郎编著的《日本人眼中的慈禧》原名《清国西太后》,1908年10月由日据时代的台湾日日新报社出版发行。是作者在搜集当时中外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兼采社会见闻,介绍慈禧太后其人其事的一部较为全面的著述。虽说本书存在诸多错误与偏颇,但毕竟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 内容推荐 田原祯次郎编著的《日本人眼中的慈禧》内容介绍:西太后究竟是位什么样的人物?众说纷纭,真相难辨。有人说她阴险残酷,杀害东太后、同治帝皇后以及肃顺、端华二王,腰斩忠臣寇连材,幽禁虐待光绪帝;同时又骄奢淫纵,不顾财政困难,居于万寿山下颐和园夏宫,极尽天下之奢华,宠爱嬖人李莲英,大摆春夜宴,并非难她与其生有私生子。毋庸置疑,作为立于政治舞台上将近50年的女中豪杰,西太后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些缺点。但是,她天性聪慧,广涉文史,决断如快刀斩乱麻,有鉴识人物之明,擅收揽人心之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在国家遭遇大难时,能巧妙处之,至今依然集四百余州之众望于一身,不失为清国政界的大人物,实为古今独步,非常之女杰。即便她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无法掩盖其手腕和能力。况且前面所说的残忍之事,多为反对者所捏造,并没有什么证据可依。 《日本人眼中的慈禧》是一本通俗读物。 目录 自序 绪言 西太后的出身 西太后的入宫 皇子的诞生 宫中的西太后 二十七岁的寡妇 不幸的咸丰帝 热河行宫 咸丰帝蒙尘 同治帝即位 两位摄政太后 西太后之专制 西太后与恭亲王 西太后与群雄 西太后与李鸿章 西太后还政 继嗣波澜 光绪帝即位 西太后再摄政 西太后与中法战争 西太后与台湾 宠宦李莲英 西太后的尊号 西太后与光绪帝 西太后让政 光绪皇后的册立 光绪帝后的关系 西太后与日清战争 1.开战并非懿旨 2.虚假的战报 3.割让台湾给英国的提议 戊戌政变 1.对西太后的不公 2.宦官寇连材的直谏 3.康有为其人 4.谋略不足的改革 5.改革派的苦闷 6.废帝阴谋 7.袁世凯叛变 8.六烈士就义 政变后的光绪帝 顽固派之跋扈 端郡王载漪 端王之子成为太子 皇族的区别 北清事变 1.事变的原因 2.义和团的由来 3.西太后与义和团 4.义和团的政府 5.北京沦陷与两宫西巡 6.两宫西狩情形 7.蒙尘后的北京 8.议和与西安移跸 9.两宫驻跸西安 10.议和谈判 11.两宫回銮之迁延 12.两宫回銮 废黜皇太子 接见各国公使夫人 赐宴各国公使及夫人 停止官位买卖 满汉通婚与禁止缠足 西太后与荣禄 西太后与俄国 出行遇险 炸弹骚乱 光绪帝幽禁说 光绪帝近况 谁会成为皇太子 西太后与日本 西太后的首驾马车 西太后与立宪政治 西太后百年后的清国 北京紫禁城 颐和园 朝之西太后 昼之西太后 夜之西太后 西太后的御膳 西太后的嗜好 西太后的文艺 美国女画师与西太后 铠袖亲王与西太后 《德文新报》评论西太后 西太后与后藤新平男爵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西太后与恭亲王 大学士文廷式是博学多才之人,也是位慷慨忧国之士。在光绪帝广揽人才,准备实行变法自强之时,文廷式也曾受到过重用。但是,他称西太后垂帘听政不啻牝鸡司晨,是清国的大害,从而触怒西太后而被剥去官职。西太后的专制,由此可见一斑。 自同治元年摄政以来,迄今已46年,西太后一直掌握着清国的政权。其间虽曾一度还政于光绪帝,但却有名无实,光绪帝只能坐拥虚器,事事仰承太后。事实上西太后也确非凡人,作为女性政治家可谓古今未见,外国人评价她是康熙帝以来的明君,也不完全是阿谀奉承。自摄政以来,她拉拢各路权势为己所用,托付并利用他们处理政务,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恭亲王。恭亲王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弟弟,西太后摄政时他已经很有历练。如今清国皇族中年轻有为的人物很多,如醇亲王、肃亲王、载泽公、载振公等等,但当时却无人可用,崭露头角的只有恭亲王一人。恭亲王的弟弟醇亲王(今醇亲王的父亲)也同样贤长,但没有政治野心,是个文雅风流之士。慧眼识才的西太后,很早就发现恭亲王的可利用之处,便聪明地与之结为同盟。当初咸丰帝身体虚弱,便将一些政务交给恭亲王,从与英法联军议和到其他重大事件,经常都是由恭亲王出面办理。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今外务部前身),恭亲王任首席大臣,权威显赫,清国的实权也就自然落到了他的手中。西太后刚刚摄政时,很多事情都没办法插手,于是便采用笼络恭亲王的政策。咸丰帝葬礼时,西太后以出现重大过失为由,对数名重要人物进行处分,暗中警告恭亲王;同治四年(1865年),以政治上失策为口实,曾一度将恭王贬黜出朝廷,不久又让他重新复职。西太后如此巧妙地将恭王操弄于股掌,长期加以利用。但终因恭亲王的性格与西太后不合,并且有专权倾向,二人矛盾加深。光绪十年(1884年),西太后断然将恭亲王罢黜,不再复用,改用自己的妹婿醇亲王取而代之。光绪二十年(1898年),恭亲王以高龄薨逝。 西太后与群雄 众所周知,西太后擅长驭人之术。她将曾国藩、李鸿章及其各路群雄操纵于手中,使他们屈从在自己的绣鞋之下,实在是很不容易。 “长发贼”之乱是清国的一场动乱。谚语云乱世出英雄,此次大乱中也涌现出不少英雄豪杰。功臣或老将原本容易居功自傲,恃其威望,很难管束,此为古今同叹。要想让这些功臣善全其身,当然也就难上加难了。可是,同治帝尚值幼冲,其监护人又是女性,西太后却将这样的事情轻而易举地办到了。功臣们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都心甘情愿为她尽忠,最后功成名就,寿终正寝,这在历史上几无前例。 清国的政治原本比较复杂,政府组织也不单纯,首先需调和满汉,满汉官吏之间如果做不到平衡,就会引起冲突,甚至有可能颠覆以满人为主体的朝廷。加之汉族官吏中,既有安徽党、湖南党、江浙党、粤党等,又有宦官派和京官派;从其主张看,又存在守旧派、进步派、渐进派和激进派。与日本政界不同,清国若将各种各样的官吏统一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大事业。因此,即便存在某些失败,西太后身为女性,能够屹立在清国政治舞台上长达46年,实在是个奇迹。P32-34 序言 自序 清国,拥有430万英里的土地面积,占世界陆地的十二分之一;拥有4亿民众,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民族包括满、汉、蒙等,宗教覆盖道、儒、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它都是一个世界大国,其统一大业也困难至极。然而,西太后却以其微弱的巾帼之躯,已执掌国政长达46年之久,如今虽已74岁高龄,却仍积威积势,集400佘州之众望于一身,不能不说是一位伟人。 西太后出生时便遭遇大国末运,于皇室式微之时人宫,27岁时丈夫咸丰帝去世,40岁痛丧爱子同治帝,其间内经“发匪捻匪”之乱、戊戌变法,外经英法联军、中法、日清、北清等战乱。若是一名寻常女子,可能早就手脚大乱,一逃了事。可西太后在此国势衰微之际,却毅然垂帘听政,逐渐调停满汉倾轧,缓和新旧冲突,改革制度,整顿兵备,回收权力,最后筹备破天荒的宪政,使处于垂亡边缘的清国重新苏醒,呈现出旭日再升的态势。她的大力量和大手腕,确实是古今鲜见。 在这个世界上,清国还是个未知数。仅从近世来看,世人的清国观有三变:起初,敬之如曾纪泽所言沉睡的巨象;日清战争之后,悔之如虎皮羊质;如今,则畏之如睡醒的狮子。与此相同,世人对西太后的评论也是三变:起初,视之为阴险冷酷的女性;继之,说她是迷顽执拗的老太婆;最后,赞之为进步开明的英主。世人对清国的认识很是可笑,对西太后的评论也不得要领。美国公使田夏礼曾言:“西太后是世界大君主之一,使垂亡的帝国与列强结伴而行就是借此女杰之力。”这一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日清两国有着一衣带水的距离、唇齿轮车的连锁和同文同教的友谊,因此两国必须保持密切亲善的关系,这一点无需多言。外交的要义在于知彼通他,与日本国人表里两面相比,我们更应对清国进行研究,以沟通相互意见,推动善邻关系,遗憾的是这一点常被等闲视之。因此,作者不揣简陋,妄自为西太后作传,以此作为对清国研究的一个视角。本书对清国最近50年的历史,从平定“发匪”到宪法准备,将其中的重要事件编织起来,虽以西太后为题,但并不限于对西太后个人性情、品行的描写,而是进一步搜罗了皇室内外、朝野真相、国势变迁等内容。但是,由于作者见闻所限与资料欠缺,难免隔靴搔痒之叹,也预期会有道听途说的评论。至于西太后的盛德伟业,这本小册子当然更难详尽记述,期待以后能有机会加以补充。 明治四十一年九月(1908年9月) 后记 编后记 本书原名《清国西太后》,1908年10月由日据时代的台湾日日新报社出版发行,作者田原祯次郎即该报社记者、主笔。 田原祯次郎(1862~L923年),又名田原天南,出生于日本山形县西村山郡一个医生世家,其父田原恭治郎是亚洲最早实施白内障手术的著名医生,在当时颇负盛名。但祯次郎并没有承袭父业,而是攻读法学和文学,并走上了新闻记者之路。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曾报道庚子之役、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并著有《中国的研究》、《列强与中国》、《胶州湾》、《台湾史料》、《清末民初中国官绅人名录》等书,堪称日本较早的一位中国通。《清国西太后》就是他在搜集当时中外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兼采社会见闻,介绍慈禧太后其人其事的一部较为全面的著述。 作者或许真的出于内心崇拜,抑或仅为吸引读者眼球,此书几乎彻底颠覆当时外国人对慈禧的成见,字里行间处处将其描述为睿智、贤明的女主,称她为“古今无与伦比的女性政治家”,“在中国的历史中,能与西太后相提并论的女性政治家前所未有,世人皆云其似吕后、如武则天等等,但那些人都难及西太后。西洋历史中,俄国女皇凯瑟琳、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女王玛丽亚·泰瑞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维多利亚等,还能多少与之相比”。读之,很难相信这样歌功颂德的文字,竟会出自外国人的手笔。 应该说,全书的整体脉络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其中某些具体内容,如慈禧接见外国人等,对于今天研究慈禧其人及那段历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此书出版时清朝政权尚存,慈禧太后也依然在世,中国方面对于皇室内情、朝野真相讳莫如深,外界很难窥见相关资料,加之作者见闻所限,致使书中某些细节乖谬百出,甚至出现一些今天看来不该发生的错误。如称光绪皇后“于光绪二十年患上重病,不治而终,只当了8年皇后”,溥儁被立为大阿哥时年龄只有7岁,不一而足。针对类似的明显错误,在编辑过程中已做必要的注释说明。 对于中日关系,作者则秉持特定的立场,虽称两国有着“一衣带水的距离”、“唇齿轮车的连锁”和“同文同教的友谊”,必须“保持密切亲善”。但对诸如甲午战争、日本割占台湾,则只是轻描淡写,绝口不谈是非;书中虽谈八国联军暴行,却说“与之为伍的日本军,军纪最为严肃,鲜有侮辱妇女和掠夺物品之事,属于一支仁义之军,博得了世人的称赞”。否认乃至美化侵略,这样的史观在东瀛可谓由来有自。 虽说本书存在些许错误与偏颇,但毕竟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历史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此次,故宫出版社将其翻译出版,纳入《晚清宫廷见闻录》丛书系列,目的也正在于此。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萨苏先生、杨颖女士给予了热情地支持与帮助,董丹女士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左远波 2013年7月于紫禁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