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出版此书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通过该书既可了解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有助于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又可对毛泽东所交往人物(师长学友)的生平经历、功过是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由王爱枝所著,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又附有适量的书信和诗词手迹,使该书颇具特色,可读性较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 |
分类 | |
作者 | 王爱枝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出版此书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通过该书既可了解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有助于加深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又可对毛泽东所交往人物(师长学友)的生平经历、功过是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由王爱枝所著,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又附有适量的书信和诗词手迹,使该书颇具特色,可读性较强。 内容推荐 说不尽的毛泽东,写不尽的毛泽东人际交往世界。面对毛泽东这位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巨人,我们不得不说,要了解20世纪的中国,首先就必须了解毛泽东,而要真正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就不能不去了解他的人际关系一一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由王爱枝所著,《当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全方位反映毛泽东与各界人士交往的全貌、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里活动的具体情景。 目录 孔昭绶 文正莹 方维夏 毛咏生 毛岱钟 毛森品 毛裕初 毛新梅 毛福轩 毛简臣 毛麓钟 王立庵 王光祈 王季范 邓中夏 刘仁静 刘天民 向警予 朱其升 朱剑凡 汤增壁 汤藻贞 许志行 何叔衡 劳君展 张干 张平子 张申府 张有成 张国基 张昆弟 李大钊 李元甫 李中 李立三 李启汉 李思安 李振翩 李耿侯 李漱清 杨昌济 杨树达 杨钟健 邵飘萍 邹春培 邹普勋 陈子博 陈昌 陈独秀 陈润霖 周少希 周世钊 周辅仁 庞叔侃 易礼容 易昌陶 林蔚 罗元鲲 罗学瓒 罗哲 罗教铎 罗章龙 恽代英 柳潜 胡适 胡汝霖 贺尔康 贺岚岗 贺果 钟志申 唐自刚 夏曦 徐特立 袁仲谦 郭伯勋 郭亮 郭梓材 郭梓阁 黄爱 符定一 箫三 箫子升 箫佚名 彭友胜 彭泽民 彭道良 彭璜 蒋竹如 蒋梯空 谢觉哉 熊光楚 熊瑾玎 蔡元培 蔡和森 谭世瑛 谭咏春 谭泮泉 黎锦熙 试读章节 孔昭绶,生年不详,1918去世。字竞存,湖南浏阳人,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堂。1914年,孔昭绶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16年从该校毕业,取得法学学士学位。他曾在长沙多所中学、师范学校任教,1913年和1916年两度出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 1916年,孔昭绶重返湖南第一师范主政,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聘请了一批道德高尚、有学问、思想进步的老师到湖南第一师范执教,这些人中大都是师范毕业并从事过师范教育的专门人才,还有6人是留过洋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在这之后,孔昭绶还着手全面制定学校教育方针,修改各项章程,调整教学内容。为了突出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他确定“采最新民本主义规定教育方针”,以“知耻”二字为校训中心,以“人格教育、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唯一之教旨”。他还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办法,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他主张学生的学习不要局限在课堂之内,提倡学生的学习要深入社会。孔昭绶的改革给湖南第一师范带来了新的气象。湖南第一师范校史对他的评价是:“孔昭绶顺应新文化运动的潮流,运用在国外考察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发展了湖南第一师范的民主教育,并使之章程化、制度化。”由此可见,孔昭绶对湖南第一师范建设有着卓著的贡献。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头两年,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大为不满,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在孔昭绶第二次主政湖南第一师范之初,毛泽东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孔昭绶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劝毛泽东不要急于退学,让他过一段时间再做决断。另外,毛泽东的朋友萧子升比毛泽东高两届,孔昭绶第一次在湖南第一师范当校长时他也在该校读书,对孔昭绶的人品能力比较了解,他也劝毛泽东不要退学。在他们的劝说下,加之孔昭绶的改革与毛泽东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毛泽东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继续留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他从此安定下来,一面认真读书,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对于毛泽东主持的学友会和工人夜学的工作,孔昭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力支持他开展各项活动。 在孔昭绶所采取的革新举措中,与毛泽东关系最密切的是组建湖南一师学生志愿军。1916年10月,学校贴出成立学生志愿军的布告后,学生们踊跃报名,毛泽东也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把报名的学生编成一个营,营下设两个连,每一连有3排,每排3班,每班14人,共计269人。学生志愿军除在课内学习军事常识外,还在课外进行军训,学习基本的军事技能。孔昭绶亲任学生志愿军“总指挥”,总指挥部设纠察员,由学监担任,负责总指挥交办的有关志愿军的一切事务。营长、副营长由兵式操教师担任,营以下的连、排、班长由学生充当。刚开始,毛泽东被孔昭绶任命为一连连部的上士文书,负责传递上级命令,担任本连一切文牍事务。第二年,因在袭击溃兵的战斗中指挥有功,毛泽东被提升为第一连连长。 那是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由北洋军阀政府派往湖南镇压护法运动的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队打败,他带着残兵败卒逃出长沙,向湖北方向溃退。而桂军还在衡山、湘乡一带,长沙成为一座空城,只有少数的地方警察维持秩序。11月20日,增援傅良佐的北洋军某混成旅之一部3000多人,由株洲、湘潭一线沿铁路向长沙撤退,已经到了距离湖南“一师”不远的猴子石一带。消息传到学校,全校顿时陷入紧张慌乱的状态之中,校方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毛泽东反对撤离,他提出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志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毛泽东亲自带人去打探敌情,了解到北洋溃兵完全陷入饥饿、疲劳之中,犹如惊弓之鸟,战斗力基本丧失。于是,经过精心策划,毛泽东指挥学生志愿军对溃兵进行袭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将他们全部缴械,使长沙城避免了一场兵祸。毛泽东的胆识和才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校长孔昭绶鉴于毛泽东的非凡表现,提升他为一连连长。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 1918年春,南北军阀之间再次发生战争,张敬尧的军队侵入长沙。在这次战乱中,孔昭绶授权毛泽东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组织警备队,毛泽东担任警备队队长,负责护卫学校。毛泽东带领警备队日夜巡逻,严密地保卫着学校,使学校仍能照常上课。为了纪念这件事,孔昭绶特命摄影留念,并在照片上题写:“戊午上期,本校教职员学生弦歌不辍,几不知有兵祸云。”这张照片作为毛泽东当年带领学生志愿军护校的见证,至今还陈列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 孔昭绶当时还亲笔将毛泽东带领学生志愿军智取溃军、组织警备队护校等事情记人《一师校志》,并将毛泽东写的1917年到1918年间的《学友会记事录》一本、《夜学日志》两本一起收藏起来。1951年,它们在孔昭绶家中被发现,成为研究湖南一师和毛泽东在该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的珍贵历史资料。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这段经历,为他后来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6年,他在陕北与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谈话时说道:“我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我的政治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在这里,我也获得了社会活动的最初经验。”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当年的老同学时讲道:“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P1-3 序言 20年前,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们曾着手策划出版一套《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之所以选择“百人”这个字眼,是因为“100”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眼里乃是吉祥而圆满的象征。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这套丛书,表达的正是我们对伟人这样的一种祝福和怀恋的心情。这套丛书原计划出版6本,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当时仅有《军事人物篇》和《民主人士篇》问世,其余各篇,只好付之阙如,成为读者、编者乃至出版者的一件憾事。 10年前,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约请部分原作者,请他们在当年书稿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剩下的4本书。但由于事出仓促,原作者又分散在北京、上海各地,最终只有《毛泽东与他的亲友》和《毛泽东与他的师长学友》两本书及时面世,再次留下了未尽的遗憾,令人扼腕叹息。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又是10年过去了,毛泽东在历史的旷野里愈行愈远。然而,面对这样一位对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巨人,人们不得不说,要了解20世纪的中国,首先就必须了解毛泽东;而要真正全面地了解毛泽东,又不能不去了解他的人际关系。在新世纪的10余年里,像“毛泽东的人际交往”、“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话题,仍然被人们常谈常新,意犹未尽。事实证明,这一不断延伸的历史时段,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长的审视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伟人的音容笑貌在人们的记忆中变得日渐模糊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却会在现实的认知中变得更加清晰;他所留下的精神和思想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与淬炼,其时代价值也变得越发真切和实在。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过去的10年乃至20年里,不断有读者给我们(包括作者和编者)打电话、写信、发邮件,询问《毛泽东交往百人丛书》的后续出版情况。他们不仅对已经出版的4本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迫切要求把这套丛书出齐。殷切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感动,令人鼓舞。为此。我们再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部分当年的原作者,补齐了剩下的两本书,以谢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关爱之情,也表达我们对毛泽东由来已久的缅怀之意。 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经过20年的努力,终于把当年承诺的6本书全部出齐,但个中的曲折和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回首往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过去的20年,既见证了毛泽东经久不衰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影响,也见证了广大读者对毛泽东日久弥深的崇敬和热爱;既检验了各位编撰者坚持毛泽东研究和宣传的恒心与毅力,也检验了出版者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的工作态度和尊重作者劳动的负责精神。 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我们这次把6本书一起推出,重新命名,统一体例,统一封面设计,以全新的面貌面世。它们分别是:《数风流人物——毛泽东与民主人士的交往》《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与师长学友的交往》《江天水一泓——毛泽东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当年鏖战急——毛泽东与军事人物的交往》《谈笑人依旧——毛泽东与亲朋好友的交往》《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这种分类编写的方法,能够反映出毛泽东在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与不同身份人物交往的不同的内容和方式,便于人们了解毛泽东与各界人士交往的全貌、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里活动的具体情景。每本书各选约100人,大致可以覆盖毛泽东在各个领域里的人际交往活动,较为全面地再现毛泽东与各界人士交往的特点、过程以及交往情景、相互影响。 本着爱国不分先后、功劳不分大小、职位不分高低的原则,除《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一书按英文字母顺序编排之外,其余各书一律按姓氏笔画顺序编排。人物的取舍、篇幅的长短,根据交往的深浅和材料的多寡而定。在记述毛泽东的交往过程中,还简要介绍了他所交往人物的生平经历,生动形象地反映他们的性格特征,同时还披露了一些鲜 在这次的编写出版过程中,我们对前两次出版的4本书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并适当补充了新的材料,同时在书中增插了部分毛泽东手书的交往书信以飨读者。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目前公开出版的有关毛泽东及其交往人物的各类书籍和报刊,同时又以更加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体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里我们谨对前人的劳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为能留下一份毛泽东人际交往的系统材料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对于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错漏之处,欢迎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说不尽的毛泽东,写不尽的毛泽东人际交往世界。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感,毛泽东研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求真历程。我们历经20年,虽然终于完成了毛泽东人际交往丛书的写作与出版。但仍然真心希望因纪念毛泽东诞辰而引发的高潮过去之后。留下基于恒心和平常心的持久关注,在广大毛泽东的崇敬者、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把毛泽东研究推向深入。 毛泽东人际交往丛书编委会 2013.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